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东营市司法行政系统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东营市司法行政系统

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2021年以来,在省司法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指导下,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立足“一个统筹、四大职能”新职责新定位,聚焦全市中心大局,凝心聚力谋发展、攻坚克难谱新篇,为建设平安东营法治东营和高水平现代化强市贡献了司法行政力量。

一、2021年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全面依法治市扎实推进。制定出台《关于<山东省贯彻落实中央依法治国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责任落实分工方案》,建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台账》。印发《关于完善全市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守(普)法、考法、述法制度的意见》《东营市市管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暂行办法》,组织开展五批市管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实现拟提拔和进一步使用干部任前考法全覆盖。完成《法治东营建设规划(2021-2025年)》调研起草工作。制发《关于开展法治指数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东营区开展法治指数评估试点实施方案》《东营区法治指数评估指标体系(试行)》(三级指标119项),全面推进法治指数评估试点各项工作。

(二)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深入。科学编制市政府2021年立法工作计划。扎实开展《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起草审查工作。广泛征求立法联系点、立法咨询员以及社会公众对我市立法工作意见建议176条。实现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审查各类文件46件,备案审查市政府部门及县区规范性文件34件;清理规范性文件和规章216件;审核重大合同协议和涉法事务36件,出具审查意见120余条,涉及金额13亿元。印发《东营市企业分类分级监管指导意见》《关于涉企执法中破坏法治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严格行政执法人员身份审核,组织开展全市2021年度行政执法证件申领、审验有关工作,全市行政执法证件申领1193人,审验978人。全市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00件,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99.21%,“民告官能见官”有效提升了政府公信力和透明度。印发《关于做好法治政府建设典型培树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和法治乡镇(街道)建设工作,推动形成区域内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闭环”。

(三)普法依法治理取得实效。印发《关于在全市农村实施“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的意见》,培养“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3550人,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00余件,解答群众咨询1500人次;参与普法宣传2300余人次,受教育群众达90万余人次。印发《2021年度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关于进一步增强普法工作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意见》等文件,探索建立国家机关落实普法责任制督察督办制度,开展“谁执法谁普法”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2021年,我市又增加3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截止目前,我市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分别达到12个、51个。

(四)公法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完善法律援助“掌援宝”功能,建成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远程法律援助申请“无障碍”通道。全市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501件,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推动“12348”与“110”“12345”“三线融合”,走出了一条“线上解答、线下办理,一线对外、业务联动”的工作新路子。承担司法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顽瘴痼疾整治联系点任务,制定《山东省东营市司法局创建全国公证、司法鉴定行业顽瘴痼疾整治示范点实施方案》,完善公证、司法鉴定行业惩戒和行政处罚制度,抓源治本,长治长效。全市共有律师事务所83家,律师999名,担任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常年法律顾问2860余家,办理各类法律事务近2万件,业务收费1.3亿元;基层法律服务所29家,法律服务工作者172名,办理案件1823起;目前全市共有司法鉴定机构8家,司法鉴定人105名,办理案件2031件;扩大公证服务领域,上半年共办证4375件,业务收费288.27万元。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

(五)维稳促和能力持续提升。在全省率先实现县级社区矫正执法大队全覆盖,全市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1784人,在矫1435人,累计警告880人次,累计收监执行109人。严格落实安置帮教人员衔接登记制度、入户走访制度和“必接必送”制度,全市安置帮教在管人员5759人,无一脱管失控。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积极参与构建以人民调解为主力、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实体化、专业化、智能化、闭环式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体系;为县乡村(社区)三级矛盾调处中心选优配强专职人民调解员885人,全部落实薪酬保障;完成初任培训并颁发《人民调解员证》,全部实行持证上岗。《东营市司法局坚持源头治理、基层化解,积极打造实体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体系》被司法部《司法行政工作交流》第21期整版刊载。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基层基础依然薄弱。工作人员不足,与承担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司法所职级较低,部门间协调难度大;保障水平偏低,发展相对滞后;基层人才流失严重,普遍存在“年年招人、年年缺人”的现象。二是法治专业人才缺乏。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在行政复议应诉、合法性审查、行政执法监督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三是社区矫正存在短板。(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工作中存在空白盲区,管控有漏洞,主要体现在开发区、功能区;相关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畅,工作合力有待增强;法律法规滞后,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四是考核体系不够科学。省对市考核指标权重过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等未纳入综合考核范围;考核方法单一,无法准确、客观反映不同地区的实际工作情况。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一是扎实推进公证和司法鉴定示范点创建工作。以创建全国公证、司法鉴定行业顽瘴痼疾整治示范点为抓手,完善公证、司法鉴定行业惩戒和行政处罚制度,建立健全公证、司法鉴定执业违规行为督导检查长效机制;健全完善行业党建、日常管理、队伍建设、办案质量等制度机制,规范服务行为;聚焦增量业务崛起,推动公证服务在金融、不动产、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新突破;开发区块链公证便民服务平台,改变传统的纸质公证书为区块链防伪的电子公证书,打造国内领先的公证处+区块链全国应用示范标杆;围绕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对环境损害类司法鉴定机构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指导,不断提升服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深入实施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开展行政复议“质量提升年”活动,打造职能科学、运转有序、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的行政复议工作新格局;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减少“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实施农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建立司法鉴定机构黑名单制度,进一步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加强法律援助远程受理标准化建设,真正实现远程法律援助服务“一点通”;完善“一创三合”新模式,升级打造“一站式”调解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集约化矛盾调处服务。三是组建运行破产管理人协会。联合市法院组建破产管理人协会,支持会员承办人民法院依法受理的各类破产案件,协助推动破产案件处理进程,化解过剩产能,清理“僵尸企业”,优化市场资源配置,防控化解金融风险,服务保障东营市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抖音账号:文章写作知识屋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