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度工作总结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过去五年来,省疾控中心在省卫生健康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履职,埋头苦干,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精准施策,科学防控,取得了良好效果。统筹疫情防控和常规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就“十三五”成就、2020年主要工作及下一步设想和打算报告如下。
一、“十三五”期间主要成就
(一)免疫规划工作规范性大幅提升
建成了陕西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异地儿童个案信息共享。建成了疫苗追溯和冷链监测管理系统,实现了全省免疫规划疫苗储运温度24小时自动监测和末端至接种对象的流向管理等功能,确保疫苗运输、储存安全和规范管理。
通过加大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预防接种服务形式以村级接种为主转变为以乡级集中接种为主。全省建立2200余家乡级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并实现百度地图在线查询,方便了广大群众就近接种,促进了免疫规划工作的落实。
目前,全省11种免疫规划疫苗年报告接种率均保持在95%以上。巩固了无脊髓灰质炎成果,1-4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麻疹发病率从“十三五”之初的1.64/10万下降至0.13/10万,流脑发病率降至0.003/10万,百日咳发病率降至6.16/10万,流行性腮腺炎、乙脑、新生儿破伤风、甲肝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也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
(二)重点传染病防控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我省传染病报告网络系统运行平稳。全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为97.23%,及时率为99.81%。全省无甲类法定传染病报告,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从“十三五”之初的200.14/10万下降至目前的152.90/10万,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从“十三五”之初的275.48/10万下降至目前的197.56/10万。
“十三五”期间,省疾控中心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包抓基层工作,着力推进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各项策略措施,艾滋病“三个全覆盖”的工作机制逐步成熟,全省建成艾滋病检测点612个,筛查实验室416家,确证实验室27家。出血热疫苗每年接种160万剂次,约53万人。全省各区县至少建成一家犬伤规范化处置门诊。乙肝四类重点人群的摸底接种率达到90%以上。手足口病防控的“84”化措施深入人心。重点传染病的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乙肝、麻疹等发病率逐年下降,由2015年的61.38/10万、1.64/10万分别下降至目前的37.61/10万、0.06/10万。出血热、狂犬病、手足口病和布病,虽有波动,但较2015年专病专防实施之初,发病率分别下降18.7%、49.2%、42.2%、12.0%,防控成效显著。
寄生虫病防治2016-2018年完成对全省10个设区市和4个省直管县区的省级消除疟疾考核评估考核,2019年顺利通过国家消除疟疾终审评估。
(三)卫生应急工作质量逐步提高
卫生应急机制模式日臻改进和完善,完备了各类传染病防控技术指南和应急预案。建立了动态管理、统一调配的应急物资管理模式,确保了物资的足量、科学供应。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机制和定期会商制度,提升了预警预测和规范防范能力。中心内部组建了一支80人的应急队伍,定期组织演练,参与实战,开展培训,确保了队伍的稳定性和队员的整体素质。通过5年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为全省基层疾控机构培养卫生应急骨干68人,增强了全省卫生应急能力。选取铜川市王益区、商洛市镇安县试点卫生应急“五进”工作,探索总结出了提升全民卫生应急素质和卫生事件防范意识的经验和做法。
“十三五”期间,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日常风险评估59期,埃博拉病毒病、流行性出血热、新冠肺炎、布鲁氏菌病等专题风险评估21期,有效识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风险。全省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64起,报告及时率97.25%,及时处置率100%。省疾控中心的卫生应急能力也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
(四)慢性病防控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期间,慢性病防控继续坚持以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为抓手,持续推进慢性病患者管理、死因监测、伤害监测、慢阻肺监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肿瘤登记等项目。
全省创建国家级示范区7个、省级示范区12个。管理高血压患者258万人,糖尿病患者77万人。全人群死因监测在13个国家级监测点的基础上增加19个省级监测点,死因监测覆盖全省29%的县(区)、30%的人口,监测覆盖面逐渐增大,监测体系日趋完善。
(五)公共卫生监测覆盖面及深入不断拓展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覆盖全省所有县(区),5年累计采集样品1.5万份监测项目800余项、获得监测数据16万条,通过全国污染物网络系统上报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监测网络,从2015年的141家监测医院增加到2020年2178家,基本实现了医疗机构全覆盖,主动监测医院数量从10家增加到22家,病原体检出率从5.08%增加到12.74%。
(六)中心发展整体向好。
“十三五”期间,中心人员编制数从200人增加至216人,硕士研究生以上人员增加43人,研究生比例占到全体职工的61%。中心资产总额从“十三五”之初的21036万元增加到28699万元。中心积极争取财政投入,购进了二代测序仪、全自动医用多重PCR系统、多功能食品快检分析仪等先进实验设备仪器。建成了全省唯一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获准保持CNAS/CMA资质,获得认可的检测能力范围从728项增加至1109项。相继修订、制定了行政、人事、业务管理、后勤保障、科研、教育培训等管理制度数十项。中心内部管理日益规范,整体运行高效有序。
二、2020年主要工作
(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省疾控中心按照上级要求,积极部署,全力应对,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积极开展病例调查与报告。我省报告第一例可疑病例后,省疾控中心立即抽调业务骨干赴现场调查处置,建立起了流行病调查、检验检测工作协调机制。国家将新冠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报告后,中心安排专人轮流在岗,对疫情网数据不断刷新浏览,确保省市县三级2小时内审核报告。通过对全省245份确诊病例调查报告详细分析发现传播链51条,并绘制间分析图,确保了病例和密接者的及时高效追踪。
二是认真做好实验室检测。中心开启了“24小时随送随检”快速检测通道,对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援鄂返陕医务人员开展检测,对各市阳性标本进行复核。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后,中心在做好保障任务检测的同时,对海鲜市场、大型商超、农贸集市、冷冻仓库等进行采样检测。截止到12月7日,检测各类标本28737份。
三是积极开展培训与现场指导。国家卫健委每发布一版新的防控方案,中心都会在第一时间进行转发,并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开展培训。疫情应急期间召集全省范围内的视频培训10次,每次均直接培训到区县一级,每次培训300多人次。应急状态时,省疾控中心相继派出40余人,配合省卫生健康委对全省10个设区市的密接者追踪和管理工作开展了两轮督导,并派员驻病例高发区县现场参与指导防控,收效明显。
四是支援湖北疫情防控。1月30日,中心派出第一批5名队员连夜奔赴湖北潜江,支援当地实验室检测。2月24日,又派出4人奔赴武汉市东西湖区支援当地采样和消杀工作。两支队伍援鄂期间完成病例流调700余人,样本采集1万余份,实验室检测7000多份,对当地方舱医院、定点医院、隔离点、康复驿站等上百个场所开展了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价,指导企业复工复产并开展实地培训,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公共卫生队伍。
五是协助机场谨防境外输入。派出3人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工作21天,筛查转运境外来陕人员870人,拦截确诊病例9人。向咸阳机场派驻两批8人,协助西安海关开展病例流调,截止5月1日,共参与排查航班20余班次,排查入境旅客3500余人,发现疑似、确诊新冠肺炎病例60余例。
六是认真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举办全省区县疾控新冠病毒检测技术培训。对我省区县疾控机构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组建常态化防控队伍,加强应急演练,逐步提升了卫生应急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完成重大活动保障任务40余次。主动开展海鲜市场进口冷冻食品监测,完成市场监测51次,8月12日对方欣市场冷库进口厄瓜多尔白虾外包装检测,检出阳性标本。
七是应急储备。新补充了一批防护用品和消杀器械。组建三支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队伍。采购了6台核酸提取仪(其中一台用于车载使用),4台PCR扩增仪。最终达到核酸提取仪16台,PCR扩增仪11台,满足日检测量1万份以上的能力。开展基层疫情防控能力提升项目,培养现场流行病学骨干54人,为各区县培养能独立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验人员4-6人。
中心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中心党委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免疫规划工作
为尽力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对免疫规划工作的冲击,中心起草了《新冠肺炎防控期间预防接种指南》,开展了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疫苗迟种补种评估工作。前11个月全省常规免疫监测系统运转良好,常规免疫接种数据以县(区)、以乡镇为单位上报率均为100%,全省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908.42万剂次。
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态良好。全省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117例,排除非AFP病例36例,确诊非脊灰AFP病例共60例,待定的AFP病例21例。无脊灰确诊病例和临床符合病例。报告麻疹确诊病例22例,报告麻疹发病率0.06/10万,低于全国平均报告发病率。每月一期消除麻疹工作简报,通报各地麻疹发病情况及出现麻疹病例后疫情处理情况。2020年初向国家疾控中心提交了“陕西省2019年消除麻疹进展报告
AEFI监测系统共报告个案3257例,其中一般反应3092例、异常反应83例、偶合症22例、心因性反应6例、待定43例。
根据省卫生健康委、教育厅《关于初一新生含腮腺炎成份疫苗补充免疫实施方案》要求,采购下发腮腺炎疫苗32.16万人份,组织对全省范围内初中一年级生进行含腮腺炎成份疫苗补充免疫。组织在全省范围内对1980年至1983年出生的户籍为陕西省且未免疫乙肝疫苗的人群实施免费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2020年初完成WHO 2019年度脊灰Realtime-PCR和脊灰病毒分离考核,均以满分成绩通过。完成全年四个季度RD细胞和L20B细胞的支原体检测、细胞敏感性试验及结晶紫染色试验,结果均符合要求。按时完成WHO麻疹风疹血清和核酸盲样考核。满分成绩通过全国乙脑实验室网络血清盲样考核。组织完成了对市级EPI实验室的麻疹、风疹盲样考核和血清、核酸样本的复核。
(三)其他重点传染病
1.艾滋病。前10个月,全省发现并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2017例。全省45个艾滋病监测哨点,分别对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吸毒人群和性病门诊就诊者等8类易感染人群和重点人群开展监测2.2万人,筛查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439.4万人次,全省61家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为14791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服务。联合教育部门持续推进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百千万校园行”和红丝带青春校园行活动,组织全省开展第7个艾滋病防治宣传月暨第3个检测月活动,开发微信小程序“爱传递、艾检测”,免费发放“艾滋病尿液自我检测包”,在“陕西疾控”微信公众号开展有奖问答活动,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防治工作,不断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2.出血热。全省共报告出血热(HFRS)病例1834人,病死2人,发病率4.75/10万,死亡率为0.005/10万,发病数较2019年同期(965例)增加90.05%。针对出血热高发的情况,省疾控中心一是积极与疫苗供应商沟通,催促疫苗供应,前11个月全省完成基础免疫25.80万人,完成加强免疫22.74万人,中心派员对出血热高发县区进行了技术指导和检查。二是积极处理疫情事件,对京昆高速秦岭服务区出现的疫情和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出现的学生疫情进行及时处置。三是指导疫情高发区县开展防鼠灭鼠工作。四是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出血热防控知识宣传。
3.乙肝。全省乙肝报告发病16993例,发病率43.97/10万,与2019年(46.63/10万)同期比较,发病率下降。继续推进四类重点人群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全省摸底应种47332人,实种43356人,接种率91.6%。
4.狂犬病。组织举办了狂犬病防控技术培训,在多年努力下,全省现有717家犬伤门诊(含234个狂犬疫苗接种门诊),大大提高了规范性、可及性。全省报告病例7例。
5.手足口病。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2807例,较去年同期下降76.61%,报告发病率58.64/10万。报告重症病例25例,较去年同期下降47.17%,报告死亡病例0例。全省共检出2332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EV71感染254例,占21.78%;CA16感染131例,占11.23%,其它肠道病毒感染781例,占66.98%。今年病原谱构成以其它肠道病毒为流行的优势病原。
6.布病。全省报告病例1069例,报告发病率2.76/10万,报告聚集性疫情61起。中心组织省动物卫生监督与屠宰管理站、省动物疫控中心、省传染病院专家研判了我省布病疫情形势。举办了全省布病防控技术培训班。在全省开展了病原溯源工作。统一定制采购并下发了4000份布病职业人群行为干预包,制作了5部布病防控宣传系列短片,编撰《小心布病“缠”上你》宣传册等加强布病防控宣传。继续在4个国家级、12个省级、35个市级监测点采集重点职业人群布病血样开展监测。
(四)卫生应急工作
全省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1起,以中毒事件和布病、流感等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中心在做好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的同时,参与和指导17起布病疫情的调查处置,对网报的13起流感暴发疫情进行了病原检测,对商洛市商丹高新小学、韩城实验小学聚集性食源性疾病事件进行了调查处置。
(五)慢性病防控
完成了延长县省级慢性病防控示范区申报,鄠邑区、留坝县、紫阳县、镇安县、洛南县省级示范区二次复审工作。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省累计创建健康支持性环境805处,组织开展现场活动与健康讲座次数4630次,创建无烟环境1517处,健康指导员招募1222人。在调研的基础上,首次在八个监测点开展了健康期望寿命调查,为后续开展相关工作积累了经验。按时上报肿瘤登记数据,出版了《2018年陕西省肿瘤登记年报》。开展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2万余人,对工作较为落后县区进行了技术指导工作,该项工作省级项目办获得全国先进奖称号。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共管理高血压患者307万人,规范管理率78.60%,血压控制率69.61%;管理糖尿病患者80万人,规范管理率76.58%,血糖控制率66.70%。对大荔、潼关、陇县的肿瘤登记工作和雁塔区、韩城市的死因监测工作进行了现场技术指导。经过多方沟通协调9月份实现了卫生、公安、民政三部门省级层面的死亡数据交换,为进一步查漏补缺、提高死因监测数据的上报提供基础。
(六)健康相关危险因素监测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完成微生物监测样品1975份,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样品1034份,超额完成下达任务。采集食药物质样品300份,完成了金属元素、农药残留、真菌毒素、二氧化硫等项目的检测。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在全省3115个农村监测点监测水样6240份,808个城市监测点监测水样1618份。
在10个市20个区县开展陕西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共调查160所学校51560名学生,近视总人数28092人(含角膜塑形镜佩戴者),总体近视率为54.48%,较2019年总体近视率(52.2%)上升了2.28%。
在10市20个区县130所学校开展了现场监测工作。完成了全省从小学到大学50754名学生身高、体重、血压等学生常见病及其影响因素的监测工作。
在全省范围内,对我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截止到2019年底已诊断的职业性尘肺病患者有关信息进行了随访和回顾性调查。通过这次大规模调查,摸清了自建国以来全省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的总数、患者的生存状况,现患者的居住地、享受医保社保等情况。选取11个县(区)开展了尘肺病核心指标主动检测,选取6家哨点医院尘肺病筛查试点。
继续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营养状况监测与评估、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中国成人慢病与营养监测、中国儿童与乳母健康监测、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儿童青少年肥胖调查、农村环境卫生监测、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国家人体生物监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等项目及工作。
(七)扶贫工作
横山区麻渠村驻村扶贫吸引外来投资200万元,成立了珈源芸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了一家存栏100头种牛的繁育场。驻村工作队申请各级各类资金320余万元,建设砖砸生产道路3公里、修建漫水坝2座、淤地坝1座。2020年麻渠村最后脱贫5户9人实现脱贫。消费扶贫安装消费扶贫专柜2台,中心动员职工积极采购“扶贫832平台”农副产品,按时完成了4.06万元的扶贫采购任务。
中心对对口帮扶的五个深度贫困县,以项目倾斜、人才培养、实地技术指导的形式开展了帮扶。
(八)实验室管理
8月7-10日,接受CNAS对我中心BSL-3实验室首次现场评审。8月14-16日,接受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二合一”现场监督复评审。按照年度质量管理计划,组织开展中心实验室内部审核以及管理评审工作。全年累计受理委托性检测样品429份。
(九)党建及内部管理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二是评选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工作者。三是开展了党建工作“灯下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五是组织开展了以案促改工作和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自查。六是完成了第九轮全员聘任工作。七是梳理了中心以往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修订、整理形成了中心制度汇编。
三、“十四五”规划设想
(一)完善传染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处置体系。
一是坚定不移的推进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不断修订完善并实施关键防控措施和防控方案。二是加强对新发再发传染病、输入性疾病、不明原因疾病的研究和监测预警,建立和完善新发传染病快速识别技术和方法,探索建立多点触发机制。建立呼吸道和肠道感染症候群、病例、病原检测系统,推进医院HIS系统数据直推工作机制,提高监测效率。三是加强传染病快速检测网络实验室建设,增强市县两级实验室检测能力,探索将部分医疗机构检验科纳入传染病检测网络实验室。四是持续推进快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体系和处置技术方案,规范处置流程和管理制度,建设具有现场流行病学技能的应急骨干队伍,推进装备的标准化建设。五是加快卫生应急信息化建设,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卫生应急作业平台,提升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分析的信息化手段,建设应急物资智慧仓库,提高物资的科学调配和合理利用能力。
(二)持续提升慢性病防控工作质量。
一是指导规范公共卫生服务,探索推广疾病防治的适宜技术和模式。深入开展健康机关、健康军营、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示范建设活动。二是充分利用慢性病防控综合示范区创建的工作机制,促进健康支持环境建设,进一步规范慢性病管理。三是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医疗、疾控、社保等机构的慢性病患者数据实时交换,充分提高监测数据分析利用效率,发挥政策支撑作用。四是监测与干预并重,指导开展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干预和慢性病防治精细化管理,建立慢性病防治管理评估体系,引导民众采取有利于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五是提高慢性病防控项目转化效力。充分分析慢性病防控国家项目特点和实施路径,结合本地财力,将国家项目转化为具有普惠性质的常规工作,惠及更多群众。
力争“十四五”期间建成国家级示范区21个,省级示范区53个,覆盖率分别达20%、50%。实现死因监测、肿瘤登记全覆盖。40岁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检查肺功能1次,提高居民慢阻肺知晓率。
(三)加大健康相关危险因素监测工作力度。
一是食品安全构建“监测科学准确、评估严谨实用”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体系,建成省级信息化网络,并实现与市级、县级信息互联互通。食品化学污染物与有害因素监测基本摸清我省人群膳食暴露特征。二是开展供水基本情况调查,建立省、市、县三级集中式供水工程、分散式供水工程和二次供水设施数据库,扩大水样全分析监测范围。三是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随机选取30个涉农县,连续监测五年,为爱国卫生运动开展提供技术支撑。四是在西安市莲湖区、雁塔区开展空气污染(雾霾)人群健康影响监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监测点,扩大监测范围。五是在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开展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的基础上,逐步将渭南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榆林市、延安市等六个设区市纳入监测范围,为卫生监管提供第一手资料,不断改善我省公共场所卫生状况,努力为公众营造卫生状况良好的休闲娱乐、强身健体、工作学习环境。六是按照国家疾控中心的统一部署,积极推动环境健康影响人体生物监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大气污染的急性健康研究等工作。
(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善中心功能。
一是加快推进中心应急实验业务大楼建设,按照国家各类标准原则,对办公区的用房整体统筹,合理科学布局。二是改善常规实验室用房,新建菌毒种保藏中心和生物样品库。三是按照疾控机构建设标准和中心发展前景,参照发达省份建设经验,配置实验设施设备,全面完善中心功能。
(五)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建设,增强持续发展动力。
一是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加强与西安交通大学的人才互聘与科研合作,培养能够独立带教的硕士生研究导师3-5名,为打造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物奠定基础,探索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的可行性。二是继续开展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为全省疾控系统培养50名具有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和流行病学思维与技能的人才队伍。三是充分发挥科研对疾控工作的支撑作用,建立有效机制加快预防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四是拓宽渠道,支撑和鼓励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更高层次的培训,提升队伍能力水平。
四、2021年工作打算
一是扎实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扩大日常监测的范围与频次,及时开展可疑病例、阳性检测病例的流调和实验室检测、复核,抓早、抓小,谨防疫情反弹,认真开展抗疫国债培训项目,为疫情防控储备技术力量。
二是认真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继续保持各苗的高接种率,坚决遏制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规范开展疫苗配送和疫苗临床评价工作,落实《疫苗管理法》有关规定。
三是有序开展疫情监测工作,多措并举提升提升传染病报告质量。继续巩固乙肝、麻疹、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发病逐年下降的良好势头。按照《陕西省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20—2022年)》部署,围绕目标实施“六大工程”,认真落实艾滋病防控“三个全覆盖”策略,进一步完善防治工作机制,提升防治工作能力,控制艾滋病流行。认真分析出血热、布病高发原因,组织制定相应措施,加强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降低发病。
四是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继续开展病媒生物生态学、抗药性监测以及携带病原体检测。
五是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技术指南,修订或建立应急管理相关制度,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保障。
六是继续组织做好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创建申报和评审、复审工作,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技术指导,开展死因、伤害监测及其他慢性病项目。
七是以中小学生近视调查和尘肺病防治为重点,开展学校卫生、职业卫生等相关工作。着力提升市县两级疾控机构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检测能力,进一步扩大环境卫生监测工作范围,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八是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疾控机构的培训力度和现场指导频次,利用好培训经费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发挥省疾控中心龙头和技术带动作用。
九是加强实验室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做好省本级质量控制的同时,对市县两级的实验室建设、实验室业务开展提供技术指导。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年12月18日
陕西省疾控中心各部门2021年工作目标任务
中心办公室
重点工作 | 推动制度落实 | 开展制度宣贯,监督督促制度执行,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有效反馈机制 | 全年 |
加强人才 | 推动召开人才专题会议,研究中心人才形势,制定年度人才工作计划 | 全年 | |
推动重点工作落实 | 加强督办和考核管理,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落实 | 全年 | |
创新工作 | 进一步加强科研管理 | 成立伦理委员会、成立学术委员会、建立科研秘书(联络员)制度。 | 全年 |
常规工作 | 做好文书处理工作 | 加强公文管理,提高发文质量,加强收文督办,提升运行效率 | 全年 |
做好人事、劳资、职称等相关工作 | 按时完成招聘、职称申报、岗位变动,社保缴费、工资发放以及各类认人事相关年报、编报等工作,认真做好各类人才推荐申报工作。 | 全年 | |
做好科研相关工作 | 积极组织各类科研项目申报、年报及结题工作。积极组织各类科研奖项申报工作 | 第三季度 | |
加强宣传工作 | 严把宣传审核工作,做好政务宣传及科普知识宣传 | 全年 | |
保密工作 | 落实各项保密措施,严格执行用印制度 | 全年 | |
做好外联工作 | 认真做好对外联络及沟通协调工作,确保工作正常有序 | 全年 | |
完成中心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 全年 | ||
党委办公室
重点工作 | 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 结合中心指导意见加快落实 | 全年 |
开展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 | 根据上级要求,结合中心实际开展相关活动 | 全年 | |
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工作措施 | 制定工作措施,巩固主题教育成果 | 全年 | |
创新工作 | 结合建党100周年,进行党史有关学习教育活动 | 通过自学、集中学、应知应会答题活动等形式开展 | 全年 |
创新学习教育新形式 | 通过授课、实地教学等新形式,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教育 | 全年 | |
常规工作 | 制定2021年党委工作要点 | 对党委工作进行规划 | 第一季度 |
制定2021政治理论学习要点 | 按照时间截点制定学习计划 | 第一季度 | |
评选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 | 按要求进行推选表彰 | 第三季度 | |
做好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工作 | 支部书记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 | 全年 | |
完成党委、离退休支部换届 | 要程序进行换届 | 全年 | |
完成中心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 全年 | ||
纪检监察室
重点工作 | 督促中心与各部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监督执行情况 | 制定《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1年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书》;制定了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签订并落实。 | 全年 |
常规工作 | 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工作 | 查阅相关文件及记录 | 全年 |
督促上级有关政治纪律文件的落实; | 查阅相关文件及记录 | 全年 | |
查处违规违纪案件 | 查阅相关文件及记录 | 全年 | |
完成中心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 全年 | ||
总务部
重点工作 | 6-7楼实验室改造工程 | 完成6-7楼实验室改造工程投入使用 | 上半年 |
创新工作 | 单位停车系统更新与管理 | 全年 | |
常规工作 | 疫苗配送 | 加强疫苗培训管理,做好疫苗配送工作 | 全年 |
采购工作 | 积极配合各部门,按照采购相关制度和要求做好全中心采购任务。 | 全年 | |
车辆管理 | 加强车辆管理,保障业务工作用车。规范车辆停放,维护工作秩序。 | 全年 | |
职工餐厅管理 | 办好职工餐厅,保证职工正常就餐及食品安全 | 全年 | |
物业管理 | 督促做好保洁、保安工作,搞好绿化,及时处置突发情况,保障工作生活环境 | 全年 | |
安全生产工作 | 积极落实生产安全各项要求,保证生产安全。 | 全年 | |
完成中心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 全年 | ||
财务部
重点工作 | 督促、监督专项资金的落实和执行 | 加强专项资金动态管理,实施定期通报。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注重实效与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全年 |
常规工作 | 做好预决算编报工作 | 按时完成财政部门预算编报工作,财政部门决算和卫生部门财务决算的编报工作。 | 全年 |
做好各类经济指标上报工作 | 完成工资台账、主要经济指标月报,固定资产年报等报表的编报工作。 | 全年 | |
配合完成工作发放 | 配合中心办按时发放职工工资等 | 全年 | |
做好核算工作 | 认真做好专项资金收支业务及明细核算以及账户年检和非税收入上缴 | 全年 | |
做好收费、报帐、记帐等工作 | 认真做好日常的收费、报账、记账等工作 | 全年 | |
完成中心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 |||
7.业务管理办公室
重点工作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 取得BSL-3实验室国家建委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资质 | 第三季度 |
开展BSL-3实验室认可监督评审 | 全年 | ||
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 全年 | ||
创新工作 | 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 | 争取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设置,拓展相关业务。 | 全年 |
常规工作 | 实验室质量管理 | 做好实验室质量管理和督促检查工作。查阅资料。 | 全年 |
内审与管理评审 | 组织开展实验室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查阅资料。 | 全年 | |
仪器管理 | 加强仪器设备的动态。查阅资料。 | 全年 | |
委托性检验 | 完善检测服务制度,做好委托检验样品的受理、分发、留样,及检验报告的审核、发放,技术档案的整理存档。查阅资料。 | 全年 | |
完成中心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 |||
免疫规划所
重点工作 |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 | 加强常规免疫接种,每月分析接种率监测情况,全年分析报告接种率和报告质量;开展维持无脊灰工作,加强AFP监测,开好专家诊断会,完成维持无脊髓灰质炎报告;加强麻疹监测,分析麻疹监测数据,推进消除麻疹工作;开展乙脑、流脑等疫苗针对传染病监测工作;开展AEFI监测和报告,妥善处理异常反应;加大EPI网络试验工作力度,接受国家考核,对市级实验室进行盲样考核和送检样品的复核;进一步完善和指导基层规范使用免疫规划相关信息管理系统;加大对基层预防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力度,提升预防接种工作的规范性;强化预防接种宣传。 | 全年 |
做好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行动 | 全面落实成人乙肝病毒易感者和职业暴露人群、高危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开展急性乙肝监测试点工作,开展陕西籍常住人口的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开展初一新生含腮腺炎成分疫苗补充免疫工作,落实麻疹、流感、布病监测和疫情处置工作 | 全年 | |
创新工作 | 特需儿童预防接种相关信息采集系统 | 建设特需儿童预防接种相关信息采集系统 | 全年 |
常规工作 | |||
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重点工作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 做好新冠疫情报告、疫情处置,指导基层开展个案调查,培训各级流调队和预备队。查流调报告、培训、协查记录等。 | 全年 |
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 召开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培训。赴基层开展4次以上手足口病、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技术指导。查会议资料、技术指导资料。 | 全年 |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 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调查报告或疫情快报。 | 全年 | |
传染病专题分析 | 2-3期重点传染病专题分析,1期重点传染病趋势预测分析。 查分析报告。 | 全年 | |
创新工作 | 新冠肺炎流调信息系统初建 | 查软件。 | 全年 |
应急物资仓储式管理系统 | 查软件。 | 全年 | |
制定省重点传染病报告标准 | 根据目前陕西疫情信息报告情况,制定标准,解决各地因报告标准不一而导致的报告质量问题,进一步规范我省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查文件。 | 全年 | |
常规工作 | 疟疾病例管理 | 疟疾病例报告、个案调查、疫点处置达100%。查工作总结。 | 全年 |
专题风险评估 | 完成2期专题评估报告,查报告。 | 全年 | |
日常风险评估 | 完成12期月度评估报告,查报告。 | 全年 | |
传染病疫情监测 | 按照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规范程序,遏制错报、误报现象发生。查监测记录。 | 全年 | |
传染病常规疫情分析 | 完成传染病疫情周、月、年分析,完成传染病报告季度质量通报。查分析报告。 | 全年 |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规分析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一季度、上半年、第三季度、年度分析。 查分析报告。 | 全年 | |
协助中心完成现场流行病学第六期培训项目 | 在2020年完成招生及开展教学工作,学员于2021年春季毕业。查文件、电子材料及痕迹资料等。 | 全年 | |
包虫病及土食源性线虫等重点寄生虫病病防控 | 完成包虫病及土食源性线虫等重点寄生虫病及监测项目县技术指导。查技术指导记录。 | 全年 | |
肠道传染病防控 | 收集各地报表并提供技术支持。查技术指导记录和上一年度工作总结。 | 全年 | |
卫生应急物资维护 | 查管理、维护、更新记录。 | 全年 |
10.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重点工作 | 流感监测 | 完成国家流感参比中心要求的流感病毒分离株的抗原分析、耐药分析实验室工作。完成国家要求的对全省流感监测分析总结 | 全年 |
手足口病监测 | 完成中国CDC要求对陕西省手足口病病毒分离、鉴定任务分离出肠道病毒,鉴定EV71和CA16型别。 | 全年 | |
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务 | 户县、眉县两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出血热监测,完成鼠带毒率调查。 | 全年 | |
创新工作 | 完成两项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的科研任务 | 推进在研科研项目的任务指标、考核指标和经费使用的落实和按期完成。 | 全年 |
建立我省输入和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数据库 | 建立并实时跟新数据库,具备序列比对分析能力。 | 全年 | |
常规工作 | 克雅氏病监测 | 开展疑似克雅氏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标本收集、送检工作。 | 全年 |
出血热病人抗体检测 | 开展疑似出血热病人进行抗体检测,辅助临床诊断。 | 全年 | |
疫情应急处置 | 做好呼吸道、消化道、虫媒传染病等暴发疫情的实验室应急准备、辅助现场处置工作。 | 全年 | |
技术培训 | 开展病毒性传染病病原检测技术培训。 | 全年 | |
督导检查 | 开展流感、出血热等监测工作的督导检查。 | 全年 | |
11.艾滋病预防控制所
重点工作 | 指导推进“三个90%”工作目标,指导落实艾滋病防治“三个全覆盖”措施 | 依照有关方案要求进行评价 | 全年 |
组织完成45个艾滋病哨点2万人次监测和监管场所监测任务 | 按哨点监测方案进行评价 | 全年 | |
开展艾滋病防治数据质量评估 | 依照国家方案进行评价 | 全年 | |
对全省市级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兼筛查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质量和职能考评 | 按照工作要求开展 | 全年 | |
全省高校艾滋病防治知识“百千万校园行”活动启动和开展 | 依照活动方案进行评价 | 全年 | |
创新工作 | 在微信小程序上线艾滋病自我检测工作。 | 依照活动方案进行评价 | 全年 |
常规工作 | 指导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 | 依照方案进行评价 | 全年 |
扩大监测检测工作,提供实验室检测技术服务 | 过程资料 | 全年 | |
加强艾滋病病例报告管理、感染者及病人随访管理 | 过程资料 | 全年 | |
指导落实高危人群干预工作 | 过程资料 | 全年 | |
做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移交工作 | 过程资料 | 全年 | |
完成全省艾滋病综合防治技术指导调研,各类业务培训和包抓基层等工作 | 过程资料 | 全年 | |
指导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宣传教育 | 过程资料 | 全年 | |
做好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项目工作 | 过程资料 | 全年 |
鼠疫布病防控所
重点工作 | 加强鼠疫防控工作 | 参与做好定边县国家鼠疫监测点工作;指导6县(区)做好省级鼠疫监测工作;指导大荔、宁陕、南郑3县(区)做好疫源地调查工作。保持和邻近地区同行的信息互通,随时掌握邻省区疫情动态。 | 全年 |
做好布病防控工作 | 指导4个国家布病监测点工作;指导12个省级监测点工作,指导临潼、三原、大荔、定边4县(区)做好高危人群筛查工作。落实“日浏览,周核查,月分析,季报告”制度,密切关注布病疫情形势,指导基层及时处置布病聚集和暴发疫情。 | 全年 | |
创新工作 | 布鲁氏菌SNP变异检测 | 研究报告 | 全年 |
常规工作 | 提升鼠疫防控能力 | 开展鼠疫风险评估,指导各地做好鼠疫防控应对工作。举办一期全省鼠疫应急防控技术培训班。编印鼠疫宣传工作手册,开展鼠疫防治知识宣传。指导汉中市疾控中心举办一期人间鼠疫应急演练,组织全省相关专业人员观摩汉中市应急演练活动。 | 全年 |
提升布病防控能力 | 举办全省布病监测防治技术培训班,指导基层完成职业人群宣传教育和防治干预任务。 | 全年 |
12.消毒与病媒生物防控所
重点工作 | 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 完成疫情现场消毒工作,做好重大活动保障任务。 | 全年 |
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 | 做好恙虫病媒介恙螨、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工作。 | 全年 | |
提升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能力 | 举办消毒与病媒生物监测防制技术培训班培训。 | 全年 | |
完成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监测项目 | 监测总结 | 全年 | |
创新工作 | 完成地方标准的制定 | 标准正式颁布 | 全年 |
病媒生物携带病原体检测工作 | 工作总结 | 全年 | |
常规工作 | 做好对外技术服务 | 持续开展消毒产品评价工作 | 全年 |
完成病媒相关监测工作 | 病媒生物生态学监测、抗药性监测工作,为卫生创建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 全年 | |
其他指令性任务 | 完成市场抽检和医疗机构内镜专项抽检工作 | 全年 |
13.疾病控制信息与计算机网络管理所
重点工作 | 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平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保障工作 | 做好全民健康保障平台编码转换及维护、人口数据更新。全民健康保障平台用户管理与维护。虚拟专网(VPN)系统用户管理与维护。数字证书用户管理与维护。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报告工作。 | 全年 |
常规工作 | 维护中心网络正常运行 | 做好计算机房消防及设备安全保障,保持中心对外通讯线路的通畅工作,保证机房关键设备的安全运行与故障排查处理,确保各楼层网络设备的运行与安全检查。及时处理各部门终端设备的网络故障。 | 全年 |
做好网站信息更新与发布 | 配合中心办做好中心网站信息的发布与更新。 | 全年 | |
会议与培训 | 配合业务部门做好重要视频会议以及培训网络保障工作 | 全年 | |
做好科研相关支持性工作 | 做好医学图文数据库的订购和管理服务工作,做好专业技术人员发表科研论文的管理工作。 | 全年 | |
做好图书报刊订购相关工作 | 做好图书采购、日常管理工作,完成报刊、杂志征订工作,做好打字复印装订工作。 | 全年 | |
完成中心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 全年 |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
重点工作 | 完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相关工作 | 根据国家卫健委相关安排完成我省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相关工作。 | 全年 |
完成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相关工作 | 根据省卫健委相关安排完成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相关工作。 | 全年 | |
创新工作 | 出版《陕西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8年)》 | 撰写并出版《陕西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8年)》 | 全年 |
建立“陕西省心脑血管事件信息管理系统” | 建立“陕西省心脑血管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实时、在线上报,数据网络统计分析功能。 | 全年 | |
常规工作 |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 完成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信息系统的填报工作。以第六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为抓手,在部分地区开展“三减三健”专项行动。 | 全年 |
死因监测 | 完成2020年度陕西省死因监测分析报告;开展死因漏报调查工作; 对项目点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 | 全年 | |
肿瘤登记报告 | 完成2020年度陕西省肿瘤登记数据分析报告;对项目点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撰写《2019年陕西省肿瘤登记年报》。 | 全年 | |
心血管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项目 | 督促项目点完成初筛调查、高危对象调查与干预、短期及长期随访工作;对项目点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 | 全年 |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患者管理工作 | 完成慢病报表的收集与上报工作。 | 全年 | |
伤害监测及2016-2020年儿童伤害预防干预项目 | 对项目县区伤害监测工作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完成2020年陕西省伤害监测数据分析报告。做好儿童伤害预防项目终期评估收尾工作。 | 全年 | |
完成中心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 严格按照中心要求,按时完成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 全年 |
15.营养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所
重点工作 | 食源性疾病监测 | 制定我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方案,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相关技术培训;开展中期督导检查,年度检查,分别形成报告;完成2021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会商分析报告和工作总结。 | 全年 |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营养状况监测与评估 | 制定我省工作实施方案;开展相应技术培训;选取部分县区对学生营养改善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按要求报送年度工作总结 | 全年 | |
陕西省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 | 组织学生常见病监测项目市、县疾控专业工作人员培训;采购与试运行学生常见病监测信息系统;选取部分县区对学生常见病项目工作进行检查和调研;初步构建我省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数据库;完成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报告并上报。 | 全年 | |
创新工作 | 食物消费量调查 | 制定我省食物消费量调查方案,开展培训;现场指导监测点开展调查工作;上报数据,撰写总结报告,初步完成我省食物消费量数据库构建 | 全年 |
常规工作 | 儿童与父母营养健康监测 | 按照国家计划与要求开展项目前期采购等准备工作 | 第三季度 |
居民营养健康随访研究预调查 | 对5个县区开展随访研究的预调查,包括对 2010-2012 年成年居民调查摸底;开展询问调查、体格测量、膳食调查、心理行为问卷的可操作性验证研究 | 第三季度 | |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 | 开展全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通报会商,发现隐患及时上报省卫健委监督处 | 第四季度 | |
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 | 完成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虚拟专用网络(VPN)和数字认证(CA)招标采购;对全省级疾控系统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进行培训 | 第二季度 | |
基层食品安全示范点建设 | 对旬阳县创建工作的技术指导 | 随机 | |
食品放射性污染物监测 | 对陕西省放射性物质监督检验站监测工作进行检查;完成国家检测任务并上报工作总结 | 第四季度 | |
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宣传 | 围绕“全民营养周”“520学生营养日”开展营养健康宣传;围绕“食品安全周”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 | 全年 |
16.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所
重点工作 | 城乡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 | 完成国家方案要求的监测任务数;编制陕西省2016-2020年生活饮用水监测情况报告;完善市级、县级生活饮用水监测情况白皮书模板;编制陕西省2020年生活饮用水监测情况白皮书。 | 省级方案规定完成时限 |
突发环境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 配置现场监测仪器设备、个人防护设备及用品;制定应急监测作业指导书等。 | 全年 | |
创新工作 | 开展关中地区空气污染(雾霾)人群健康风险评估 | 采集样本开展检测;主动协调监测医院、急救中心、环保气象部门提供相关数据。完成2021年度关中地区空气污染(雾霾)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报告。 | 第二季度 |
开展饮水中六价铬、氟化物等毒理学指标健康风险评估 | 完成健康调查、水样采集、水质检测等,撰写健康风险评估报告。 | 全年 | |
对饮水中毒理学指标超标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实施追踪监测 | 开展督导检查、技术指导、现场调查等。 | 全年 | |
常规工作 | 农村环境卫生监测 | 完成省级监测方案要求的监测任务数,按时间节点完成网报;编制陕西省2016-2019年农村环境卫生监测情况报告;完善市级、县级农村环境卫生监测情况白皮书模板;编制陕西省2019年农村环境卫生监测情况白皮书。 | 省级方案规定完成时限 |
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及防护 | 完成省级方案要求的监测任务数;按时间节点安排、完成监测工作任务;按时间节点完成网报。 | 国家方案规定完成时限 | |
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 | 完成省级方案要求的监测任务数;按时间节点安排、完成监测工作任务;按时间节点完成网报)。 | 省级方案规定完成时限。 | |
全省饮水工程基本情况数据库更新 | 完成调查、总结等任务 | 全年 | |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 | 完成省级方案要求的监测任务数。 | 全年 | |
现场监测能力维持 | 完成仪器检定校准;完善现场监测仪器作业指导书。 | 全年 | |
环境健康综合监测 | 完成调查及总结工作。 | 国家方案规定完成时限 | |
提升科研能力 | 《陕西省公共卫生监测检测平台》项目结题验收;争取申请科研课题,积极发表学术论文。 | 全年 | |
卫生知识宣传 | 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卫生知识相关宣传。 | 全年 | |
脱贫攻坚及健康扶贫工作 | 继续派员驻村扶贫;对对口帮扶县开展现场指导业务。 | 全年 | |
其它临时性工作 | 按中心领导及上级要求完成工作任务(6分),提供佐证资料 | 全年 |
放射与职业卫生所
重点工作 (40分) | 重点职业病监测项目 | 制定实施计划,召开启动会,完成各项监测任务。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和检查。撰写年度总结分析报告并网报相关数据资料。 | 全年 |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 | 同上 | 全年 | |
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项目 | 同上 | 全年 | |
医疗卫生机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 同上 | 全年 | |
非医疗机构辐射防护监测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 同上 | 全年 | |
创新工作 (30分) | 不良工效学因素致肌肉骨骼损伤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 开展不良工效学因素致肌肉骨骼损伤的调查评估,对不良工效学因素致肌肉骨骼损伤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 全年 |
开展陕西省医用X射线工作者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医用X射线工作者辐射效应的队列研究 | 全年 | |
常规工作 (30分) | 职业病和放射性疾病监测 | 查阅相关资料 | 全年 |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管理 | 查阅相关资料 | 全年 | |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日常管理 | 查阅相关资料 | 全年 | |
对基层机构技术指导与培训 | 查阅相关资料 | 全年 | |
放射卫生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 | 查阅相关资料 | 全年 | |
全年 |
17.生物检验所
重点工作 | 食品安全微生物监测 | 完成国家计划数 | 全年 |
寄生虫病实验室工作 | 配合传防所完成疟疾防治相关工作,完成所有送检疑似疟疾血片的复核 | 全年 | |
创新工作 | 黑热病荧光定量PCR试验研究 | 开展利什曼原虫荧光定量PCR试验现场的验证试验工作 | 全年 |
常规工作 | 委托样品检测 | 按时完成下发的检测样品,不拒收、不推诿 | 全年 |
应急检测工作 | 完成样本的采集、检测工作 | 全年 | |
其它临时性工作 | 按要求及时完成 | 全年 |
理化检验所
重点工作 | 食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工作 | 制定我省2021年度食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计划及监测计划实施方案。完成计划实施方案中分配检测项目。制定全省食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质量控制计划和考核方案,完成考核。举办2-3期技术培训班,并指导各市级疾控完成检测工作任务。全省监测数据的审核上报,超标样品的复核。发现隐患及时上报。撰写食品化学污染物与有害因素监测总结与分析报告。 | 全年 |
食物成分监测 | 制定我省2021年食物营养成分监测项目工作计划并予以实施。 | 全年 | |
扶贫工作 | 做好对口帮扶县疾控中心理化实验室建设与人员技术培训及其它贫困县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 | 全年 | |
创新工作 | 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 开展7种新方法研究。 | 全年 |
常规工作 | 应急监测 | 做好应急检测技术储备。 | 全年 |
委托检验技术服务 | 开展检测技术服务,扩大服务范围,做好创收工作。 | 全年 | |
质量控制 | 参加CNAS及国家其它部门组织的各种能力验证,制定2021年度的质控计划,做好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开展市级疾控实验室质控考核1次。 | 全年 | |
业务培训 | 参加国家各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指导基层CDC做好理化检测工作。通过下基层、接收基层人员进修和举办培训班的方式,提高基层实验人员的检测能力。 | 全年 | |
其它工作 | 按时完成各项其它临时性工作任务 | 全年 |
19.毒理检验与评价所
重点工作 | 对外技术服务 | 认真做好接样的毒理学相关检测工作 | 全年 |
创新工作 | 开展毒理相关实验研究 | 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小鼠基于组织病理学的研究、石墨烯量子点致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的体外试验研究 | 全年 |
常规工作 | 质量控制(室间比对) | 积极参加时间比对,维持稳定的能力 | 全年 |
做好设备检定、维护 | 证书,申请报告等 | 全年 | |
实验动物从业资格证 | 培训通知或证书 | 全年 |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抖音账号:文章写作知识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