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92-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 人们对护理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为了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 发展护理的专科化已成为许多国家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1]。专科护士培养是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和贯彻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 2005~ 2010 的重要策略和方向[2]。中医医院医疗技术的进步, 推动了中医护理的日益发展。中医医院专科护士的培养将给病人提供更加贴近需求、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有效地改善中医护理队伍的人才结构, 改变中医护理发展滞后的现状[3]。2011年9月1日至 2012年8月31日积极申报成立了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探讨、研究出了中医医院专科护士的培训方法,并予以具体实施,培训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实施方法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培训对象为我区18家中医医院具有执业护士资格证、大专以上学历、5年以上中医护理临床经验、有一定的外语基础的护理人员120名,年龄21~40岁,护士61名,护师42名,主管护师17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培训对象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 实施过程
2.1 培训模式:培训模式概括为两类: 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前者以研究生教育为主,要求申请者已取得学士学位; 后者以继续教育的形式进行课程学习 [4],我院专科护士培训采取继续教育形式。
2.2 培训方案的论证
广泛收集国内外各种专科护士的培训相关的资料,到区内综合医院(已成立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并成功培训急诊、ICU、手术室等专科护士)参观学习,吸取实践经验,邀请我区各中医院护理专家学科带头人充分调研与论证,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具有可行性。
2.3 成立培训管理机构
①成立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管理委员会,负责专科护士培训有关工作的研究、指导、协调和质量监督等工作。②设立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专家委员会,负责各专科护士培训大纲和具体要求的制定和提出,培训基地标准的制定,培训基地的审核、检查,培训学员的业务考核等。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宁夏护理学会中医护理专业委员会并参与此项工作。
2.4 设立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经过积极申请,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设在我院。
2.5 培训内容、时间、考核内容、培训对象、方法
2.5.1 培训内容:中医护理学、专科专病中医护理常规、 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沟通学、中医诊断、中药学、中医护理论文撰写与中医护理科研课题设计、专科疾病的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
2.5.2 培训时间:实验组、对照组均培训3个月,实验组理论培训1个月,临床实践2个月。
2.5.3 考核内容: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中医护理操作技能、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考核。
2.5.4 培训对象:我区18家中医医院具有执业护士资格证、大专以上学历、5年以上中医护理临床经验、有一定的外语基础的护理人员120名为培训对象。
2.5.5 培训方法:
实验组:对符合培训对象的60名护士分期分批进行脱产培训3个月(1个月理论培训,2个月临床实践),每期培训15人,共培训4期。
对照组:对符合培训对象的60名护士进行在职培训,通过小讲课(每周1次)、业务学习(每月1次)、中医护理查房(每月1次)、中医三基考核(每月1次)进行培训,每期培训15人,共培训4期。
两组培训结束进行严格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考核。
3 培训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考核合格人数及合格率高于对照组,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的实施具有显效意义。
4 资格认定、发证:
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学员授予《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
5 讨论
通过培训内容、时间、考核内容、培训对象等方面对专科护士的系统管理, 现已研究出针对我区中医专科护士培训的较好方法。通过此方法的培训,我区中医医院护士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及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均有提高,具备了一名合格中医护士应具备的素质,推动了我区中医护理队伍走向中医专业化。目前我区中医专科护士的培训方法仍处于试用阶段,需要在以后的培训过程中不断改进,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惠萍, 房彤, 王维利; 依托高等护理教育的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 安徽医药2008,12(1)
在现代的医疗护理工作中,女性一直是护理工作的主要工作者,而男性更多地选择从事医学研究,因而形成了男护士短缺的现状,长期以来的“护士必然是女性”的传统观念也逐渐影响了男护士职业的接受情况[1]。然而,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医院对男护士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大[2-5]。本文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患者与医护人员对男护士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2月调查的41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医护人员188名,男86例,女102例,医师98例,护士90例;患者222例,男104例,女118例。年龄为(36.5±11.8)岁。大学及以上学历232例,高中学历113例,初中及以下65例。纳入标准:①医护人员为调查时本院在岗人员;②患者为调查时入院治疗者;③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认知障碍者;②不能配合研究者。
1.2方法 采用医院自制问卷调查本院188名医护人员及222例患者,主要调查患者和医护人员对男护士的接受程度(包括接受、无所谓、排斥)和态度(包括轻视、正常、尊重),以及对排斥或不尊重男护士职业的原因,了解患者和医护人员手对男护士的认知情况。该项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调查,当场回收问卷。最终发放410份问卷,有效问卷402份,包括214例患者和188名医护人员,应答率98.05%。
2 结果
2.1患者和医护人员对男护士的接收情况和态度调查 结果显示,大多数患者和医护人员均能接受男护士,仅有少数排斥男护士,尤其是医护人员。大多数患者和医护人员都能与女护士同等对待,少数人能够尊重男护士,另有少数轻视男护士。总体而言,多数患者和医护人员能够接受并理性对待男护士,见表1。
2.2影响男护士职业的因素分析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造成男护士职业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前三位因素为社会舆论、传统观念、职业成就感低。百分比高于50%的除了上述三者还有性别偏见、不喜欢受女上司指挥等,见表2。
3 讨论
随着近几年医疗服务模式的改变,男护士的需求量在大幅增长,虽然各国男护士数量仍较少,但已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6-7]。男性具有逻辑性强、有胆量、力气大、遇事冷静、独立果断等多种优点,且具有生理和体力上的优势,能给人以安全感。因此男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优势日益显著。然而受到长期以来传统观念的影响,如果男护士在患者和医护人员心中的认可度还未跟上时代的步伐,能够持久留在护理岗位男性也必然会更少。本研究对目前患者和医护人员对男护士的认知情况作了调查,为今后如何培养男护士、吸引更多男性从事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本研究结果见前文详述,表明随着社会需求增大,男护士已经逐渐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所接受,而影响男护士就业的主要原因则是由社会舆论及传统观念导致,可能需要一段时间,这个职业才能被完全接受。
综上所述,目前患者和医护人员已经逐渐能接受并认可男护士,随着社会护理需求的提高,医院,社会也可通过鼓励高校招收男护士行业,医院应鼓励男护士加入,以提高男护士就业比例。
参考文献:
[1]张建安,郑霞,孙伟,等.临床使用男护士需求调查分析[J].北方药学,2012,09(7):87-87.
[2]李坪恋,刘文清,李东文,等.成都市5所三甲医院不同人群对男护士的认知态度及男护士操作技能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43-46.
[3]徐文琪,李静.临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男护士需求的调查分析[J].上海护理,2012,12(1):40-42.
[4]徐战磊,董文平,高春燕,等.近年文献中男护士需求状况的归类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4):56-58.
选择2012年7月我院新入职护士58名,均为女性。其中本科8名,大专37名,中专13名。为西医院校护理专业毕业护士,未接受过中医系统培训的人员。
1.2培训方法
1.2.1成立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小组授课老师由护士长、护理骨干、主任中医师、主任中药师等担任,考核老师由护理部主任、3~5名护士长组成。
1.2.2制订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方案由护理部培训组根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的要求,制定规范化培训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培训课程以院内培训与科室培训相结合。院内培训以定期理论讲座和操作技能培训、模拟情景演练为主,科室培训以一对一带教、护理查房、晨会提问、临床实践为主。
1.2.2.1院内培训(1)理论讲座。统一购买中医护理本科教材,每周1次组织授课,聘请资历较高的主任中医师、中药师或中医护理专业毕业的高年资护理人员担任授课老师,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常用穴位的定位、辨证分型、中药学、专科(专病)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中医护理临床路径、中医辩证施护、中医特色护理在临床中的运用等。(2)操作技能培训。选定了穴位按摩、中药熏洗、刮痧、耳穴压豆和艾条灸等共8项中医传统技术操作作为培训内容。每月组织2次集中操作授课,由专职操作培训老师演示护理操作过程,讲解操作要领,适应证、注意事项等内容,同时制作8项中医操作VCD作为学习教材。(3)定期模拟情景演练。每月取专业素质突出、操作流畅、沟通能力强的护理骨干任培训老师进行演练示范,再由新入职护士分组练习,并且让其轮流扮演“护士”及“患者”的角色,使新入职护士如实地感受到操作的整个过程。练习时循环播放该实训操作的VCD光碟。通过反复观看和操作,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效果。每次演练结束后由新入职护士进行自我分析,再由培训老师进行客观分析指导,特别强调评估的技巧和沟通指导的重要性,注重培养护士关爱患者,从患者角度移情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指导规范操作的能力。(4)中医护理病历书写讲座定期在院内、科内开展。教会新入职护士通过记录反映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生理需要以及对患者实施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过程的真实护理效果和动态记录。将规范护理文件进行示范,同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帮助护士提高护理文件书写水平。
1.2.2.2科室培训(1)一对一带教。选择取得护师职称3年以上,热爱护理工作,要求上进,在知识、技能和观念方面均突出,有较好的沟通技巧和教学能力的临床护士作为临床带教老师,新入职护士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管2~3例患者,学会运用中医四诊方法,采集病史,了解疾病发病原因,进行整理、分析对比、推理确定辩证分型,从而提出护理诊断,确立护理计划,进行辩证施护。(2)晨会提问。护士长利用每天晨会后5~10min对中医护理的重点内容及知识薄弱点进行提问。(3)中医护理查房。每月选择危重、疑难、大手术、中医单病种、优势病种等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查房,由新入职护士负责采集病史,做好病历及相关知识的复习和预习及做好文献资料的查找工作。内容包括病例简介,中医四诊检查,分析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提出护理问题给予辩证施护。在辨证施护中,重点从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中医护理操作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1.3评价指标
于2012年7月(培训前)及2013年6月(培训1年后)进行评价,包括理论操作考核、中医护理应用能力及中医临床综合能力等3个方面,评价指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细则(试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和《中医护理学基础》等要求自行设计评分表,(1)中医理论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自行设计2个项目,每个项目为100分,取平均分比较。(2)中医护理应用能力评价自行设计10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取平均分比较。(3)中医临床综合能力评价自行设计5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取平均分比较。
2讨论
2.1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的必要性目前中医医院的大部分护理人员毕业于西医院校,基本上未经过系统的中医基础知识教育。而且她们在思想上接受了西医理论体系,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相比之下中医理论抽象、模糊,使护理人员倍感晦涩难懂,从而使护士缺乏学习中医护理技术的主动性。据报道,中医院护士对中医的态度积极,但中医知识的正确率只有67.42%,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应给护士提供学习中医知识的机会,加强中医继续教育再培训,通过规范化的培训有助于新入职护士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技术,避免了在中医医院工作产生的压力与反感,有利于中医护理的实施与开展。
2.2护士的中医临床应用能力明显提高规范化的培训以中医学整体观念为指导,着力培养护士运用中医理论进行临床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培训时强化了危重病、疑难病、新入院、大手术及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患者的病情观察和辨证护理,加上培训老师的个体化指导,护士间互动式学习,使护士进一步了解了中医护理知识,使自身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培训后护士的中医护理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培训前,中医临床护理应用能力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非现役文职护士是按照规定被聘用到部队医院工作,履行现役军人同类岗位相应职责的非现役人员。非现役文职护士作为部队医院的新生力量,已逐渐成为部队医院医疗卫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现役文职护士有以下特点:一是年轻,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强;二是都经过专业培训,发展潜力大;三是全部获得技术职称,具备上岗基本条件。同时非现役文职护士还存在以下不足:政治思想不够坚定,奉献意识与责任意识不强;卫勤保障能力不足,面对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差;发展提升空间有限,工作倦怠发生率及程度较高;与现役军人护士待遇有差距,自我认知感不足。因此,如何加强非现役文职护士的管理与培养,使之成为护理业务骨干,提高部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部队医院必须坚持从组织管理、军政素质、业务能力和人性化管理中加强对非现役文职护士的管理与培养。
一、强化组织管理,完善规章制度
(一)做好人才选拔工作。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非现役文职人员,应聘者首先应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符合条件者参加部队文职人员招聘统一考试,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测试及心理测试、面试和体格检查,对于合格者择优录取试用,试用期为6个月,试用期间对招聘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并定期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考核优秀者正式进入临床工作,并指定老师带教,实习期满6个月后对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带教老师意见进行综合评定,合格者正式签订合同。
(二)出台绩效考核办法。制定并出台非现役文职护士绩效考核制度,对非现役文职护士进行全方位考核,这不仅关系到部队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更直接关系到非现役文职护士的切身利益。全方位考核是通过上级主管、同事和服务对象,对护士的德、能、勤、绩、体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核非现役文职护士的实绩与贡献。考核小组由上级领导、护士长、同事组成,根据评分比例得出最终考核得分,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档次。考核结果直接与非现役文职护士调整工资待遇挂钩,并作为其奖惩和续聘、解聘的主要依据。
(三)规范门诊规章制度。部队医院根据其所处地位与人员组成的特殊性,按照医院的统一标准,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具体分为医生、护士职责和门诊(病房)管理制度,部队医院所有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以上规章制度。非现役文职护士作为部队医院大家庭中的一员,也应当严格落实以上两项制度。
二、提升业务能力,加强卫勤保障
(一)加强卫勤理论学习。部队医院医护人员的职责就是战时卫勤保障。非现役文职护士在地方医学院校未受过系统的卫勤理论学习,对卫勤知识比较匮乏,因此,必须加强非现役文职护士的卫勤理论学习。通过利用业务学习时间,重点学习军事常识和卫勤基础理论知识,围绕现代战争条件下卫勤保障任务中护理工作的职责及特点展开学习和讨论,特别是对战伤救护的五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学习。
(二)加强技能素质培养。护理技能培训是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侧重非现役文职护士护理技术训练,以常规十五项基础护理操为基础,增加洗胃术、电除颤、心肺复苏术等10余项护理操作项目的训练,定期组织护理讲座,观看护理操作规范视频,加强护理礼仪与沟通能力培训,每半年对非现役文职护士进行常见护理技术操作考试,并给予物质奖励,调动积极学习的气氛。
(三)提供平台交流学习。鼓励和支持非现役文职护士参加各种学历教育,并尽可能创造进修机会,多组织、提供其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并要求参加再教育的人员定期交流进修期间的心得体会,供他人参考和学习,共同促进提高。
三、实行人性化管理
(一)享受政治平等。必须重视非现役文职护士的思想教育工作,及时把握思想动态,重视护士工作倦怠和“军地有别”思想的危害,明确部队医院对这一群体的政策,特别是在福利、晋升、评比、奖励等敏感问题上,和军人享受同等的待遇和尊重,并享有应当的权利和义务。
(二)提高福利待遇。虽然军队不断提高非现役文职人员的福利待遇,但是与军人仍有不小的差距,这是非现役文职人员离职、工作倦怠的主要原因,要将人性化管理落实到实处,制定和实施各种奖励制度,明确奖励条件,每月对日常表现优秀,工作成绩突出的非现役文职护士给予物质奖励,鼓励进步,创造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
(三)解决切身问题。要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机制,给非现役文职护士创造和谐安定的工作环境,增强归属感,努力营造家的感觉。协调各部门,解决非现役文职护士的家庭住房、子女教育、社会医疗保障等切身问题。建立心理咨询室、活动室,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业余活动,活跃整体氛围,促进非现役文职护士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结果与讨论
随着部队医院编制体制的改革,非现役文职护士将不断补充到部队医院,因此,必须加强对非现役文职护士的管理与培养,使之真正能够成为部队医院合格的卫勤保障力量。但是,由于非现役文职护士是一个新兴的群体,针对她们的管理和培养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这需要管理者不断总结经验,从而使非现役文职护士更好地为部队医院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孙爱国.军队非现役文职护士卫勤保障训练的现状[J].护理杂志,2010,27.
口腔专科医院在口腔颌面部疾病的专科医疗上具有较高水平,但在危急情况的处理和综合救治方面能力相对薄弱[1]。在手术或治疗前,医护人员会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在术后或治疗后的应激状态下,患者常出现喉头水肿、突发心绞痛[2]、出血性休克等急症表现[3]。但非综合医院在急救设备及医护人员急救水平相对不足,患者无法在口腔专科医院得到立即有效的治疗,故口腔医院专科护士对急危重症病情的准确评估非常重要[4-5]。早期预警评分量表(EWS)是国际上应用快捷方便的评分系统,可提高医护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危险程度的识别水平[6-8],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关于口腔专科医院使用早期预警评分作为观察及呼叫医生的依据未见报道。本文旨在通过对口腔专科医院护士早期预警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实际调查,分析口腔专科医院护士的早期预警能力现状及相关因素,以期制定出提高其早期预警能力的对应措施,提高口腔专科医院护士的急救意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3月对吉林省长春市某公立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5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的纳入标准为:从事口腔颌面外科或口腔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护士,具有护士执业证书且自愿参加者。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调查问卷包括2部分: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文化程度、从事本工作年限、护士层级、急救理论学习经历、急救相关培训经历、急诊科实习轮转进修经历、抢救经历、呼叫医生依据。早期预警能力调查表:分为三部分:①危急预判能力:5个条目;②早期预警评分知晓情况:共计6个条目;③访谈:2个条目,不计分,仅作为了解口腔专科护士评估危急病情现状的参考。单选题采用5、3、1评分法计分,根据评分将早期预警能力分为三个水平:低水平(11~25分),中水平(26~40分),高水平(41~55分),总分越高,早期预警能力越强。笔者对早期预警能力调查表结果进行分析,得出Cronbach'α系数为0.737,信效度可靠。
1.2.2资料收集方法:选取吉林省长春市某公立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5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护士休息时间,说明问卷调查的目的,解释问卷相关内容,取得其知情同意,当场发放,现场回收,进行再次核对,以保证资料的真实可靠。发放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回收有效率为100%。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口腔专科护士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回收问卷50份,在文化程度中本科文化占86%,88%的口腔专科医院护士学习过急救理论知识,调查对象一般资料详见表1。
2.2口腔专科医院护士早期预警能力标准化得分为59.89%,总体水平较低。早期预警评分知晓情况得分为12.38±7.93,仅占41.27%,见表2。
2.3多因素分析:口腔专科护士的基本资料在早期预警能力得分上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护士层级较高的口腔专科护士的危急预判能力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层级为N3的护士在危急预判能力得分上高于其他层级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理论学习经历、急救培训经历是影响口腔专科医院护士早期预警能力的主要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3.1口腔专科医院护士早期预警能力总体水平不容乐观:
调查结果显示,口腔专科医院护士早期预警能力得分为(32.94±7.74)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66%护士仅了解过或不知道早期预警评分,无人掌握早期预警评分的使用。访谈环节结果显示,口腔专科医院护士在进行病情评估时主要以监护仪上的生命体征数值为参考依据,部分护士会参考血糖、血钾等危急值、心电图波形[9]等,但在预警范围方面说法不一,普遍认为各参数超出正常范围即为预警指标。口腔专科护士早期预警能力与急救应变能力较低,与其对口腔医院住院患者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的风险意识不足有关。口腔专科医院对专科护理与急诊急救培训较为重视,但在临床工作中客观评估急危重症患者病情的能力尚有不足。统一评估急危重症患者病情的工具尚待制定。
3.2口腔专科护士早期预警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5-0087-04
【Abstract】 This paper works on the methods and results of the electing,training and evaluation for head nurses in second-clas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The conditions of electing head nurses are adjusted.Training courses o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al knowledge and nursing skills are designed for head nurses.Trainings on management,first aid,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bilities for head nurses have been planned.Evaluation programs and detailed rules for head nurses are developed,and have been applied to quarterly reviews.This approach has improved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of head nurses,optimized the management team of nurse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ity,advanced high-quality nursing services in all aspects,and deepened the nursing service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It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election,training and evaluation of head nurses in second-clas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
【Key words】 Head nurs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Electing training; Evalu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Qidong City,Qidong 2262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5.041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建立护理管理岗位培训,护士长应占60%[1]。胡利娟等[2]研究发现,护士长核心能力水平普遍偏低,尤其表现在科研创新、科研设计、开展新技术及新业务能力等方面,证实了护理管理者接受培训的必要性。护士长作为医院基层科室护理工作的管理者,是护理质量的直接控制者和护理人员的领头人,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3]。如何进一步提高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是护理部工作中的重点。为此,护理部通过分析2011年10月份笔者所在医院护士长的相关资料,找出护士长存在的共性问题:(1)中医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仍停留在原有水平基础上;(2)管理能力低下,管理理念陈旧;(3)学历和职称有较大一部分偏低,急救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薄弱;(4)不能适应卫生部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和“三好一满意”活动要求,不能满足中医医院发展和为患者提供中西医相结合的护理服务需要,但因技术层面的部分缺陷,导致患者不满意,护理投诉率较高。针对护士长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笔者所在医院实际情况,院部和护理部共同制订并实施了护士长选拔培训与考核的方法,通过三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问题分析
2011年10月份笔者所在医院护士长17名,年龄31~49岁,其中大专学历5名,本科学历12名;护师6名,主管护师10名,副主任护师1名;中医专业2名,西医专业15名;外出专科进修的3名。大专学历和护师职称的护士长认为护士长岗位属于管理性岗位,自己做了多年临床护理工作,现有的专业知识能胜任护士长岗位,对自身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不够重视,较低的学历和职称导致她们急救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薄弱;西医专业护士长15名,占88.24%,这15名护士长上任后没有经过系统的中医知识培训和学习,缺乏中医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14名护士长无专科进修学习经历,也没有进行系统的护理管理培训,从而这批护士长专科护理知识低下、组织管理能力不强、管理理念陈旧、综合素质达不到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对护士长的要求;护理部对护士长综合能力培训不够重视。
2 选拔培训与考核方法
2.1 护士长人员选拔方法的改革
为了适应中医医院发展的需要,2012年1月院部和护理部共同制订了护士长选拔条件,(1)基本条件: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师以上业务职称,工作8年以上,年龄不超过40岁。(2)素质条件:热爱护理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能顾全大局,作风正派,有团队精神。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才能和协调能力,开展工作有思路、有方法、有开拓创新精神。中西医理论基础扎实,急救和技术操作能力强,能指导下级护士开展工作。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较强。中医专业及有3个月以上专科培训经历或现任护理组长者优先。通过自愿报名、科主任和护士长推荐,经理论及操作考核、民主测评、竞聘演讲和答辩、组织考察等过程,择优选用,最后由医院任命。
2.2 护士长培训内容和方法
2.2.1 制订年度中医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培训课程。其方法:(1)护理部有计划邀请院内外中医专家给护士长(包括全院护士)授课,讲解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气血津液、辨证等基础理论知识,穴位按摩、艾灸、耳穴埋籽、中药贴敷、拔火罐等中医基本操作方法、适应证及注意事项,并根据不同年资、职称、设置的岗位,对护士长进行有针对性的中医理论和操作考核,要求全部达到优秀。(2)要求45岁以下的护士长参加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班学习。(3)有计划选送护士长外出参加各类中医知识培训或到上级中医医院进修学习1~3个月。
2.2.2 制订护士长管理能力培训计划,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能力。其方法:(1)组织全体护士长,观看中欧国际医院管理学院副院长、管理中心首席培训师胡书孝的“管理创造价值,培训提升能力”的讲座录像。听取上级中医院专家“如何做好科室管理与学科建设,提高科研能力”的系统讲座。(2)要求护士长阅读《管理思想》、《团队合作24》及《读者》等书刊,增加护士长的人文社会知识,提高她们的见识和胆识。(3)每年邀请上级中医院护士长来院传授护理管理新理念、新思路,更新护士长管理理念,开拓护士长管理视野。(4)安排护士长轮流到上海大医院进修学习护理管理1个月。(5)利用护士长例会进行相互间管理经验交流和学习。(6)护理部每月督查护士长的病房管理、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等情况,针对护士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交谈,提出改进措施。(7)对1年内新上任护士长,指定高年资护士长为其指导老师[4]。
2.2.3 制订护士长急救、教学和科研能力培训计划。其方法:(1)要求护士长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的学历和职称。(2)选派护士长参加上级医院组织的各种急救培训班学习。(3)每半年进行一次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及急救模拟演练,提高护士长应急救护能力。(4)每季度安排本院业务院长或科主任给护士长进行急救、教学和科研知识的讲座,每年邀请院外专家进行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讲座。(5)成立护理教学和科研管理体系,健全护理教学和科研支持系统,加强护士长的护理教学和科研知识培训。
2.3 护士长考核方法
院部和护理部共同制定护士长考核方案,对不称职的护士长实行诫勉谈话、轮岗、“双预警”直至免职,具体考核方法如下。
2.3.1 中西医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考核。(1)每季度一次的中西医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成绩;(2)科室开展中医护理的项目和实施后的效果;(3)继续教育学分;(4)护士长个人学历的提高及技术职称晋升情况。
2.3.2 管理能力考核。(1)护士长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和“三好一满意”服务活动中的执行力,科室主任、护士及患者对护士长评价和满意度调查等方面的表现;(2)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方面的检查情况,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和纠纷投诉发生率;(3)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处理医护和护患关系的能力;(4)护士长年度工作手册完成情况及年度、月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等。
2.3.3 急救能力考核。(1)每半年的急救模拟和理论考核成绩,心肺复苏、除颤仪和呼吸机等操作考核成绩;(2)参加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数及成功率;(3)组织和指导护士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能力。
2.3.4 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考核。(1)胜任科室教学组长,承担护士(学生)的带教、培训工作,本科室护士中西医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2)承担院内、科内中西医业务讲座1~2次/年,或中西医护理查房1次/年的任务;(3)每年发表的论文数;(4)本科室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和科研项目等。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的比较进行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3 结果
3.1 护士长学历和职称明显提高
培训过程中,2名护士长因年龄超过50岁而调离护士长岗位,1名因不适合岗位要求离岗;因医院扩展,新竞聘上岗护士长10名。选拔培训与考核方法实施前后,学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1.000,P=0.002
3.2 护士长中医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护士长中医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得到提升,能带动科室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护理方案对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开展中医护理病历书写和中医特色的护理查房,覆盖率由方法实施前的3个科室发展到现在全院性17个科室,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3 护士长的满意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方法实施后,患者、护士和医生对护士长的满意度均达98%以上,明显高于实施前(P
3.4 优质护理服务和“三好一满意”工作成效显著。
自2012年1月份开始实施护士长选拔培训与考核方法后,至2013年1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的病区覆盖率达100%;护理不良事件和纠纷投诉率显著下降,由2011年的投诉率2.68%降至2014年1-9月份0.09%;2011年度发生2起护理事故,2012年1月-2014年
9月无护理事故发生。
3.5 护士长的急救、教学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
截至2014年9月全院24名护士长均外出进修学习1~3个月,从而使她们的急救、教学和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2011年度抢救急危重症患者283例,成功率52.3%;2013年度抢救375例,成功率75.8%。2011年度带教护士学生68名,合格率95%;2012-2013年共带教学生213名,合格率100%。一项《中药灌肠结合辩证施护治疗婴幼儿泄泻的临床研究》获得市级三等奖,另一项《穴位按摩减轻或缓解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子宫收缩引起的小腹痛》课题已申报立项。
4 讨论
4.1 护士长选拔培训与考核,提高了护士长的综合能力,优化了中医特色的护理管理队伍
实施的护士长选拔培训与考核方法,是对护士长综合能力的选拔培训与考核。选拔护士长是按基本条件和素质条件进行竞聘择优聘用;培训主要是对护士长中医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能力、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业务水平、急救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进行培养;考核成绩主要来自每位护士长的工作成绩、业务水平和医护人员及患者对护士长的满意度等,是护士长综合能力的全面体现。(1)通过培训,提升了护士长的中西医业务和学术水平;拓展和提高了护士长管理和工作能力,使其更具有管理艺术;提高了护士长的教学能力和带教质量,使笔者所在医院成为一所护校的临床实习基地,且有15名护士长被学校评为优秀带教老师。(2)通过考核,使每位护士长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主动找出差距,剖析自己的原因,寻求工作上的改进方法,关注工作效果,注重科室的护理质量和安全,从而激发自己学习护理专业和边缘学科知识的热情,尽快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适应护士长角色,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创造出更好的工作业绩。(3)通过竞聘和选拔上岗的护士长,对自己的工作机会更加珍惜,从而增强自己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主动学习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同时,通过竞聘和选拔,护理管理岗位终身制的打破,在护理管理队伍中形成了良好的比、学、赶、超的局面,促使每位护士长不断努力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护士长综合能力的提高,使中医特色的护理管理队伍也更加优化。
4.2 护士长选拔培训与考核,推进了医院全面优质护理服务
护士长选拔培训与考核方法对护士长工作起到了导向作用,使护士长工作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清晰,方法更完美。护士长作为科室的护理管理者,在推进科室乃至全院的优质护理服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培训,转变了护士长管理理念,改变了陈旧观念,提高了管理能力;在业务上使她们精益求精、技术操作上更加熟练,急救和教学能力明显提高,有利于医院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特别是对护士长中医理论和操作的培训,是她们的中医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全面得到了提升,从而能带动科室开展中医护理,中医护理的开展使优质护理内涵更加丰富,适应了中医医院的发展和患者的中医护理需求。同时,将患者对护士长工作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护士长工作质量的金标准,通过真实、客观的院部电话回访、护理部问卷调查,得出护理服务质量结果;又将护理不良事件和纠纷投诉发生率、安全管理作为考核护士长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这些都促使护士长更加积极地加强科室优质护理管理,注重护患沟通,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使优质护理越做越好,以降低护理投诉率。因此护士长选拔培训与考核的方法在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中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抓手”作用。
4.3 护士长选拔培训与考核,促进了中医护理的不断深化
护士长选拔培训与考核方法注重护士长中医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的选拔培训与考核。实施该方法后,护士长学习中医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2013年有10名护士长参加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班学习,每季度一次的护士长中医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考试合格率达100%,因而护士长的中医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笔者所在医院的中医护理全面而有效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科室护士长能根据本科室的特点,制订本专科特色的中医护理方案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评估和护理,书写中医护理病历;各科室设立中医操作室,使中医护理进入常态化,并在原有穴位按摩、艾灸、耳穴埋籽、拔火罐等基础上,新开展了如中药坐浴治疗老年性阴道炎、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尿潴留等20多个项目,给患者提供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服务,满足了患者的中医护理需求,从而有效地推动了中医护理的不断深化。
4.4 护士长选拔培训与考核方法仍需不断完善
随着我国中医药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的变化,医院规模的扩展和就诊人数的不断增加,新业务、新技术的应用,患者及家属对中西医护理要求、养生保健需求越来越高,护理标准随之提高。因而,对护士长总体水平的要求和标准也应同步变化和提高。所以,护士长选拔培训与考核方法也将随着医疗和护理事业的发展,要作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以适应中医医院的发展和患者的护理需要。
总之,实行护士长选拔培训与考核的目的,在于提高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强化护士长教学和科研能力,使医院的每个科室都由中西医专业理论水平最高、急救和技术操作最娴熟、教学和科研能力再强的人员承担护士长,从整体上达到再优的护理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S].2011.
[2]胡利娟,王霞,刘卫红,等.护士长培训需求调查及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7):57-59.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1-0124-02
护士核心能力是指护理教育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能力,是个人、职业及专业能力结构中最主要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1]。眼科专业护士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及应用能力;消毒隔离知识和管理能力;安全管理知识、专科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应急与协调能力;围手术期知识及患者管理;教育、培训、科研与质量监控能力[2]。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院内感染日益增加,特别是眼科患者大多数双眼或单眼视力障碍,行动十分不便,陪护率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多。为了加强我院眼科病房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和控制,提高护理质量和眼科整个护理队伍的护理水平,我院自2009年1月起,对我科共22名护士进行以院内感染为重点的核心能力培训,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共22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9~48岁,平均33岁。其中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理师5名,护理师7名,护士7名;本科4名,大专11名,中专7名。
1.2 方法
本研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广东省医院内感染管理办法》、《职业暴露管理办法》等内容为课程,开展眼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平台,通过问卷调查、课堂理论培训、示范操作、成绩考核等策略来实现研究目标。
1.2.1 问卷调查 指导老师用自编的“眼科护士对核心能力培训中对降低眼科手术患者医院内感染问题知晓率调查表”对眼科护士于培训前后进行两次问卷调查,调查遵循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原则。问卷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由我院自行设计,经相关专家审定内容效度合理,预实验表明信度可靠。调查表主要通过4项条目了解眼科护士对医院内感染知识知晓率、职业暴露知晓率、洗手执行率以及培训前后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率等内容进行调查。
1.2.2 课堂理论培训 医院内质控小组成员及科室质控负责人员对眼科护士进行理论授课,每周1~2次课,每次30~60 min。内容包括:①医院内感染管理的工作制度;②医院内感染的监测管理制度;③消毒隔离制度;④消毒药械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制度;⑤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⑥医疗废物管理制度;⑦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⑧病房管理制度;⑨ 治疗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患者的管理制度;■ 灭菌器械的消毒管理;■ 医疗废物的处理规范;■ 手卫生知识培训等。
1.2.3 实训演练 实训演练时指导老师对眼科护士采用示范操作,如洗手步骤、病房的空气培养方法、消毒液、手表面细菌培养方法、消毒液的配制方法、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等方法一一示教。
1.2.4 培训后成绩考核 指导老师每个月进行一次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培训再考核。
1.3 判定标准
考核分两方面:① 护士培训前后闭卷理论考核;② 操作考核。成绩各占50%并存入档案,90分以上为优,70~89为良,60~6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不及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培训前后眼科护士对院内感染指标掌握情况及患者发生院感例数
见表1。培训后,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和职业暴露知识知晓率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洗手执行率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例数在培训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表1 眼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前后对医院内感染的指标掌握及患者发生院感例数
2.2 培训前后眼科护士对预防医院内感染知识考核成绩比较
见表2。培训后眼科护士的核心能力培训考核成绩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眼科医疗行业的迅速发展,各类先进的眼科新技术、新设备的临床应用、显微手术的广泛开展及眼内窥镜的引入等,对眼科专业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护士掌握更多更新的眼科护理专科技术操作,更好地配合眼科医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与护理,作为眼科专业护士还应掌握更多的院内感染控制知识来满足眼科临床需要,降低医疗风险,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3-4]。因而对眼科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训练显得越来越突出,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眼科专科护士已成为眼科护理发展之关键。本文近年来通过对我科护士进行核心能力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绝大多数护士均能按期完成培训计划,顺利通过考核及综合评定,基本达到培训前制定的标准要求。
培训过程中我们体会到:①眼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重要性。护士凭在学校学习眼科知识及控制眼科手术患者感染知识较简单,再加上眼科专业性强、技术操作难、手术患者多,且患者大多数是老人或小孩,陪护人员多,患者感染机率增高,只有通过不断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现代护理工作需要,保证患者安全,不断提高护理质量。②培训的成效。在培训过程中,实行调查问卷可以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课堂理论培训可使护理操作更规范,加速了新护士的成长,提高了导师的岗位能力。培训后成绩考核深受护士欢迎,在考核中充分扬长补短,使护士明确自己的水平,自觉、主动参与培训,从而提高自己的操作理论水平,保证培训的成效,适应医院的发展[5-6]。在培训过程中,通过不断评估培训方法的有效性,使护士对培训方法和内容满意度逐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③实践证明,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核心能力培训,培训后眼科护士对院内感染控制知识及能力明显优于培训前,对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职业暴露知识知晓率、洗手执行率都有明显提高,手术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例数明显降低,提高了眼科护士的整个护理队伍整体水平,确保了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闫瑞芹,沈宁. 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与发展现状[J]. 护理研究,2004,18(2A):201-202.
[2] 广东省卫生厅. 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81-91.
[3] 张淑梅. 运用目标反馈带教模式提高护生临床护理能力效果评价[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0):111-112.
[4] 何应武. 论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教学培养模式的创新[J].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99-100.
分级护理,又叫等级护理,1956年由张开秀、黎秀芳前辈倡导提出,是按照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分级护理标准和要求,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和照顾的制度。分级护理在规范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执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专家认为分级护理是护士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护理服务的依据,应由护士在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做出[1-4]。为了调查医护人员对这一观点的认同情况,于2007年6月—2007年8月对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和护士进行了访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科室10名护士长和8名科主任为访谈对象。收集资料采用面对面访谈法,访谈前向受访者详细说明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方法,获得理解和同意,讨论并选择适当的访谈时间和地点,并承诺用编码替代姓名,以保护隐私;访谈时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变化,并认真记录。时间在30min左右,每例进行l次或2次;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访谈内容,按照N1~N14和D1~D9依次给每位受访者(护士和医生)的访谈记录编序并建立各自独立的文档。
1.2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称、职务等);您对分级护理医嘱现状的认识;您认为护士是否可以参与分级护理;您认为护士是否有能力参与分级护理决策。访谈中视具体情况和个案的情绪适当调整内容和数量。
1.3统计学处理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判断,利用均数、标准差等指标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推断。
2结果与分析
2.1访谈对象一般情况护士长年龄41.8岁±5.1岁,工作时间21.4年±5.9年,中级4名,高级6名;医生年龄44.5岁±2.5岁,工作时间21.9年±2.8年(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高级8名。经统计学比较,两组年龄、工作时间、职称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受访者对分级护理医嘱的争议①8名护士长不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有的病人危重不下一级护理,有的不重反而下一级护理”;医生认为下的分级护理“没有什么疑问”,只不过“有时候护士提出应该改”“有的护士说不对,让我们改”。②医护对分级护理认识的角度不同。护士认为“医疗与护理关注的角度不一样,比如一压疮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从护士角度是一级护理,但是病人病情平稳,没有潜在危险,医嘱下为二级护理”;有的医生坦言“不了解分级护理,下达分级护理只是根据医生的经验”或者“从护士那里学的”,认为“病情重的一级护理,较重的二级护理,不重的三级护理”。
2.3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5名护士长认为可行,认为“护士最了解病人”“护士认真,更敬业可以做得更好”“由护士下,护士长更专业一些”,在决策方式上,7名护士长认为与医生合作比较好。但是也有5名护士长认为不可行,因为“护士没有能力”“病人听医生的”“医疗环境不好,不愿意承担风险”“护士长、主管护师可以下,但是晚上、周六、周日,有的小科室不可能安排有经验和无经验的护士共同工作,就是说这个时候,没有人下分级护理”。
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认为“也行”或者“可能可行”,认为“如果让护士参与进来,或许比现在让医生单独下好一些”“有能力的也可以,省点事”,但是强调“大医院可行,基层医院不行”;也有医生认为“谁下都无所谓。关键是病人没有问题,不投诉就行”;在护士参与决策方式上,8名医生认为是医护合作,但是“医生为主”;有的医师认为“如果让护士独立做,恐怕不行,因为护士对疾病认知与知识水平有限,如果排序,认为是医护合作>医生>护士”。[
2.4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讨论6名护士长认为护士有能力决策分级护理,“护士受过正规教育”“护士比医生更了解病人,护理上的一切可以由护士做主”,但是多数护士认为“与知识层次、工作经验有关”“需要是一定资格的”“护士长一般可以,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护士还可能有能力”;在护士没有能力的原因上,护士认为“大多数护士学历低、经验(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不足”;“聘用护士多,流动性大,继续学习的动力不大”“护士常常转科,在一个固定科室的时间短,病情改变的判断能力较弱”;“护士有学历而尚无承担此任的相关能力”。7名医生对护士下分级护理的能力表示质疑,认为“综合护士素质、学历、待遇等问题,护士可能没有能力,特别是聘用护士的能力差,而且护士总是轮转,不像医生对病人那么了解,如果护士不轮转,由2名或3名护士照看1例病人,对病人的病情很了解,护士也有能力决策”“护士对疾病判断程度不如医生,主要是知识缺乏”,有的医生认为“需要以一整套体系完善后才能有能力,如教育”;但是有的医师认为“有经验的护士也有能力,老护士观察病情也行”。
3讨论
由结果可知,多数护士不很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与毕慧敏等[3]、李风莲[5]的结论,说明护理级别决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问题上,由访谈结果可知,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而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持默认态度,该访谈结果并不否认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与王旭梅等[6]的结论一致,与肖小文[7]、韩淑芳[1]、毕慧敏[2,3]、王芳等[4]的观点一致。在决策方式上,由结果可知医护合作是比较理想的决策方式。
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能力的分析上,由访谈结果可知,大多数护士认为自身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尽管大多数医生对其能力表示质疑。王旭梅等[8]从护理学科的课程设置、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我国医院护士的发展现状等各个角度分析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理论上认为,护士是有能力决策分级护理的,但是该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该结论只是在访谈的基础上得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论证。
参考文献:
[1]韩淑芳.谈分级护理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1994,9(4):184-185.
[2]毕慧敏,蒋兰芬,来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8A):1394-1395.
[3]毕慧敏,吴箭,史雅轩,等.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6A):966-968.
[4]王芳,乔巨峰.护理专业自主性发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17-419.
[5]李风莲.内科护士巡视病房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J].护理学杂志,2007,22(21综合版):10-11.
分级护理,又叫等级护理,1956年由张开秀、黎秀芳前辈倡导提出,是按照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分级护理标准和要求,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和照顾的制度。分级护理在规范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执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专家认为分级护理是护士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护理服务的依据,应由护士在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做出[1-4]。为了调查医护人员对这一观点的认同情况,于2007年6月—2007年8月对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和护士进行了访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科室10名护士长和8名科主任为访谈对象。收集资料采用面对面访谈法,访谈前向受访者详细说明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方法,获得理解和同意,讨论并选择适当的访谈时间和地点,并承诺用编码替代姓名,以保护隐私;访谈时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变化,并认真记录。时间在30min左右,每例进行l次或2次;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访谈内容,按照N1~N14和D1~D9依次给每位受访者(护士和医生)的访谈记录编序并建立各自独立的文档。
1.2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称、职务等);您对分级护理医嘱现状的认识;您认为护士是否可以参与分级护理;您认为护士是否有能力参与分级护理决策。访谈中视具体情况和个案的情绪适当调整内容和数量。
1.3统计学处理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判断,利用均数、标准差等指标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推断。
2结果与分析
2.1访谈对象一般情况护士长年龄41.8岁±5.1岁,工作时间21.4年±5.9年,中级4名,高级6名;医生年龄44.5岁±2.5岁,工作时间21.9年±2.8年,高级8名。经统计学比较,两组年龄、工作时间、职称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受访者对分级护理医嘱的争议①8名护士长不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有的病人危重不下一级护理,有的不重反而下一级护理”;医生认为下的分级护理“没有什么疑问”,只不过“有时候护士提出应该改”“有的护士说不对,让我们改”。②医护对分级护理认识的角度不同。护士认为“医疗与护理关注的角度不一样,比如一压疮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从护士角度是一级护理,但是病人病情平稳,没有潜在危险,医嘱下为二级护理”;有的医生坦言“不了解分级护理,下达分级护理只是根据医生的经验”或者“从护士那里学的”,认为“病情重的一级护理,较重的二级护理,不重的三级护理”。
2.3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5名护士长认为可行,认为“护士最了解病人”“护士认真,更敬业可以做得更好”“由护士下,护士长更专业一些”,在决策方式上,7名护士长认为与医生合作比较好。但是也有5名护士长认为不可行,因为“护士没有能力”“病人听医生的”“医疗环境不好,不愿意承担风险”“护士长、主管护师可以下,但是晚上、周六、周日,有的小科室不可能安排有经验和无经验的护士共同工作,就是说这个时候,没有人下分级护理”。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认为“也行”或者“可能可行”,认为“如果让护士参与进来,或许比现在让医生单独下好一些”“有能力的也可以,省点事”,但是强调“大医院可行,基层医院不行”;也有医生认为“谁下都无所谓。关键是病人没有问题,不投诉就行”;在护士参与决策方式上,8名医生认为是医护合作,但是“医生为主”;有的医师认为“如果让护士独立做,恐怕不行,因为护士对疾病认知与知识水平有限,如果排序,认为是医护合作>医生>护士”。
2.4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讨论6名护士长认为护士有能力决策分级护理,“护士受过正规教育”“护士比医生更了解病人,护理上的一切可以由护士做主”,但是多数护士认为“与知识层次、工作经验有关”“需要是一定资格的”“护士长一般可以,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护士还可能有能力”;在护士没有能力的原因上,护士认为“大多数护士学历低、经验不足”;“聘用护士多,流动性大,继续学习的动力不大”“护士常常转科,在一个固定科室的时间短,病情改变的判断能力较弱”;“护士有学历而尚无承担此任的相关能力”。7名医生对护士下分级护理的能力表示质疑,认为“综合护士素质、学历、待遇等问题,护士可能没有能力,特别是聘用护士的能力差,而且护士总是轮转,不像医生对病人那么了解,如果护士不轮转,由2名或3名护士照看1例病人,对病人的病情很了解,护士也有能力决策”“护士对疾病判断程度不如医生,主要是知识缺乏”,有的医生认为“需要以一整套体系完善后才能有能力,如教育”;但是有的医师认为“有经验的护士也有能力,老护士观察病情也行”。
3讨论
由结果可知,多数护士不很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与毕慧敏等[3]、李风莲[5]的结论,说明护理级别决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问题上,由访谈结果可知,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而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持默认态度,该访谈结果并不否认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与王旭梅等[6]的结论一致,与肖小文[7]、韩淑芳[1]、毕慧敏[2,3]、王芳等[4]的观点一致。在决策方式上,由结果可知医护合作是比较理想的决策方式。
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能力的分析上,由访谈结果可知,大多数护士认为自身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尽管大多数医生对其能力表示质疑。王旭梅等[8]从护理学科的课程设置、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我国医院护士的发展现状等各个角度分析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理论上认为,护士是有能力决策分级护理的,但是该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该结论只是在访谈的基础上得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论证。
参考文献:
[1]韩淑芳.谈分级护理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1994,9(4):184-185.
[2]毕慧敏,蒋兰芬,来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8A):1394-1395.
[3]毕慧敏,吴箭,史雅轩,等.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6A):966-968.
[4]王芳,乔巨峰.护理专业自主性发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17-419.
[5]李风莲.内科护士巡视病房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J].护理学杂志,2007,22(21综合版):10-11.
关键词 实训教学法;新护士;护理文件书写;岗前培训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66
作者单位:225300泰州市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
杨静雯: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通信作者:顾巧萍,女, 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The applic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pre-service training nursing documents writing
YANG Jing-wen,GU Qiao-ping,WANG Long-feng(Taizhou People′s Hospital,Taizhou225300)
AbstractObjective:Studying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 in pre-service training nursing documents writing.Methods:Pre-service training documents writings of 95 new nurses joined our hospital in August 2012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and pre-service training documents writings of 98 new nurses joined our hospital in August 2013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traditional theory teaching training method was taken in control group.And the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was taken in observation group:8-10 nurses was a group,discussed under the group leader based on the case,complete their nursing documents writing during the discussion,and gather commented by the teacher.Results:In the nursing documents writing theory examine after the two groups pre-service training,performanc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100% new nurses accepted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considered that the method can improve new nurses′ learning interest, ability of thinking and nursing documents writing,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bility and the method was good for adaption in clinical work for new nurses.Two months clinical working of the two group new nurses,the nursing documents writing quality defect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can help the new nurses to master the requirements of nursing documents writing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improve the theory achievement in nursing documents writing pre-service training and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nursing documents writing,and guaranteed the nursing safety.The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is an effective training method and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Practice teaching;New nurses;Nursing documents writing;Pre-service training
护理文书是医疗文书的一部分,是医院和患者重要的档案资料,也是医学护理学科研、教学和有关法律事务上的重要资料之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后,给护理文书的书写赋予了新的法律内容,加之医院对护理文书的重视普遍不足,文书存在的问题较多[1]。新护士虽然通过在校学习以及在医院实习对护理文件的书写有所熟悉,但尚不能够准确、规范、熟练的完成书写,因此对新护士进入临床工作之前,护理文件书写岗前培训已成为护理部对新护士常规性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传统的临床教学受“注入式”的影响,教师“一言堂”,学生不发言,它的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制约[2]。目前各家医院开展护理文件书写培训的方法不尽相同,培训的效果不一,如何对新护士进行护理文件岗前培训以达到预期效果,是护理管理者、护理教学者值得探讨的问题。我院护理部2013年采用实训教学法对新护士进行护理文件书写岗前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8月来我院工作的95名新护士护理文件书写岗前培训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名,女94名;年龄19~25岁,平均(20.80±2.05)岁;学历:本科29名,大专66名。选取2013年8月来我院工作的98名新护士护理文件书写岗前培训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名,女96名;年龄19~26岁,平均(21.10±2.30)岁;学历:本科31名,大专67名。两组护士在性别、年龄、学历、学制、在校学习情况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根据护理部新护士岗前培训计划,护理文件书写是新护士岗前培训项目之一,内容为体温单、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因医嘱为电子医嘱,所以医嘱单不作为培训内容。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培训方法即老师采用多媒体集中理论授课2学时,讲解体温单、护理记录单的书写。观察组则将新护士分成10个小组,每组8~10人,并指定1名组长,采用实训教学法4学时,即:(1)老师多媒体集中理论授课后,提供典型病例,包括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体温单、护理记录单上可能出现的需要绘制与书写的内容,人手一份,由组长牵头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中出现的书写情况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各自完成体温单、护理记录单的书写。(2)授课老师收集各组完成的护理文件表单,进行总结,集中点评。点评的内容包括完成比较好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正确书写的方法。(3)老师点评完毕后,师生可互动,学员如有疑问,可以向老师直接提出,老师给予现场解答;对有争议的书写问题,待查阅资料后改日解答,资料以教课书和《江苏省病历书写规范》第四版为参考用书。
1.3考核标准及评价(1)培训结束后,护理部对新护士进行护理文件书写理论知识考核,考核以试卷闭卷的形式,考核内容和形式两组相同,考核成绩为百分制,理论成绩评价标准≥90分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中,≤59分为差。(2)2013年8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于培训结束后发放问卷调查表,统计观察组新护士对实训教学法进行护理文件书写岗前培训的效果评价。共发放问卷98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100%。(3)护理部按照《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标准》,在新护士入科2个月后,在两组中分别随机抽取由新护士参与书写的在架运行病历100份,进行专题质量检查,对存在的缺陷次数进行汇总包含老师修改的地方。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相应的考核数据,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新护士岗前培训结束后护理文件书写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比较(表1)
2.2观察组对实训教学法进行护理文件书写岗前培训效果评价(表2)
2.3两组新护士入科2个月后护理文件书写缺陷发生情况比较(表3)
3讨论
3.1短期内提高了护理文件书写能力护理文件书写的基本要求是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3]。护生在校期间均没有受过表格式护理文书书写相关知识培训,护理文书书写水平偏低,存在问题多,大多数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对护理文书的记录茫然不知[4],且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大部分没有书写护理文件的实践经历,同时专科知识欠缺,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不足,于是,护理文书书写成为她们参加工作后主要的困难之一。实训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环节,是护生在学习多门理论课程后,对其进行的一个综合性实际技能操作实训[5],通过实训教学法,将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病案的护理文件书写中,实现了岗前培训教学与临床护理岗位的零距离,使新护士们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课内能够具体操作,同学间互相讨论,让新护士们练习基本功,很快能掌握护理文件的书写要求,短时间内提高了新护士的护理文件书写能力。
3.2提高了护理文件书写的理论知识水平在以往传统的集中授课教学方法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只是听教师讲解,对新护士来说只是被动地接受,不能进行具体的书写,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实训教学法在护理文件书写岗前培训中,通过理论授课后,根据授课老师提供具体病例的内容进行实训护理文件的书写,采用分组进行讨论,每位新护士都可以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强化了所学理论知识,使培训内容变得贴近实际,并将理论知识用到实训操作中,脱离了原有单一枯燥的理论授课,表2可见,100%的新护士接受实训教学法,93.88%的新护士认为该种培训方式提高了学习兴趣;表1显示,观察组岗前培训结束后护理文件书写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3保证了护理安全护理文件书写具有法律效应,让新护士上岗前了解文书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护理文件书写至关重要,也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关键环节[6],护士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各阶段的护理活动,已在体温单、护理记录单上进行了客观记录,构成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活动过程及结果的实据。通过实训教学法帮助新护士在上岗前基本掌握护理文件书写的规范,依据护理文件的记录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发生医患纠纷时,做到有据可查,保护了护士本身,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安全。因此,在当前医改所带来的竞争机制、医患纠纷日趋增加的情况下,规范新护士护理文件的书写,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3.4提高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护理文件书写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是护士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病情变化、护理措施落实等的如实记录,它是护理学基本操作中要求护士必须掌握的项目,但对于新护士而言,除了在校上课学习外,一般在学校没有机会书写训练,在临床实习期间老师又很少放手让护生进行操作,导致护理文件书写的能力相对较差,通过实训教学法进行岗前培训,使新护士进入医院临床后,能将岗前培训所掌握的护理文件书写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熟练使用,提高了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表3显示,观察组新护士通过岗前培训后护理文件书写缺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5减轻了临床带教压力传统的教学,新护士进入临床后还需要科室护士长安排老师进行具体书写的带教,改用课内实训教学法在护理文件书写岗前培训中的应用,可以使新护士有机会对护理文件书写的各种问题进行反复练习直至掌握为止,使培训的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通过集中点评,对实训错误加以纠正并形成深刻印象,通过设置的临床案例,新护士可提高对临床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护理文件的书写,从而减轻了临床的带教压力。
3.6提升新护士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具备积极合作精神和有效人际交往技能是现代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7]。实训教学法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在各位小组成员的讨论后由一人完成实训病例的护理文件书写,新护士通过从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获得启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拓宽思路;其次,新护士通过课堂发言,勇于表达自我见解,克服胆怯心理,从而使新护士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提高了新护士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表2显示,观察组79.59%的新护士认为此教学方法可培养合作能力,78.57%的新护士认为可提高个人的人际沟通能力。
3.7不足之处通过岗前培训,新护士对护理文件书写的格式虽然掌握,但是内涵质量尤其是护理记录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由于新护士对专科护理知识掌握不够,医学术语运用不规范造成的,这个现象短时间的岗前培训是无法解决的,新护士的专科知识水平还有待提高,需加强专科护理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每名新护士不能人人发言,所有新护士的见解不能完全表达;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方法尚未进行科学论证,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需进一步对课程授课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制订出适用、科学、可行的考核评价方法,并进一步在实践中规范、完善。
4小结
综上所述,加强新护士的培养是提高护理人员高素质的重要保证,而规范培训其目的是使新护士尽快适应护士的角色、规范护理行为[8]。护理实训是培养护生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护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9]。本研究笔者认为实训教学法进行护理文件书写岗前培训,通过以临床病例为载体,将护理文件书写的内容设计成与医院实际病例情况相一致的教学情境进行实训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新护士的护理文件书写技能,缩短了临床适应期,提高了新护士的整体素质,从而更好地胜任临床护理工作,保证了病人住院期间的护理质量,防止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课内实训教学法在新护士护理文件书写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岗前培训教学方法,值得在其他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琼.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强化训练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2011(3):163-165.
[2]韦丽琴,韦华升.提问式教学法对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的探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4):634-635.
[3]陈锦.护理文件书写常见的问题与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1C):250-251.
[4]张敏.实习护生表格式护理文书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9):405-406.
[5]赵亚珍,岳月娟,陈红涛,等.临床实习前护理学基础操作综合性实训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0):108-109.
[6]汤莉伟,张爱琴,方颖,等.护理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和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5):74-76.
[7]高明爱,曹庆臣.新形势下新护士岗前培训策略与成效[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0):107-108.
[8]魏凤玲.新护士岗前培训规范及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7):1665-1666.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抖音账号:文章写作知识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