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我曾经是一名军人,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的故事,他是一位将军,是一位院士,是我的上级,更是我的战友!”
“无论生死、不计报酬,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庚子初春,年仅27岁的白晓苗护士向着武汉迈出了坚定的步伐,只为践行救死扶伤的医者初心。”……
5月14日,在渭南日报社三楼会议室,报社党员同志们又一次感受了“接着地气”又“冒着热气”的党史宣讲。与普通的宣讲不同,在10分钟的党史微党课宣讲课堂上,宣讲人都是普通的党员同志,他们的党史故事或从自身经历讲起、或从身边英雄讲起、或从采访对象讲起,或震撼、或有趣、或感人的党史故事,让聆听的党员同志们时而严肃认真、时而掌声阵阵、时而哽咽落泪,短小精悍的“微党课”让大家觉得既“热气腾腾”,又心潮澎湃。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渭南日报社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创新载体、创新形式、创新内容,下发了《开展“学党史我讲党史”微党课活动》的通知。连日来,渭南日报社各党支部用“小课堂”扛起“大担当”,通过“微党课”宣讲让党史学习教育“热起来”“活起来”“燃起来”,切实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内容实在接地气 党史学习教育更有新活力
“我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吃上白面馍……”5月8日,在渭南日报社机关党委采访党支部第三期“学党史我讲党史”微党课上,《渭南日报》驻韩城记者站站长石小荣分享的微党课《我的梦 家的梦 中国梦》,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讲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切感悟。
大屏幕上,一组20世纪70年代末的老照片,瞬间让大家穿越到40多年前贫穷而偏僻的白水小山村。带着岁月痕迹的老照片、朴实无华的方言,让在座的党员同志们听得津津有味。
全媒体采访(制作)中心记者左超君说:“用短短10分钟讲述了40年的故事,这堂微党课让人听得意犹未尽,内容很实在、讲得很接地气,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了。”
石小荣说:“怎样讲好这堂微党课,让我愁了好几天。怎样把党史讲得让大家喜欢听、喜欢学,我考虑了一阵,决定在内容上下些功夫,光整理有关照片和视频就弄了一个星期。”
“学习党史,不仅让我们透过历史找寻红色记忆,更能让我们悟初心。党史学习教育一定要接地气,这样才能让党史学习教育‘深’下去、‘活’起来。”全媒体采访(制作)中心主任陈治中认为,党课讲得好不好、有没有效果,不在于华丽的辞藻,而在于贴近实际、贴近党员,这种接地气的微党课应该多多益善。
身边故事“冒热气” 党史学习教育更有感染力
“人被炸出一米多高,醒来时已经躺在医院,不但双眼血糊糊什么也看不到,而且失去了一条右腿,那年他23岁,人生才开了个头……”4月30日,全媒体采访(制作)中心副主任程瑾分享微党课时几度哽咽,她讲述的身边“冒着热气”的党史故事让在场的党员无不动容。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我采访了20名老军人,每个人说起党员这个身份,说起共产党的那种虔诚,我至今都记忆犹新。这次支部安排我讲党课,我第一时间就想起之前采访过的老军人。”程瑾继续说道,“蔺保旗是我采访的第一名老军人,印象最深,触动最大。备课的时候一想到他的母亲看着躺在病床上双目失明、右腿残疾的儿子的画面,我就忍不住落泪。”
“最近一次采访潼关县荒移村村医刘永生,是在‘五一’假期前,他是在村子里成长起来的一名乡村医生,也是一名老党员。”《渭南日报·健康周刊》副总监惠晓翠分享的微党课也是从采访对象、身边榜样讲起,让广大党员深切体会到英雄就在身边,党史并不遥远。
惠晓翠说:“红色基因经历百年到底如何传承?从身边的榜样身上可以真切地体会到,红色精神历经百年依然给我们最深的感动,今后工作中,我将化精神为动力,变感动为行动,用手中的笔讲好渭南故事。”
用“新”讲课聚人气 党史学习教育更有吸引力
“我还是那个少年,初心,从未改变。”扣人心弦的故事、高昂激荡的音乐、震撼人心的视频,这不是在电影院观影,而是渭南日报社基层党员在讲党课。4月26日,渭南日报社新媒部编辑姜晓精心制作的微党课《丰碑》,给广大党员同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我作为学生在底下听。这次安排我讲党课,心里既兴奋又忐忑。”姜晓告诉记者,从小到大从课本上、影视剧上学到的党史故事不计其数,但如何在短短10分钟时间内为支部的党员同志们呈现出精彩并有意义的党课,她不断思索。
“你不要局限于单纯的文字形式,可以结合自己目前的工作性质来全方位地呈现所表达的内容,或许效果会更好!”
“你的PPT我可以帮忙!”
“最好能加上背景音乐,需要什么类型的我帮你找!”
听说她要讲党课,新媒部的同事们纷纷帮她出主意。
“与其说是我的党课备课,不如说是我们部门的集体备课。”姜晓告诉记者,在大家帮助下,才有了这堂让年轻党员更形象的感悟历史、让老党员在视频与音乐的节奏中体会奔腾不息年轻力量的微党课。
“广大党员能否积极参与,是判断‘微党课’吸引力的关键因素。”渭南日报社编辑党支部副书记、全媒体出版发布中心主任屈文平说,报社这次开展的“学党史我讲党史”微党课活动突破以往党课“一人讲、众人听”的传统形式,采取人人发言、人人讲解的“多样化、互动式”党员教育形式,从“书记讲”到“我来讲”,激发党员主动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增强了党课的吸引力,做到了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加强理论修养相结合、与新闻业务相结合、与传承优良传统相结合的三个结合。
“我们支部现在发展党员都向技术上过硬、思想上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上拥护党的领导的一线年轻人倾斜。支部党员基本都是在一线工作的‘90后’,年轻人不喜欢教条的宣讲,所以我们支部的微党课不局限于在会议室,厂房、电影院、烈士纪念馆,这些都是课堂。”渭南日报社印刷厂厂长、印刷厂党支部书记钟崇军认为,报社这次开展“学党史我讲党史”微党课活动打破职务、岗位、资历的限制,让广大基层党员成为主角,不仅让党史学习过程不枯燥、有趣味,还能把党的精神、优良传统传递到广大职工中去。课堂虽小,却以小见大,用“新”讲党课显示新时代党课新特征,进一步增强党课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小载体烘托大主题 党史学习教育更有生命力
36万人近20万灾民,救济粮远远不够分。为了让人民吃饱饭,焦裕禄想尽办法,最后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派人到外地去购买议价粮。但是在当时,国家的粮食统购统销是条红线。面对可能面临的政治处分,焦裕禄斩钉截铁地说:“救命要紧,出了问题我一个人扛着。”当专案组对此事调查时,他挺身而出说,“让百姓吃上饭,这政治错误又能错到哪里去”……4月25日,渭南日报社办公室副主任、人力资源部主任李洁为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生动的微党课,她分享的微党课《人民公仆焦裕禄》让现场的党员同志们深受触动,很多党员听完眼圈泛红。
“刚开始选择讲焦裕禄是因为觉得比较熟悉,可当真正准备资料要讲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并不熟悉。”为了讲好这节党课,李洁准备了9天,每天回家后在全网搜索关于焦裕禄的相关资料,笔记密密麻麻记了14页,所有内容都熟记于心。
“我们报社的目标是创建学习型报社、打造研究型队伍、培养专家型人才、塑造名人化团队,这次分享微党课让我获益良多,不仅让我弄懂了焦裕禄精神,还让我学会了剪辑视频、音频和制作ppt。”李洁告诉记者,“只有认真学习,亲手制作,才能更好地表达出自己学党史的所思、所感、所悟。这次分享微党课最大的感受就是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入脑、更入心。这次讲党课对我来说是一次灵魂的洗涤,让我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
“以前经常说焦裕禄精神,但是焦裕禄精神具体是什么却并不完全清楚,这次通过微党课分享,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让我印象非常深刻、非常感动、非常敬佩。”办公室职员王晓梅说,“我现在特别期待每周的微党课分享,每一节党课都让人受益匪浅。”
“我们支部已经开展了4期,已有12名党员分享了微党课。每个党员都讲得特别好,讲课的内容都是党员们精心准备的,ppt制作精美,视频画面丰富,故事扣人心弦。每一节微党课都让人深思,每一个故事都引人入胜。”渭南日报社机关党委副书记、行政党支部书记、副社长赵宏图认为,报社开展“学党史我讲党史”微党课是提升广大党员思想素质、政治觉悟、理论水平的行之有效的载体。创新党课形式以来,由党员自己上台来讲党课,变被动学为主动的自我学习、分享心得的模式,深受广大党员的喜爱,激发了党组织工作的创新力和凝聚力,让党员教育“微”出了生命力。
“从4月下旬开始,每个周五我们支部党员同志精心准备的‘学党史我讲党史’微党课准时开讲。从一段视频、一张老照片、一次切身经历等细微处切入,以小载体烘托大主题,时间短、形式活,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渭南日报社采访党支部副书记、驻潼关县记者站站长彭斌认为“学党史我讲党史”微党课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的一项创新之举,形成了党员人人参与、积极学习的浓厚学习氛围,进一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激励党报新闻工作者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接续奋斗新征程,让党史学习教育见真功、出实效。
据渭南日报社党办主任杨华介绍,渭南日报社机关党委下设4个支部,分别为编辑党支部、采访党支部、行政党支部、印刷厂党支部,共有党员118名(含预备党员7人)。此次开展的“学党史我讲党史”微党课活动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开展,人人参与、人人讲课。截至目前,已经开展了14期,65名党员分享了微党课。杨华认为,“学党史我讲党史”微党课活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党员同志们各自发挥领域特长,增强了党员主体意识,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全面提升了党支部组织力,强化了党支部政治功能,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来源:渭南日报 记者 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