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2020年上半年,区司法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司法局的正确指导下,聚焦“法治城市示范”的目标任务,坚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革创新、奋力作为、精准服务,不断深化“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工作布局,全面提升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水平,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坚实法治保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宝安样本,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宝安力量。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谋划本年度工作
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制定“三五十”工作计划,全力统筹2020年度中心工作。“三”,即三个学习小组,开展队伍素质提升行动,组建综合材料组、法制专业组、兴趣爱好组,打造业务过硬、专业过硬的实战型队伍。“五”即五大重点党建工程,包括政治建设工程、效能提升工程、服务一线工程、廉洁合规工程、阳光暖心工程,治慵治懒治散、提质提速提效,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十”即十大重大业务项目,共推出30项创新工作目标,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再创新佳绩,再上新台阶。
(二)以依法治区为统筹,全方位开展法治建设工作
发挥依法治区委员会“管宏观、谋全局、抓大事”的职能定位。一是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积极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工作,区领导及各党政部门一把手参与述法。二是召开依法治区工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制定宝安区2020年依法治区工作要点,完善依法治区各项配套工作制度。
首次开展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选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监管局、区教育局、区人民检察院、区人民法院、区民政局5个单位开展履职报告评议,以点带面促进普法责任制落实。共有近40万人次关注访问了5家单位的网上评议信息,约37.5万人参与评议投票。由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企业、律师代表等组成评审专家团实行第三方评估,按照省市评估标准,设置了5大类25项考核项目和权重,客观评议各单位工作情况,评议结果更加全面、科学、合理。
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充分运用“报、网、端、微、屏”等媒体平台作用,开设《宝安第一课》电视频道“局长说法”栏目和《法治宝安》特别节目。开展广东省2019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量化考评工作,我区最终得分95分,在全市中排名第一。开展街道法治公园和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申报工作,我区4家企业通过审核并获得2019年“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广泛开展民法典宣传,6月18日印发《宝安区关于开展民法典宣传普及活动的工作方案》,统筹全区普法责任单位、各街道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
(三)以依法防控为指针,打出法治战“疫”组合拳
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在疫情期间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行政调解实行“一案一专班”和领导包案,化解了一批重大疑难纠纷;司法调解开通绿色通道,与司法确认、强制执行等司法手段结合促进纠纷一站式化解;人民调解充分发挥网络、实体、热线平台,及时就地调解群众忧心事。截至6月底,全区各类调解组织共受理矛盾纠纷10208 件,调解成功9871 宗,调解成功率为96.7 %,没有发生越级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各行各业全面有序复工复产。
积极做好法律参谋服务。为区政府合理合法决策,职能部门、街道和社区依法依规开展应急处置措施提供法治支持,加大涉及疫情防控法律文书的审查力度,及时提供法律意见,疫情以来共审查相关法律文书50余件。对各单位的行政执法强制措施和引导型措施给予法律指导和支持,及时协调解决行政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助力全面依法有序疫情防控。
做好法治宣传和政策解读。制定《疫情防控“十不得”法律提示书》,在宝安电视频道滚动播出22次,印发宣传单张1.4万份。在宝安电视频道每日播出疫情防控公益广告2次。在宝安电视频道《法治宝安》栏目制作播出八期疫情防控特别节目。开展一期局长解读疫情期间劳资纠纷处理操作指引节目。
提供精准化公共法律服务。组建宝安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律师公益服务团,由律所党支部书记、工委委员、党员律师组成,共计17人,采取线上值班服务模式,开展疫情防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举措宣传,共走访企业200多家,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调解服务。组建宝安区“战疫有法”法律志愿服务团,为街道、企业制定法律服务“专属方案”,服务企业229家,提供法律咨询256人次,进行线上宣讲23场次,线下宣讲 12场次,律师参与纠纷调解38场次,为企业提供法律意见 96条。组织法律援助律师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及办理相关涉疫矛盾纠纷法律援助案件。做好疫情期间不可抗力公证和证据保全,针对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债务偿还、资金周转、扩大融资等困难,提供有针对性的公证服务。
(四)以“先行示范”为导向,高标准推进中央依法治国办三调联动试点工作
宝安区于2019年8月出台《深化矛盾纠纷多元调解若干措施》,构建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非诉纠纷解决机制。2019年12月,中央依法治国办同意宝安区作为中央依法治国办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试点。宝安区委迅速研究,高标准推进试点工作。
迅速出台工作方案。宝安区委常委会议审议出台《宝安区推进中央依法治国办三调联动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在做强人民调解、做实行政调解、做优司法调解、做大调解效力、做好保障措施等5个方面先行示范。区委依法治区办迅速将工作方案及相关工作情况报送到市委依法治市办,取得上级支持。同时,制定工作方案联动责任机制,以“项目化、表格化、责任化、时序化”方式推进工作,确保中央顶层设计在基层落地落实。
打造智慧化调解平台。筹备建立宝安区“i调解”平台,其基础工程“宝安区人民调解智慧平台”已在全区铺开。人民调解智慧平台整合了“六位一体”人民调解专家库,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对各类矛盾纠纷实行风险预警,同时开通“调解地图”,内含200余名调解员的移动服务终端,可实现在线视频调解,大大提高了调解的预见性、主动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在体系机制革新中不断深化。一是确保调解优先。建立信访和行政诉讼倒查行政调解工作机制,目前已与市中院沟通研究我区行政诉讼案件立案前、审理前、判决前调解和解工作,正在制定相关工作计划。二是坚持多元联动。强化“调解+法律援助”“调解+司法确认”“调解+公证”衔接机制。4月3日成立西乡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大力推进商事人民调解工作。成立人民调解协会,4月14日召开人民调解协会第一次筹备会议,审议通过了协会章程。6月16日挂牌成立智能制造行业协会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与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保护等途径形成合力,为企业提供了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渠道。
(五)以法治政府为标尺,全面规范依法行政
发挥法律服务参谋职能。1-6月共参加区政府工作会议381次,承办区委区政府交办和各单位提请审查的法制审查、法律顾问事项884件,审查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报告38件。全程参与我区街道环卫一体化PPP重大项目、新桥东片区重点产业城市更新项目、受疫情影响的海滨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合同调整等事宜,全面梳合同风险等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和区领导交办其他重大事项,有效防范法律风险,为区委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提供法律支持。
做好政府的“立规助理”。对区政府规范性文件开展法制审查工作22件次,印发区政府规范性文件10件并报市司法局和区人大常委会备案。开展规范性文件梳理后续整改工作,并将整改落实情况纳入今年法治政府考核。
开展行政复议审理和行政应诉工作。1-6月,区行政复议办公室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67宗,已受理行政复议案62宗,1宗不予受理,2宗申请人未补正视为放弃申请,2宗转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审结40宗,其中维持结案的24宗,申请人自愿撤回16宗;办理以区政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48宗,2宗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其余46宗尚在进一步审理;办理以区政府为被申请人的行政复议案件2宗,2宗维持结案,均已依法做好行政应诉和复议答复工作。
推动区“放管服”改革重点任务落实。协调宝安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创新监管组15个成员单位,逐项研究整合《深圳市深化“放管服”改革近期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涉及监管事项工作任务和各期《国务院简报》中确定我区可借鉴监管工作经验,整合为区“放管服”改革创新监管组近期重点任务分工23项,确定责任部门,细化落实措施,确定完成时限,明确各季度工作安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围绕区政府2020年重点工作部署,结合宝安区监管工作特点,确定纳入重点关注事项任务5项,推动创新监管各项工作全面落实,提升监管工作水平。
统筹“互联网+监管”系统完善工作。我局积极统筹区19个行政执法部门和5个市垂管单位,开展“互联网+监管”系统中的事项认领和梳理制定行政执法检查清单工作,审核各部门报送的不予认领事项申请百余项。
(六)以法律服务为依托,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深化法援惠民生。一是整合网络、热线、实体平台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上半年共受理电话咨询2332人次,来访1853人次,办理民事案件879宗,行政案件12宗,刑事案件971宗。二是拓展服务网络,为重点群体提供针对性服务。与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信访局、区人力资源局等部门达成合作框架协议,做细做实法律援助律师参与司法调解、认罪认罚、涉法涉诉信访、劳动仲裁等工作。开设绿色通道,加大对农民工、残疾人、军人军属、青少年等群体法律援助力度。三是筹备建设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法律服务分中心。筹备建设会展中心法律服务分中心建设用地事宜,与深圳市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等专业服务机构合作洽谈,做好前期筹备工作。
深化“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宝安模式。截至6月底,全区驻点社区律师到社区值班16499天次,律师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服务16499件,其中法律咨询服务11079人次,参与法治宣传或法治讲座851场,参与社区人民调解工作973宗。组建10个街道企业律师法律服务团,为161个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向企业发出调查问卷409份,出具体检报告109份,梳理风险点84个,审查完善规章制度51项。联合市派驻指导服务组、松岗街道组织辖区企业家开展法治助企复工复产涉法问题讲座,近百人参加了现场活动,4.51万人观看了现场直播。联合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等部门开展宝安区惠企政策宣讲会,区内园区代表及五类百强企业代表50余人参加,超过1.5万人次收看在线直播。
推进公证行业“放管服”改革。宝安公证处在多方面创新探索、示范引领,1-6月份共办理公证业务13781件。一是全市首推人民调解协议书赋强公证,得到省、市肯定,并被学习强国平台宣传报道,截至6月底该项业务已办理了6宗。二是首创宝安区免费遗嘱公证。免费为65周岁以上的宝安户籍老人(自愿)办理遗嘱公证,被深圳市司法局称为“宝安公共法律服务的创新实践”。截至6月底已办理该项公证业务82件。三是拓展新型公证业务。探索规模化、定制化、个性化公证业务产品,新增股权代持、绿色继承、金融公证等新型公证业务。本年度至今共办理股权代持公证4件,涉及金额550万元。创新推出公证服务线上直播项目,普及公证法律知识,目前已开办了知识产权专题和智能制造专题两场直播,共3000余名观众在线观看并线上互动。四是助力民企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一对一订单式专项公证法律服务,本年度至今,共为腾讯旗下的腾讯音乐娱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提供一对一订单服务95宗。
稳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刑事执行规范有序。截至6月底,全区累计新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90人,解除社区矫正对象263人,目前纳入我区管辖的社区矫正对象共有547人,无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累计新接收刑释人员75人,累计解除安置帮教86人,目前纳入我区管辖的安置帮教人员共有554人。帮教率100%,安置率95%,无一人脱管、漏管。深化远程会见工作,开展远程视频会见265宗,接待会见申请人517人次。完成疫情期间首例暂予监外收监执行工作。开展《社区矫正法》学习宣传贯彻工作,通过召开专题学习会组织司法局干部职工学习《社区矫正法》、宝安广电“法治宝安”栏目向群众介绍《社区矫正法》、组织各街道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法》集中宣传活动、组织辖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社区矫正法》线上讲堂+线下集中教育学习等方式,全面深入开展《社区矫正法》学习宣传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是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结构失衡。目前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中心在岗人员12人,法学专业仅6人,中心工作人员数量、能力、专业素质仅勉强维持法律援助工作需要,无法适应当前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要求。二是党员干部队伍层层压力传导不够。个别支部对全面从严治党压力传导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对少数党员干部治庸、治懒、治散上还需持续用力。三是法律专业人才保障不足。政府法律顾问力量薄弱,不能完全满足行政复议、涉诉工作、行政执法等业务需要和新形势要求。区司法局作为负责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工作、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规划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部门,亟待优化配备法律专业人才。四是推进法律专务工作进展缓慢。目前已参照市局及罗湖区模式,向区编办申请9名法律专务员额,打造专家型、高精尖法律人才在司法行政系统内部、重点领域部门和全区党政机关覆盖,深度参与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提供强力法律支撑,当好决策参谋助手。但区编办一直未予以批复。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贯彻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全面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干部职工拒腐防变能力。
(二)全力推进依法治区工作。编制《法治宝安五年规划(2021-2025)》,完善依法治区系列配套制度。继续深化“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和“局长说法”品牌,落实“一月一主题”专题普法,深入推进百场讲座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打造新媒体普法载体,发布各类普法产品。
(三)深入推进中央依法治国办三调联动试点工作。以“项目化、表格化、责任化、时序化”方式推进工作,确保中央顶层设计在基层落地落实。推动建设区“i”调解智慧管理平台,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全部纳入智慧化管理。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与人民调解对接,进一步畅通各类纠纷精准对接渠道。依托国际商事中心资源通过交流平台带动调解员队伍向专业化、多元化人发展,打造一批高质素调解人员。
(四)全体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制定法治城市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探索员额制法律专务制度改革,拓展涉外法律服务,出台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通用指引,规范区和部门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查程序,为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制度保障。探索推进员额制法律专务工作,充实法律顾问队伍,丰富法律顾问服务方式,创新法律顾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完善我区法律顾问制度。
(五)广泛开展《民法典》宣传工作。组织我区国家工作人员参与民法典专题学考暨2020年度学法考试。组织各普法单位、各街道前往民法公园参观学习。运用《局长说法》《法治宝安》《法治访谈》等平台制播民法典专题普法节目,制作民法典宣传海报,印发民法典宣传资料。
(六)加强律师公证管理服务。完善“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宝安模式,推动高端法律服务人才扶持计划,拓展涉外法律服务,筹备综合法务大厦,成立家事、商事公证服务中心,继续推进免费遗嘱公证。加快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动公证业务及服务水平上新台阶。探索知识产权电子存证及在线公证。进一步发挥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知识产权研发者、交易者提供知识产权在线存证及在线公证平台。
(七)强化特殊人群管控。继续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应急值班及信息报告工作。做好专案及重点社区矫正对象监管,按时报送相关工作情况。加强社区矫正信息化核查工作。加强组织开展《社区矫正法》学习宣传工作。跟进“阳光之家”社矫基地装修工程进度。
(八)实施固所强心工程。完善升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功能,修改完善《宝安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业务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规范法律援助工作各流程各环节。落实好《宝安区推进中央依法治国办三调联动试点工作方案》中促进调解和法律援助衔接工作。根据《2020年宝安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工作方案》,做好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工作。完善司法所装备配置,打造全国示范司法所,强化律师事务所党建,深化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标准化建设和基层人民调解室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