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健康教育 原因分析 对策
正文:
护理健康教育是指护理工作者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系统教育,促使患者自觉地采用有利于配合治疗和恢复健康的行为,以配合临床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它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识、技术与服务等,使人们在面临促进健康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有能力做出行为抉择,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念的更新,健康教育逐渐被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引入护理活动,成为护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医院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内容往往做不到位,即使进行,也只限于向患者介绍一些住院知识与常见病的注意事项,教育效果不够满意。现将原因分析和对策总结如下。
1 主要原因分析
1.1护士方面
1.1.1专业知识不熟悉,不能很好地完成健康教育工作,素质有待提高。
1.1.2没有计划,护士健康教育工作随意性太强,不能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
1.1.3时机不对,护士没有根据病种和病情分阶段有针对性得实施健康教育,导致效果不佳。
1.1.4观念没有及时改变,长期受功能制护理模式的制约,没有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健康教育者角色的认识。
1.2患者方面
1.2.1病人自身素质差别较大
患者文化、职业、环境、素养等各不相同,对疾病的认知态度,对健康知识的渴求程度,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有很大差异。针输液的,怀疑护士所讲的知识。
1.2.3 缺乏健康信念及学习动机:健康信念是指一个人对健康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而这些认识和看法往往受个人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的影响,同时影响患者主动学习的动机。主动学习,易于接受健康知识,而被动学习,则接受知识仅处于应付状态[2],其效果必然较差。
1.2.4知识缺乏
有的病人对疾病的预后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对疾病的复发、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1.3医院方面
1.3.1管理层没有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单独的重要工作来抓,监督不够。
1.3.2 缺少明确的质量控制办法
在实施健康教育考核过程中,由于其没有一种科学的量化的考核评价标准,在质量控制中缺乏明确的、具体的考评指标,从而影响到了健康教育的质量评价。
1.3.3缺乏有力的后勤支持
健康教育实施中的一些辅助器材也需要投资,如宣传手册、电视、光盘等物品。
2 对策
2.1 护士方面
2.1.1加强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将健康教育纳入继续教育的内容,规定不同年资、职称的护士接受健康教育培训的学分;通过举办学习班、专题讨论、外出短期学习等方式,使护士掌握有关行为科学、传播学、心理学和预防医学等基础学科知识,同时掌握医学、教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聘请院内外专家和护理骨干编写下发较为系统的健康教育教材,并将健康教育纳入岗前培训的内容,以利于护士更好、更快地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缩短培训周期。
2.1.2提高认识,促进护士观念转变
由于我国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慢,对现代护理认识相对滞后,缺少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护士需要不断地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面,掌握实施健康教育的交流与技巧,以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不断需求,从而拓宽护理服务领域,达到最佳护理效果[1]。
2.1.3加强与医生的沟通
开展健康教育前护士将健康教育计划与主治医生沟通,达成一致后在对病人实施。
2.1.4实现弹性排班
对护理工作任务、内容、程序、人力和时间等影响因素需做通盘考虑,做出系统、科学地安排,使护理人员明确职责、任务,以满足病人护理需要为原则,保持各班工作量均衡,合理有效地安排人力,以使病人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效率不断地提高,使健康教育逐步满足病人需求。
2.2患者方面
2.2.1实施办法因人而异
护士在与病人进行沟通时,要注意语言的针对性、准确性和通俗性,根据病人的社会、文化及知识背景的不同,使用简繁不同的语言;正确选择词汇,直截了当地表达,以准确传递信息;使用易为病人理解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必要时要反复释义,以免引起误解。
2.2.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把握健康教育时机。
护患关系是指护士与病人通过特定的护理服务与接受护理服务而形成的人际关系,是护理实践活动中最主要的一种专业性人际关系[3]。
2.2.3加强宣传,使新的健康观念深入人心
在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类疾病谱和死亡谱也发生着变化,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已由急性传染病向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转化,导致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不良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2.3医院方面
2.3.1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的督促管理。
2.3.2加强考核标准,制定健康教育评价标准。
细化健康教育考评指标,制定监督管理办法,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
3 结论
护士只有完成了对病人的科学的、系统的健康教育工作,才可以说实现了对病人的整体护理[1]。健康教育是一种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建立健康行为的教育活动,通过健康教育的影响和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引导人们养成有益健康的习惯,使之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3]。
参考文献:
[1].赵美燕.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指导[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1-29
[2].范景敏,黄爱松.影响健康教育实施的护患因素[J].华夏医学,2001,14(5):723.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424-01
繁衍后代与扶养子嗣是现代社会中每个女性都在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自原始社会以来,无论是母系主导时代还是父系主导时代,女性在生子育女方面都比男性更据主导优势。但是由于中国的封建社会持续的时期较长,许多人对女性的社会地位都存有歧视的思想,一直认为生儿育女是每个女性都应尽的职责,而且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一些地方甚至会将不能生育的女性视为“克夫”的灾星,一旦发现某些女性不能生育,就会对他们施以各种封建刑罚,给女性同志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摧残。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施行以来,伴随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推行和优生优育政策的逐步落实,现代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揭开“不孕不育”病症的神秘面纱的高度。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女性不孕不育的呢?通常来说,年龄增大、过度肥胖是容易造成女性不孕不育的外在因素,而多囊卵巢综合症、子宫感染、子宫内膜异位这些妇科疾病则是容易造成女性不孕不育的内在因素。下面,我就和大家来共同探讨一下女性同志不孕不育的原因和人工流产的健康教育。
一、易致女性不孕的六大因素。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以下六大因素是造成女性不孕不育的主要原因:一是年龄增大。女性的生育机能和和年龄大小是有紧密联系的,就普通女性而言,25岁至29岁是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龄,一旦过了35岁,就属于高龄产妇了,这个阶段的女性在生育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心脏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并发症,而这些病发症对女性同志的生育是有重大危害的。生育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这些并发症,极易致使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出现畸形、缓慢,胎儿的死亡机率也自然就会随之高。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卵子质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一旦超过了最佳的生育年龄,体内代谢产生的卵子数量会逐渐减少,质量也会有所下降,特别是接近更年期时,女性的月经周期不但会比从前变短,时间更会变的非常不规律,与之相对应的,女性的子宫内膜会变的越来越薄,受精卵着床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小,胚胎的形成也会越来越困难,从而导致不孕不育。二是过度肥胖。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女性肥胖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多,过度肥胖会破坏女性的内分泌,内分泌一旦紊乱,势必影响女性同志的生育排卵,严重的还会导致其它健康问题。同时,过度肥胖还会降低女性同志的身体免疫能力,因此,病态式肥胖的女性在治疗不孕不育症时的成功率也会比正常人要低。三是盲目减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代的社会观念以瘦为美,许多女性在生活中都会有过减肥的举动,科学的减肥是对人体有益的。但是,如果盲目过度的减肥,对女性同志的身体却是有害的,盲目减肥除了会引起内分泌紊乱外,还会影响到女性同志对微量元素的吸收,一量身体当中出现缺乏微量元素的信号,势必影响生育。因此,我在这里郑重建议,年龄一旦超过30岁的女性同志,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科学减肥。四是人工流产。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女性同志发生不孕的比率与流产的次数是成正比例的。特别是机械式的刮宫手术,将子宫内膜壁刮的非常薄,即使怀孕,也很难得到充分的营养,容易自行流产。同时,人工流产还容易导致盆腔内膜炎等其它并发病,一旦感染上这类疾病,受孕的概念会越来越小。五是生殖器官感染。生死器官感染是导致女性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女性一旦感染了盆腔炎的话,就会造成输卵管的的扭曲、粘连,从而导致宫外孕或是不孕,而且盆腔炎是一种持续性的妇科疾病,一旦感染,很难根治。六是不良的性习惯。有些女性在房时不注意卫生,很容易引导生殖器官感染,还有一些女性在月经期间仍然行,细菌会趁机由官颈口进入盆腔,这些不良的性习惯都会影响女性同志的生育能力。 二、人工流产引起不孕的原因。人工流产是造成女性同志不孕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才使得人工流产引起不孕不育的呢?其实,所谓的人工流产,是指夫妻双方夫妻双方在避孕失败后所采取的一种紧急补救方法,是采用一定的医学手段来强行终止受孕过程的一项医学技术。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女性同志在妊娠的任何时期施行人工方法来终止受孕过程自然都是对身体有害的,特别是连续性频繁的实施人工流产对女性身体的危害更大,更容易导至不孕不育。总的来说,以下六个方面是人工流产手术导致不孕的主要原因:一是输卵管炎症阻塞,人工流产手术者如果有较重的宫颈炎或是流产手术过程中消毒不合格时,就会将病毒和细菌通过阴道引入宫腔从而导致生殖器感染,引发输卵管炎症以致阻塞。二是宫腔和宫颈粘连,人工流产手术是一项对生殖器管直接进行的手术,而生殖器管又是女性体内非常重要的生育器管之一,如果在实施人工流产手术过程中稍微出现差错,如吸宫方式不对、刮宫过于严重或是吸宫过度,都会对女性的子宫内膜和子宫颈管造成伤害,最终导致宫腔缩小、粘连或是宫颈阻塞、粘连,从而引发不育。三是闭经。如果人工流产手术后续措施不到位,会导致子宫内膜底层完全被刮掉或吸净,这样一来,子宫内膜无法再生,自然会导致闭经,一旦闭经,不孕不育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这种病症是人工流产手术后造成的子宫颈狭窄引起的,子宫颈狭窄会引起经血滞留子宫腔从而逆流到腹腔,近而造成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利于受孕。五是慢性盆腔炎,人工流产手术是一项极易感染的妇科手术,如果手术时不注意卫生或是手术后过早同房,都会引起盆腔发炎,以致不孕。六是月经不调,人工流产手术是一项强行打断妊娠过程的一项手术,手术过后通常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出现月经不调现象,如果女性的月经长时间不规律,自然会导致不孕。三是施行健康教育。不孕不育是当前医学当中的一个难题,普及生殖健康知识当前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采取措施预防不孕不育病症的发生:一是普及生育知识。受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的影响,许多夫妇对于生育知识都是羞于启齿,接受不到正规的生育知识教育,对生育知识只是一知半解。因此,我认为各级计生部门应该大力加强生育知识的普及程度,加强生育知识的宣传力度,只有普及了生育知识,让民众真正从科学的角度了解了生育知识,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不孕不育病症的发生。二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总的来说,女性的不孕不育病症除了一部分是天生无法挽回的,余下的大部分都是可以采用一定的措施避免的。比如注意使用和采用节育环,就是目前技术条件下防止意外受孕施行人工流产手术有效措施,已婚育龄妇女适用节育环,未婚育龄青年适用,都可以避免多次人流造成日后不孕不育。三是注意个人卫生。对女性同志来讲,注意个人卫生,做好生殖器管的卫生工作,是避免疾病感染,预防不孕不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比如说,在做好人工流产的手术以后,要使用洁净的卫生护垫来保持外阴器管的清洁,同时还要采取一定的消炎措施,以防止感染。
以上内容就是我个人对于女性同志不孕不育问题的一些看法和见解,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摘要】:本研究从健康教育的特点、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健康教育的内容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患者对疾病了解,促进患者调整并适应这种疾病,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透;康复;健康教育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疗法是以人工方法清除病人体内的氮质及其他代谢产物,使血液得以净化,同时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达到替代已丧失的肾脏功能的治疗方法。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期患者重要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其治疗是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血透病人的健康教育是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对促进疗效,延长血透的间隔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要充分考虑血透病人的特点,探索血透专科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是护理工作者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血透患者透析不充分和营养不良问题,是国内大多数血透中心影响透析质量的主要原因,规范高效的医疗管理和积极有效的健康宣教对于指导患者充分透析和营养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本研究从健康教育的特点、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健康教育的内容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患者对疾病了解,促进患者调整并适应这种疾病,提高其生活质量。
一、血透患者健康教育的特点
对血透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全面掌握相关疾病知识,自觉进行饮食、饮水量控制,调整好情绪,以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使透析顺利完成,并最终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血透患者健康教育的具有如下特点:
1、健康教育的内容综合性强。血透患者其发病和治疗不仅与生物因素有关,而且还与心理、家庭、社会因素有关,其并发症多,常引起全身各系统的症状。因此,健康教育涉及的内容较多,除医学知识外,还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整体过程。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消除血透患者对透析的紧张、恐惧。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精神愉快,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了解血透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和社会因素的相关性,对血透患者的治疗和生存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是做好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健康教育的长期性。血透患者透析治疗具有周期长、心理依赖性强等特点。住院康复期间,医护人员应给予及时的心理护理。回归家庭社会后,同样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因此,血透患者的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仅要对患者还要对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不仅要在住院治疗期间进行教育,还要在出院后继续进行教育。只有长期坚持,采取各种途径和方法,持之以恒,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血透患者康复期健康教育的方法
全面收集评估患者情况,包括疾病过程,患者的不适症状,心理反应,对疾病了解程度,文化程度,家庭经济和社会支持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健康教育的方法,现将健康教育的方法介绍如下:
1、针对不同的个体和不同的健康问题,采取面对面交谈。由医生和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肾脏疾病的表现及透析的原理、方法、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对透析的紧张、恐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有效的正确的指导。对患者提出的疑点或难点,要耐心倾听和解释,帮助他们加强理解,正确面对现。
2、宣传、书面和视频资料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向患者发放一些肾脏疾病及透析的宣传资料,如小册子、书籍等,并给予讲解,在宣传栏张贴相关知识进行宣传。观看一些健康教育的视频,如何保持合理的营养摄入等知识整理成册,印发给患者及家属阅读学习,让他们掌握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3、对病人亲属的教育。在整个健康教育过程中,要重视患者亲属的参与作用,让亲属享有知情权。通过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血透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消除亲属对血透的无知和误解。
三、血透患者康复期健康教育的内容
1、正确及时的心理疏导:对于新进入血液透析阶段的患者,给予介绍血液透析的基本知识、必要性和各种注意事项,开展病人间成功经验的交流。由医生和护士向患者介绍血液透析的原理、方法及使用物品,包括透析器、透析管路、透析穿刺针,以消除对透析的紧张、恐惧。在透析及病情观察过程中,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及病情变化,及时为其排忧解难,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告知患者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不适。通过良好的饮食控制和药物辅助治疗减少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
2、合理调整饮食:透析患者应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食欲不好,进食差,是一个非常突出的护理问题,它造成了病人营养不良,最终影响病人的预后。首先,进食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鱼、瘦肉、牛肉、酸奶等)、维生素(如维生紊C、复合维生素D、叶酸)、钙及足够的热量。其次,避免摄入过多的水分和盐。以保证二次透析期间的体重增加控制在干体重的3%以下。最后,防止钾的过多摄入(如香蕉、桔子、葡萄、萝卜、白菜、香菇、核桃、坚果类等),控制含磷食物的摄入(如蛋黄、动物内脏、豆类、瓜子、核桃、花生、栗子、全麦面包、糙米等)。
3、指导正确服药。透析患者应严格按医嘱服药(包括降压药、补充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以达到良好的控制高血压、心力衰竭、过度贫血的发生。定期实验室检查,及时了解机体状态和检测透析效果,随时调整用药和透析处方,以提高血液透析质量。
4、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对于持续性透析的患者,运用护理程序针对患者及其家属不同情况,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定期举行健康教育讲座,并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文化程度、社会经济状况、家庭背景等有针对性进行健康指导。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健康教育取得社会支持给患者更多的关心、帮助及安慰。
四、结论
根据血透患者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其理解能力进行健康教育。让血透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精神愉快,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1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认识、观念上的困境 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过程发现,患者及家属对健康知识有需求,但目标不明确,认识、观念上有明显的困惑。如科学研究证明,长期酗酒、高盐、高脂饮食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的重要因素,而患者认识不到,甚至还错误的认为:“吃盐有劲”“酒肉穿肠过,生活似神仙”等。
1.2 资源缺乏 主要表现是人力资源和资金设备不足。利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或应用循证理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工作量较大,而且需要医生、护士及患者的共同参与。然而,临床护士编制不足,超负荷日常护理工作量加上全员倒班,护士交给患者的时间少,又无固定或专职健教护士。有统计数据显示:临床护理人员未把循证护理运用到临床中去有54.1%是由于工作繁忙[1]。资金设备不足主要指实际应用于临床,可供护士使用的工具太少,如集中进行教育的教室,多媒体设备和光盘(或带),可供查阅
的资料、文献缺乏。同时对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与知识更新等继续教育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1.3 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导致的能力欠缺 护理人员在实施健教时,首先要根据护理评估结果提出现存健康问题。由于受所受教育、个人能力限制,导致健康问题判断失误,不能把最佳的护理措施实施患者身上;由于护理人员不能根据沟通了解到的问题与患者的需求相结合,不能引起患者的兴趣和良好互动配合,直接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新职人员工作临床经验不足导致患者对其不信任,也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教育滞后、培训不足和缺乏信息渠道是导致护理人员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健教依据是循证医学理论,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遇到问题时大多数只能向年资深、经验丰富护理人员请教或查资料为主,经验直觉式护理仍占主要地位,极易造成偏差[2]。
1.4 患者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导致的知识掌握欠缺 调查结果发现:由于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如生活习惯、经济负担能力、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价值观、愿望不同,自我保健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不同,导致患者与护士之间的互动的效果不同,护理教育内容的掌握和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效果更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患者的健商不同,它反应一个人的健康才智。
2 对策
2.1 培养健康意识,提高自我健康能力 健康意识是指人们对健康的信念和观念,即人们对健康价值的态度和能否获得健康的信心。正确的健康意识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家庭幸福和事业成功的根本保障;另一方面,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维护、促进和恢复健康[3]。人们应该摒弃错误的健康意识,如“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更不能从个别现象出发,否认科学工作者的通过长期系统的科学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护士要把握原则,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遵医行为,帮助他们形成和建立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达到促进和维护健康的目的。
2.2 增加临床护理科技投入,提高现有护理人员编制
医院经济条件优越,医院应增加健教设施和设备的投入,建立集中教育的多功能厅(室)。院内设一个健康管理师,对人群或个人健康和疾病进行监控,分析评估、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的专业人员,具体负责健教护士和患者的集中培训提高、督导。科内设专职护士分系统分专业对患者进行专题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提出针对每个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一对一床头宣教。认真落实护士配置要求,缓解护理人力资源的不足,保证有足够的护理人力为患者服务。减少护士的非护理性工作,把时间还给护士,增加与患者的接触和沟通,了解患者的健康需求,并能及时发现不健康生活习惯、思想动态,及时讲解、演示、干预。实行科室间健教人员的动态调配,护理部根据各科室病种特点,指派责任护士进行一对一健康指导,满足患者对疾病知识要求,提高满意度。
2.3 优化护理人才资源,提升护理人员的健教能力 加强对护士的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能力。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养,按岗考核,按岗择人,制定健康教育考核标准,量化评估护士健康效果。护士应着重把握好五个原则既阶段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全程性原则、社会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充分发挥护理人员智慧和潜能,把握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教育和不同疾病阶段健康教育的全程督导。不论对待处于哪个疾病阶段的患者,护士应该有一个整体概念,针对患者的一个个不同的问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必要时配合书面材料和实际操作来示范。掌握沟通技巧,学会沟通方法,科学、慎重、准确的运用当前获得的信息分析,结合个人技能和经验,考虑患者的实际愿望和需求,制定出完整的科学的教育方案,从而作到因人施教,节省时间,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2.4 引用健商理念,提高患者自身健康能力 健康能力是指在正确的健康意思、健康知识指导下,人们为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所进行的活动及能力。假如患者文化知识层次高,心情愉快,愿望迫切将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护士要“站得高,看得远”,以提高全民健商为己任,依靠社会性的健康教育网络和现有的技术能力,做好护理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满意度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喻姣花,任小英,王桂兰,等.临床循证护理现状调查.护理学杂志,2003,18(4):254-256.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接受血液透析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7~78岁,平均46岁,接受透析时间为1个月~6年,透析周期为2~3次/周,每次4~4.5次/周。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病情的轻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方法:两组均以整体护理模式为基础,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并且制定护理路径表,内容包括了教育时间、内容、方式、教育者签名及效果评价,并在此方法实施前组织科室护士对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及工作方法进行学习,以便对患者实施连续、动态、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患者首次透析时,由当班护士发放健康路径表,向患者讲解该表的特点和流程,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的理解和配合,及时完成血液透析前的健康教育内容,并且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给予评价。根据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掌握程度,将效果分为掌握,基本掌握和未掌握3个等级,将路径表存放于血液透析病历中,便于每班护士按路径表实施健康教育计划,每次透析时由透析主管护士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并签名,及时进行效果评价,对未掌握者应针对其原因采取多种方式反复强化教育,具体方法有科教片,展板、健康教育宣传册、科普讲座等,直到患者达到教育目标。
评价标准:1个月后,由护士长和主管护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满意度调查,发放健康教育调查表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患者掌握+基本掌握占80%以为健康教育达标,否则为不达标,满意度在90分以上为满意,90分以下为不满意。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为80%,满意度平分为83分;对照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5%,对照组满意度平均分96分。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患者的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
讨 论
临床护理路径该变了传统的护理模式,使护理目标更加明确,护理措施更加有计划性,预见性和针对性,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留在患者的身边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指导,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且对规范诊疗护理手段,加强护理合作,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加强护患沟通,使患者对自己的医疗护理过程有预见性,有效地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焦虑心理,并充分调动了其积极性,加强了患者的支持系统,从而提升了持续性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袁剑云,应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6.049 文?I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6-0088-03
在临床医学中,针对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是开展患者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更是提升患者健康指标的关键手段,从而健康教育成为医护人员当前关注的首要难点[1]。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是采取全员参与的方式,通过对自身管理水平、工作环境的改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其关键在于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利用轻松、愉快氛围的营造,使圈员能够自主参与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并在工作中获取相应的成就感、满足感[2]。针对此,以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精神病120例患者为例,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患者健康教育知晓度进行详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0例。纳入标准:在精神科住院;年龄在16岁以上(包含16岁);意识清楚;自愿参与临床调查;住院时间超过5 d(包含5 d)。其中对照组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16~80岁,平均(47.5±0.5)岁;体重40~82 kg,平均(60.5±0.5)kg;住院时间4~18 d,平均(10.2±0.8)d;文化程度在小学~大学之间。试验组患者男30例,女30例;年龄18~82岁,平均(47.6±0.8)岁;体重41~83 kg,平均(60.7±0.7)kg;住院时间5~17 d,平均(10.5±0.9)d;文化程度在小学~专科之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手段,即利用报告或咨询的方式,对患者宣讲精神科疾病相关知识;结合照片、图画、录像等传播途径,提高患者疾病治疗依从性,同时定期对患者身体指标进行检测,缩减患者疾病痛苦,减轻患者心理负担[3]。试验组患者采用品管圈健康教育手段,其具体措施如下。
1.2.1 成立小组 由精神科医护人员自愿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其中圈长(1名)为本科室组长、辅导员(1名)为本科室护士长,圈员10名。由圈长带领圈员开展各项临床护理工作与管理制度统筹分配;辅导员对各项活动的开展实施严格监督;圈员实际参与每项品管圈活动。
1.2.2 选定主题 结合“头脑风暴法”,依据内容可行性、紧迫度与圈员能力等指标,由全体圈员采用“分值赋予法”的评定标准,将多个备选主题依据总分高低的差异,最终确定此次品管圈活动主题为“提高精神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4]。
1.2.3 制定计划 品管圈活动共持续1年,即2015年2月-2016年2月,每2周开展1次品管圈活动。第1个月对活动主题进行选定,同时制定活动内容和相关计划;第2个月对实施活动现状与质量进行把控,采用目标设定的方式,为目标实现构建圈员努力计划[5]。第3个月对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较低的原因进行分析;第4~6个月,通过对策方案的拟定,做好实施和检讨工作;第7~11个月,对参与品管圈活动的患者实施问卷调查,分析活动效果;第12个月,依据数据调查结果,对品管圈活动不明确环节进行探讨或改进,同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
1.2.4 把控现状 通过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表的制定,其中问卷调查表包含疾病症状和饮食计划、入院宣教、治疗护理与康复锻炼等8项内容,每项内容设定3个备选答案,即“能陈述”、“不全面”、“不知道”,分别制定1分、0.5分、0分三项分数;在患者住院1、5、10 d、出院当天时,开展问卷调查,根据多次调查数据结果,取其平均值;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分数/总分×100%。除此之外,依据圈员能力、目标设定等标准,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提升至89%以上。
1.2.5 要因 小组通过“鱼骨图”绘制的方式,将健康教育知晓率影响方向确定为人、资料与方法三项,详细分析后总结出20项提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要因,结合临床研究结果,将护理人员培训、护理意识强化和健康教育资料完善、宣传方法优化等认定为患者健康教育质量改善方向[6]。
1.2.6 对策 利用业余时间,对本科室所有医护人员实施系统化培训工作,结合由浅入深、由至难的原则,使医护人员快速了解患者个性化需求;通过主题例会的开展,以护士长为首开展管理机制强化工作,促使医护人员认识到健康教育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采用统一宣教、图文并茂的方式,针对患者疾病未知晓内容给予细致化讲解;以患者需求为核心,对健康教育时间、内容、方式进行科学融合,以期实现预定目标[7]。
1.3 观察指标
患者临床治疗工作结束后,本院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健康教育护理质量进行调查,其中健康教育知晓率分为完全知晓、部分知晓、不知晓三个方面,知晓率=(完全知晓+部分知晓)/总例数×100%。而健康教育护理质量包括情绪稳定、知识掌握、护理满意度、主动咨询、遵医行为等内容,结合匿名调查的方式,确定问卷100%回收。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低于试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护理质量比较
对照组患者情绪稳定人数43例(71.67%),知识掌握人40例(66.67%),护理满意49例(81.67%),主动咨询人数44例(73.33%),遵医行为人数50例(83.33%);而试验组患者情绪稳定人数53例(88.33%),知识掌握人数55例(91.67%),护理满意58例(96.67%),主动咨询人数56例(93.33%),遵医行为人数57例(95.00%)。试验组患者健康教育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关键词】 态度;精神卫生;统计学;问卷调查;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395.6 G 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8-0948-02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Attitude Scal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ZHOU Jing.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408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velop a mental health attitude scale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instrument for the measurement. MethodsBased on theory analysis, open investigation,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factor analysis, the Mental Health Attitude Scale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was compiled and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were tested. Results The mental health scal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as composed of cognitive bias, emotional support, knowledge requirement and seeking help and it had a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ConclusionMental Healthy Attitude Scal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a evaluation tool of mental health attitud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Attitude;Mental health;Statistics;Questionnaires;Students
近几年,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健康观才能更加吻合社会的进步,更加符合国人的身心特点,已成为心理学的一个热点问题[1]。心理健康观是心理健康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社会心理学家对态度概念的理解并未取得一致,但绝大多数人都同意,态度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3种成分,决定着人们在现实生活环境中注意什么样的对象,决定着人们怎样加工有关对象的信息,决定着人们对于有关对象的体验性质,也决定着人们对有关对象进行反应的倾向。全面了解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概念、内涵,一般心理的行为表现、影响心理健康因素以及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等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指导,对于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口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信、效度较高的专门测量工具,提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1 研究方法和程序
1.1 被试取样 被试为渝东南地区在校中学生。被试包括3个部分,第1部分是开放式问卷调查的被试,共100人,其中男生55人,女生45人。第2部分为初始问卷调查的被试,发放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80份,其中男生246人,女生234人;初二年级236人,高二年级244人。第3部分为正式问卷调查的被试,发放问卷720份,有效问卷708份,其中男生366人,女生342人;初二年级340人,高二年级368人。
1.2 开放式问卷 开放式问卷调查了5个问题:(1)你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最典型特征有哪些表现?(2)你认为“一个心理不健康或具有心理疾病的人”最典型特征有哪些表现?(3)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促进心理健康?(4)你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帮助吗?(5)你在当前学校教育中获得了心理健康方面的帮助吗?笔者根据回收资料进行了内容分析。
1.3 问卷维度的理论构想 根据以往研究的资料,在开放式问卷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的理论构想。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态度的主要维度包括以下3个方面:(1)心理健康的认识;(2)心理健康的情感;(3)心理健康的行为倾向。
1.4 问卷项目的选择 根据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的理论构想,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编制了共32个题项(其中含2对4道测谎题)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初测问卷。项目采用的记分方法是自评式5点记分方法,由“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评定为1~5分。对初测结果进行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剔除标准差低于0.90、与总分相关低于0.20、因素负荷值小于0.40、共同度小于0.20以及不合乎因素构想的题目13个。最后剩余19个题目组成正式问卷。
1.5 程序 在理论构想的基础上编制开放式问卷。根据开放式问卷的回收资料和访谈资料编拟初始问卷题目。正式问卷的确定分2个阶段实施:第1阶段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的初始问卷进行团体施测。对初始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问卷的因素结构,并根据相关指标剔除问卷项目,形成正式问卷。第2阶段对正式问卷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用正式问卷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 半个月后,抽取被试中的一部分,用正式问卷进行重测。检验问卷的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分析被试反应的特点。
1.6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2 结果
2.1 探索性因素分析 通过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来考察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问卷的因素分析的实切性。检验结果表明,KMO的检验值为0.777,说明样本大小适合进行因素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系数为903.300(P
表1 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题项共同度因素负荷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认知偏差(特征值2.29,贡献率14.31%)
14.孤僻的人心理不健康0.6150.766
7.不善交往的人心理不健康0.5670.745
11.害羞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0.5830.743
17.愚蠢的人心理不健康0.5730.652
情感支持(特征值1.98,贡献率12.41%)
29.扩大人际交往,有助于心理健康0.5630.743
23.有烦恼向朋友倾诉,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好方法0.4860.670
3.自我压抑不利于心理健康0.4000.589
28.如果朋友出现心理不健康的行为,我会更关心他0.3990.483
知识需求(特征值1.96,贡献率12.22%)
16.我希望校园里经常有心理健康讲座或活动0.6680.815
19.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0.6550.795
13.我想知道有哪些方法能保持心理健康0.4320.553
寻求帮助(特征值1.94,贡献率12.12%)
10.有心理困扰去找老师求询是件难为情的事0.5420.715
21.当我遇到心理问题时,我会及时求助0.5520.683
4.父母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不够关心0.3650.597
6.如果我有心理问题,我会尽量不让别人察觉出来0.4030.585
18.如果我有心理问题,我会远离老师和同学0.3660.507
注:4,6,7,10,11,14,17,18为逆向题。
4个因子共解释总方差的51.06%,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题项的最高负荷值为0.815,最低负荷值为0.483。因素的命名遵循2条原则:一是参照理论模型的构想维度命名。看该因素的题项主要来自根据理论构想模型编制的初测问卷的哪个维度,哪个维度贡献的题项多就以哪个构想维度命名;二是参照因素题项的负荷值命名。一般根据负荷值较高的题项所隐含的意义来命名。在原来的理论构想的基础上,把正式问卷的4个维度,分别命名为认知偏差、情感支持、知识需求、寻求帮助。观察实际的因素分析结果,与理论构想比较吻合。
经过初测问卷题项的筛选,共删除13个题项,得到包含19个题项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正式问卷,其中包括2对测谎题,题号分别为3与22,8与31。问卷题项采用5级评定法计分。
2.2 正式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2.2.1 信度检验 采用Cronbach alpha系数(同质性信度,又称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作为信度指标,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结果见表2。各维度及问卷总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均较好。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作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的测量工具是稳定可信的。
表2 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量表的信度分析
因素Cronbach α系数分半信度
认知偏差0.7340.727
情感支持0.5980.562
知识需求0.6460.499
寻求帮助0.6060.521
总体问卷0.7410.601
2.2.2 效度检验 内容效度的确定方法主要是逻辑分析法,其工作思路是请有关专家对测验题目与原定内容范围的吻合程度作出判断[2]。Maio等[3]认为,判断测验题目与原定内容范围的吻合程度高低有2个标准:一是确定好内容范围;二是对于已经确定的内容范围,测验的题项是否具备代表性。该问卷的维度构想和题项编拟是基于理论文献综述、开放式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几方面综合考虑的结果,在问卷初测前后多次请心理学专家进行审查和修订,基本保证了问卷的维度和题项能够涵盖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各方面的特征,并具有代表性,因而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问卷的构想效度检验运用相关分析法。根据心理测量理论,问卷的各个维度之间应该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如果相关太高说明维度之间有重合,有些维度可能并非必要;如果维度之间相关太低,说明有的维度测的是与问卷总体拟测量的完全不相关的内容。一般认为,一个良好的问卷结构要求维度与总测验的相关在0.30~0.80之间,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在0.10~0.60之间,在这些相关全距之内的项目为测验提供满意的信度和效度[4]。中学生心理健康(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态度各维度之间及维度与问卷总体之间相关情况见表3。各维度与问卷总分相关在0.576~0.716之间,有中等程度的相关;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均在0.172~0.388之间,相关适中。说明各维度间有一定的独立性且又能反映总问卷所要测查的内容。因此,问卷结构是合理的。
表3 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问卷各维度之间以及维度与总体的相关系数
因素认知偏差情感支持知识需求寻求帮助
认知偏差1.000
情感支持0.2671.000
知识需求0.1720.3881.000
寻求帮助0.2120.2430.1931.000
总体0.6480.6670.5760.716
3 讨论
本研究首先在渝东南中学生中做了开放式问卷调查,并征求了教师和专家的意见。从信、效度的结果看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各项信度指标多在0.6以上;通过对因素结构的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理论构想和实际研究的结果稍有出入,但这只是对其中一些题项的合并、筛选和重新组合,这更体现了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本研究中,对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出的4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说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可以认为,自编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的问卷为探索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的具体特点和规律提供了测评的工具和解释的参考,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可以作为测评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的工具。
为了加快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尤其是叶一舵教授提出了“建构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每一个地区乃至每一所学校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开发适合具体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就显得日益重要。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的特点,考察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可以更好地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为各类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立提供依据,更好地构建学生和谐的人格。
4 参(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考文献
[1] 金勇,郭力平.心理健康观的历史演进.心理科学,1998(3):465-466.
[2] 戴海崎,张峰,陈雪枫.心理与教育测量.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93-95.
[3] MAIO GR, OLSON JM. Relations between values, attitude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attitude function. J Exper Soc Psychol, 1995,31(2):266-285.
[4] 戴忠恒.心理教育测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382-414.
[5] 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关键词:品管圈;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效果
品管圈活动(简称QCC活动)是指在全体工作人员集体参与下,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改革和工作方式改革,解决和改善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达到提升科室成员能力和科室形象的目的[1]。我科室在全院推行争先创建优质护理科室的大背景指导下,采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对科室结石性胆囊炎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把结果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抽取科室2016年1-3月和2016年4-6月患结石性胆囊炎的病人,共计800例,年龄16~82岁,平均年龄46岁,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27例,专科236例,专科以下437例。
1.2方法
1.2.1抽取科室
2016年1-3月患结石性胆囊炎的病人400例,进行关于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效果的调查,通过数据分析,结合医院优质护理建设具体要求,在全体品管圈人员的投票的基础上确定“提升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效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1.2.2现状调查:
根据医院优(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质护理建设设定的《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制定科室关于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包括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四个维度,具体内容包括:(1)护士是否针对结石性胆囊炎指定了其学习健康教育内容先后顺序;(2)护士是否邀请你参与共同制定关于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的计划;(3)护士是否在你进行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4)护士是否会与你进行关于疾病治疗、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有效的沟通;(5)护士是否会结合结石性胆囊炎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等10项条目。对品管圈活动前随机抽取2016年1-3月患结石性胆囊炎病人400例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98份,回收率99.5%。对问卷进行评分,结果低于60分的问卷102份,表明科室关于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的合格率为74.37%。通过对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效果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对结果进行柏拉图分析,指出影响科室结石性胆囊炎效果的因素,确定未来科室健康教育改革的重点。
1.2.3设定目标:
在全院打造优质护理项目的基础上,整合调查结果,设定本圈在开展圈活动后达到的目标值是使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效果提升到90%以上。
1.2.4设定目标原因分析:
通过柏拉图从医院及科室管理者、护士、病人3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导致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主要包括:(1)护士自身原因:护士健康教育不积极、护士健康教育知识环节薄弱、护士健康教育能力较低和受培训时间少、缺乏有效的沟通等。(2)病人自身原因:病人对护士健康教育要求太高、病人不能全心全意的配合、病人自身感觉良好,没有真正理解护士健康教育的意义。(3)医院、科室管理者原因:管理、提倡力度不够、管理者不够严格。
1.2.5确定政策并实施:
通过柏拉图得出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1)科室通过评比对健康教育优秀的护士进行奖励,提高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积极性。(2)医院护理部、科室组织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学习,提高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3)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放在首位,提高与病人之间的沟通效果,提升病人对健康教育的理解能力。(4)通过例子法,图示展示法提升病人对健康教育的理解能力。(5)医院护理部从全院的角度提倡进行健康教育,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制度,提高全院护士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品管圈活动前、后病人对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满意度对比
在品管圈活动结束后,综合分析试验组病人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效果的问卷结果,提示试验组满意度为91.56%,与对照组的74.39%相比,效果提升17.17%,说明品管圈活动对提升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效果满意度明显。
2.2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比较
品管圈管理结束后,护士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显著提高。
3讨论
品管圈活动能很好提高护士进行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的能力和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知识储备,改善病人对护士的认可度,改善护患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健康的理念也在逐步发生改变,希望生活越来越健康,在医疗上更想索取健康知识,所以对护士的健康教育知识水平要求就高。目前,护理工作处在由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关键阶段[2],运用更多的知识为病人解决问题,提升病人的健康水平,是时代赋予每个护士的使命。结石性胆囊炎作为身边的多发病、急发病,病人对其如何预防、治疗关注程度也随之提高。在品管圈活动以前,科室大多数护士都不了解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该怎么做,重点在哪里造成了病人在询问护士相关知识时,得不到确定的答案,甚至有护士直接告知“不知道,问医生”。成为护患关系恶劣缘由之一。在品管圈活动前调查结果也提示了护士健康教育知识不足,平均得分才4分。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圈员定期组织关于结石性胆囊炎如何进行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学习、怎样进行健康教育技巧学习,还定期组织健康教育知名专家进行讲座,提升了护士健康教育知识储备和健康教育技能,调查结果也显示护士健康教育知识储备评分提高了3.25分。护士健康教育知识储备提升明显。通过把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在病人上,提高了病人对疾病知识的认识,改善了病人对护士的态度和认可度,促进了护患关系的改善,护患关系变得和谐。品管圈活动提升了护士的积极性、责任心。护士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问题一直是护理研究的重点,很多研究都提到了护士工作中不积极,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而品管圈活动强调全体圈员自愿参加活动,充分体现自己的自由权和自我管理的权利,在品管圈活动中圈员们都各司其职,积极建言建策,同时非常珍惜自己努力的成果,积极将措施运用到工作中去,改变了护理以护士长为中心、以老资年护士为中心的习惯,实现了从“被动接收工作”到“主动工作、努力工作、做好工作”的转变[3],提升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沟通能力。沟通技巧是护士与病人进行交流的一种艺术,是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4]。
品管圈活动以前,护士无论在对病人进行护理操作上还是在进行健康教育上都知识机械性的宣布“病人打针了”、“病人这个不能吃”、“病人术后要早动”等,从来没有想过与病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操作、交流健康教育等。品管圈活动开始后,圈员提出对每位病人的健康教育必须与病人面对面交流,解决病人在结石性胆囊炎预防和治疗上的问题,不断的与不同的病人沟通,不同的问题进行沟通,最后要求病人或者家属对自己所做健康教育进行问卷评价。通过这种方式,锻炼了圈员们的胆量和口才,提升了护士的沟通能力。品管圈活动提升了病人对护士进行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病人满意度是衡量科室优质护理的一个重要指标[5],是对护士工作的肯定,也是促进科室发展、帮助科室创收的手段。传统的护理模式不能及时满足病人的需求,降低了病人的满意度。品管圈活动作为一种科学的护理模式,提倡以病人为中心,处处为病人着想,拉进了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提升了护患的满意度。
本文结果显示,对护士进行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从27.39%提升到84.56%,说明了品管圈活动队提升病人满意度意义重大。品管圈活动能提升护士的业务水平,有利于提升科室的整体业务素质,推动科室建设。在此次活动中,每位圈员都积极参与其中,积极讨论结石性胆囊炎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重点和针对不同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主动与医生进行沟通,积极接收建议,努力做好每位结石性胆囊炎病人的健康教育。提升了整个团队的业务水平,对提升科室业务水平、推动科室建设意义重大。品管圈的活动改变了以前传统的护理模式,对提倡的整体护理模式进行了优化,在医院整体护理文化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实践证明品管圈活动是改变整体护理人员素质重要的手段之一,有利于科室、医院优质护理建设,提升病人对科室和医院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林荣瑞.品质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1811-1812.
[2]伍慧.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运用〔J〕.当代医学,2014,20(5):17.
[3]宋慧英,李红艳.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病人致敏性药物错误发生率中的应用〔J〕.护理与食疗,2013,24(12):3019-3020.
[4]陈萍,吴明.不同层次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8):93-96.
关键词:农村妇女;自评健康;ordered probit模型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且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这一定义良好的解释了现代健康的含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条件逐渐完善,使得健康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随着“三农问题”的提出,健康,作为农民福利的主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重视。
我国政府适时出台了城镇医疗保障体系,乡村医疗保障体系等基础医疗体系。国家对健康的重视使每一个人对健康更为看重,健康也成为衡量幸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农”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而农村妇女的福利则是短板中的短板。无论是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的角度,农村妇女都处于社会的底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农村妇女作为社会的底层,其发展状况始终不能和城市女性或者农村男性想起并论。相反,农村妇女受到了严重的轻视,在很多领域,对农村妇女的歧视并未消除甚至不见减轻。在健康领域,作为社会最底层的特殊群体,农村妇女的健康状况一直得不到重视。在众多关于国民健康状况的研究中,农村妇女也一直是被忽略的对象。因此,选择农村妇女作为的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农村妇女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引起人们对农村妇女健康状况的重视并出台相应政策来保障农村妇女健康。
本文试图对中国农村妇女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横向上,农村女性的健康水平整体上低于农村男性健康水平;纵向上,农村妇女自评健康状况为“差或一般”的44%,城镇妇女自评健康“差或一般”为46%。
在影响农村妇女自评健康的因素里,教育,收入和年龄的回归结果是显著的。由于2006年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医疗保险在回归结果中不显著。
对于健康的影响因素,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ALLSOP指出,影响健康的因素主要有贫困与疾病、环境与物质条件、个人生活方式以及家庭遗传病史等四类。Auster、leverson和Sarachek在研究中发现,环境特征和个体行为因素(包括收入教育及香烟消费)对健康的影响比医疗服务更大。Michael分析了个人对健康时间的需求,发现教育对健康有正向作用。然而,关于我国农村妇女健康方面的研究却很少。
1.研究数据与模型选择
(1)数据说明。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onal surevey,CHNS)。该调查覆盖中国东、中、西部9省(黑、辽、豫、鲁、苏、鄂、湘、桂、贵)、4624个家庭、13669个个人,主要是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程度和水平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状况等方面展开。CHNS从1989年开始对着9个省份进行了长期追踪调查,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涉及个人和家庭2个方面、内容包括家庭收入、人口健康、营养、教育、医疗保健和社会服务等众多因素。
(2)模型选择。本文研究的是农村地区妇女的健康状况,以自评健康即农村妇女对自身健康状况是否满意为因变量。自评健康状况分为4种――非常好,好,一般,差,并分别赋值1,2,3,4。对于有序离散型变量的分析,最常用的有ordered probit和ordered Logit模型。本文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对农村地区妇女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影响农村妇女自评健康的因素及其作用方向。Orderedprobit模型的基本原理:假设变量Zi不可观测,Zi=α+βXi,而Zi所属的区间是可以区分的,可以根据某种分布,将Zi与所处区间的概率相关联,然后利用各个区间的样本概率通过最大似然估计获得参数α和β的估计值。
2.描述性分析
(1)变量选取。农村妇女的健康状况不仅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很多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农村妇女的自评健康状况作为因变量,用农村妇女的的个人身体特征、社会经济特征、自身行为和医疗保险参与情况4个指标进行度量,并将这四个指标细化为年龄,收入,是否抽烟,受教育程度,医保等5个变量。
农村妇女的健康状况与自身因素密切相关,选取年龄作为衡量个人身体特征的变量。为了得出年龄对于妇女健康状况的边际影响,同时选取年龄的平方作为自变量之一。自身行为也是影响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因此选取是否抽烟和受教育程度作为衡量自身行为的变量。在社会经济特征方面,选取的变量为农户家庭收入。在医疗保险参与情况方面,选取是否参与医保这一变量作为一个自变量,如表1所示。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年龄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年龄对农村妇女的健康状况的影响路径呈抛物线状。
H2:家庭收入越高,农村妇女的健康状况越好。
H3:受教育水平越高,农村妇女的健康状况越好。
H4:吸烟对农村妇女的健康状况产生不好的影响。
H5:医保对农村妇女健康产生好的影响。
(2)描述性分析。农村妇女的健康自评状况分析。在农村妇女样本中,认为自己健康状况非常好的为331人,占总样本的9.87%。认为自己健康状况为好的为1547人,占总样本的46.12%。认为自己一般或差的为1476,占总人口的44.01%。说明在调查的样本中,认为自己的身体不是很好的占44.01%,情况不容乐观,如表2所示。
变量的描述性分析:由变量分析表可知样本中农村妇女的平均年龄为48.8岁,其中最小的17岁,最大的97岁,样本分布较广。教育程度的平均值为15,说明样本中妇女的平均受教育年数为小学5年。其中0和23的样本数最多,说明农村妇女中没受过教育和受教育到初中3年的人最多。从是否吸烟的分布可以看出,不吸烟的样本数为3329,占总样本数的96.24%。说明在农村妇女中,不吸烟的占绝大多数。从医保来看,没有医保的样本数为1793,占总样本数的53.44%,说明超过50%的农村妇女不享受医保政策,农村妇女的医保状况不容乐观。农户家庭平均年收入为4076.813元,最高的为10万元,如表3所示。
3.ordered probit模型回归结果的经验分析
(1)人身体特征对农村妇女自评健康的影响。将年龄这个变量作为农村妇女的身体特征纳入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通过了检验,并且其对农村妇女自评健康的影响在统计上显著。回归中年龄的系数为负,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妇女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评价逐渐变差。年龄的平方项的回归结果不显著,但是如果方程中去掉年龄,年龄的平方是非常显著的。年龄与年龄的平方的相关系数为98%,可判定年龄的平方不显著可能是由于多重共线性的原因。
(2)个人社会经济特征对农村妇女自评健康的影响。将家庭收入、受教育年限2个变量纳入回归模型,考察农村妇女的社会经济特征对其自评健康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农村妇女的受教育年限对其自评健康具有正向显著作用,这证明了假设H3的正确性,即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社会地位和社会评价会越高,医疗保健意识也越强,自评健康状况也越好;家庭收入对其健康自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家庭人均收入越高,农村妇女的自评健康状况越好,这也证明了假设H2的正确性,即家庭人均收入增加代表家庭成员创造的共同财富处于增多状态,会使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使生活方式更趋于科学合理,健康状况会更好。
(3)人行为特征对农村妇女自评健康的影响。我们将是否吸烟纳入模型中,回归结果表明,是否吸烟对农村妇女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并不显著。由于样本中不吸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6.24%,吸烟的仅占3.76%,可能是导致统计上不显著的原因。因此,假设H4不成立。
(4)医疗保险参与情况对农村妇女自评健康的影响。将医保情况作为医疗保险参与情况的变量加入回归模型,考察医保参与情况对农村妇女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医保参与程度对农村妇女健康自评状况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我国2006年农村的医保制度并不完善所造成的,而且在变量分析中发现,农村妇女的参保率只有46.56%,医保的覆盖率还很低,这可能也是导致医保情况不显著的原因。因此,假设H5不成立。
4.政策建议
[关键词] 腹膜透析;健康教育;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5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c)-0158-03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便、患者可在家自行透析等优点[1],并有良好的残余肾功能保护,对机体内环境影响小,现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作为首选治疗方案,但仍有部分患者自我护理不当引起透析相关性并发症,为帮助PD患者实施居家腹膜透析,提高透析疗效,该科对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4例PD患者实施全面、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科住院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尿毒症患者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25~87岁,平均56岁。文化程度:本科3例,专科4例,高中8例,初中7例,小学8例,文盲4例,均使用美国百特公司腹膜透析双联系统和专用腹透液。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 教育形式
1.2.1.1书面与口头教育相结合 发放《居家透析指导》、《腹膜透析饮食营养指导》等相关资料,利用文字、图片进行口头讲解,方便患者记忆。定期培训,组织观看DVD、录像,床边示范正规的PD换液操作方法,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操作练习。定期考核,了解患者掌握情况,强化健康教育内容,对透析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要求患者或家属做笔记,再用知识点辅以典型病例进行教育,加深影响。
1.2.1.2分阶段教育与总结性教育相结合 PD知识和技术的掌握取决于健康教育,因此要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过程中。据报道,患者最乐意接受的健康教育方法是结合病情进展的不同时期进行教育,而且希望家属参与学习[2],分阶段教育容易掌握,效果好,如入院时介绍疾病基本知识,肾脏的生理功能,什么叫肾功能衰竭,为什么要透析等;术前讲解手术的目的、意义,PD的原理,居家透析环境的要求及物品准备,教会七步洗手法,建立无菌观念,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操作者的角色;术后告知管道和出口处的自我护理,操作者的准备和要求,教会标准的换液操作;出院前1~2 d进行理论及换液操作考核,指出患者存在的问题,出院时再做一次全面的总结性教育,帮患者和家属理清思路,重点强调透析环境的消毒要求和规范操作,告知常见并发症如腹膜炎、引流不畅、堵管、腹痛等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预防处理方法,指导遵医嘱服药,复诊的时间等。
1.2.1.3针对性教育 由于个体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年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不同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或执行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对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及卫生习惯差的患者,要有耐心,增加教育及考核次数,逐渐纠正不规范之处,利用展板和一些仿真的食物模具让病人接受直观教育,加深影响;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对年龄大、自理能力差、记忆力退化者由固定的家属操作,避免频繁换人导致操作不规范而引起并发症;对文化层次高、接受能力强的患者,根据需要多讲解医学知识,建议其多查阅相关资料,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和治疗,任何时候不得自行处理。
1.2.1.4电话回访和居家访视 虽然病人或家属出院时掌握了PD规范操作方法和相关知识,但是出院后在家自行操作,若无医务人员监管,时间一长会思想松懈,简化操作流程,手卫生质量下降,因此定期对病人随访尤为重要。患者出院时建立回访档案,留下病人联系电话并告知科室咨询电话,出院一周内电话回访1次,以后半月一次,对换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进行护理指导;一月居家访视一次,一次3~4位病人,通过跟踪病人的透析、遵医情况、查看居家透析环境,可及时指出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纠正不准确的生活方式,解决居家透析遇到的实际问题,把健康教育持续到出院以后,为患者提供延续,保证了患者由在院治疗到居家护理的平稳过渡。
1.2.2 教育内容
1.2.2.1心理护理 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3]。首先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病人,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加强家属的教育,建立坚强的亲情支持系统;邀请患者参加PD知识讲座、肾友会,促进病友之间的沟通支持;鼓励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兴趣、爱好,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2换液操作指导 首先要严格无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均可导致腹膜炎的发生[4],教会病人或家属(至少2人)标准的七步洗手法,让病人记住管道连接和断开端必须保持无菌,操作时不得碰触无菌端口;示范标准的换液步骤:准备连接引流冲洗灌注分离;教会病人换液前后观察腹透液颜色、性质并称量,填写《腹透记录本》、引流液袋的处理等;告知病人不能把透析液浸泡在热水中加温;每次灌完透析液一定要更换新的碘伏帽。
1.2.2.3管道及出口护理 腹膜透析置管术后2周内不要洗澡,之后可在洗澡袋保护下淋浴,不得盆浴,浴后必须换药;腹膜透析管的制动对防止伤口感染有益,要教会工作与活动时注意保持管道制动,防止牵拉,避免锐器和有机溶剂等接触透析管;出口处保持清洁干燥,每周护理1~2次;6周内一定要坚持用无菌敷料覆盖出口处;定期观察出口处情况,出现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不得强行去除痂皮;外接短管每半年更换一次。
1.2.2.4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腹膜炎是腹膜透析的主要并发症,与透析液反复进出腹腔干扰腹膜防御机制及细菌感染有关[5]。告知患者细菌入侵的途径、相关症状:透出液中出现白色絮状物为纤维蛋白,是正常的,若出现浑浊、腹痛、发热时应考虑腹膜炎应立即与医生或腹透护士联系,并将透析液保留送检,及早治疗;引流不畅、堵管:先检查透析管有无扭曲、受压,变换,如病情允许下床行走,晃动或按摩腹部有利于引流;放液时不宜太快,以防大网膜顺液流进透析管内导致引流不畅;腹痛:腹透液温度太低、引流时腹腔内腹透液放得太空都会引起腹痛,因此腹透液要保持37~39℃;开始腹透时量宜小,速度要慢,从1 000 mL逐渐加量。
1.2.2.5饮食指导 腹膜透析会丢失大量蛋白质和一些营养成分,告知合理饮食、保持液体平衡的意义和方法;指导患者进优质蛋白饮食,一般为1.2~1.5 g/(kg?d)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等,补充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多进丰富纤维素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高纤维素的麦片等防止便秘,因便秘时细菌有可能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且充满粪便的肠管会压迫腹透管导致灌入和引流不畅;避免过多摄入产气食品引起腹胀;另外避免高磷、高钾食品,如酸奶、动物内脏、干果类、香蕉、桔子、蘑菇等;限制水盐、甜食和脂肪摄入,每天水分摄入量=24 h尿量+全天透析超滤量+500 mL,水分摄入量包括所有食物中的水分,不单指饮用水,用有刻度的杯子饮水,口干难受时可试含小冰块或口香糖;食盐每天3g(约一个小矿泉水瓶盖的容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食谱。
1.2.2.6出院指导 鼓励患者适当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更换腰带、贴身衣服及被褥;教会病人自我监测血压、体重、尿量、超滤情况,告知患者如出现疲乏、无食欲、恶心、眼睑双脚浮肿、皮肤瘙痒时说明透析不充分,应及时就医;讲解一些常规检查的意义,告知定期来院做腹膜平衡试验、复查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等生化指标;指导患者每月回院复诊1次,以了解病情动态变化,及时调整腹透处方和修正治疗方案,预防或及早发现并发症的发生。
1.3 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
所有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均填写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3项,患者选择一项填写,满意度为满意、一般两项患者的总数与总例数比值。
1.4 观察指标
护理工作满意度、依从性、并发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后,34例患者均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疾病,自理能力提高,熟练掌握腹膜透析操作技术及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初步处理。2例患者出现轻度腹痛经指导后好转,3例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经及时治疗未造成不良后果。健康教育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依从性增加,并发症降低,健康教育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健康教育前后相关情况对比[n(%)]
3 讨论
腹膜透析治疗从患者入院到置管手术到培训考核再到出院后自行操作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不断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操作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以持续保证治疗质量[6]。由于操作者是患者自己或家属,并非医务人员,虽然近年来腹膜透析技术不断提高,但仍有部分患者因居家进行腹膜透析时自我护理不当而退出[7]。系统、反复、强化的健康教育,对于提高PD病人的依从性以及成功的治疗起着关键作用,且健康教育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当前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三大措施之一,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规范化健康教育是患者顺利掌握腹膜透析技术的前提,通过对PD患者的健康教育,不仅帮助其获得PD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能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正确的护理指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护理人员为了完成健康教育计划,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操作技能,这就促使护士主动去学习腹膜透析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了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因此健康教育对于PD患者来说有特别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次研究健康教育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依从性增加,并发症降低,健康教育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规范化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操作能力,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促进了护士业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静静. 腹膜透析患者的出院指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91-92.
[2] 代辉. 腹膜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70-271.
[3] 程书霞,刘玲玲,吴正香.腹膜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1,24(1):231-232.
[4] 张仲芳,赵建荣. 腹膜透析患者预防腹膜炎的护理干预[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2):251-252.
[5] 刘长菊,金远霞.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腹膜透析的护理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204-205.
[6] 史兰英.腹膜透析患者全程护理管理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2):885-886.
[7] 卓丽芬,虞旭光,谢多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退出透析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1,18(2):56-58.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抖音账号:文章写作知识屋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