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前言:自今年3月《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加强财会监督工作开展学习调研的通知》和《省财政厅关于围绕加强财会监督工作开展学习调研的通知》下发后,我局根据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的总体部署,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相关精神。于4月初采取“互联网+问卷调查”方式组织开展了全市财会监督问卷调查(问卷设31问题。截止4月20日17时,全市共计收回1918份有效问卷,其中:市直373份,沙洋县633份,钟祥市78份,京山市132份,东宝区209份,掇刀区高新区312份,漳河新区99份,屈家岭管理区82份;参与问卷调研的人员构成为:党政机关373人,事业单位1257人,企业223人,中介机构21人,社会组织39人。),在汇总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形成加强和完善财会监督工作的调研报告。
调研内容:荆门市财会监督工作现状和对策
调研时间:2020年4月1日至4月20日
调研目的: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以及财政部重要会议精神,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揭示当前财会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改进我市财会监督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对策建议。
调研方法:互联网+调查问卷(问卷调研汇总结果附后)。
调研流程:学习系列精神,制定调研方案,编制调查问卷,运用信息技术,汇总分析调研问卷,撰写形成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元月中旬召开的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将财会监督与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等一并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升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新高度,更加明确了新时代财会监督工作的新定位、新职能、新要求。财政部主要领导为落实中央精神作出了重要批示。这些都为进一步做好财会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下面,我局围绕加强和完善财会监督工作对策的调研内容,结合我市财会监督实际和调研情况,报告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财会监督的内涵
(一)财会监督。财会是财务、会计的并称。财务泛指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地核算和监督,提供经济信息,参与预测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除了上述内容外,财务与会计还包括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人员。财会监督,我们认为就是财会监督主体依据国家财经法规制度体系的规定和要求,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机构的财务管理活动、会计核算行为以及从事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
(二)财会监督主体。财会监督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单位及其财会人员、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政府法定职能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和评估事务所以及使用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的自然人等都属于监督主体范畴。与此相对应,财会监督一般又可划分为财务人员财会监督、单位内部财会监督、政府行政财会监督、中介机构财会监督和社会财会监督。
(三)财会监督体系。财会监督体系一般由财会监督的制度保障体系、财会监督的组织机构体系、财会监督的实施规范体系几方面组成。有时,也习惯性的将财会监督的实施规范体系也纳入到财会监督保障体系之中,这样分类也不会改变其包含的组成内容。鉴于财会监督制度保障体系中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会计准则、财务制度的建立健全多为国家层面的权限,所以从基层从事具体财会监督工作视角,界定财会监督体系更多的是指财会监督不同的组织机构的监督。当前,我国财会监督体系总体呈现为政府监督、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单位控制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财会监督体系。
(三)财会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讲话中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提出了总体要求,我们学习后认为,财会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应当是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各负其责、权威高效。在推进财会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财政部门当前的任务就是要发挥财政为主导的行政监督职责,加快推进财会监督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完善体制机制设计,加强与其他行政机关或部门之间的协调,做到监督内容互补、监督成果共享、监督资源整合。同时,加强财政部门自身的财会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分工、细化职责,不断提高监督质效。
二、我市财会监督工作现状
(一)财会监督工作基础较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财会机构比较健全。通过本次“互联网+网络”1918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15%人认为单位的财会机构比较健全,有机构、有职务;88.33%人认为单位设有专职会计、出纳从员;92.18%人认为单位财会人员符合岗位任职资格要求;70.24%人认为单位设有内部财务监督机构(部门)或配备专职的内部财务监督人员。
二是财会人员相对稳定。问卷调查情况显示,60.81%人认为当前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相对稳定。
三是财会人员政策业务培训常态化。本次“互联网+网络”问卷调查情况显示,92.86%的人了选择单位组织了会计培训,76.13%人选择的培训方式为财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单位自行组织会计培训的占48.88%。
四是财政监督检查机构比较健全。全市财政部门中,市直、沙洋县、钟祥市、京山市、东宝区、掇刀(高新区)均设有财政监督检查专职机构,漳河新区和屈家岭管理区两个财政局尽管没有专门的财政监督检查机构,但仍然有承担相关职责的部门和人员。
(二)财会监督工作成效明显。从各单位自身层面看,各单位坚持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发挥出财会监督的主导作用。本次调查问卷中,对于“您单位是否按照内控办法规定开展所属单位(行业)预算、财务、资产管理与内控执行等情况的监督检查”的问卷,有90.05%的人员选择了“有开展”。对于“您单位开展内部检查的方式”问卷,有89.58%的人员选择了“单位自查”,选择“主管部门定期抽查”的人员也占76.19%。从财政部门监督检查情况看,我市财政局近几年来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坚持以“三全”促“三转”,逐步构建起“财政大监督”格局,全面提升了财政财会监督检查质效。主要体现为:一是坚持全员覆盖,实现财会监督检查从“被动监督”到“主动监督”的转变。从2014年至今,我市市财政局为破除“财会监督是监督检查局一家之责”的认识误区,通过“职能重组、流程重塑、资源重整”,深植“全员监督”理念,在全局形成了“每个岗位都有监督职责、每名干部都要参与监督”的高度共识。二是坚持全程覆盖,实现财会监督检查从“事后监督”到“链式监督”的转变。为破除“重分配、轻监督”和“只看结果、不重过程”的监管误区,我们探索建立以“事前预审、事中约束、事后问效”的“全链条式”监督,着力将监督关口延伸到事前和事中,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的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的闭环。三是坚持全域覆盖,实现财会监督从“单一监督”到“综合监督”的转变。为破除“就检查而检查,就监督而监督”的落实误区,我市财政局探索建立了从财政政策执行、财政资金管理,到财务基础规范等“全方位”;从财政收支、拨付、管理,到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等“全领域”的综合性财会监督机制。仅2019年,市财政局组织全局50多名检查人员,对市直47家单位实施了监督检查,下达检查结论26个,形成专题检查报告5个,查出26家单位的违纪违规金额15.69亿元。
(三)财会监督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现行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财会监管”错位”和滞后。一是我国目前财政监督的有关法律法规包括《预算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政府采购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代理记账机构管理办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财政部门财会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保障。但由于这些法律对财会监督的职责权限、范围和内容、程序和步骤等规定不够详细、健全。因此造成了财会监督执法的尺度较松,手段偏软,既不利于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又助长了违法者的饶幸心理,削弱了财会监督的威慑力。二是财会监督存在滞后性。目前财政监督部门在进行财会监督时,多是对以前年度的单位财务活动的事后监管。而这样的一种监督方法,无法及时的发现问题,从而便产生了财会监督的滞后性。所以未能及时的制止单位的一些虚假、违规的财务行为,只能进行事后的补救。这次问卷调查“您认为最有效的财会监督方式是”问题的三个选项“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中,选择“事前监督”的占比最高,达到87.75%,选择“事中监督”的也占66.96%,均高于“事后监督”选项。
2.财政监督成果运用不够。一是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没有将监督检查形成的成果和发现的问题进行再审核,没有作为下年度预算单位编制年度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使得监督检查成果没有真正嵌入到财政预算管理和执行中。二是执纪问责成果运用欠力度。近些年来,市财政局实施财政监督检查的单位多,处罚的单位少,查出的问题多,处理和移交的典型少。 因为对所揭示违纪违规问题的处理,更多的侧重于责令单位整改或纠错,对问题追责问责一直比较谨慎,客观上弱化了财会监督的严肃性、权威性。
3.对会计中介机构的监管不力,监督效率不高。一是多头领导、职责不清。除了财政部门之外,还要受到注册会计师协会、证监会、审计部门等的监管,权责混乱,难以协调,监管效率被弱化。二是对中介机构的监管手段太落后,一般都是事后监管,对于事前和事中的监管机制都不完善,容易滋生会计造假作假现象。并且财政部门的会计监管只是局限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的,缺乏制度性的监管。并且对于监管的方式,财政部门也没有做到程序和方法的制度化,透明化。三是财政部门对中介结构的监管只是公布会计信息质量,对于违法违纪行为的威慑力和惩戒力不够。
4.财会监督队伍建设滞后、力量薄弱。一是基层财会监督部门人手配备不足,难以担任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日常监督业务的需要;二是应该加大财会监管人员业务培训力度,提高财会监督人员素质,由于政策原因,近年来外出培训学习机会越来越少,知识得不到补充、能力得不到提升。三是人员年龄老化,工作缺激情,干事创业冲劲不足。四是全市机构改革实施中对市(县区)财政监督检查局改革方案的定性、名称等也不尽统一,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制约了财会监督人员稳定。
三、加强和完善财会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深化财会监督工作重要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会议上讲话中指出,“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总要求是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着力点是增强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权威高效,就是要科学设计体制机制,提升监督体系整体效能。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纪委监委要在各类监督上主动作为,完善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的制度,健全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成果共享机制,做到监督全覆盖、增强监督有效性”。上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主要是从推进国家治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对从严治党的要求,但是,作为从事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广大干部在学习讲话原文后,我们必须全面准确的领会做好财会监督工作的精神内涵。要领会原文精神,进一步深化财会监督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新定位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讲话,明确将财会监督与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等一并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深刻认识财会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定位和职能作用,围绕新时期财会监督新内涵、新定位、新使命、新要求扎实开展学习调研,不断提高对财会监督工作的政治认识。
(二)勇于担当作为,用财会监督新成果为维护国家正常经济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和广大财会监督者要以此次学习调研为契机,进一步筑牢做好财会监督工作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凝心聚力做好做实今后的各项财会监督工作,要密切联系工作实际,着力解决财政监督检查内容针对性和深入性不强、监督检查覆盖面不够、检查成果运用不充分等薄弱问题,不断提升监督检查质效,树立财政监督检查权威,努力营造奋发有为的财会监督工作氛围,不断开创我市财会监督工作的新局面。
(三)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财会监督体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切实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财会监督工作才有章可循,有规矩可讲,运转起来才会更加规范,更加高效。一是完善单位内控制度。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内控短板,加强对财会工作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风险防控,强化对核心权利的制度约束和监督。提高人员内控意识,营造良好内控环境。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对内控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推进内控信息化进程。二是完善成果运用机制。财会监督能否真正发挥应有的效果,关键在于对监督结果的充分合理运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在强化利用上下功夫;加强财会监督成果运用跟踪调查,及时收集信息并进行分类处理;积极与相关部门协作,将落实财会监督结果纳入对单位和个人的考核,提高成果应用层次和水平。三是完善财政与其他职能机关的协调保障制度。财政部门作为财会工作的牵头部门,要构建以财政部门财会监督为主体,其他监督部门多层次协同的财会监督协调制度。探索建立统一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数据库平台,避免监督重复,导致资源浪费。四是完善对中介机构监管机制。切实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的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中介机构 " 异常名录 " 和 " 黑名单 ",完善中介市场清退淘汰机制。加大对挂名执业、卖报告、低价竞争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中介机构执业水平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
(四)打造过硬队伍,进一步夯实财会监督工作根基。一是加强财会人员培训。以财会人员能力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开展岗位培训和专项业务培训,着力提高财会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履行岗位职责的综合能力;以工作需求和存在的问题为导向,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解决各财会人员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和疑惑。通过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方式、严格培训管理等措施,造就一支业务精湛、职业道德高的财会人才队伍。二是加强监督队伍教育。在思想建设上,突出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党史学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充实财会监督人员精神上的“钙”,把好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提升业务能力上,围绕财会监督在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载体、培训资源等方面,深化财会监督人员教育培训。通过坚持不懈的教育,不断增强财会监督人员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创新实践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
(五)加大宣传力度,不断营造有利于财会监督工作的良好氛围。2017年我市财政监督检查局编制的《荆门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报销规范》印发后,深受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的欢迎,也起到了很好的财政政策宣传效果。近年来,为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财政部门出台不少新的财务会计管理方面政策规定,我市财政部门要多形式、多渠道的加大宣传,助力推动我市财会监督工作再上新台阶。
附:荆门市财会监督问卷调查统计表
财会监督问卷调查统计表 | |
全市总问卷数:1918 | |
1、您的单位所在地为 | |
市直 | 373票 (19.44%) |
沙洋县 | 633票 (32.99%) |
钟祥市 | 78票 (4.06%) |
京山市 | 132票 (6.88%) |
东宝区 | 209票 (10.89%) |
掇刀(高新)区 | 312票 (16.26%) |
漳河新区 | 99票 (5.16%) |
屈家岭管理区 | 82票 (4.27%) |
2、您所在单位性质是 | |
党政机关 | 373票 (19.44%) |
事业单位 | 1257票 (65.50%) |
企业 | 223票 (11.62%) |
中介机构 | 21票 (1.09%) |
社会组织 | 39票 (2.03%) |
3、您单位目前是否设置有专职财会机构及相应职务 | |
有机构、有职务 | 1634票 (85.15%) |
无机构、无职务 | 161票 (8.39%) |
与其他机构合并、无职务 | 109票 (5.68%) |
4、您单位会计、出纳人员是否专职 | |
是 | 1695票 (88.33%) |
否 | 213票 (11.10%) |
5、您单位财会人员是否符合岗位任职资格要求 | |
是 | 1769票 (92.18%) |
否 | 41票 (2.14%) |
部分是 | 100票 (5.21%) |
6、您单位每年是否组织会计培训 | |
是 | 1782票 (92.86%) |
否 | 125票 (6.51%) |
7、您单位以何种方式组织会计培训 | |
单位自行组织 | 938票 (48.88%) |
财政部门组织 | 1461票 (76.13%) |
行业协会组织 | 208票 (10.84%) |
其他方式组织 | 317票 (16.52%) |
8、您觉得当前财会人员从业状况如何 | |
稳定 | 1167票 (60.81%) |
一般 | 640票 (33.35%) |
不稳定 | 60票 (3.13%) |
不好说 | 39票 (2.03%) |
9、您了解目前的财会监督体系吗 | |
非常了解 | 417票 (21.73%) |
比较了解 | 915票 (47.68%) |
了解一点 | 536票 (27.93%) |
不了解 | 37票 (1.93%) |
10、您认为财会监督的内涵应包括哪些 | |
财会人员监督 | 1757票 (91.56%) |
单位财会监督 | 1764票 (91.92%) |
政府财会监督 | 1665票 (86.76%) |
中介机构监督 | 1184票 (61.70%) |
其他监督 | 992票 (51.69%) |
11、您认为政府财会监督发挥主导作用的部门应当是 | |
财政部门 | 1664票 (86.71%) |
审计部门 | 1501票 (78.22%) |
税务部门 | 771票 (40.18%) |
行业主管部门 | 810票 (42.21%) |
其他部门 | 220票 (11.46%) |
12、您认为将财会监督纳入国家监督体系影响如何 | |
没影响 | 212票 (11.05%) |
一般影响 | 359票 (18.71%) |
深远影响 | 1333票 (69.46%) |
13、您认为财会监督体系中哪些监督比较重要 | |
内部监督 | 1716票 (89.42%) |
政府监督 | 1547票 (80.61%) |
社会监督 | 1413票 (73.63%) |
个人自律 | 1196票 (62.32%) |
14、您认为建立健全财会监督体系的作用是什么 | |
促进财会信息真实完整准确 | 1788票 (93.17%) |
维护健康市场经济秩序 | 1590票 (82.86%) |
便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 | 1560票 (81.29%) |
严肃财经纪律,源头防治违纪行为发生 | 1753票 (91.35%) |
保障财会人员合法权益 | 1505票 (78.43%) |
15、您认为目前的财会监督体系是否健全 | |
非常健全 | 401票 (20.90%) |
基本健全 | 1424票 (74.21%) |
不健全 | 84票 (4.38%) |
16、你认为目前财会监督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 | |
现行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 730票 (38.04%) |
单位内部控制不完善 | 921票 (47.99%) |
财会人员业务能力低下 | 635票 (33.09%) |
政府监督职能分散,监管效率不高 | 1001票 (52.16%) |
财政监督成果运用不够 | 945票 (49.24%) |
17、您认为目前财会监督体系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具体问题 | |
外部监督体系庞大,监督目标不一 | 1049票 (54.66%) |
单位内部监督常常流于形式化 | 813票 (42.37%) |
单位领导不重视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建设 | 572票 (29.81%) |
财会监督范围不全面 | 955票 (49.77%) |
其他 | 417票 (21.73%) |
18、您单位是否设立内部财务监督机构(部门)或配备专职的内部财务监督人员 | |
有设立 | 1348票 (70.24%) |
没有设立 | 407票 (21.21%) |
不清楚 | 146票 (7.61%) |
19、您单位是否按照内控办法规定开展所属单位(行业)预算、财务、资产管理与内控执行等情况监督检查 | |
有开展 | 1728票 (90.05%) |
未开展 | 92票 (4.79%) |
不清楚 | 87票 (4.53%) |
20、您单位开展内部检查的方式有哪些 | |
单位自查 | 1719票 (89.58%) |
聘请中介机构开展检查 | 563票 (29.34%) |
主管部门定期抽查 | 1462票 (76.19%) |
其他方式 | 329票 (17.14%) |
21、您认为当前本单位本行业会计监督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 | |
内部控制不完善 | 1058票 (55.13%) |
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 768票 (40.02%) |
财务会计核算不规范 | 467票 (24.34%) |
信息失真 | 196票 (10.21%) |
其他 | 627票 (32.67%) |
22、您认为如何才能提高单位财会人员遵守会计法律法规水平 | |
加大培训力度 | 1721票 (89.68%) |
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 1503票 (78.32%) |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 1350票 (70.35%) |
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财会法规知识 | 1454票 (75.77%) |
23、您认为中介机构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如何发挥作用 | |
提高执业质量 | 1527票 (79.57%) |
规范市场行为 | 1366票 (71.18%) |
加强行业自律 | 1433票 (74.67%) |
优化监督体系法律环境 | 1304票 (67.95%) |
24、您认为当前中介机构的执业质量和作用发挥效果如何 | |
较好 | 580票 (30.22%) |
一般 | 1260票 (65.66%) |
较差 | 66票 (3.44%) |
25、影响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原因有哪些 | |
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不力 | 919票 (47.89%) |
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不严 | 1193票 (62.17%) |
中介机构自身管理松弛 | 1238票 (64.51%) |
执业人员职业水平和道德偏低 | 744票 (38.77%) |
26、您认为中介机构如何规范自身执业行为 | |
依法独立服务 | 1481票 (77.18%) |
依法规范程序 | 1661票 (86.56%) |
依法有序竞争 | 1512票 (78.79%) |
依法接受监督 | 1675票 (87.29%) |
公开诚信执业信息 | 1549票 (80.72%) |
27、您认为地方财政部门哪些机构应当承担财会监督职责 | |
会计管理机构 | 1541票 (80.30%) |
归口业务管理科室 | 1004票 (52.32%) |
财政监督检查机构 | 1650票 (85.98%) |
其他财政管理科室或单位 | 608票 (31.68%) |
28、您认为最有效的财会监督方式是 | |
事前监督 | 1684票 (87.75%) |
事中监督 | 1285票 (66.96%) |
事后监督检查 | 1250票 (65.14%) |
29、您认为近几年我市财政部门在履行财会监督职能方面的力度是 | |
不断加大 | 1660票 (86.50%) |
不断减少 | 44票 (2.29%) |
不好说 | 195票 (10.16%) |
30、近年来,我市以创新财政重点专项监督检查为突破口,积极推行财政“大监督”改革,您觉得那些环节的工作尚待改进? | |
检查内容的针对性和深入性不强 | 1053票 (54.87%) |
全员参与检查覆盖面不够 | 942票 (49.09%) |
检查人员的业务能力不高 | 514票 (26.78%) |
检查手段还比较落后 | 572票 (29.81%) |
检查质量待提升 | 677票 (35.28%) |
检查问题的处理力度偏弱 | 567票 (29.55%) |
检查成果运用不够充分 | 860票 (44.82%) |
31、从加强和改进基层财政部门财会监督工作的视角,您认为政府机构改革后现在的财政专职监督检查机构和队伍建设方面,存在有哪些制约瓶颈 | |
现行机构性质和名称上下不统一 | 668票 (34.81%) |
基层专职检查人员力量配备不足 | 1363票 (71.03%) |
现有专职检查人员年龄老化 | 747票 (38.93%) |
检查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个人待遇待提高 | 778票 (40.54%) |
其他 | 462票 (2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