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1年以来,围绕锻造硬核力量、打造一流强区,区科技局以全面实施“双城”战略、加快建设“三个北仑”为指引,以打造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先行区为主线,进一步开拓新思路、找准着力点、实施新举措,推进创新能力、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和创新生态等工作实现新提升,力促全区科技工作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上半年,我区荣获全省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并被推荐为市对区督查激励对象。
(一)突出自主自强,推进创新能力提升实现新突破。加快实施规上企业研发费用“清零”行动和研发投入“提速”行动,1-5月区本级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29亿元,增速59%。坚持以创新强链补链延链,围绕用好2000万元科技攻关专项,制定出台《北仑区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实施方案》,聚焦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功能新材料等三大科创高地,鼓励优势企业会同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今年以来,我区获得2020年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市科技创新特别奖1项;认定区级第一批工程技术中心19家。
(二)强化高新引领,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取得新成效。围绕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北仑板块”,实施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行动,今年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2家,新获批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创建1家、培育2家,总数达到9家,居全市第一,备案第一批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80家。加快推进产业综合体服务创新体建设,智能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已完成基础建设,文创综合体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文器奖”文创设计大赛,参赛作品包括中、日、韩、英、德等多个国家和地区8898件,并评选出100件获奖作品。1-5月,区本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72.9亿元,居全市第一,同比增长14.2%;区本级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3.7亿元,居全市第二,增速112%,高于市平均50.7个百分点。
(三)深化产研合作,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快推进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宁波)、北仑智能技术产业应用中心等项目建设;中科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环境行为与健康风险”项目,邀请北京大学、南京土壤所等单位院士召开了院士咨询会,就中科院院级野外台站建设方案进行研讨,与锦越、能之光等企业就产学研合作、人才互聘及应用型高端人才培养等签署科技合作协议,推进院企人才技术互通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我区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签订协议,明确共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北仑技术转移中心。深化产学研合作,1-5月,共引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2项,完成技术交易额3.8亿元。
(四)加强科技招商,推进创新人才引培获得新成就。加快高端人(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才引培,依托宁波高端装备海外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宁波)、乌克兰工程院宁波创新中心等引才平台,组织开展国际青年英才产智对接、国际青年英才创业创新大赛、“揭榜挂帅”等活动,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对接海外工程师625名,带来项目234项,服务企业640家次,解决问题234个,研发新产品43项。组建高端模具工程技术中心,推动金属材料研发中心、模具软件技术中心等7个分中心和2个委员会建设。强化人才自主培养,获批2020年度省西湖友谊奖2人。改造提升科创园区整体形象,加快推进数字化园区建设。今年以来,科创园、智能装备研发园先后开展各项主题活动近20场,新引进注册创业项目19个,其中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10个。
(五)优化“双创”生态,推进区域创新氛围实现新气象。修订《关于共同开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风险池资金贷款业务的合作(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协议》,充分发挥好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池作用,强化对创业创新的支持,1-5月份发放科技金融贷款3200万元。下达2020年度科技金融款贴息和担保费补贴资金83.4623万元、科技创新券补助资金111.7273万元。加强院士工作站建设,建立北仑区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并出台《北仑区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办法》。建立北仑模具园区灵峰工业社区科协组织体系,并继续推进灵峰模具工业园区“科创中国”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此项工作被列入宁波市科协创新试点项目。创建慢病医防融合科技志愿服务社区示范工作室,制定每月10日“慢病健康服务日”制度,由学苑社区搭平台、人民医院提供医疗团队为社区慢病患者提供义诊、讲座、沙龙等服务活动。持续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操作技能普及工程,目前已开展培训90场、共培训3173人次。持续深化“科普五进”惠民活动,联合区各有关单位和街道,开展各类科普活动20余场,大大提升了居民科学认知与素养。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一步,北仑区科技工作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深化推进共同富裕,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持续推进“六个抓好”,推进全年科技工作展现更多新亮点、新成效,圆满完成省市科技指标考核,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一是抓好创新主体提质倍增。加大创新型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苗子企业培育力度,跟踪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训辅导和申报工作。做好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和扩面工作,同时排摸引导企业建设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等工作,打造企业“创新大脑”。
二是抓好创新项目攻关突破。加大力度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提速”行动,加快推进《北仑区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实施方案》实施,重点在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等方面开展科研攻关,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北仑实施。
三是抓好创新平台提能造峰。积极推动我区“中科院系”平台的提档升级,重点推进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宁波)基建项目,加快精细化工“多小平台”建设工作,加速项目孵化和人才引进,使合作成果早日显现。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对接工作。
四是抓好创新人才集聚裂变。加快集聚攻坚企业技术难题的海外工程师,做好国家级及省市区级人才项目申报辅导。进一步发挥宁波高端装备海外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作用,常态化开展“揭榜挂帅”活动,持续跟进已成功对接的项目实施情况,谋划开展“科技领军青年英才北仑行”活动。
五是抓好孵化器固本强基。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建设,以开发区科创园、智能装备研发园在园孵化企业为基础,优化孵化培育工作,加快实施科创园数字化园区建设、智能装备园环境改造提升工程。实施优质创业企业培植计划,为入驻园区的创业企业拟定成长路线图,推进优质创业企业快速成长。
六是抓好创新生态优化升级。深化“科技经纪人”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推进科技服务能级提升。加快推进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谋划智能装备综合体大楼功能布局,做好产业服务平台的招引和实施;充分发挥科协职能优势,做好市级院士工作站申报,编辑《北仑院士专家名录》,并建设“北仑区院士专家库”;推进中科院宁波城环站青少年生态文明科普实践基地、宁职院无人机科普馆创建,筹备做好9月份全国科普日期间科普活动周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