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在市委、省总工会的领导下,在市深改办的大力支持下,市总工会认真落实市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在考察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XX实际,形成《X市总工会改革方案》。20XX年X月XX日,市委常委会原则通过改革方案。市总工会按照改革推进时间节点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工作。并对改革进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总结有益做法与成效,归纳存在的不足与困难,对下一步改革工作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做法和特点
市总工会全面落实市委和省总工会改革要求,及时召开工会改革动员大会,贯彻改革精神,查找“四化”问题和能力短板,形成包含X项具体任务、X条措施的工会改革责任清单,上下联动,全面落实工会改革的目标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把握改革要求,全面落实工会改革“硬指标”。一是凝聚改革共识。20XX年X月XX日市总组织各县(市、区)总工会负责人赴XX、XX等地进行考察学习,了解全国试点地区改革经验。X月X日,市总工会召开了X市工会改革动员大会,对工会改革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推动工会改革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起草了《贯彻落实〈市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改革方案〉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并以市委办公室文件印发。之后,市总工会制定了《X市总工会改革任务分工清单》和《关于起草〈X市总工会改革方案〉配套文件任务分工的通知》。二是市总工会机关内设机构合理调整。20XX年X月X日,市总工会向市委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提交了《关于调整市总工会机关内设机构的请示》,协调内设机构更名工作。X月X日,市编办印发了《关于调整市总工会有关机构的通知》,至此市总工会组宣部正式更名为基层工作部,经济技术劳动保护与民主管理部正式更名为权益保障部,X市职工维权帮扶服务中心正式更名为X市职工服务中心。三是工会干部配备进一步优化。市总工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委会委员和市工会代表大会代表中,一线人员(即劳模、一线职工和基层工会工作者等)的比例已达到24.4%、43.3%、61.9%。市总工会谋划工作和决策时,邀请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参加,兼职工会副主席代表基层提出的意见建议有效促进了市总工会工作。在开展民主管理、职工董事职工监事活动中邀请市总兼职副主席参加调研、参加送温暖活动,发挥了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作用。
(二)夯实基层基础,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一是县(市、区)工会改革稳步推进。市总工会通过会议讨论、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向各县(市、区)总工会分别反馈各县(市、区)总工会改革的意见建议XX多条,并以市总工会函件分别予以批复。各县(市、区)总工会在同级党委领导下,主动对接、及时跟进市总工会改革工作,结合各自实际推进改革。目前,X个县(市、区)总工会均已制定并通过了改革方案。XX区总工会、XX区总工会、XX县总工会、XX市总工会按照有关规定机关内设机构调整、机关工作人员重新调配等改革任务。二是系统、产业(行业)工会建设全面加强。20XX年X月X日,市总工会下发《关于调整全市基层工会组织隶属关系的通知》,对X市X化工有限公司工会、X集团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工会等直属基层工会隶属关系进行重新划分,理顺了关系。XX月XX日市总工会下发了《关于加强市直属系统工会联合会建设的通知》,成立了X市交通系统工会联合会、X市文化体育新闻系统工会联合会等9家工会联合会,工会联合会的成立形成了比较合理的产业(行业)工会组织架构。X年X日,市总工会从市财政争取20余万元资金,已全部拨付给新成立的市直属工会联合会,用于工会阵地打造和业务工作开展。三是乡镇、工(农)业园区工会建设进一步加强。市总工会已陆续在X区X镇、X镇、X镇、X镇,X市X镇,X县X镇,X县X镇成立了总工会,每个乡镇总工会主席都由乡镇党委委员兼任,每个乡镇总工会都配备了兼职工会干部和社会化工会工作者。20XX年以来,市总工会在X工业园区、X国家农业科技园区、X开发区成立了总工会,配备了兼职工会干部和社会化工会工作者。XX年XX日,市总工会从市财政争取XX余万元资金,已全部拨付用于工会阵地打造和业务工作开展。
(三)加强机制建设,探索开展工会工作的有效方法。一是以劳模精神激励职工。20XX年首次评选表彰X市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和工人先锋号,出台了《X市五一劳动奖状、五一劳动奖章和工人先锋号评选管理工作办法》,X月X日隆重召开了X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颁奖晚会,对评选出的X家X市五一劳动奖状、XX名X市五一劳动奖章、X个X市工人先锋号进行了表彰,市委书记XX同志亲自参加了颁奖晚会并为获奖者颁奖。广泛宣传劳模先进事迹。拍摄电视专题片,深入车间、乡村,拍摄五一劳动奖获得者专题片XX部,在电视台新闻栏目播放。借助新媒体,利用X市总工会网站、微信公众号,对20XX年各级五一劳动奖事迹进行展播,让先进人物人人皆知,树立全市学习的标杆。二是转变作风深入基层一线。为进一步破除工会干部“机关化、行政化”现象,市总工会制定下发《在全市工会干部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实施方案》,安排全市工会干部下基层、联系职工工作,要求每个工会干部至少联系1个以上非公经济组织、联系10名一线职工、10名农民工、1名困难职工,每季度下基层时间不少于10天,每次在基层的时间不少于1天。全市各级工会干部联系非公企业XXX家,联系一线职工XXXX名,联系一线农民工XXXX名,联系困难职工XXX名。帮助XX出租车有限公司工会、XX工业园区工会建立职工文体活动中心。三是建设基层服务站。在市区建成了市总工会和X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在X个乡镇建立职工服务站,在X工业园区、X产业园、XXX养殖园建立了职工服务分中心,在出租车、快递行业建立了基层服务站,形成了服务职工的“三级网络”,推出职业介绍、维权帮扶、电子书屋、户外休息等多种服务内容。开展结对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流动服务,通过市总工会律师坐班、工会干部下基层“六个一”、劳模聚服务、区总文工团联系基层工会服务站、职工书屋等活动。四是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全市各级工会以特色产业为主战场,在生态纺织、新材料基地、油气化工产业、自动化产业等8个重点工程项目开展示范性劳动竞赛,有XXXX名职工参加劳动竞赛,分别举办了基层卫生人员岗位练兵、卫生应急、快递行业、公安机关警务射击、建筑行业、女职工家庭服务等市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X场次,XX个工种,参与职工XXXX人次,XXX人通过比赛晋升了技术等级。五是推进工会网上工作。全市工会系统建立X工会网上工作、X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X市基层工会干部等微信群10个,QQ群8个,覆盖了70%的专兼职工会干部。以“一网、一卡、一平台”为抓手,率先融入全区工会普惠服务职工网络,主动与X农村商业银行、银联钱包X项目部合作,实现XX工会会员服务卡办卡、发卡、用卡无缝对接,全市共发放工会会员服务卡3.6万余张。开发移动客户端,强化工会帮扶、劳模管理、工会法人资格证管理等服务职工相关模块使用,“互联网+”的运用实现服务职工工作全方位。
二、不足和问题
(一)组织领导有待加强。一是部分基层党委的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主要表现在对工会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对工会工作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政策缺乏了解;二是工作方式和领导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有的在工作中满足于以转发文件或组织会议来代替工会工作,工作流于于形式,缺乏针对性与有效性。三是参政议政与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不够。基层工会组织反映在各级党代会、人大会等政治生活中参政议政不够,提出的意见、建议不受重视,说了也白说。
(二)工会工作有脱离群众倾向。工会工作存在机关化、行政化、娱乐化倾向。一是机关化表现明显。工会干部坐机关多,深入基层少,与群众面对面少,对群众最关切、最期盼、最需要了解不够,接地气不够。二是普遍存在行政化现象。工会工作文件多、会议多、报表多,应付各种检查、调研、汇报多,而且习惯于以文件会议方式和行政命令手段推进工作。三是工会工作存在娱乐化倾向。开展工作过分担心领导是否关注、社会是否关切、影响是否广泛,开展活动过于看重其娱乐性,活动不能切合职工需求。
(三)工会工作配合机制不健全,服务资源与手段短缺。一是工会组织工作联动机制不够健全,内外部协作能力有待增强。工会工作与其他部门间缺乏协作,工会组织之间也联动不够。二是工会工作考核机制有待加强。工会工作参与各级党政综合目标考评的只有平安XX涉及的一部分内容,没有工会工作综合考核的分值,致使个别地方对工会工作不够重视,工作存在“边缘化”。三是工会组织服务资源短缺。工会组织缺乏可供调控的资源和调控源的手段,基层服务资源短缺。
(四)工会自身建设有待加强。一是组织建设有待加强。工会基层组织不健全,部分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非公经济组织没有做到全覆盖,游离于组织之外。二是基层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亟需加强。由于存在“倒金字塔”组织架构,导致基层工会组织人手紧缺,基层工会组织专职不多,非公企业工会干部往往一人身兼数职。三是工会工作者的服务能力不够、需要加强培训。基层工会工作者人少事多,工作任务繁重,一般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业务培训,工作方式陈旧,跟不上发展步伐。
三、对策和建议
(一)要切实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一是落实工会工作领导责任。各级党委要把工会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摆上更加重要位置,纳入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内容,纳入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评体系。二是完善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要健全工会与政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解决工会经费收缴、职工权益维护等方面的问题,推动工作落实。三是落实工会工作考核制度。要把工会工作纳入到地方党委、部门党组织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党建工作的考核范围,列入党建述职内容。
(二)要进一步夯实基层工会工作基础。一是完善工会组织覆盖网络。要围绕实现基层工会有组织、有机构、有载体、有制度、有经费、有绩效的“六有”工会建设目标,努力实现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全覆盖。二是要加强工会组织阵地建设。要统筹管好用好现有各类活动阵地和设施,支持工会建设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并纳入政府公益事业。三是要完善工会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健全工会工作经费保障制度,由财政拨款支持的工会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予以保障。
(三)要进一步推进工会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一是要推进工会工作模式智慧化。要积极探索建立市、县、区统一的网络工作格局,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工会工作新格局。二是要推进工会工作模式一体化。建立健全党工共建制度,积极构建一体化工会工作格局。三是要全力推进工会工作社会化运作。要进一步加强工会工作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规范化建设,利用社会资源、社会手段、社会力量开展工作。
上一篇:抓党建工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