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标题:第一行居中写“入党申请书”
2. 称谓:即申请人对党组织的称呼,一般在第二行顶格写“敬爱的党组织”或“XX党支部”,并加冒号。
3. 正文:主要内容包括:(1)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和对待入党的态度。写这部分时应表明自己的入党愿望;(2)个人在政治、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的主要表现情况;(3)今后努力方向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创造条件争取入党;(4)本人的基本情况、家庭主要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的情况(此项内容可附申请书后)
4. 结尾:申请书的结尾主要表达请党组织考察的心情和愿望。一般用“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或“请党组织看我的实际行动”等作为结束语。全文的结尾一般用“此致”“敬礼”等词语。
5. 落款:在申请书的最后,要署名和注明申请日期。一般居右书写申请人的姓名,下一行按公历时间写年、月、日。
1、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组织推荐、群团推优,支委会(支部大会)研究决定,会议记录复印入档。
2、上级党委备案
支部上报《关于将XX同志进行入党积极分子备案的报告》,入档。
3、指定培养联系人
党组织指定1—2名培养联系人,原则上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培养联系工作。
4、培养考察教育
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入党积极分子每季度至少进行1次思想汇报,支部每半年进行1次考察,思想汇报入档。
1、确定发展对象
①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需经过1年以上培养教育考察,基本具备党员条件。
②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党员群众意见。
③召开支委会(支部大会)确定发展对象,会议记录复印入档。
2、上级党委备案
①支部上报《关于将XX同志进行发展对象备案的报告》入档。
②基层党委下发《关于同意将XX同志列为发展对象的批复》入档。
3、确定入党介绍人
正式党员2名。
4、进行政治审查
①同本人谈话,查阅有关档案材料,找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及必要的函调或外调。
②对流动人员,应当征求其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基层党组织意见。
③形成政审结论性材料,与个人自传、调查笔录等材料一并入档。
5、开展短期集中培训
①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或24个学时。
②学习《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
1、支委会审查
①集体讨论发展对象是否合格。
②发展对象未来三个月内将离开工作学习单位的,一般不办理接收手续。
③支委会会议记录复印入档。
④形成《关于对XX同志进行预审的请示》,报上级党委,入档。
2、上级党委预审
①对发展对象条件、培养教育情况、档案资料等进行审查。
②根据需要听取相关执纪执法部门意见,相关材料入档。
③审查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党支部,将《关于对XX同志的预审意见》入档。
④向审查合格的发展对象发放《入党志愿书》。
3、填写《入党志愿书》
不得随意涂改。
4、支部大会讨论
①会前,对发展对象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关于拟将XX同志接收为中共预备党员的公示》等相关材料入档。
②有表决权的到会人数必须超过半数。
③发展对象现场汇报说明。
④入档介绍人介绍情况并说明。
⑤支委会报告对发展对象的审查情况。
⑥党员讨论,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正式党员的半数才能通过。因故不能到会的,会前提出书面意见,计在票数内。票决相关材料入档。
⑦报上级党委审批。
5、上级党委派人谈话
应指派党委委员或组织员同发展对象谈话,做好书面谈话记录,入档。
6、上级党委审批
①必须集体讨论和表决。
②应在3个月内审批,如遇特殊情况,不得超过6个月。
③发放《预备党员培养考察登记表》。
7、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
党委形成《关于将XX同志进行预备党员备案的报告》,报备。
1、编入党支部和党小组
党组织应及时将上级党组织批准的预备党员编入党支部和党小组,使预备党员通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更好地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考察,克服缺点,锤炼党性,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2、入党宣誓
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
3、继续培养考察
①预备期1年,预备期从支部大会通过其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
②通过党的组织生活、听取本人汇报、集中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进行教育考察。
4、递交转正申请书
①本人向党支部提出书面申请。
②党小组提出意见。
③党支部征求党员、群众意见。
④支委会审查。
5、支部大会讨论
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到会人数、赞成人数等要求,与讨论接收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相同。
6、上级党委审批
三个月内审批,审批结果及时通知党支部。党员的党龄,从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
7、材料归档
一般来说,党员档案应与人事档案放在一起。但也要对有些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