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襄阳市国资委党委归口管理党组织关系的国有企业共18家,党员4854人。近年来,委党委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紧抓住政治引领、责任落实、正风肃纪等关键环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地生效,保持了国资系统的清风正气和发展活力。
一、突出政治引领,把好抓纲固本的“总开关”
委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增强讲政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具体落实中始终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委党委中心组坚持把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学习重点,先后组建三级讲师团共104人,在市国资系统集中宣讲209场次,掀起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贯彻十九大精神热潮。邀请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等有关领导和专家举办7期国资系统专题研讨班,培训党员干部1100多人次,推动国资系统广大党员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血脉、化为基因。今年2月“学习强国”平台一上线,我们积极组织推广运用,半个月时间完成3334名党员注册,每天活跃人数2970人,使用参与度达到80%以上。二是坚持按最大政绩的要求牵头抓总。委党委坚持把抓好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作为第一责任和最大政绩,用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每年年初召开专题会议,将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督导企业围绕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通过组织融入、工作融入、活动融入、机制融入,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改革发展全过程,成为推动国资国企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坚持以从严从实的要求推动工作。紧密结合襄阳国资国企实际,把中央“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要求落实到基层。委党委和派驻纪检组每季度开展一次分析研判,深刻剖析前几年发生的中房襄阳公司经济运行混乱、少数管理人员贪赃枉法的教训,针对存在的管党治党宽松软等问题四次定向督办,先后约谈企业党组织负责人10多人次,以此转化为推进国资监管职能转变、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处理改革遗留问题等工作的动力,保持了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2018年度,襄阳国资委出资企业营业收入、利润、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20%以上的增长,平均资产负债率由59.6%下降到58.8%,全市国有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二、突出压力传导,拧紧齐抓共管的“责任链”
紧紧扭住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这个“牛鼻子”,传导压力,落细落实责任。一是制定工作清单,层层压实责任。迅速落实全国、全省国企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在2017年底,全部出资企业都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明确了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7项职责;委党委制定了企业党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企业书记的第一责任人清单、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清单,明确重点任务,实现了“两个责任”的具体化、项目化、路径化。二是完善工作机制,督促履行责任。机构改革中,我们积极争取市委编办支持,把指导企业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写入“三定”规定,专门增设企业党建科,配备了两名专职干部;坚持每月一次例会,每季度组织一次现场观摩活动,每年年底组织企业党委书记向国资委党委作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以此督导企业落实党建工作任务,履行管党治党责任。三是加强工作考核,严格落实责任。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印发了《襄阳市市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履职尽责考核评价办法》,将企业党委班子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情况列为考评重点,将考核等次与企业领导人员薪酬分配、任免奖惩等挂钩。
三、突出执纪问责,织牢正风肃纪的“监督网”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加大监督执纪力度,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一是健全监督制度。近年来,先后制定了《襄阳市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细则》《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市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实施意见》《市属企业公务用车改革意见》等10多项廉洁从业制度,不断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机制。抓住作为国务院国资委政策法规工作联系点的机遇,强力推进国资监管法治机构和法治国企建设,形成依法监督的良好机制。二是硬化监督措施。紧盯企业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强化对重要领域关键岗位重点人员的监督管理。近年来,襄阳市国资委党委不断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先后提拔重用企业领导人员16人次;强化对企业领导人员党性教育、宗旨教育、警示教育,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和警示教育20余次;全力支持派驻纪检组工作,加强对企业投资融资、改制重组、资产交易、对外担保、物资采购、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开展“全面从严治党向企业内部延伸”专项巡查,共检查10户企业,发现整改问题68项;将党委全面监督与出资人监督、审计监督、纪检机构监督相结合,通过联合检查、互通信息等方式,形成了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监督工作体系。强化企业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完善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大力推行职工群众民主监督。三是强化监督问责。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先后组织开展了5次专项检查,发现企业存在违规发放奖金、津补贴等问题137个,下发整改通知书22份,清退不规范发放的薪酬、奖金和津补贴共计82.7万元,清理党员干部在社会团体兼任职务16个。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几年来约谈、函询党员干部13人次,26名党员干部职工受到党政纪处分,保持了党纪国法的震慑力。(审核:胡明君 撰稿:潘天力、傅立瀚)
代写文章:13258028938(同微信) 代写文章:13258028938(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