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个人剖析材料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和对策]东乡区人民政府 数字经济 东乡经开区数字经济汇报总结

一、经开区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1.数字经济分布情况。我区近几年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子元器件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产业,现有数字经济核心企业15家,主要分布在数字产业化部分。在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上,我区实施传统制造业上云赋能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目前147家规上企业已全部上云。主要特点是数字基建地区领先,产业数字化普及率高,数字产业化初见雏形,产业结构调整缓慢,龙头企业带动不明显,数字经济规模受到制约。

2.数字基建情况。在网络覆盖方面,园区常住人口不到4000,流动就业人口约1.8万,企业300余家,手机和宽带普及率接近100%。49个5G站点进行全方位广度深度覆盖,其中29个2.6G频段5G站点,20个700M频段5G站点;在园区数字化转型方面,经开区智慧园区于2019年正式运行,在硬件上投入各类设备2000多套,综合运用NB-IOT物联网、智能化、传感器技术,实现园区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在软件层面上搭建了智慧管网、智慧环保等平台,实现园区企业部分数字要素实时获取以及各类供需的对接共享,为园区数字化转型打牢了基础。

3.产业数字化建设情况。一是不断加快“企业上云”步伐。我区积极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高创新能力、业务实力和发展水平,深入实施企业深度“上云平台”行动计划,被列为抚州市首批上云试点县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率达100%;二是有序促进企业两化融合。充分发挥企业两化融合示范作用,涌现了亿友药业、回音必、华宇科技、书源科技、唯妮尔家居等一批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成功创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园区”;三是持续提升企业智造水平。深入落实省智能制造“万千百十”工程,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各产业深度融合,大力支持企业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技术改造,着力推动优势企业和传统产业的智能制造、智能产品的开发,我区科伦、永冠已获得2021年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4.数字产业化建设情况。为提升数字经济项目承载能力,我区围绕首位产业、主导产业规划建设了“2+4+N”产业园,其中数字经济产业项目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产业,以荣华、国科、中基产业园为主要集聚,以台德、联坤智能为龙头,引进了东恩电子、终极知世等智能终端制造企业,形成了从电子元器件制造到智能终端产品制造的产业链。未来将持续通过主题产业园吸附和带动其他中小企业入驻,以此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链上下游集群集聚。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1.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不完善。虽然东乡区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文件已经明确建立领导小组,落实了责任分工,但是目前仍未出台健全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安全制度保障体系,主管部门、监管机构缺乏专业技术和有效手段。

2.企业数字化改造积极性不足。我区大部分企业均为中小微企业,数字化水平较低,现有数字化平台间数据互为孤岛。改造难度大、成本高,数字化转型耗时长见效慢,在收益不明确的情况下,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的积极性不高。

3.产业结构制约规模发展。目前我区有色金属行业的营收及税收总量均占据全区总量的半壁江山,充分反映出我区产业结构不合理、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水平不高等问题。而主要依靠数字化赋能的电子信息产业营收仅占全区企业的6%,其中台德和联坤智能两家企业就占据电子信息产业的80%以上。

4.数字平台及配套设施不齐。我区数字经济起步晚,政府、企业的数字化平台方面都做得不足;同时,我区在数字配套设施方面也不够完善,“2+4+N”产业园有的刚建成,有的正在建设中,导致我区数字经济发展配套功能不够完善,设施上不能及时跟进,制约了数字经济大项目高质量发展。

5.专业人才问题较为突出。数字经济归根到底是人才经济,企业没有数字专业人才,市面上缺乏专业指导的第三方机构,南昌等发达城市不断“吸血”,人才“进不来留不住”这也是全国各地三四线城市存在的普遍难题。

三、相关对策建议

1.聚焦顶层设计,增强发展合力。一是政府层面上,要明确发展方向,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合力,落实政策、人才、资金等保障措施,因地制宜确定企业数字化赋能的工作目标、重点领域和实现路径等。二是企业层面上,要做好发展规划,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企业从战略规划层面关注和重视,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三是要提升社会面数字素养。积极宣传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在全区范围内积极开展数字经济工作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家发展数字经济的思想认识和实践能力。

2.积极搭建平台,加快新基建进度。一是搭建数字产业发展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建立或引进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创新平台。二是高水平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着力推动“5G+工业互联网”新基建,调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我区新基建项目建设,搭建基础数据平台,推进我区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快形成与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新型融合基础设施体系。三是发挥东乡城市大脑和数据中心的效能。建成自己的数据中心,利用城市大脑统筹我区各种智慧、政务、企业数据等平台的数据资源,打通数据壁垒。

3.强化创新引领,促进转型升级。一是实施企业数字化改造行动。在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率先进行数字化试点,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平台带动、事后奖补等方式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提高数字化应用的普及程度,促进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步伐。二是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一方面加强供需对接,提高个性化加工、精准化配送能力,使企业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让企业生产的产品更加适应市场;另一方面加强供应链协同,建立上下游互通互联的数据通道,通过订单共享实现产能共享,创造供应链价值增量。三是引领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引导企业建设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实现“机器换人”目标;指导企业申报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通过示范项目带动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4.坚持精准招商,推动数字聚集。一是数字平台招商。加强与数字产业高地、标杆企业、产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合作,推动平台对接招商。二是重点定向招商。着力围绕数字经济产业链的技术路线、分布区域、应用领域开展重点定向招商。三是技术合作招商。深入落实全区开展“工业诊所”活动,征集制约数字经济企业“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开展政、企和科研机构联动的技术专项公关。

5.坚持内育外引,强化人才支撑。一方面,加快本地数字化人才培育。加强与高等院校、铜矿职业技术学校或者一些数字经济平台开展合作,鼓励学校增设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加强人才培育;同时不断加强各级领导干部、企业家数据共享、获取、分析、运用和决策能力,构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动的人才需求对接和定向培养机制。另一方面,完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聚焦数字经济领域专家学者、技术骨干,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创新人才激励模式,积极引进海内外数字经济领域高端人才;同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健全医疗、落户、住房、子女就读、配偶就业等配套服务机制,使人才不仅“引得进”而且“留得住”。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抖音账号:文章写作知识屋 抖音账号:文章写作知识屋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