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江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1年上半年,江南区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服务和推动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贴合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及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需要,强监管守底线,强服务促发展,全面提升市场监管治理能力。

一、2021年上半年工作基本情况

(一)全力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及创卫复审迎检工作

自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及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开展以来,江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严格落实城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从氛围宣传、秩序整顿、示范创建等方面开展“再提升”工作,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758人次;增设创城公益广告、禁烟标识、食安公益广告共计3000余处;发放创城宣传围裙600条、厨师帽130顶;组织各农贸市场负责人开展“双创”培训2次;纠正环境卫生问题3215处,整顿公共秩序问题2340处,辖区市场环境总体改善。

(二)持续开展农贸市场防疫工作

突出经营场所环境卫生检查。进一步加大对餐饮单位、商场超市、农(集)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监督检查力度,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突出库存和采购食品的查验。督促食品经营者依法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全面自查自纠,对库存食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盘点清查,保障经营的食品质量安全;突出商超散装食品的管理。要求散装直接入口食品使用加盖或密闭容器盛放销售,采取相关措施避免人员直接接触食品,销售冷藏冷冻食品,要确保食品持续处于保障质量安全的温度环境;突出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督促餐饮单位从业人员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按要求和规范洗手、制作菜肴,严控加工制作过程食品安全风险;突出农贸市场的监督检查。督促经营者严格执行禁止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交易的相关规定,农贸市场开办者要建立入场活禽销售者档案,销售者要挂牌经营,并落实“1110”制度。?完善集中监管仓工作体系。统筹推进信息查验、资源共享、协同管理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集中监管仓冷链物流疫情防控重要屏障作用,守好冷链食品入资关口,切实防范疫情输入风险。

上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850人次,检查辖区餐饮服务单位1077家次,检查农贸市场、超市800余家次,检查食品生产单位74家次,悬挂疫情防控宣传横幅115条,张贴疫情防控宣传海报500张,发放(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公告100份防控宣传折页3000份(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联合江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第三方检测机构共对冷链从业人间进行核酸检测3898样次,对冷冻肉类及水产品检测共193样次,对食品外包装检测共205样次,对外环境检测共223样次;查验外埠入邕车辆1392辆,查验货物12797.84吨,消杀次数792次,开具“出仓证明”1720张。

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积极推进压缩企业开办时限改革工作。推行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掌上工商”App“广西政务”App开展电话咨询+邮件咨询+微信预约”服务,实行不见面审批服务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审批时限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工作。“证照分离”后符合“多证合一”要求的涉企事项进一步梳理、整合到营业执照上,有效缩短企业开办及获得有效许可的时间。全面推进“一次办结”、“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推进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努力实现让群众多跑网路、少跑马路。

截至2021年6月15日,江南区登记设立市场主体数3677户,其中企业775?户;变更登记市场主体数 3291户,其中企业2377户;注销市场主体?2105户,其中企业337?户;档案迁入企业420户,其中迁出企业350户。发放食品经营许可证1823份,小餐饮登记证624份,小作坊登记证81份,食品生产许可证21份。受理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施工告知材料142份(其中电梯120份、起重机22份);共受理发放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书(不含车载气瓶)365本(其中电梯245本、起重机械50本、厂内机动车辆16本、压力容器54本);共受理报废注销特种设备3台,办理停用特种设备8台;共受理计量标准考核证书16本。

(四)持续改善市场竞争环境

计量监管领域组织开展计量专项监督检查行动,结合2021年世界计量日的宣传主题,在辖区范围内开展加油、加气、定量包装商品、集贸市场计量监管的专项执法行动,对7家农产品收购用汽车衡经营单位未按规定强制检定行为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

价格监管领域开展平价猪肉监管、头盔价格监管、电网和转供电环节电价监管、新能源汽车充电价格政策执法等工作。

合同监管领域,指导辖区企业参与“守合同重信用”公示活动。通过登记窗口的LED显示屏,播放“守合同重信用”公示宣传标语向市场主体宣传合同格式文本公示的义务,引导企业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目前已指导2家企业申报2020年度“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网络监管领域,完成清理整治网络违法销售纪念章和电商领域借庆祝名义从事商业牟利活动阶段性工作,重点对含有非法销售与庆祝名义相关的“勋章”“奖章”“纪念章”及借“建党100周年”等庆祝名义从事商业牟利活动进行排查,共检查网站、网店经营者110余家次。

(五)持续提升市场监管效能

坚守食品安全底线。扎实开展食安专项整治。组织开展校园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检查,元旦春节专项检查,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专项整治,白酒专项整治,鲜湿米粉专项整治,面制品专项整治等10余次专项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725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1600余家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85份;全力保障节日及重大活动食品安全。我局保障了元旦、春节、五一等节日及人大会议、政协会议等重大活动食品安全,共出动执法人员200余人次,实现各节日及重大活动食品安全零事故。有效落实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向辖区农贸市场发放农残快检试纸约4万片,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7729批次,其中阳性样品30批次,现场销毁蔬菜、水果和水产品共73公斤,阳性处置率达到100%严厉打击食品走私违法行为。截至2021年6月15日,共接到群众举报涉嫌走私线索或线索移交7起,出动执法人员29人,共查获涉嫌走私肉制品7批次,共计19.01吨;查获走私水果(金枕榴莲)1批次,共计6.26吨;查获假冒二锅头白酒415箱,共计8300瓶(500ml/瓶),涉案货值金额14.94万元,案件已移送公安查处。

坚守药械保化安全底线。检查药品零售企业375家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391家次,重点检查药品零售企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是否按照规范要求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对辖区承担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进行全覆盖检查,确保新冠病毒疫苗全过程温度符合要求。2021年上半年辖区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质量安全状况平稳,未发生药械保化安全事件。

坚守产品质量安全底线。精确排查,开展产品质量整治。以“双随机、一公开”专项监督检查为抓手,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开展了电动车头盔、非法加油站点、流动加油车等整治大排查行动,督促企业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精心宣传,提升产品质量意识。以“520世界计量日”为宣传节点,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教育活动,通过现场宣传咨询、发放宣传资料、推送信息、消费品质量检测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搭建消费者、生产企业、质检机构、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互动平台,共出动60人次,服务企业11家,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精细培育,树立产品质量标杆。现场走访、动员有申报资质的企业,通过宣传法律法规和惠企政策,提升企业自主责任意识和品牌意识;精准巡查,强化产品质量管控。通过企业建档、日常巡查、监督抽查、回访检查等措施,对辖区工许产品获证企业持续保持生产许可必备条件,打牢产品质量合格稳定的基础。完成对14家工业产品获证企业、16家检验检测机构、8家加油站、总计30台加油机、141支加油枪的日常巡查,对2家农贸市场100多台计量器具完成免费强制检定工作,接到群众举报涉嫌非法运输、经营成品油线索或线索移交4起,出动执法人员17人,共查获涉嫌非法运输、经营的成品油3.99吨。

坚守特种设备安全底线。结合日常监管,开展各类特种设备专项检查对辖区内重大危险源单位、重点企业、人员密集场所使用的锅炉、电梯、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叉车、大型游乐设施等主要特种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共出动执法人员106人次,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90家次,其中检查重点使用单位39家,检查各类设备287台,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6份,排除安全隐患6开展工业产品和食品相关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先后开展对春季农资、食品相关产品、烟花爆竹、电动自行车等消费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192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84家。

(六)持续加大消费者保护力度

一是完善制度,提高消费维权服务效能。建立3·15消费维权投诉值班备勤制度,专员专岗跟踪监控涉疫投诉举报工单接收处置、转派处置和统计报送等工作对即将超期的事项及时催办,确保投诉举报及时办理,消费者诉求及时得到回应。

二是社会共治,营造放心消费社会氛围。结合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将宣传活动化整为零,把传统的实地现场摆台宣传活动融入到办事窗口、街道社区、商场超市,充分利用大型户外LED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线上线下齐发力,拓宽宣传广度,不断增强社会各界消费维权意识和能力,积极营造诚信放心的消费环境。

上半年,我局共通过12315、12345、来信、来访、来电等方式接到投诉举报2612起,办结1869件,挽回经济损失127.28万元。规定期限内的办结率为100%。

(七)持续保持案件查办高压态势

截至2021年6月15日,行政处罚案件立案56件,下达处罚决定书71件(含2020年延期15件)。其中食品类下达处罚决定书35,涉案货值金额8.38万元,罚没金额20.4万元;传销类下达处罚决定书22件罚没金额14万元;烟草类下达处罚决定书11件涉案货值金额3.03万元,罚没金额0.855万元;商标类下达处罚决定书1件,涉案货值金额2.83万元,罚没金额3.86万元;药械类下达处罚决定书2件。

(八)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多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邀请王宗骏教授向全体干部做党史学习教育宣讲;结合“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会;在清明节组织党员干部到南湖公园韦拔群纪念广场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激发全体党员干部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发动党员参加由党史学习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的“感党恩 跟党走”江南区红色故事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组织党员干部通过八桂先锋、广西云客户端、“学习强国”广西学习平台、“南宁市江南发布”等渠道开展自主学习。

二是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深入推进意识形态理论学习,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同市场监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上半年开展中心组学习10次、干部职工集中学习3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为网络舆情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局长为网络舆情安全直接负责人、局办公室成员为网评员和网络舆情监测网评队伍,积极向区委宣传部报告涉及市场监管网上舆情信息,及时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

三是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针对《电视问政》反映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玩手机、浏览与工作无关网站问题,我局及时开展监督执纪及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专项督查,约谈涉事人员3人,并组织全体人员召开市场监管纪律作风整顿会议。

四是健全纪律自查体系。强化局、所两级自查自纠,不定时开展纪律巡查,在政务服务窗口及市场公示栏公布举报投诉电话,解决监督执纪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二、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任务和监管力量不匹配

机构改革,知识产权、盐业、价格监管等职能划入,工作量急剧增大,但与之相关的监管人员、专业性资源却未随之下沉,且缺少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制约市场监管业务的正常开展。

(二)监管形势与监管能力不对等

随着新科技迅猛发展,网络订餐、微商电商等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监管对象由“实体店”扩展到“线上”,目前市场监管技术支撑手段滞后,传统的监管方式已经力有不逮,且人员老龄化严重,监管风险增强。

三、2021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江南区市场监管局将以城区经济发展为中心紧紧围绕“双创”工作,坚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中加强市场监管工作。

(一)牢牢守住安全底线。聚焦大型商超、集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和学校、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突出白酒、保健食品、猪肉等重点品种,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防范重大市场安全风险。加强防疫物资质量监管,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打造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升级版为抓手,深化“一网一门”改革,全面实现“企业开办一个工作日办结”和“最多跑一次”目标。

(三)不断加强质量建设。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开展制造业品牌升级、农产品品牌转化、服务业品牌示范,开展品牌培育“面对面”指导活动,帮助企业补齐质量短板加强高价值专利的转化运用。推进品牌创建、地理标志注册和公共品牌发展,严厉打击侵犯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不断提升城区产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四)努力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强化信用监管,保障“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全覆盖;加强价格执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集中整治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扰乱市场秩序突出问题。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要管党,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抖音账号:文章写作知识屋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