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一、退休党总支:加强退休党员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为学校改革发展增添正能量
1、以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引领,完善制度、搭建平台
结合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民主评议,按照“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加强退休党员同志理想信念、政策形势、党纪党规教育,引导退休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完善学习教育、谈心谈话、组织生活、监督管理等制度,加强支部骨干培训和创新,为支部搭建工作交流平台。
2、开展有益老同志身心健康的活动,丰富老同志的精神生活
结合重要时间节点、重要活动,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即举行多种形式的主题报告会、座谈会,满足老同志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和学校发展信息的需求,坚持文化活动与学习教育相结合,组织好主题党日活动和党员参观学习,进一步丰富老同志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开展第四届老年乒乓球比赛。
3、关心困难党员,把组织的关怀及时送给老同志
完善退休党员个人信息档案,了解掌握老同志的身体和生活情况,在党员中继续提倡低龄老人关心帮助高龄老人,做好“一对一”帮扶工作,完善联络网。各支部要通过组织联系网络关心到每一位党员,通过开展党内关怀、推进志愿服务等办法,对身患重病、失能、高龄等有特殊困难的退休教工,给予更多关心照顾,不断强化党支部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
促进和谐中的作用。
4、宣传和弘扬老同志先进事迹,营造正能量舆论氛围
发挥退休教工党员正能量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老教授、老党员的引领作用,开展助力青年教师发展、助力学生成长活动,营造传帮带的良好氛围,提高退休党员干部传播正能量的意识。运用《离退休生活》、退管会网页、宣传橱窗等,宣传党和国家政策、退管工作动态和老同志风采,营造关心尊重退休老同志的良好氛围。
二、退管办工作:针对退休教工的新情况、新需求,采取切实有效办法,为老同志多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1、重点关心高龄、重病、家庭有特殊困难老人,创造和发挥现有条件,建立、保持与他们的直接联系渠道,使他们能第一时间得到学校、社区居委等各方面的关心和帮助。
2、认真做好“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的两送工作,继续做好老同志每年体检、二次块组活动和大病住院等上门慰问工作,以及市总工会住院互助保障基金的参保、续保工作。
2017年对八十五周岁以上老同志,继续安装紧急呼叫系统“安康通”,并且继续组织开展各类讲座,为孤老、单身等特殊情况老人举行联谊等活动。
3、在今年“敬老节”,将为结婚满“五十”、“六十”周年的学校老同志,举行隆重、热烈的“金婚”、“钻石婚”庆典活动。
4、通过“霜叶红”艺术团和老年大学这两个实体,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将组队参加市高校退管会等上级部门组织的一系列文艺演出,使老同志们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出他们的幸福和快乐。
5、坚持开展老龄工作理论研究,适时召开理论研究工作研讨会,力争在去年取得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今年有新的突破,为学校获得新的荣誉。
6、努力抓好退管会在岗工作人员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进一步提升思想、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同时适时开展对块组长的业务培训工作,通过学习交流,增强凝聚力,以利于使老同志得到更好的关心和照顾。
三、退教协工作 :继续搭建老有所为平台、服务学校发展
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要积极发挥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的作用,特别要努力贯彻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为帮助学生成长成才起到一定的引领示范和拾遗补缺作用。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为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开展和落实,积极献言献策。
1、做好咨询组的换届聘任工作和督学组、教学巡视组的日常服务工作;
2、组织好退教协各分会学习交流活动;
3、及时上传下达并积极参与市老教协、市退教协的各类活动;
4、积极筹备退教协(老教协)理事会的换届工作。
四、老年大学工作:把老年大学建设成提升老年学员精神文化、自我修养,传递增添社会正能量的重要场所与途径
1、继续争取各方面支持,改善硬件建设,配强优质师资,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保持每学期学员人数达到三千五百多人次以上。
2、继续积极倡导并组织“长者风范”活动,培养、建设好现有老年志愿者队伍,主动为社会的文明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3、坚持组织开展每年一次老年大学学员文艺汇演和才艺展示活动,体现老年教育的教学成果和学员的精神风貌。
4、加强与上海市老年大学和兄弟高校老年大学的联系合作交流,切实提高我校老年大学的办学实力和水平。
五、服饰文化体验基地工作:加强交流合作,拓展新的体验形式
基地运行三年多来,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新的一年中,要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继续加强与社区学校的对接工作,创新体验项目,拓展网上体验课程。继续重视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做实、做优现有体验项目和专题体验活动,使基地工作在新的一年,取得新的突破。
展望新的一年,在退管会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全体退休老同志的积极配合支持下,学校为老服务工作一定会以新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退管会)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
2016年值得我记住的事
一、2016年,实现了“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我写了《学习“十三五”规划申城扬帆“再出发”》一文,载校《离退休生活》。这一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GDP同比增长6.7%;这一年,党中央召开十八届六中全会;这一年,我校召开了第十次党代会;校退教协荣获2013—2015年度上海市退教协先进集体;校退管会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又取得很大成绩。
二、4月5日,我写了《趣谈我的家风、家训、家教》一文,分别报送校退管会、退教协并报市退教协、长宁区。2016年9月,我的家庭荣获2016年长宁区“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示范户)。家是温情的港湾,是生活的乐园,是社会的细胞。家人之间多些沟通,多些关爱,多些信任,矛盾自会消散。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三、5月30日,我写了《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感悟》一文报支部、党总支。通过学习教育很有启发,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力所能及为民和家人服务、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做一个合格的党员,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
四、2016年我旅游去了很多地方。5月18日,我和上海老年人一起游览四川九寨沟,走访彝族同胞,了解了红军走过的道路。我在海拔3480米《江源圣地》摄影留念,那年红军过了岷山,长征即将结束,毛泽东和红军将士的心情是豪迈和喜悦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真实的写照。我在校《离退休生活》上发表《谈红军长征的当代价值》一文。7月中旬赴北戴河、山海关、承德避暑山庄、乌兰布托草原、秦皇岛、天津7日游。7月底,由长子开轿车,我和两个女儿、大外孙女赴安吉避暑三日游藏龙百瀑、龙登台风景区。10月中旬,我游览河南万仙山、中华影视郭亮村、世界级大奇迹绝壁长廊、云台山等地5日游。10月下旬,广东深度游,广州中山纪念堂,上面有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大字,雄浑有力,参观黄埔军校旧址,游越秀公园、“风采楼”、丹霞山,前往肇庆鼎湖山、七星岩;前往开平,游“广东最美的岩村”自力村碉楼群,堪称“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游珠海圆明新园、澳门环岛;游深圳莲花山风景区、南澳生活新区等地,大家获得了一份共识:不虚此行,令人神往。
五、在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9月10日,我写了《铭记爱国爱党爱教的蒋家祥校长》一文。1943年由共产党的引导,青年时代的蒋家祥等一批爱国爱教在校大学生,怀着教育救国之心,大家自掏腰包、借债,筹集资金,租借教室,聘请教师,兴办学校,取名“圣谊”。圣谊办学12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好学生。1956年圣谊与长宁合并命名为长宁中学,蒋家祥任副校长,继写新辉煌。随即蒋校长在政协学习和工作。十多年来,他提案约有50余件,很多提案均获得全国政协和市政协优秀提案奖表彰。蒋校长,您永远是我们学生的恩师,愿永远做校长的学生。
六、10月25日,校退休党总支组织分三批(25、26、27日)20个支部二百几十名党员,去向往已久的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参观受教育,“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放未来”。我写了《不忘爱国情怀 野趣公园有益》一文刊校《离退休生活》。
七、11月11日,上海市退教协在教育会堂举办“我的家教、家风、家训演讲比赛”,各高校退教协、各区退教协200余人与会,其中20位代表上台演讲,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良好的家教、家风、家训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潜移默化作用。我代表东华大学参加演讲比赛,并荣获三等奖。
八、轻叩2017新年大门,回首我们携手走过2016年的春夏秋冬,留下了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我回顾自己2016年值得记住的那些事,带着我所有的情怀,把自己想做、该做的事做好。2017年我时年83岁(虚岁),虽在继续学习,但精力不如往年。我前面还有多少路呢?我说不出,也没有仔细想过。能否止于米?“米”是八十八岁,不知是否可能?总而言之,不宜逞能,亦不可自废“武功”也。 (原工会 马全贵)
2016年,是上海市民服饰文化体验基地建立以来的第四年,在这一年里我们继续着力于服务社会,服务市民。
首先,服饰体验基地输出优质资源,向社会组织延伸
服饰体验基地获得市教委授牌,成为上海老年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服饰设计、表演师资培训分中心,举办了二场面向全市的培训活动;
基于基地经常组织所属盘扣、丝网花制作等教师、学员深入街道、社区开展志愿者活动,所赢得的良好声誉。今年基地成为上海社区教育志愿服务总队九个高校老年大学工作站中唯一入选优秀品牌项目资助的单位。
与长宁社区学院成功对接,派出优秀教师赴社区学院下属的社区学校等基层教学点,进行专业授课和讲座,深受社区学员的欢迎和赞誉。
其次,紧跟时代步伐,开发在线体验式课程
基地开发了中国传统服饰配饰小件制作、中老年时装表演教学课程以及由长宁社区学院体验点开发的服装的设计原理、剪裁和工艺等三项线上体验微课程,使广大对服饰文化有兴趣爱好的市民,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进行网上体验,大大开拓了体验的空间。
再次,继续加大力度开展好基本体验和专题体验活动,使市民有更好的获得感
今年接待体验的人数超过6000多人次,获得广大市民的认同和欢迎;同时继续开展了二场中老年服饰表演的专题体验活动,吸引了1000多位在街道、社区学校学习服饰表演的市民来基地进行专项体验,满足了许多市民想在舞台上展现自我的“T台梦”。
最后,长宁社区学院体验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今年长宁区继续开展社区教育体验基地的培育工作,并将体验基地网络延伸到社区相关文化教育资源,推进了社会组织的参与,最终确定了11个街镇的特色体验点作为长宁区终身学习与教育体验基地,有效地整合了区域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艺术文化力量的加入,进一步拓展了社区教育网络边界,提升了体验基地的专业性和影响力。
以长宁社区学院“i-服饰”实验室为基础,长宁区举办了全国社区服饰搭配作品展和“长宁杯”社区服饰搭配展,形成全国和上海赛事联动,扩大了活动周学习项目的影响力。在今年第三届主题为“弘扬传统文化、感受经典魅力”的比赛中,全国各地踊跃参与,共收到作品两千余份,上海作品近千份,长宁区全国社区服饰比赛已在全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
今年服饰文化体验基地的“旗袍盘扣DIY”,荣获2016年度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特色体验品牌项目;“市民服饰表演T台秀”荣获2016年度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特色体验品牌活动。
服饰文化体验基地经过三年多的运作,在市民中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服饰文化体验基地同时也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期待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市民。(退管会 宋敏)
东华老年大学 徐天明)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离休总支书记黄玉中组织召开总支例会,就走访慰问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要求确保每一位老干部都能收到问候和祝福;走访前务必提前联系好每一位老干部,约定好走访时间,制定了走访时间表,安排走访线路,精心准备慰问品。老干部办公室克服放假前夕时间紧、工作忙的困难,分组一一上门拜访,把慰问品和组织的温暖及时送到老干部手中。
领导带队,诚挚祝福。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参与走访慰问工作,分别带队登门看望了刘洁、王玉春、都烈信、张瑞宝、陈瑞琪等老干部和老领导,向他们致以新春的问候。党办、校办、组织部、宣传部、老干部办公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走访。
了解情况,听取建议。每到一处,学校领导和老干部们一起唠唠家常,了解老干部的身体和家庭生活情况,汇报学校工作开展情况并征求意见建议,及时回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
老干部们对学校开展的走访慰问活动感到由衷的温暖,对学校对他们的关心表示感谢,对学校的发展感到欣慰。他们表示在身体力行的条件下,将积极参与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的正能量活动,从身边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老干部办公室 瞿海燕)
浦东块组长张凤琴荣获2013-2015年度市退管工作优秀块组长
2016年12月28日上海市退管会发文表彰2013-2015年上海市退管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块组长。市高校退管会荣获市退管工作先进集体。我校浦东块组长张凤琴老师荣获市退管工作优秀块组长。
东华大学浦东块组成立于世博会前夕。其特点可以用:大、散、杂三个字来归纳。即:地域广大、人员分散、来源复杂(即包括原东华、原纺专、原玻瑭所),基础条件比较差(与校本部相距甚远,消息比较闭塞)。
张凤琴老师退休前是学校化工生物学院教师,今年68岁。自从2008年担任浦东块组长后,从组织联系、开展活动、调动大家积极性等方面着手,使浦东块组活动越来越活跃,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具向心力,获得大家的交口称赞。
一、主动争取学校退管会的支持
每次活动,张老师总主动邀请校退管会领导及工作人员到场,向块组成员介绍学校的近况与发展,校退管会工作打算与动态等信息,块组中离校较远的同志能及时了解学校相关情况,及时通报工资调整信息,医疗改革的措施、方案,并为浦东块组的多次活动拍摄相片等,使参加活动的老同志感受到学校的关怀。
二、走与浦东地区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世博会的召开是浦东地区的大事,更是国家的大事。在世博会召开前夕,张老师将浦东块组的活动主要围绕世博会进行。世博会前夕,组织大家到三林世博家园市民中心,请家园的领导介绍,对养老院及有关展览会等特色内容予以详细介绍,引起了同志们极大的兴趣。组织组员一起到刚建好的中国馆外集体合影(当时尚未对外开放,我们组长考虑等开幕后,在中国馆前摄影人数多,故与建筑工地打交道,同意我们在工地上摄影——集体与个人)。世博会结束后,其改造是浦东发展另一个重要议题。通过组织块组成员参观游览世博源前滩广场,参观中华艺术宫,使大家更热爱浦东,关心浦东。
三、走与地区、街道相结合的道路
浦东块组的活动还主动争取地区、街道的领导与支持。张老师还好几次组织浦东块组与周家渡街道开展共建活动,与该街道开通气会、联欢会,相互介绍情况,互相支持工作。组长本人还是三林世博家园乒乓队的队员、周家渡街道旗袍队成员。
四、集思广益,积极发动群众参与
为了更好开展块组活动,张老师积极发动大家集思广益。在活动前,预先召开部分老同志商议活动地点与内容;好几次活动中,组长预先请块内来自不同单位与部门的同志,介绍各自的情况,如:老年保健、美容知识、中医治未病、书画欣赏、才艺表演等退休老同志共同关心的话题与感兴趣的活动。
五、多种形式开展活动
浦东块组的活动开展是多样化的,有一年二次的大范围的块组活动,还有小范围的活动。如:部分同志进行家庭互访、唱卡拉OK、聚餐、商谈块组工作等。目前还开展了微信互通,至今有23人入群,内容也由开始时的简单节日祝贺、通知活动,发展到如今丰富的信息互通,如:国家大事、上海重要信息、养生保健、防止受骗上当措施、趣味信息,学校有关动态、旅游信息与照片、自编自娱节目等,进一步方便了联络感情。
张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与敬业的精神,深深感动着大家。为了大家用好餐,组长多次到相关店家了解特色;为了活动开展顺利,组长将家属都动员来,帮助接待,给我们当摄影师;活动开展时,对年龄大的,行动稍有不便的同志,除了反复提醒他们要多加注意,还请有关同志,个别加以照料;每到春节临近,组长主动给每个块组成员寄贺年卡;每年均为大家合理订阅老年报,对年老的同志还上门慰问……在张凤琴同志的努力下,现在浦东块组越来越具有凝聚力,发展得越来越兴旺,成为大家都依恋的“家”。
(退管会)
曹家枞说,组长黄老师努力组织这次会议不容易。要向终身为东华大学工作的老师们表示敬意。向各位老师拜年。
以上是我举的一个本校机械学院的例子,只是抛砖引玉,实际上举不胜举。如纺化系的钱宝钧、方柏容、王菊生,纺织系严灏景、张文庚的学生现健在的很多,他们为学校办成一流所作出的贡献是非常之大的,请大家分头写些回忆文章,现在来抢救这些保贵的遗产还来得及,可作现在在校的师生作参考。对过去我校杰出的学生作一些报道我认为也是必要的,如过去与俞振声一起在青岛当市长的劳动模范秦家浩、全国劳动模范郝建秀等人,对他们过去在校的学习生活作些回顾,也是激发在校师生积极向上,成为一流师生的好材料。以上是我的建议,希望在校报、离退休生活和东华校友等刊物上多多刊登,为我校办成一流大学献计献策。 (原机械学院 陈明)
生了大病不能太纠结,更不能乱投医,在治病之前,先进行调查、分析、比较,针对自己的病情,哪个医院是专长,该医院医生的专业特点、医术水平,网上病人反映等等。我选择了市六医院,在切除肿瘤后详听主刀医生关于后续医疗的意见,除西药外,以中药为主治疗,也在六院中医科。当时我脑溢血还不满二周年,看特需门诊,吃了三年中药,吃三个月,停药2~3周,再吃三个月,再停药2~3周。基本稳定后,转到长宁中医院,也看特需门诊三年左右。经多次检查没转移没恶化,就放心停药。在营养搭配上,中医认为不能吃的易发食材,严格遵照医生意见,不随心所欲乱吃营养品。
患过大病的人,往往情绪不安,打乱了生活习惯,这不利于恢复健康。我深信保持平和的心态,对战胜疾病大有好处。在治疗上配合医生,相信医生,在心理上要靠自己控制,不怕不急,照常寻找欢乐,如我原来喜欢唱歌,学点戏曲,病后照旧参加歌咏队,在家跟随收音机一起高歌,还参加老年大学声乐班,这样会增加接触朋友,会交流新闻,把自己的思绪从病态中引开,人们常说,心情开朗有利于提高免疫功能,确是见效。
病情脱离危险后,不要老是躺在床上,能坐就坐一会,能走就走一会,动比不动好。我坚持锻炼。起床前半小时,转睛、击齿,伸舌、按摩太阳穴、百会、风池穴、大小鱼健、耳轮穴、胸腔等。起床后,边做家务边锻炼,如拍手操、甩手、手指操,半蹲、甩足、抬腿。天气好,上下午去小区活动场地走几圈,以全身舒适为宜。碰到朋友就慢慢步行,与大家一起谈天说地,心情愉快。没熟人时就快走,然后在各种运动器具处,进行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锻炼。天气不好,在家里走并做操。锻炼不要勉强自己,不做得不偿失之事。我原来喜欢书法、绘画、编结、做衣服等,由于二次脑溢血后遗症,只能忍痛割爱,该放弃就放弃,改为听广播、听音乐、种花养草,既美化环境,又陶冶情操。
我是一个大病缠身的人,2004年脑溢血,2006年查出恶性肿瘤开刀,2014年又患脑溢血,我家是老、病、残、弱特困家庭,正因为特困,更要营造一个温馨的家!我家生活只求自然,有规律,保持简朴安静的生活环境,适合自己性格就可以。按时起居和用餐,不做懒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午睡雷打不动。我家先生喜欢讲笑话,他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笑料,有时在小说、报刊、杂志中找话语。我们俩真诚待人,广交朋友,常常一起听歌,听得高兴时,就一起高歌,天天快乐,天天笑声不断。笑一笑,十年少,确实如此,开心、笑声是康复病人最好的良方。 (康复俱乐部 朱瑞意)
怀念李昭大姐
惊闻李昭大姐去世的噩耗,我万分难过!这些天来,李昭大姐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怀念在我心中。
李昭大姐平易近人、朴素无华、为人低调,她为我国的纺织服装事业倾注心血,做出了积极贡献。她的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公仆,我党失去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我们失去了一位好领导,好人啊……
回忆起和李昭大姐在一起的日子,往事历历在目。
一九八五年初夏,纺织部在浙江嘉兴举办纺织新技术博览会。我接到通知,去火车站接北京来参观博览会的同志。到了火车站,刚一进站,就看见二位女同志各自提着行李,风尘仆仆迎面走来,我定眼一看,其中一位竟然是李昭大姐!顿时,我肃然起敬:李昭大姐是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夫人——按现在的话来说是中国的第一夫人。
我即刻迎上前去,向李昭大姐问好,请她上车。按照李昭大姐意思要直接赶往嘉兴,但此时已近中午,我就请她们在学校餐厅吃了顿便饭,稍作休息,随即由我校司机小朱开车前往嘉兴。到了嘉兴,李昭大姐不顾旅途疲劳,立即去博览会参观。她仍然精力充沛、全神贯注地观看所展示的新技术新产品,认真听取讲解员解说,频频地与周边同志交流,不时提出一些问题……
看完博览会后,嘉兴市委派了专车来接李昭大姐,并动用了二辆警车开道,李昭大姐轻声对我说:“我最反对这种场面,也不喜欢这种做法。”她还再三嘱咐我,先把吃饭住宿费用垫付上,她说她带了钱,等会还给我。可见李昭大姐在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都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李昭大姐在视察工作中处处低调,尽可能减少工作人员的麻烦,体现出她的高尚品质。
当时浙江省委请李昭大姐去杭州,但西湖美景没有吸引住她,她却去了浙江的纺织厂、丝绸厂,和一线工人亲切交谈,向他们问好。
到了上海,参加在我校召开的上海服饰协会成立仪式,会见我校领导。
李昭大姐一生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时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她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她是共产党员的楷模,是领导干部的榜样!
怀念李昭大姐,怀念耀邦书记! (离休干部 杨洪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