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导读:
·信念滑坡百弊生
·二十届中央第一轮巡视完成进驻
·首批纪检监察法规工作联系点公布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捍东被查
·湖南通报7起省管“一把手”为亲友牟利典型案例
【热点话题】
·信念滑坡百弊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4月12日刊发浙江省金华市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陶诚华严重违纪违法案剖析。
2020年11月,浙江省纪委监委对陶诚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立案审查调查。2021年5月,陶诚华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2021年12月,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陶诚华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百万元;对陶诚华违法所得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居然试图通过江湖骗子,以输送利益的方式求升迁,这是我做得最错、最蠢、最后悔的一件事。”接受审查调查期间,陶诚华在忏悔书中写下内心的悔恨。陶诚华反思自己底线失守,成为迷信“风水大师”、大搞权钱交易、收受他人所送财物共计2970余万元的贪腐“蛀虫”,根本原因在于廉洁堤坝长期渗漏不补,管涌不堵,最终导致全面决堤,不仅毁了自己平和体面的晚年生活,也毁掉了一个美满温馨的家庭。【详文】
微言:不信马列信鬼神,不问苍生问“大师”。这折射出少数领导干部思想信念之“钙”的缺失;尤其试图仰仗“大师”通过风水改运来获得职位升迁,用钱财去跑官买官,更是曝露出背后扭曲的权力观。领导干部要不断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莫忘记初心、失去民心。
【廉政要闻】
·二十届中央第一轮巡视完成进驻
根据党中央关于巡视工作统一部署,截至4月8日,二十届中央第一轮巡视的15个巡视组完成巡视进驻工作。
被巡视单位分别召开巡视进驻动员会。会前,各中央巡视组向被巡视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讲话精神,通报了有关工作安排。会上,各中央巡视组组长作动员讲话,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巡视工作提出要求。
各中央巡视组组长指出,巡视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中央巡视组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和全国巡视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坚守政治巡视定位,旗帜鲜明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情况作为重中之重,更加强化震慑作用,更加突出标本兼治,紧盯权力和责任,紧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盯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充分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督促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详文】
·首批纪检监察法规工作联系点公布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4月16日消息,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公布首批18个纪检监察法规工作联系点名单。北京市顺义区纪委监委,河北省涉县纪委监委,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清华大学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等18个纪检监察机构,成为首批联系点 。【详文】
【案件通报】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捍东被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4月16日消息,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捍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湖南通报7起省管“一把手”为亲友牟利典型案例
李荐国担任娄底市委书记等职务期间,利用职权为其妻子马某、胞弟李某某、特定关系人曹某某在医药销售、工程承揽、融资业务等事项中“提篮子”打招呼、提供帮助,伙同3人收受巨额贿赂;赵应云利用担任省农村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的职权,为其妻妹夫朱某某在续贷展期融资咨询业务中“站台”、提供帮助,朱某某从中获利120万元……
近日,湖南省纪委监委通报7起省管“一把手”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亲友牟利典型案例,这是该省今年部署开展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亲友牟利专项整治以来,公开发布的第二批典型案例通报。本次通报的7起案例均为省管“一把手”,释放出“无论涉及到谁都一查到底”的强烈信号和坚决态度。【详文】
微言:用手中的公权力为子女“搭桥铺路”、为亲朋“打招呼”开方便之门,满足了少数人的私欲,却坏了纲纪、寒了民心。权力不可滥用,亲情不可无止尽妥协,任何触及公与法的行为都应止步。守好亲情这道关,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答好的人生之题。
【廉政建设】
·贵州:专项治理违规滥办酒席
近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纪委监委来到米箩镇草果村,监督检查滥办酒席问题。“身为党员干部还违规操办酒席,实在愧对组织、愧对群众。”提及为儿子参军入伍操办酒席并收受礼金而受到处分一事,草果村原党委副书记朱某愧疚地说。
滥办酒席现象严重影响乡风文明建设。近日,贵州省纪委监委印发2023年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项监督工作方案,专门单列一条,要求整治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滥办酒席问题,聚焦农村地区礼金逐年抬高,导致巧立名目滥办酒席,甚至操办无名目的“耍酒”“无事酒”等现象,坚决整治基层干部和农村党员借办酒之机敛取钱财、铺张浪费等问题,严查背后“送礼风”,督促县、乡党委和政府推进移风易俗,强化农村地区滥办酒席综合治理,以良好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社风。【详文】
·黑龙江:严查诬告陷害行为
近日,黑龙江省纪委监委联合省公安厅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惩治诬告陷害行为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和公职人员澄清正名,激励党员和公职人员担当作为,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
据悉,惩治诬告陷害行为专项治理自今年3月开始至12月底结束,分为部署启动、集中攻坚、巩固深化、全面总结4个阶段。专项整治重点关注身处基层一线的党员和公职人员以及敢于“唱黑脸”“动真格”、不怕得罪人的领导干部,紧盯换届选举、选拔任用、巡视巡察、组织调查等关键时间节点和教育医疗、社保医保等易发多发领域,着力查处采取捏造事实、伪造材料等方式反映问题,意图使党员或者公职人员受到不良政治影响、名誉损失或者责任追究的诬告陷害行为。【详文】
【媒体观察】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跑起来”,这招能否激发基层干部活力
4月16日,《半月谈》微信公众号发布《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跑起来”,这招能否激发基层干部活力》一文,聚焦基层干部“躺平”现象。
文章指出,调研发现,基层干部可分为积极进取型、老实守摊型、消极懈怠型三种。整体而言,基层干部结构为两头少中间多的“橄榄型”。消极懈怠型干部虽是极少数,但影响干部整体干事创业氛围,还易成为单位矛盾激化的导火索。针对此,一些地方探索治理“躺平式”干部。
半月谈记者梳理发现,各地评定“躺平式”干部之初,震慑效果比较显著,但在后续推进过程中,舆论压力、人事调整、工作重点转移等因素常使评定活动面临较大困难。
文章认为,在基层,最重要的激励手段仍是晋升提拔。破除基层躺平弊病首先要用好干部选拔指挥棒,优化晋升激励机制,把在一线踏实奋斗的干部识别出来、提拔上来、重用起来;干部结构优化要警惕唯年龄论、唯学历论等“一刀切”现象。基层干部成长有客观规律,不能一味追求年轻化,应注意老中青搭配。
(参考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半月谈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