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各乡镇(场)党委、人民政府,城区社区管委会,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
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将《铜鼓县文旅体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铜鼓县委办公室铜鼓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3月15日
铜鼓县文旅体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同志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强县”“省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总体目标,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盘活存量、做大增量、补齐短板,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升“长寿铜鼓康养胜地”品牌影响力。
一、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县域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县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基本形成。到2023年实现日接游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70亿元,到“十四五”期末实现日接游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00亿元,文化和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2.品牌创建目标。到2023年成功创新中国成立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强县、省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汤里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秋收起义沉浸式体验中心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2个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二、实施路径
构建五大体系:旅游业发展新体系、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体系。
(一)推进全域旅游,构建旅游业发展新体系
1.着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强化顶层设计,打造铜鼓IP,按照“全景式规划、全季节体验、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的发展路径,打造“一心、两翼、三圈”的发展格局。“一心”即高品质建设秋收起义文化公园,打造赣湘边红色旅游中心;“两翼”即西部温泉康养新区和东部汤里文化旅游度假区(天柱峰景区);“三圈”即休闲农业旅游圈、新奇探险旅游圈和山地体育旅游圈,推动春夏秋冬四季旅游均衡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多极拉动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体系。(责任单位:县委办、县政府办、县文广新旅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商务局、铜发集团、县气象局、大塅镇、汤里管理处)
2.培育扶持优势项目。做大做强铜鼓旅游产业开发公司,加强对核心旅游资源的掌控及投融资经营管理。确定一批重点产业清单和项目清单,通过招大引强开发一批品牌文旅项目,提升汤里文化旅游度假区、天柱峰景区,重点推进燕鸣温泉、奎光文化创意园、七星岭产业园、铜鼓石景区、星级宾馆、研学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走全社会办大旅游的路子,尊重企业主体地位,促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调联动。(责任单位:铜发集团、县文广新旅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教体局、县商务局)
(二)突出全业融合,构建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
1.坚持以文促旅。大力发掘铜鼓文化元素,建设客家博物馆,充实旅游产业发展链条。开发推广铜鼓客家一桌菜,到2023年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客家美食体系。发挥“长寿”“康养”品牌优势,将汤里文化旅游度假区打造成为省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培育具有城市个性的夜间品牌,将秋收起义文化公园打造成为集“夜间购物、特色餐饮、文体娱乐、演艺体验、观光旅游”五位一体、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丰富游客夜间旅游生活,打造湘赣边“夜红城”。(责任单位:县文广新旅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县住建局、县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县办、铜发集团、汤里管理处)
2.坚持商旅互转。推动农特产品、手工艺品、文创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以铜鼓包圆、有机富硒农特产品为基础,通过星级认定、作品展评、技能培训等方式,做精“铜鼓好口福”旅游商品体系,推动“湘赣红”区域品牌建设,建立高速公路服务区、县级旅游集散中心、3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全覆盖的旅游商品营销体系,形成新的增长点。(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新旅局、县商务局、县人社局、县工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林业局、铜发集团)
3.坚持农旅互补。以乡村旅游发展促乡村振兴,打造一批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四季采摘园、茶叶体验园、田园综合体、乡村公园等主题项目。出台民宿产业发展意见,强化政策激励,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民宿产业发展格局。力争到2023年,新增2-3家省4A级乡村旅游点,全县建成民宿集聚区4个以上,民宿床位数达到2000个。(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新旅局、县人社局、铜发集团、各乡镇)
4.坚持体旅结合。扶持七星岭产业园建设,推进“冰雪运动+温泉康养”产品结合,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冬季旅游的亮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积极承办马拉松、越野车赛等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开发红色半程马拉松、山地自行车赛、高山滑雪赛事等特色运动,修建一条凤凰山健身绿道、一条山地自行车赛道,建设一座综合室内球馆、一个全民健身广场、一座体育公园,一个低空飞行基地,构建山地体育旅游产业链,打造成为全省知名体育产业发展示范地。(责任单位:县文广新旅局、县教体局、相关乡镇)
5.坚持城旅一体。结合城市品质功能三年大提升,集中优势资源“做美城区”,将凤凰山、铜鼓石打造为市民公园,串联燕鸣温泉、八大寨景区,实现城景合一,按照“一水一带一风光,一河一景一乡愁”的思路,全面提升全县两条干流的水生态环境,充分展现铜鼓山水相依、人水相亲的生态优势。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城市美学,提升城市品质,每年打造3-5个网红打卡点,将城区建设成为集游客综合服务、文化体验、旅游夜经济、城市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时尚慢生活小城。(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文广新旅局、县生态环境局、县生态办、县城管局、县水利局、铜发集团、社管委、相关乡镇)
6.坚持康旅融合。以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为抓手,推动汤里温泉、燕鸣温泉、茶山红豆杉康养基地等项目扩展品牌内涵,开发一批中医理疗、治未病等特色产品,打造一批康养医养示范基地,将“智慧医疗”向康养产业延伸,打造特色“智慧康养平台”,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到2022年底,在2-3个中医馆推出中医治未病、养生、减肥、美容、康复等中医特色医疗服务。到2023年底争创2个以上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民政局、县文广新旅局、铜发集团、汤里管理处、相关乡镇)
7.坚持交旅融合。开通县域旅游公交专线,实现重点景区旅游公交全覆盖。到2022年,建设完成2条旅游风景廊道、5个旅游驿站,完成温泉石桥至上庄秋收起义路、上泗坊至高桥梁塅绿色观光路、排埠至七星岭等旅游公路建设,构建集通道支撑、无缝换乘、基础网络、配套服务等于一体的旅游交通运输体系。(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公路分局、县文广新旅局、汽运分公司、相关乡镇)
(三)突出红色引领,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1.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实施革命文物整体保护利用工程,加大武曲宫、奎光书院、湘鄂赣革命旧址群等一批红色旧址群保护力度,建设秋收起义文化公园,牵头编制秋收起义革命文物片区保护性规划和红色标语整体保护规划,打造湘赣边红色旅游中心。(责任单位:县文广新旅局、县发改委、县委宣传部、县史志办、县住建局、县城管局、铜发集团)
2.发展研学培训。制定一个研学旅游发展规划,开发红色、康养、客家文化三大研学产品,把秋收起义沉浸式体验中心、秋收起义庆祝地打造为优质研学旅游基地。以秋收起义干部学院为依托,成立红色培训中心,打造一批红色名村,讲好“百个”铜鼓故事,培育“百名”红色演讲家、“百名”研学导师,规划“百里”红军路线,打造“秋收起义”教育培训品牌。(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铜发集团、县文广新旅局、县教体局、县史志办)
(四)实施精准营销,构建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
1.搭建营销平台。结合我县旅游资源,打造提升2-3个农旅融合电商服务中心,打响1个旅游电商区域品牌。做优全域旅游营销公司,把文旅、农林、教体、商务、融媒体等部门的营销推广职能整合,构建新媒体营销矩阵,打响“长寿铜鼓康养胜地”品牌。每年综合投入1000万元营销资金,持续举办鼓文化旅游节、森林旅游节、农民丰收节等特色旅游节庆活动,完善旅游营销奖补政策。(责任单位:县文广新旅局、县商务局、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教体局、铜发集团)
2.构建旅游营销联盟。构建一个“政府+企业+智库+市场+媒体”的旅游营销系统,开展品牌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旅游营销。每年在长沙、武汉、南昌等主要客源地以及广东、上海、浙江等重要客源地开展旅游营销推介和招商引资活动,推出秋收起义红色研学之旅、乡村休闲之旅、康养体验之旅等系列精品线路。与省内外高校、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推进湘赣边红色旅游合作共同体建设,开通湘赣边主要客源地旅游直通车,加强资源共享、客源互送。(责任单位:县文广新旅局、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教体局、铜发集团)
(五)优化发展环境,构建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体系
1.做优服务质量。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持续提升旅游治理能力,完善旅游安全和应急管理体系,加大投诉处理力度,健全旅游消费侵权先行赔付制度,持续开展旅游环境安全检查,营造良好的文旅市场环境。加快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分级分类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推动服务技能和水平提升,规范旅游经营行为,为游客提供优质旅游服务。(责任单位:县文广新旅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公安局)
2.完善智慧旅游建设。加快推进“一码游铜鼓”综合性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实现A级以上旅游景区票务数据接入全覆盖,推动“一码游铜鼓”成为服务游客、宣传营销、健康管理的智慧旅游平台,打造智慧旅游精品工程、示范工程。(责任单位:县文广新旅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卫健委)
3.强化文旅人才保障。每年举办旅游技能专题培训班,加强旅游从业人员、乡村旅游管理人员等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铜鼓中专设置旅游专业,加快实用技能人才培养。利用第三方智力资源,建设一个文旅专家智库。(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教体局、县人社局、县文广新旅局、县农业农村局)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旅游产业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大文旅体产业在高质量发展考核中的比重,落实好组织、资金、政策、用地、人才等要素保障,形成工作合力。
2.加强政策支持。县财政每年统筹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不少于2000万元,用于品牌创建、人才培养、考核奖励、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等。落实旅游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减税降费,实行旅游企业水、电、气与工业同价政策,协调发改、交通、生态、水利、林业、乡村振兴等方面的资金和项目支持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3.加强金融扶持。探索建立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推出文旅贷等特色信贷产品,鼓励各类基金投资旅游开发运营。
附件:1.铜鼓县全域旅游营销奖励办法
2.铜鼓县文旅体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2021-2023)行
动计划任务分解表
附件1
铜鼓县全域旅游营销奖励办法
一、大型旅游团队奖励
1.旅游大团队奖励。旅行社组织200人及以上大巴团到铜鼓旅游,游览一个4A级景区,并在铜鼓住宿1晚的,每团奖励5000元;住宿2晚及以上的,每团奖励1万元;团队人数达300人及以上增加奖励3000元。每年共安排100万元奖金,按申报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发放,发完即止。
2.旅游自驾团奖励。县外旅行社或者自驾协会等团体组织20辆车、100人及以上自驾团队到铜鼓旅游,车辆统一悬挂“长寿铜鼓康养胜地”标识,游览一个4A级景区,并在铜鼓住宿1晚的,奖励5000元;住宿2晚及以上的,奖励1万元;团队车辆达30辆、人数达150人及以上增加奖励3000元。每年共安排100万元奖金,按申报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发放,发完即止。
3.研学游团队奖励。各研学游机构组织团队到铜鼓开展研学游,一次性组织500人及以上,并在铜鼓住宿一晚的,每人奖励4元,住宿两晚的,每人奖励6元。每年共安排50万元奖金,按申报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发放,发完即止。
4.OTA平台收客奖励。携程、同程、途牛、驴妈妈、美团、飞猪等OTA平台或相关网络平台,专题宣传铜鼓旅游资源及精品线路;上线销售铜鼓旅游线路产品,组织游客到铜鼓旅游的。按照引入铜鼓的过夜团队游客人数,每人奖励20元,每月兑现发放奖励,单个平台最高奖励20万元。每年共安排50万元奖金,按申报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发放,发完即止。
5.年度持续输客奖励。旅行社、自驾游协会自本政策发布之日起持续输送入铜游客一年内累计达3000人次及以上的(不含已享受奖励的团队人数),按每人5元予以奖励;累计输送达6000人次及以上的,按每人8元予以奖励;累计输送达10000人次及以上的,按每人12元予以奖励。共安排50万元,按申报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发放,发完即止。(一日游3人=1人次,过夜游1人=1人次)
以上奖励不重复享受。
二、地接旅行社奖励
铜鼓县内旅行社自本政策发布之日起一年内累计接待县外来铜过夜团队游客1000人及以上的,按每人10元予以奖励。每年共安排10万元奖金。按申报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发放,发完即止。
三、旅游直通车奖励
1.旅行社、旅游车队、旅游景区开通从县外重点客源地城市发往铜鼓的旅游直通车,每周工作日至少定期1班,在车身开展铜鼓旅游形象宣传,组织游客乘坐旅游直通车到铜鼓游览一个4A级景区,并住宿1晚及以上,安排优秀导游随团讲解和服务的,每条直通车专线每季度奖励5万元。
2.旅行社开通从县游客集散中心发车,往返县内A级以上景区2日游的旅游直通车,在车身开展铜鼓旅游形象宣传,每天收客发团,安排优秀导游(讲解员)随团讲解和服务的,每条直通车线路每季度奖励5万元。
四、新媒体宣传旅游奖励
开展“随手拍铜鼓赢万元现金”活动。一是社会机构或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布宣传铜鼓旅游的原创优质图文或视频内容,阅读量10万以上的,每条奖励1000元。二是个人拍摄铜鼓A级旅游景区的原创视频或游记通过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号等平台发布,添加指定话题,关注并@铜鼓文旅;阅读量达到10万以上且点赞数达1000以上的,每条奖励1000元(同一内容只奖励1次)。机构或个人最高可奖励1万元,共安排20万元奖金,按申报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发放,发完即止。
五、大型活动奖励
鼓励各景区与县全域旅游营销公司联办、合办、协办各类主题营销活动,对各景区客源引流效果好、产生较大市场影响力的营销活动给予奖补,景区实际推广费用10万元以上的按20%给予补助,实际推广费用不足10万的不予补助,一批次主题活动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80万元。
六、创建品牌奖励
对新创评的国家5A、4A、3A级旅游景区,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对新创评的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50万元。对新创评的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点)、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国家级)、10万元(省级)。对新创评的省5A、4A、3A级乡村旅游点,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15万元、5万元。对新创评的国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对新创评的江西省旅游风情小镇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新获评的五星级、四星级旅游饭店,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对新获评的甲级、乙级旅游民宿,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对新获评的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旅行社,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2万元。对新建旅游厕所的,按照AAA级6万元/座、AA级4万元/座、A级2万元/座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对荣获国家级大赛金奖、银奖、铜奖的旅游商品(含文创产品),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3万元。以上奖励按照“不重复计奖,计奖从高”的原则享受。
中共铜鼓县委办公室2021年3月1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