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护士长竞聘个人总结]护士长职责精选(九篇)

1护士长职责

1.1护理人员管理:护士长做好护理队伍的培养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因为各项规章制度需要护理人员自觉遵守,各项护理工作要靠护理人员单独去完成,而每个人的思想素质、护理质量、技术操作水平,服务态度又都关系到病房的护理质量,所以护士长必须担当护理队伍的培养教育工作。

1.1.1做好各类人员的思想工作, 充分调动一切 积极因素:根据不同年龄段做思想工作:(1)年轻护士有理想、有抱负,上进心强,敢说敢干是他们的特点,但往往无从下手,要引导他们学习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提高业务水平,对他们的工作要高标准、严要求,对其缺点耐心帮助改正。

1.1.2中年护士家务重,学习上有困难,工作上往往满足于现状,要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帮助克服困难,有计划地布置给他们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激发学习的自觉性,达到知识更新的目的。

1.1.3高年龄护士身体素质差,工作中力不从心,但他们热爱护理工作,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应尊重和发挥他们的长处,要求他们支持和协助护士长做好工作,尽量安排他们做教学,值班协助护士长总结护理工作中的问题,要求他们做好传帮带。

1.2 关心群众生活:为了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任务,充分调动每个护士的积极性,使病房风气正、心齐,除护士长以身作则外,还必须关心群众生活、婚姻、家庭和生活中的具体困难都要热情帮助和关心,要克服使用主义。

1.3加强护士素质教育:提高护士的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事业发展的基础,护士长要结合护理人员中的具体情况,不断进行职业教育及文化素质、思想素质教育,随着医学不断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护士努力学习,做到应知应会,知识更新采用自学,结合本科的抢救任务组织技术练兵,病例讨论,组织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理论水平。

1.4病房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搞好病房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于有效地、科学的管理制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做好工作的标准,是维护病房工作程序的保证,是护士长检查工作的依据,是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系统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惯性运行,才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制度建立之后,护士长要督促检查,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加以解决,提高管理水平。

1.5 护理质量的管理:

1.5.1督促检查是落实制度的重要措施, 是护士长做好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检查工作进一步了解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从而 取得改进工作的主动权, 护士长在检查工作时要一分为二, 在未了解全面情况之前, 不 可轻率表态。要在掌握全部材料加以分析后, 再进行表扬和批评, 以达到启发和调动积极性的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要灵活, 如有的可在晨会上表扬, 有的在一定的会议上提醒同 志们注意, 对已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厉批评, 对偶尔发生差错的同 志要会后 个别帮助。

1.5.2 护士长检查工作要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有计划的进行, 要把基础护理质量和技术操作作为检查重点。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检查, 如参加交班听取夜班报告, 床边交接病人时注意危重病人的晨间护理, 病人卧位, 床铺的平整, 皮肤和口腔护理情况, 各种导管是否通畅等。随同 医生查房, 检查医嘱执行情况, 体温单, 医嘱单的抄写情况, 护理记录, 表格书写质量, 经常巡视病房, 了解病人病情和对护理人员的反映、要求等。抢救危重病人时,(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护士长要亲自参加, 协助护士工作时了解操作的熟练程度, 发现问题要示意纠正, 离开病人时再进行个别帮助。

1.5.3护士长要特别加强差错事故的管理:

1.5.3.1 首先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 教育护理人员热爱本职工作, 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即我们的工作关系到病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 关系到千家万 户的悲欢离合。因此, 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工作要一丝不 苟, 严格检查对制度是对病人负责的具体表现。

1.5.3.2利用出差错事故的教训和杜绝差错事故的经验, 随时教育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 结合本室工作进行讨论, 订出改进工作的措施, 健全制度, 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

1.5.3.3 抓住容易出差错事故的环节进行教育, 如遇到有疑问的问题时, 不 要先执行, 一定要问明情况后再执行, 防止主观臆断。节假日值班要精力集中, 注意安全, 不 可思想涣散;带领实习同 志要严肃认真, 不 可放任自流, 工作时间要加强巡视, 认真核对, 不 可麻痹大意;业务生疏时要虚心学习, 防止主观蛮干。交接班时一定要交的清楚, 接的明白, 防止工作脱节。

1.5.3.4一旦发生差错事故, 护士长应了解情况分析原因, 吸取经验教训, 认真处理, 及时上报并教育全体, 引以为戒。

1.6病房环境的管理:病房是病人治疗、休养的一个重要条件,护士长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病房达到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安全的要求,保证病人有个良好的环境进行治疗和修养,促进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1.6.1病房的清洁:清洁的环境能使病人心情舒畅,室内污秽会给病人带来不良刺激,要想达到病房清洁的标准,护士长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1.6.1.1 做好卫生员工作:明确卫生员职责, 订好周计划、日计划, 定时、定人、定则、保证清洁任务的完成, 护士长随时检查, 发现不 合格, 查明责任, 及时打扫以保持病房清洁。

1.6.1.2加强对病人、陪伴、医(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护人员等卫生习惯的宣传教育, 使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不 随地吐痰, 不 乱扔果皮纸屑, 不 在病房吸烟, 利用病人入院介绍时, 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时, 给实习进修人员介绍病房情况时, 巡视病房时等一切 机会进行宣传教育, 以达到共同 保持病房清洁的目的。

1.6.1.3坚持医、护、工密切 配合, 分片包干, 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 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以达到病房卫生人人有责的目的。

1.6.2病房整齐:

1.6.2.1 保持病房的整齐美观是护士长的工作内容之一, 病房的陈设力求简单、方便、整齐划一,护士长可通过检查护理质量,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以达病房整齐的标 准。

1.6.2.2向病人、陪伴宣传, 多余的东西要及时带走, 不 要放在病房或床头上以免影响整齐美观。

1.6.2.3医护办公室、治疗室等物品、家具要固定位置存放, 力求整齐美观, 使用方便节力, 医护人员要养成物归原位的习惯, 可利用晨会表扬好的同 志, 督促差的同 志, 做到保持各室整齐美观。

1.6.3病房的安静:采用有效措施,避免一切噪音,教育工作人员动作要轻巧,低声说话,不穿响底鞋;对新入院的病人、陪伴宣传,不要在病房大声喧哗、走路、开关门窗要轻,保持病房肃静,探视时间设专人巡视病房,严格掌握探视制度,午休与熄灯后,尽量减少治疗处置,以保证病人休息,对门、窗、椅、凳、推车等要采取消音措施,如桌、椅脚钉上橡皮、轮轴加油、专人负责定期维修等。

1.6.4病房舒适:可以给病人安逸的感觉,有利于心身休息,病房应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电源、防火设备,易燃易爆物品,定点存放,并有安全措施,用氧要做到四防,剧毒、麻药品标志明显,专人保管,交接认真。昏迷、烦躁、抽搐病人要加床档,地面保持平坦无水,防止病人滑到,避免坠床、烫伤等意外事故发生,做好消毒隔离,防止院内感染。

1.7病人管理:病人是护理工作者的服务对象,要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护士长要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调动病人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对新入院的病人进行入院指导,介绍住院须知,作息时间,病房的设备及有(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关制度,使其尽快熟悉环境,适应医院生活。在贯彻各科制度中取得病人及陪伴的密切配合,是管理好病房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1.7.1危重病人的管理:护士长应将危重病人放在首位,在人力安排、病房布置、药械用品的配备上都应首先保证危重病人的使用,危重病人病室应设在护士长办公室附近,室内备有急救药品用物,并经常检查保证使用,该室要配备责任心强、技术熟练的护理人员,保证工作质量,并有专人管理,便于掌握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护理人员要掌握病人心理状态及护理要点,指导病人注意事项,如近视、定时变换体位、绝对卧床休息及活动的意义等,以取得病人合作,解除病人思想顾虑,有利恢复健康。

1.7.2一般病人的管理(二、三级病人):以病室为单位,将病人组织起来,指定病人组长协助病房管理,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及组织病人学习,宣传有关制度及卫生知识,并听取病人意见,密切公休关系。

1.7.3出院病人要进行卫生宣教, 针对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 指 导如何预防及护理, 鼓励病人适应活动, 锻炼身体, 以巩固疗效和防止复 发。

1.8药品管理:

1.8.1根据护理单位病种特点, 规定常备 药品, 用后及时补充, 保持常备 数量, 不 短缺, 不 积压。

1.8.2药品要按性质妥善存放, 如麻醉药、剧毒药及贵重药专人加锁管理, 急救药要有专人负责定点放置,用后及时补充,生物制品应放在冰箱内。

1.8.3定期检查药品数量、质量、有效期, 药瓶标 签要清楚、药名、剂量、剂型要准确, 数量不 对及时查找, 质量不 合要求如变质、变色、沉淀、潮解或标 签不 明不 能使用, 接近失效期的应取出与药房对换。

1.9膳食管理:饮食是综合治疗的措施之一,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尤其对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病等的饮食对治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护士长要教育护理人员重视病人的饮食治疗,开饭前给病人洗手,安排好病房环节,组织好人力,准确分发饮食,使病人能吃到热饭,结合病情向病人宣传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取得病人合作,鼓励病人按医嘱进食,使病人得到足够的营养。督促卫生员做好餐具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护士长随时征求病人对饮食的意见,及时与营养科取得联系,以便改进饭菜花样、味道,增加病人食欲,保证病人营养。

1.10物品管理:护士长要做好物品管理,首先要对工作人员及病人经常进行宣传教育,树立爱护国家财产的新风尚。建立管理制度,并认真检查执行情况,各种物品建立帐目,专人负责管理,重点存放,定期清点,要求帐物相符,注意保管维修,日常用品要认真交接班,如有损坏需及时登记,并办理报销或赔偿手续。对管理好着进行表扬,差者批评,丢失、损坏者及时处理。

2护士长的管理方法

2.1护士长日常工作管理办法

2.1.1 日常工作的检查:每日检查两次交接班报告, 一般下午下班之前检查白班交接班 报告, 早晨上班之前检查夜班报告,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1.2 重点抓好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随同 医生查房时, 查看护理表格的填写情况, 房间卫生整齐情况。

2.1.3 护士长单独巡回病房时, 了解危重病人和新病人的护理情况, 病室内是否清洁, 征求病人意见, 检查卫生, 作好病人思想工作。

2.1.4 协助护士工作时, 了解操作规程执行情况, 熟练程度, 发现问题示意纠正,而 后进行技术指 导。

2.1.5 对出现的差错要认真组织讨论, 分析产生原因, 引导大家接受教训。

2.2护士长在检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2.2.1 对出现的问题用两分法分析, 不 要轻率表态。表扬批评要采用适当的方法, 恰如其分, 要符合事实, 注意效果。

2.2.2检查工作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结合医院的中心工作, 以推动病房工作的开展, 定期检查和抽查相结合。

2.2.3 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要灵活、多样, 需要推广的经验要大力宣传, 需要吸取教训的要在一定的会议上谈,提醒大家注意,对已经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严肃批评,对偶尔出现的问题要个别进行帮助,能在会议上讲的不在背后议论。

2.3护士长改进工作中掌握的问题

2.3.1 根据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结合病房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重点的改进工作,首先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 向科主任、护理部汇报, 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争取后勤部门的配合。

2.3.2 对病房各类人员(医生、护士、卫生员)层层开会进行思想发动, 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和物质准备, 把改进工作的意义措施让每个同 志充分了解, 成为大家共同 关心的事情, 使每个同 志都成为改进工作的骨干力量。

2.3.3 把骨干力量首先发动起来, 进行有计划的组织, 配合护士长的工作。

2.3.4 新的工作开展后, 及时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具体措施, 护士长及时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防止发生意外。

2.4护士长在实施医院分级管理中应做的几项工作

实行医院分级管理,护士长应认真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自己单位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管理。从而达到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2.4.1 护士长要认真学习医院护理分级管理的意义有关规定和各项指 标 要求, 要有的放矢地做好各项准备 工作。

2.4.2 结合本病房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 利用有利时机, 加强护士素质教育,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为医院分级管理, 做好思想准备 。

2.4.3 有计划的、有目的地组织业务学习, 采取缺什么补什么, 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关键词】 分层管理; 重症医学科; 护理质量;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5-0095-02

重症医学科是一种对危重患者进行监护和治疗的组织形式,护士的任务是与医生一道对患者的重要脏器进行密切监测,维持生理功能,逆转功能衰竭,积极控制其变化,实施连续性支持的临床护理,帮助患者适应由于伤病所衍生的不良反应,使之度过生命的重要关头或术后的非常时期,逐渐恢复健康[1]。以上的工作性质使重症医学科护士工作责任大,压力大,如何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正常班内靠护士长的有效管理,正常班外需有工作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沟通协调能力好的护士进行管理,因此需将护士进行分层次使用,即在人力使用的原则上,将不同学历、不同专业能力与不同年资的护士依照临床能力、工作职责或临床角色分层次使用,以促进专业的发展及发挥员工积极性[2]。科室自2011年7月-2012年12月对护士进行分层管理,具体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重症医学科是集中收治全院各种危重症患者的科室,开放床位10张,床位使用率90%;在岗护士30人,平均年龄(25.93±3.81)岁,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14人,护士14人,全部为注册护士;本科护士10人,大专护士13人,中专护士7人。本研究时间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对分层前(2010年1月-2011年6月未采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与分层后(2011年7月-2012年12月采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医院感染管理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医师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情况进行对照分析。

1.2 方法

1.2.1 人员分层 2011年7月开始对全科护士进行分层管理,具体方法如下。根据护士本专业工作年限、工作能力、学历及职称分成三层次:总责任护士-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病房设总责任护士1名,护理组长6名,责任护士21名,总务护士1名;总责任护士聘任重要条件为责任心强,专业技能精湛、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较高的管理、协调和业务技术指导能力;组长聘任重要条件是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专业技术水平高、具有一定管理、协调能力;除护士长、总责任护士和总务护士外,将24名护士分成六组,每组设一名组长,每个组长分管3名责任护士,护士长对分层管理进行质量监控,另3名为机动护士如分娩、年休等。

1.2.2 各层次人员岗位职责

1.2.2.1 总责任护士职责 护士长周休或出差时,护士长职责,全面掌握病房所有患者病情,指导、落实、检查各组工作完成情况,指导并参与抢救工作等,为护理质控小组成员之一,每周与护士长参加护理质控自查1~2次,确保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

1.2.2.2 组长的职责 服从护士长、总责任护士的工作安排及调配,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全面负责本班组的护理管理及协调工作,组织并参与正常班外抢救工作,掌握本班次所有重点患者病情,指导、检点工作完成情况,确保本班次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

1.2.2.3 责任护士职责 服从护士长、总责任护士和组长的工作安排及调配,认真做好所管患者的各项护理与治疗,全面掌握所管患者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准确做好护理记录,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

1.3 评价指标

1.3.1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对照分析分层前后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按照护理部制定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进行,每月科室质控小组成员对各项护理质量管理项目进行自查一次。

1.3.2 满意度评价指标 对分层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医师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为护理部发放的,按护理部要求科室每月对5名患者发放问卷进行调查,评分法按满意(3分)、较满意(2分)、不满意(1分),共11个条目,每个患者满分33分,5个患者满分共165分,每月发5份问卷,共180份均全部收回,有效;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参考Mueller/McCloskey满意度量表(MMSS),自行设计,采用Liker 5级评分法,从非常满意(5分)到非常不满意(1分),10个条目,总计50分;医师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根据Liker 5级评分法,10个条目,总计50分;护士长每2年对全科护士、医师进行问卷调查一次,问卷分别为54份、18份均全部收回,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分层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分层后护理管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院感管理护理质量)比分层前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分层前后患者、护士、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分层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医师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比分层前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章晓军等[3]在护士分层管理现状及研究进展中总结了各地在对护士进行分层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后所取得的初步成效,主要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其他专业人员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学术能力,本研究除提高护理人员学术能力未进行总结外,其余4个方面与上述结果比较相一致;从表1和表2可证明,以下将进行讨论。

3.1 分层管理:保证管理连续性,提高管理及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

分层管理应用的是能级对应原理,所谓能级对应指在人力资源开发中,根据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工作岗位和职责,使人尽其才,即按工作职能编制人员,使护理人员的资历、级别等与之相适应[4],分层管理后各级护士对护理质量提高发挥重要作用,体现如下。(1)总责任护士:分层前,未设总责任护士,护士长管理内容多,管理效率低,护理质量低,分层后,设总责任护士,承担大部分分层前护士长的任务,使护士长有精力管理核心与重要工作完成情况;护士长周休和出差,总责任护士全面负责沟通协调、工作安排等,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保证管理连续性,护理质量得到保证。故分层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2)组长:分层前正常班外未明确授权,无专人管理,管理得不到连续,分层管理后,赋予组长相应的职权及待遇,积极性高,管理效率高,正常班外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因每半年要对组长的德、能、勤、绩进行考核,不能胜任的予更换,科内护士竞争格局形成,需要论激励高年资护士更专注于工作[5],认真履行组长职责,不断努力提高护理质量。(3)责任护士:分层前怕承担责任只完成自己所管患者的工作,团结协作精神差,分层后,在不影响工作效率的情况下,允许2~3人(包括组长在内)关系融洽的组合为一组,自由组合的优点:彼此熟悉,配合默契,不怕承担责任,相互帮助,工作气氛好,效率高;定组后人员相对固定,引入奖惩机制,一年评比一次,评选最佳小组,给予奖励;分层后,小组护士间相互监督,加之组长的监督作用,促进护士更加认真完成各项工作,护理质量提高。

3.2 分层管理:护理质量高,服务态度好,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

分层后,患者的分管护士固定,患者熟悉自己的责任护士,护士全面掌握分管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的各种问题,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密切了护患关系;分层后,由于总责护士及组长的监督作用,责任护士对自己所管的患者责任心更强,更加耐心,各项护理措施到位,服务态度好,满意度提高;各组间又进行评比,团队精神增强,护士间互相帮忙照看患者,及时解决患者的需要,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

3.3 分层管理:引用能级对应管理模式、减轻工作压力,护士满意度提高

分层管理应用能级对应原理,这种新型的责、权、利统一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的建立,总责任护士、护理组长满意度提高;重症医学科患者病情变化快,抢救多,分层前,没有组长组织,能力弱的护士独立配合医生抢救,压力大,分层后,有组长的组织、指导,工作压力明显减轻,责任护士满意度提高;分层管理加强团队协作,上班心情愉悦,积极性高,疲倦感降低,满意度高。总责护士与组长按照设岗数和岗位任职条件,严格考核,公正、公平、公开竞争上岗,一名总责任护士通过竞聘担任CCU护士长,新的总责任护士从组长中考核选出,新组长从组员中考核选出,这种竞争模式护士满意。

3.4 分层管理:医护配合默契,患者安全,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

各级护士在竞争、考核、奖惩的环境中,不断加强自身各方面素质锻炼,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丰富临床护理经验,工作积极性高,努力提高与医生配合的熟练程度、默契程度;管理的连续性与有效性,团队协作好,工作效率高,工作质量高,患者康复快,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

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应用于重症医学科,各方面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安全,更快恢复健康,患者、护士、医生满意,今后将在提高护理人员学术能力、教学等方面进行总结经验和探索,护士满意度总体不高,今后将进一步优化护理小组人员构成,增加激励机制,减轻工作压力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激发护士工作热情,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绍兰.ICU护士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66-67.

[2]徐丽华.护士分层级使用及专业能力进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6):10-14.

[3]章晓军,夏海鸥.护士分层管理现状及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1,25(12):3307-3310.

[4]叶文琴,铸剑其.现代医院护理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37-38.

【关键词】护理人员,医院;医院管理

对于目前我院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和结构配置不合理,等级划分及岗位职责分类不明确的现状,近几年逐步完善了护士分层次上岗体制,科学界定了护士的职责范围,合理有限地利用护理人力资源,降低护理成本,真正体现护士价值,促进了护理专业的较快发展。

一、分层次设岗

根据护士学历、资历、职称、专业能力,对护士按工作职责和临床角色分层次设岗,形成层状的梭形梯队架构。

1.1如何分层次设岗(1)第一层是护理员,占护士总数的10%,以生活护理为主。(2)第二层是助理和辅助护士,占护士总数的35%,以基础护理为主,一级奖金系数。(3)第三层是执行护士,占护士总数的35%,以基础护理及部分专科护理为主,二级奖金系数。(4)第四层是专科护士,占护士总数的20%,以专科护理、疑难复杂技术及护理质量的把关为主,三级奖金系数。

1.2建立准入条件

1.2.1护理员具有护理中专及以上学历,掌握基础护理的知识,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1.2.2助理和辅助护士具有护理中专及以上学历,临床护理工作1a,掌握“三基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基础护理工作,并完成护理员的业务培训任务。

1.2.3执行护士具有护理中专及以上学历,临床工作满4a,具有抢救技能、教学能力。助理和辅助护士工作满5a,可以晋级执行护士,并完成助理和辅助护士的业务培训任务。

1.2.4专科护士具有护理大专及以上学历,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临床工作满10a,具有科研教学、护理管理、专科护理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执行护士工作满5a,可以晋级专科护士。

并完成执行护士的业务培训任务。

二、各层次护士的工作职责

2.1护理员的工作职责完成患者生活护理工作,保持床单位整洁,做好探陪人员的管理、宣教工作。保证入出院患者的接送,完成患者各项辅助检查陪护工作。

2.2助理和辅助护士的工作职责完成基础护理工作及患者住院环境、饮食及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协助患者功能锻炼,完成培训要求。执行护士不在时能够胜任执行护士工作。

2.3执行护士的工作职责负责患者的基础护理和部分专科护理,参加危重患者抢救,完成培训要求。指导下级护士工作,参与护理质量控制,承担基础护理带教、培训及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功能锻炼。指导实习生完成实习计划。专科护士不在时基本能够胜任专科护士工作。

2.4专科护士的工作职责负责专科护理,组织参加危重患者抢救,掌握难度大的护理技术操作,指导及安排下级护士的工作,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定带教计划,负责专科教学和查房。指导患者康复锻炼,负责患者的全程康复。护士长不在时能胜任护士长工作。

三、审核及考核

按照医院制定的审核制度与考核标准,科室每月考核、审核、汇报1次,由护理部组织的全院护理考评委员会半年及年终进行审核与考核。

四、分层次设岗的效果

4.1达到了专业能力进阶通过实行分层次设岗的管理体制,上级护士在工作中完成了对下级护士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逐渐形成了护理梯队的阶梯结构,促进护理专业能力的进阶。

4.2科学界定了护士的职责范围实现了护理人才与岗位的最佳结合,实现护理管理模式的跨越,真正实现人才留得住、用得上。减少了大量非护理专业性工作,以缓解护士人力不足,合理有限地使用护理人力资源,降低护理成本。

4.3在分层设岗的管理模式下,有利于激励机制的形成护士的工作表现与绩效评价挂钩,护士的待遇与工作量、技术含量、风险挂钩,职称聘任、选拔护士长优先临床护理人员,激发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近3a护理零投诉,患者满意度均达到了98%。分层次设岗也符合“协同理念”,满足了护士和患者的需要,是一种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及稳定护理队伍的好方法。

五、体会

实行护士分层次设岗后,对护士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彻底打破了论资排辈和晋升后以劳永逸的人事体制。高学历、职称、专业能力的护士有了用武之地,使一批护理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真正体现护士价值,为下一步培养临床护理专业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洁,叶文琴,周咏梅。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等级划分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6):14216.

[2]于兰贞,高玉芳,侯桂英,等。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分层次管理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4,4(6):13214.

人力资源管理是当代先进管理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构建科学护理管理模式,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科学合理地安排护理工作,激发护理人员的服务潜能,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已成为目前护理管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1-2]。分层护理模式采用现代管理科学中目标管理的方法,其基本过程包括制订目标,目标的实施及目标结果的考核评价3部分[3]。分层护理模式在目前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基础上,根据护士的职称、学历、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考核后,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和分层次使用。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护士分级别负责不同的工作内容,量才使用。我科结合临床护理实际,于2010年01月开始施行护士分层及岗位目标管理体制,护理服务满意度及工作人员积极性明显提高,。现介绍如下。

1 探索护士分层级管理新路的背景

2005 年卫生部召开了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明确要求各级卫生机构,要根据临床护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技术水平要求,调整护士队伍结构,将护理岗位工作职责、技术要求与护士的分层级管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不同层级护士的作用[4]。神经内科的患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工作压力大,工资不高及工作缺乏积极性和挑战性等因素导致合同护士流动性大,离职现象明显。据2009年9月统计我科护理人员结构:N4护士占护理人数的17.6%,N3护士占护理人数的19.6%,N2护士占护理人数11.76%,N1护士占护理人数的51.04%,2008年后护士学历提高,85%以上为大专学历,其中一部分为本科学历及研究生学历。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增强,按照年资分层已不能满足护理管理需求,科室领导不断更新管理概念,调整管理思路,以达到稳定和发展护理专业队伍、培养专科人才的目的,创新了护理人才队伍层级管理的体制,实施护士绩效考核与分层管理和岗位目标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2 方法

2.1科内全体护士会议,提出护士分层及岗位目标管理构想及计划,征求护士意见,沟通解释达成共识。

2.2建立护理人员组织运行体系 建立“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组长(带班组长)―辅助护士”为框架的护理人员组织运行体系。

2.3制定各层次人员的任职资格及岗位职责

2.3.1任职资格:护士长2名,由护理部考核任命;护理组长2名,优秀护师,在本科室工作3年以上,优秀者可适当缩短年限,大专以上学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高度的责任心、全面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责任组长5名,另设夜班带班组长8名。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本专科工作3年以上,表现优秀、月考核成绩突出者可适当缩短年限;熟练掌握本专科护理理论及技术操作,有较高的沟通技巧,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带教能力。由于年轻护士比例大,责任护士由1-3年护士担任,每名责任组长带1―2名责任护士完成对患者的护理工作。辅助护士任职资格:国家注册护士;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学理论,初步掌握护理程序理论和应用原理;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满一年的护士。

2.3.2岗位职责:详细制定各个岗位职责及流程。护士长分别带领一个护理组,负责行政管理,指导护士工作,规划发展方向,检查护理质量等事务;护理组长2名,分别负责每个护理组的护理重点、难点,病房安全、安静,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协助护士长落实病房质量控制。责任组长的主要岗位职责:全面掌握小组患者的情况,检查护理措施及医嘱落实情况;负责病区护理记录书写及质量检查,评价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情况并签名;对疑难危重症患者及时观察、随时记录,检查、督促下级护理人员的工作,做好下级护理人员的带教工作。责任护士岗位主责:负责所管辖患者的所有治疗、健康宣教、检查安排及生活护理。辅助护士岗位职责:协助责任护士完成所管辖患者的基础护理。

2.3.3聘用方式:护理组长和责任组长的选拔方法为竞聘上岗,每年一次;自愿报名-科室考核-民主测评-护理部考核。年资低的护士在相应岗位半年内考核表现优秀,可竞聘高一级岗位,通过考核者可被聘用。各班次按照组织运行体系只可顺行上岗[5],即责任组长可上责任护士的班,责任护士不可上责任组长的班。

2.4根据各个岗位特点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护士长进行目标考核。不能完成工作目标者降级使用。

2.5 绩效工资分配制度 绩效工资分配实行奖金系数+工作量+出勤率+工作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分配方法。护士奖金系数=工作年限系数×50%+岗位系数×50%。

3 结果

3.1护士的反应更积极。高年资护士认为护士分层管理使其工作更有目标,平台广阔,工作有价值感、成就感,促使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护士分层及目标管理模式;3年左右的护士在临床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更有动力学习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为迈上新的护理岗位积聚能量;低年资护士在护理组长和责任组长的指导下成长更快。

3.2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通过调查神经内科护士2009年3月―2009年8月及2010年3月―2010年8月,自我评价工作满意度得到了提高,统计2009年和2010年的调查结果:护士工作满意度从78.50%提高到 85.72%,护士感到使用自己判断的机会从58%提高到80%、得到患者及家属赞扬的机会从72%提高到89%,使护理人员感到工作价值的实现和成就感。

3.3病人满意度提高。通过调查住院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2010年与2009年同期相比由92.5%提高到95.8%,随着该模式的完善与延续,2011年1-7月份满意度为97.4%,并且患者对护士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提升明显。

3.4获得医生的认同。医生反映护士反应病情更及时,抢救配合在护理组长和责任组长的指导下更到位。

4 讨论

4.1 引进竞争机制,充分挖掘护士潜能。实施竞聘上岗、岗位系数与年资系数相结合,工作岗位不拘束于工作年限,既维护了高年资护士利益,减少了高年资护士流失,也对高年资护士有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促使高年资护士必须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专业技能以适应工作岗位。同时,也能够激发低年资护士工作积极性,使低年资高能力的护理人员有机会突破以往按资排辈的晋升观点,担任更重要的护理岗位,在科内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护士工作热情得到很大的提高。护理组长和责任组长充分发挥指导和带教作用,为科室培养护理人才。

4.2护士责任感增强,成就感提升明显。实施分层和岗位目标管理后,科室有了完善的目标考核体系,能够清楚的了解每一名护士的工作能力和特点,按护士实际工作情况公正地评价, 工作地位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使护士得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肯定,赋予了每个护士价值感、归属感和进步感,大大提高了护士的满意度,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稳定了护理队伍,减少护士的流失。

4.3护理工作成绩提高显著。护理分层管理、岗位明确,不同年资、工作能力的护士为病人提供不同方面的服务,使护理工作更加系统全面的开展。神经内科病人多数是老年人,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护士长和护理组长的带领监督下,以分工明确的责任小组为单位,除了进行常规的治疗操作,还根据病人的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生活护理,使病人在解除病痛的同时感受到整个科室对他的关心和爱护,大大提升了病人的满意度。同时,夜班带班组长的设立,改变原模式下夜间护理人力相对薄弱的情况,每个班组都有经验丰富的护士带领指导本组护士,能将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值班医生,在紧急抢救和重大护理事件发生时,能做到紧张有序、合理安排、忙而不乱,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得到了病人及医生的肯定。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护理模式的转变,病人、病人家属、医生及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的工作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护理人力资源的欠缺,工作量明显增加,工作压力也增加,易导致护理人员心理性和生理性疲劳。分层管理和岗位目标管理与护士绩效考核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适合我科室护理现状,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医院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冯海平. 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和开发展望[J]. 护理研究, 2006,20(6C):1665-1667

[2] 陈君英. 诊科护理模式调整的探索[J]. 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20(8A):70

[3] 宋敏,庄健春,杨玉琴.目标管理在外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03,3(3):28-29

1.1一般资料

我科NICU共有护理人员29名,其中男性2名,女性27名;护士长1名,护理组长1名,护士13名,助理护士2名,护士助理1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5名;研究生2名,本科生10名,大专生5名,中专生12名。实施前后医护人员固定不变。

1.2方法

1.2.1实施方法

1.2.1.1实行分组

依据护理人员的职务、能力分为6个APN护理小组,每组设有带班组长1名,责任护士1名,护士助理2名,实习护士1名,辅助护士1名。实行组间交叉分管病人,即每组主班护士与另一组责任护士共同为一个病人的责任护士,实现24h持续看护病人。

1.2.1.2带班组长评选条件及职责

6位带班组长由在NICU工作4年以上的护士公开竞选产生,主要负责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治疗,做好本小组护理工作的质控、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协助危重病人的抢救等,保证本小组护理工作安全、优质。

1.2.1.3质控小组长任职资格

由6位带班组长分别兼任仪器管理小组长、备物小组长、查费小组长、护士助理管理小组长、护士培训小组长、护生教学小组长等质控小组长。

1.2.1.4质控小组长职责

(1)仪器管理小组长:·1362·护士进修杂志2013年8月第28卷第15期保证仪器性能良好,摆放有序,仪器表面清洁、标识明确,做好日常保养,参与晚夜间临床护理工作质控。每周清点、整理、维护,保证在有效期内,保证物品基数,处于备用状态,建立档案并检查使用情况;每周检查药品有效期、基数,督促班班交接清点,保证用药安全;建立维修仪器登记本,定时跟踪;

(2)备物小组长:进行预算、统筹,保证ICU常用物品、药品的基数满足临床所需,认真落实“五常法”,做好床边物品的消毒,参与晚夜间质控。每周检查物品、药品的有效期、基数,建立快过期物品药品登记本、外借物品药品登记本,保证用药安全。定时清查、签名,及时补充所用物品、药品,保证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将每周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将结果记录在持续质量改进本上,督促大家查看;

(3)查费小组长:每周查看医嘱有无漏费、多收费等情况,建立查费登记本,每月进行总结,对经常漏费、多收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帮助患者解决费用问题;负责所管病区护理人员收费培训;

(4)教学组长:认真落实实习护士的带教工作,1次/周小讲课或查房;监督带教老师认真带教;每周批改实习护生的周记及读书笔记;培训后落实考试;落实考场纪律并批改试卷;

(5)护士培训小组长:积极落实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1次/周培训学习;定期检查读书笔记的落实情况;培训后落实考试;落实考场纪律并批改试卷;

(6)护士助理管理小组长:做好护士助理的管理:关心体贴护士助理,使其安稳、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认真落实护士助理的培训;培养护士助理的责任心、耐心;带领护士助理认真落实晨晚间护理,保证患者的三洁六短、基础护理落实到位;预防院内感染;落实护士助理的排班;

(7)每周科室进行2h质控。

1.2.1.5量化考评

每月护理组长对质控组长的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并落实量化考评,考评结果分为特优、优、良、可、差5个等级,每月考核特别优秀每月加9分,优秀加7分,良好加5分,可加3分,差不加分。考评结果与是否续任、年度评优及晋职称直接挂钩。

1.2.2评价方法

(1)护理质量采用我院护理部的季度检查分数(护理部每季度进行护理质量检查)来对比实施前后的差别;

(2)患者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在参考南方医院满意度调查表的基础上,根据预调查结果修订设计而成,患者满意度分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分别为3分、2分、1分,医生满意度分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5个等级,分别为4分、3分、2分、1分、0分;

(3)职业承诺量表:采用Blau(1989年)编制的职业生涯承诺量表,量表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其中,“非常反对”计1分,“反对”计2分,“中立”计3分,“同意”计4分,“非常同意”计5分。得分越高表明护士职业承诺越强,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04,因子累计解释方差为68.094%[2]。为方便统计,2010年1~3月和2011年4~6月,每月按数字表随机抽取20名患者、10名医生、20名护士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满意度和职业承诺分值实施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

提高急救物品、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基础护理、健康宣教、药品管理等护理质量提高。

2.2医患满意度

提高考评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总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4.395,P<0.01),医生满意度总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23.13,P<0.01)。说明实施后,医患满意度均提高。

2.3护士职业承诺

得分提高实施前后,护士职业承诺总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6.566,P<0.01),实施后护士职业承诺提高。

3讨论

3.1设置质控小组长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设置质控小组长前,健康宣教、护理文书书写、患者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落实等无人监督,导致护理质量较差。设置质控小组长后,带班组长分别兼任仪器管理小组长、备物小组长、查费小组长、护士助理管理小组长、护士培训小组长、护生教学小组长,负责仪器、备物、查费、护士助理、护士培训、护生教学工作,检查护士落实情况并依据其工作表现打分,有效地约束了护士工作时的不自觉性及随意性,杜绝了护理无法落实到位、护理往往流于形式的现象[4]。层层落实、层层质量控制形成了一个质控网络[5],由下而上层层把关,人人参与护理管理,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杜绝安全事故发生,提高了护理安全,实现了护理工作的24h持续质量控制,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3.2医护患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责任组长;优质护理;作用

Exemplary Role Group Leader in High Quality Nursing in Wards

AI Hai-ya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Nanchang City,Nanchang 330000,Ji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ponsibility lead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demonstration activities" in the role of. Methods The formulation of the "scheme and?measur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demonstration activiti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m leader responsibility system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mode,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full, active,professional, humane quality services for patients. Results The use of hierarchical nurses, aroused the enthusiasm of nursing staff, improve the patients, society, government, nurses, doctors,hospital satisfaction.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nursing responsible leader management system, fully strengthen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nurse team,to achiev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establish an effective incentive mechanism,?effectively preventing theoccurrence of nursing errors,?reduce nursing defects, and fully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nurses,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to nursing work.

Key words:Nursing;responsibility leader; High quality nursing;Effect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根据我院管理宗旨,我科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为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确保护理工作质量,改革护理人员排班分工模式,实行组长负责制,分三个责任组,每组设立1 名护理责任组长,把护理人员按岗位分为护士长-护理责任组长-责任护士-护理员四个层次的管理体系,分层级使用护士。护士长与责任组长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使科室护理工作更规范化、质量化,同时增强了护士的集体观及荣誉感,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开展条件

①召开动员、沟通会: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以此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②改变排班模式,减少交班次数,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护理,以满足患者的需要。③推行责任小组负责制,设立责任组长,分层级使用护士,完成本组患者所有的治疗、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工作。

2具体方法

2.1责任组长的任职条件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称且本科室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并具有较好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带教能力,且具有运用护理程序护理患者的能力[1];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人格魅力,要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团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2]。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甘心奉献。

2.2责任组长的职责责任组长的职责包括:①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本组患者的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指导、检查本组责任护士及助理护士工作完成情况。②组织、分配、指导并参与本组危重、技术难度大或护理风险高的患者的抢救护理工作,并负责一定数量的危重患者。③组织本组责任护士落实患者的各种护理措施,包括给药、基础护理、专科护理、饮食、营养状况健康指导等。④参与本组医生查房,及时与护士长、医生、患者及家属沟通,改进护理服务措施,保证护理质量。⑤按照《医院护理服务质量标准》评价护理效果。⑥每个责任组长有一本组长日记,记录科室的新规定、新技术、新方法,每天督查发现的问题、护士长会议精神等,并与组员一对一进行传达,做到人人知晓。还要把组员间发生的问题和意见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反馈给护士长。⑦每周召开一次组长会议,护士长参阅组长笔记后,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找出解决办法,组长再传达下去,护士长借此了解护士的工作情况,能尽快解决工作质量问题。

3结果

3.1体现护士的分层级使用责任组长通过竞聘上岗,形成了护士长-护理责任组长-责任护士-护理员四个层级的构架。每个层级的护士各司其职,环环相扣。3.2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设立责任组长后,有了责任组长的帮助和指导,使得各个护士心里感觉安全、踏实许多,对护理职业生涯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规划,同时责任组长也感觉到工作平台更加广阔,工作更有价值感和成就感。护理组长的设立,既可以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所具有的高度责任心,又为低年资护士创造了更加安全、规范和轻松的工作环境,确保了护理质量,推动了护理专业的发展[3]。

3.3提高患者、社会、政府、护士、医生、医院的满意度在责任组长的带领下,护士的工作模式由被动执行医嘱的功能制转变为主动服务的整体护理模式。其作用有:①使患者得到了连续的全身心照顾而满意;②由于患者得到了满意,使其患者能够对医院给予更好的评价,进而也避免了一件件医闹事件的发生,使其社会和政府对医院满意;③护士充分掌握病情,及时提供有意义的监护数据,使医生满意;④科室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使医院对科室也更加满意。

4结论

从我科实施护理责任组长制管理模式以来,充分加强了护士队伍的科学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效防范护理差错事故发生,减少护理缺陷,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经过组长及组员的共同努力,在加强基础护理、转变护理观念、改善护患关系、减轻家属护担、提高患者满意率和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 金婕.责任组长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7.

为全面提高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2012年8月我科室按照院方部署安排开始实施护理人员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科室编制床位36张,开放床位40张。护士16名(含护士长),年龄20-37岁,30岁以上6人,以下10人;职称:主管护师3名,护师5名,护士7名,助理护士1名(无执业资格);学历:本科1名,大专15名;在内科工作年限:>10年5名,5-8年4名,3-5年6名,

2 方 法

2.1 明确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上岗条件 依据护士的能力、职称、学历和年资将护士分为3个层级,即N1-N3,其中护士的工作能力是层级划分最主要的参考依据。N1级护士为成长期护士,主要由工作3年及以下的护士和轮转护士承担;主要负责病情较轻病人的护理、一般专科护理和病人的健康指导等;如二、三级护理级别的患者,参与轮值夜班;N2级为熟练期护士,主要由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和低年资护师承担,主要负责较重病人的护理,完成特殊专科护理,进行病人健康指导,参与危重病人抢救,主要负责病情稳定的一级护理、二、三级护理级别患者;N3级为专业精通型护士,主要由高年资护师和主管护师承担;负责一级、危重的病人护理、临床带教等工作。助理护士不能单独值班,在老师的指导下负责病人的基础护理工作,如晨、晚间护理、为卧床病人翻身、陪同病人外出检查等。

2.2 改变排班模式,实施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 结合基层医院现状,重病人不多,白天工作量大,夜间工作量少的情况,实行白天每名责任护士分管8-10名患者,夜间采取双班制,每名责任护士分管16-20名患者。同时实行医护一体化责任包干病人,将科室医护人员分为4组医护一体化责任小组,每组有一名管床医生,一名N3级责任护士,一名N2级责任护士,一名N1级责任护士组成。各小组分管的床位相对固定,医护一体化小组共同分管同一组患者,每位患者住院期间都由一名医生、责任护士全程负责。实行医生、护士共同查房制。N3级责任护士不参与轮值夜班,负责同本组主管医生一起,进行医护一体化查房,了解本组病人治疗护理情况,对本组病人进行病情、风险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参与本组危重、疑难病人的病例讨论,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制定诊疗方案,及时向下级护士进行交接。负责检查、指导本组N2、N1级护士的工作。N2、NI级护士参与轮值夜班,夜班采取双人制,一名N2级护士,一名为N1级护士,两人为不同的两个小组,N2级护士主要负责夜间病情较重患者的护理工作,同时指导N1级护士的工作。各级责任护士对所分管的患者全面负责,包括入出院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

2.2.1 实行弹性排班,增加高峰时段人力资源,如中午值班实行双人制,夜班早上9点下班,做完本组病人的晨间护理工作后,再下班,较前延迟1小时,下午工作量少,夜班接班晚1个小时,改为18点,避免空闲时段人员多,繁忙时段人员少的现象。

2.3 强化护士层级培训按层级对护士进行培训 ①N1级责任护士:加强专科知识、技能及重病人的护理,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②N2级责任护士:加强危重病人、新业务、特殊护理问题的技能、教学能力的培训。③N3级责任护士:加强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处理疑难问题能力方面的培训。

3 结 果

3.1 护理质量提高 见表1。

4 讨 论

4.1 分层职责明确,逐级指导,护理质量提高我科实施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明确了各层级人员岗位职责,在明确岗位职责的基础上相互协作、层层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护理人员的作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业务能力。

4.2 护理人员的分层使用充分调动了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年资护士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增强了职业荣誉感及自豪感,使低年资护士看到了专业发展的希望,学习和工作热情明显提高,在护理队伍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良性竞争的氛围,调动了每位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3 改革排班模式,医护一体化查房,共同管理病人,共同讨论病情,一方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也保证了患者的各种治疗及护理措施及时执行到位,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

4.4 实施分层次培训,提高综合能力 通过实施分层责任制整体护理,让低年资护士也分管一定的病人,让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压力,调动了低年资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低年资护士的求知欲,促进了低年资护士的迅速成长。

4.5 护理照顾半径缩小 护士树立起“我的病人我负责”的观念,工作中又分成4个医护一体化小组,更加激发了工作热情,工作中你追我赶,更能细致入微的为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增加了对病人的人性化照顾,延伸了护理内涵[1]。

4.6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体现公平公正,多劳多得、同工同酬的原则,进一步保障了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院为二级乙等医院。设立普内科、呼吸科、内分泌科、儿科、普外科、泌尿科、骨科、妇科、产科、手术室10个护理科室。拥有护理人员78人。其中大专学历占80%,本科学历占8%,中专学历占12%;职称分布,主管护师占22%,护师占35%,护士占43%。

方法:①准备:成立病区整体医疗护理责任领导小组,组织动员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全体护理人员认识到实施护士长领导下的护理责任组长制的意义及责任制管理变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②实施方法:根据《护士长领导下的护理责任组长制》的指导思想和管理目标,通过科护士长会议、护士长会议及OA网,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进行系统宣教,充分领会精神,达到人人知晓、全员参与的目的。公开护理组长的条件、职责和考核聘任的方法。③制定方案:护理责任组长准入条件为热爱本职工作,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大专以上学历和护师以上职称;在临床上从事护理工作5年以上;具有临床教育及实习带教能力;具有开展护理科研及专科护理新技术、新项目的能力;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及本科的专业护理技能;具有扎实的护理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护理知识掌握率>90%。自愿报名,符合条件的护士由科护士长组成考核小组进行理论笔试、现场技能考核和现场答辩,综合排序。根据考核结果按实际聘用人数1:2建立护理责任组长后备人才库。由科护士长按各病区医疗组拟定配置的护理组长名单,征求科主任意见后报护理部审核确定。滚动式管理,原则上聘用周期2年,2年内实行6个月~1年轮值制,由科护士长安排护理责任组长后备人才库人员进行轮值。④竞聘上岗:护理部定期对护理责任组长进行抽查考试。护理责任组长量化考核表包括护理责任组工作和个人素质。其中护理责任组工作包含工作实绩、护理安全和科教能力。对于考核的内容,其中工作实绩的四方面包括组内护理质量、组内护理工作量、组内病人满意度和组内护理人员三基培训情况;护理安全的四方面有重大护理差错及事故、护理不良事件、褥疮和服务投诉;科教能力的四方面有论文、新技术及新项目获奖、护理科研立项和教学质量。个人素质的考核内容包括制度规范责任执行、奖励情况、个人违规、个人承担教育程度、能力测评、三基理论及专科理论考试、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和个人出勤率八方面。对发生重大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及患者不满意的护理责任组长,取消护理责任组长聘用资格。设立护理责任组长岗位系数,由所在科室或医疗组确定系数值并报护理部备案。对考核优秀的护理责任组长,列入院部护理管理人才后备库,根据情况优先提拔。每年度评选“十佳护理责任组长”。

结果

提高了护理质量:护理工作变得明确,集中。病区护理人员分两组,责任组长对所负责的患者进行“一条龙”服务。从患者入院,实施入院宣教,护理评估,参与医生查房,制订护理措施,对手术,危重患者及做特殊检查的患者做好解释告知工作,以及患者的健康教育,直至患者出院做好出院指导。责任组长同时对护理文件书写进行把关,及时纠正书写错误和发现存在缺陷。患者在接受入院宣教开始就知道自己的责任护士,若护理、治疗、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及时告知,责任护士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其解决,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落到实处,强化了服务意识。责任组长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满意度,是医院与患者之间重要的沟通桥梁。患者满意度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评价内容[1]。在今年年初医院护理质量考核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5%超过了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92%,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在2009年一季度全院护理质量检查情况中,检查内容基础护理合格率,特护、Ⅰ级护理合格率。检查结果中基础护理抽查例数,42个护理单元,128例患者,平均分99.12分,合格率为100%。特护、Ⅰ级护理抽查例数,42个护理单元,110例患者,平均分98.81分,合格率为100%,这些成绩比2008年都有所提高,并且随着该管理模式的日渐成熟,相信会有更大的提高。

激活了用人机制:我院先后在内科、外科、妇儿科及急诊4个科室展开竞聘,在护理部的备案名单中明确标有聘用职数,1:2的后备人数,前4名的名次排序,经科室和护理部的审定。新的工作模式了以往按资排辈的局面,树立了良好的岗位竞争意识,培养了护理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老资历护士的能力,其他护士都朝该目标努力,激发进取心,在科室内形成良性循环,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同时责任组长角色的赋予,使其有了更高的自我认同感,责任感,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使其成为科室的护理骨干和护士长工作的好帮手,为护理部选拔护士长做好人才储备[2]。

保障了护理安全:督促本组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和技术操作规范,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是责任组长的职责。责任组长临床经验丰富,应变能力强在工作中能预先发现问题,并告知同组其他人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并加强巡视。责任组长从事一线工作时间长,能有效处理护患矛盾,帮助护士长积极参与科室护理的安全工作。

提高了护理人员素质:新措施树立了良好的岗位竞争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责任组长随同本组的主诊医生查房,参加科内会诊和疑难死亡病例的讨论,开拓了知识领域,提高了知识理论水平。改变了盲目执行医嘱的局面,积极参与患者的诊疗。责任组长出色的人际沟通能力,良好的组织计划能力,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出色的护理操作能力,能积极引导组内低年资护士向其学习,有利于加快科室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讨论

护士长领导下的护理责任组长制,这种新的工作模式,为高学历、职称、高年资护士提供了使用平台,是我院在探索护理管理新模式,努力构建和谐护患关系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我院将继续推进护士长领导下的护理责任组长制的建设工作,在工作中及时查漏补缺,推出新的配套制度与措施,加快新模式的成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人民。

参考文献

【关键词】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外科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4.031

随着我国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患者对生活质量、健康服务要求的不断提升,护理人力资源在数量、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均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1]。笔者所在医院将层级全责一体化责任制护理模式应用于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笔者所在科室2009年应用层级全责一体化前护理的37例患者及16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将应用后护理的49例患者及16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对照组37例患者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为18~72岁,文化程度为初中~大学;护理人员全部为女性,年龄为23~41岁,从业时间为2~21年,文化程度为中专~大学。观察49例患者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为18~73岁,文化程度为初中~大学;护理人员一般资料与对照组相同。两组患者及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模式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采取责任护士加功能制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实行班次工作责任制,不进行明确层级的划分与管理,由护士长统一管理科内的全部事务。

观察组应用层级全责一体化责任制护理模式,分层级、责任管理划分人员。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及工作能力分为: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和助理护士。责任护士全面负责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及出院后的一系列相关护理工作[2];责任组长对全程进行监督与指导。层级制管理,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管理及技术来实施,实行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一体化责任制,由责任护士对辅助护士、助理护士的工作情况及业务技术水平进行指导与考核。排班模式,各病区依据床位的数量将护理人员分组、分层,每个护理组在3~6个月中责任护士采取白班固定班次,辅助护士与助理护士采取白班相对固定的班次;责任护士实行竞聘上岗。

1.3观察项目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16名护理人员分别于应用前、应用后以自拟调查表评估职业状态,满分30分,得分越高说明职业状态越理想,全部护理人员均采取匿名调查,由护理人员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在调查表中勾选。见图1。

调查项目 经常(1分) 偶尔(2分) 从不(3分)

感到工作压力过大

怀疑自己的技术水平

感到时间太少来不

及完成工作内容

从来没有清晰的工作计划

或无法按计划实行

感到同事领导处处针对自己

感到患方无理取闹

认真考虑过更换工种或

调换工作单位

厌倦了目前的工作

对职业前途充满忧虑

或不抱希望

莫名的发火或不愿与人交谈

图1护理人员职业状态调查表

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护理满意度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77.55%,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24.32%,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1两组各观察项目统计对比表

组别 护理人员职业状态(分) 患者满意度

满意

例(%) 一般

例(%) 不满意

例(%)

观察组 24.50±4.60 38(77.55) 10(20.41) 1(2.04)

对照组 19.36±3.77 9(24.32) 16(43.24) 12(32.43)

t /字2值 3.2324 24.0987 5.2117 15.1753

P值

3讨论

我国整体护理的全面发展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护士缺乏系统沟通、护理知识及评估技巧,无法灵活的应用护理程序,尤其是护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结构与配置不科学、不合理;护理文书的记录耗时过多,使护士护理患者的时间过少,整体护理模式流于形式,无法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

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可有效地解决目前整体护理模式中的瓶颈问题[3],层级依据护理人员的不同职称、学历、技术水平、能力,将护理人员明确划分为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及助理护士;将工作的职责分层为辅助与全责,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按职称上岗并分层管理使用,构建起了完备的层级管理模式。全责一体化护理是指由责任护士全程负责一组患者,可为患者提供系统性一体化的护理服务。通过合理的制订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内容,建立考核体系,来达到科学化分层的目的,合理充分的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潜能,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感,有效提高了患者满意率[4]。

本院在应用层级全责一体化责任制护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的工作目标更加明确,职责更加清晰,分工更加细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提升了团队协作的能力。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显著优于应用前,有效的避免了职业倦怠的产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由于增强了患者的安全感,有效的提升了患者满意率。

参考文献

[1] 邝惠冰,黄惠根,符霞,等.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下排班方法探讨[J].护理学报,2008,15(12):32-34.

[2] 崔群仙.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219-220.

[3] 黄惠根,黄红友,谢炜坚,等.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6):1528-1530.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抖音账号:文章写作知识屋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