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讲课稿——公文语言和逻辑
p{margin-top:0pt;margin-bottom:1pt;}p.X1{text-align:justified;}span.X1{font-family:Calibri;font-size:10.0pt;}p.X2{margin-left:0.0pt;margin-right:0.0pt;text-align:left;margin-top:0.0pt;margin-bottom:0.0pt;}span.X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0pt;}p.X3{margin-left:0.0pt;margin-right:0.0pt;text-align:left;margin-top:0.0pt;margin-bottom:0.0pt;}span.X3{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0pt;}p.X4{margin-left:0.0pt;margin-right:0.0pt;text-align:left;margin-top:0.0pt;margin-bottom:0.0pt;}span.X4{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0pt;}p.X5{margin-left:0.0pt;margin-right:0.0pt;text-align:left;margin-top:0.0pt;margin-bottom:0.0pt;}span.X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0pt;}p.X6{margin-left:0.0pt;margin-right:0.0pt;text-align:left;margin-top:0.0pt;margin-bottom:0.0pt;}span.X6{font-size:12.0pt;}span.X10{color:#333333;}span.X14{color:#000000;}span.X15{font-family:CourierNew;font-size:10.0pt;}
公文作为一种应用文体,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和散文及其他文体的比拟而言。“散文重神韵,公文重逻辑。”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散文和公文的区别,也点明了对公文的基本要求,就是语言的逻辑严密性。
举一例说明逻辑学和语法学对公文写作的指导意义。
例:
“以创立国家卫生城为动力,以“巩固、完善、提高”为着力点,进一步扩大整理结果……”
---对比逻辑规范和语法要求,可以发现,此句问题比拟大:
(1)“着力点”的运用,值得商榷。从逻辑学来讲,“着力点”既然是“点”,就应当是整体工作的一局部,而“巩固、完善、提高”显然不是整体工作的一局部;
(2)从语法学来讲,句子结构不完整,有从句,无主句。“以”字句后面要衔接表行为或措施的主句,因此,“以……着力点”句之后,要衔接“进一步加大整理力度”或类似句子。
一、公文语言要符合形式逻辑的基本要求
公文写作,既要符合辩证逻辑,也不能违反形式逻辑。通常,说公文写作的指导理论是逻辑学,一般是指形式逻辑学。
概念、判断、推理是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要素。公文写作的每一次环节都涉及到三大基本要素,每一篇公文都需要严格遵循逻辑学的基本规范。
(一)要正确运用概念。概念是人们对事物实质的认识。辨析概念是逻辑思想中判断和推理的基础,也是公文写作的基础。如果对概念的认识不清,那么和这次概念相关的的语言都会变得混乱模糊,判断和推理就难以进行,或者发生错误的结论。因此,公文写作必需正确运用概念,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注意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理清概念之间是并列、包括、交叉还是重合关系。
*概念的内涵要准确。
例:市委、市政府把“百万农户致富项目”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环节……。
---或者是对“百万农户致富项目”的理解错误,或者是对“环节”的理解错误。
例:……推进粮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对“事业”的理解错误。注意“事业”和工业和企业的区别。
如:我市是快速发展的中等城市。
---对中等城市的内涵理解错误。
*注意概念的外延和大小。概念有大小之分,对于多次概念,首先要搞清概念之间的种属关系,明确哪次大、哪次小,不能把关系弄混淆。
例:从现在情况看,现代农业主要是设施农业。
----外延过窄。
例:市政府高度重视少年儿童的成长,采用一系列措施,加快了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和大学教育的发展。
-----“少年儿童”的外延过宽。
*顿号连接的概念,原则上是并列关系。把包括关系、交叉关系处理成并列关系,造成逻辑混乱,是常见的毛病。(数量要适当,完全列举的除外。)
例:
要把社会
抖音账号:文章写作知识屋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