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县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各个领域的重要论述,圆满完成“三农”工作各项目标任务,扎实开展“三个以案”廉政警示教育,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1.努力抓好粮食生产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53.7万亩,粮食总产177.35万吨,全省第一。其中水稻种植267.1万亩(发展再生稻面积60万亩),产量118.46万吨,小麦种植168.1万亩,产量53.77万吨,杂粮种植18.5万亩,产量5.12万吨。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产量52万吨。完成秋种任务230万亩,其中油菜20万亩,小麦播面积170万亩,蔬菜及绿肥作物40万亩。
2.高标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1)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19年建设任务13万亩已通过验收,已拨付资金15700万元,暂有12标段等待审计结果后进行结算。2020年建设任务12万亩全面完成并通过验收。已拨付13461万元,占总投资的74%。2021年建设任务15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0.3万亩),总投资33810万元。已开工建设,施工进度达总工程量的89%左右,已拨付资金2.33亿元。
(2)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项目:2019年建设任务19万亩已竣工验收,资金已拨付6517万元,占总资金的86%。个别标段待审计后进行结算。2020年建设任务17.49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0.8万亩),已通过验收。拨付资金7391万元,占总投资的82%。
3.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54亿元,同比增长13.7%。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22家,其中省级10家、市级63家、县级49家,六安龙翔美食王禽业有限公司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15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11家;安徽方硕食品有限公司(加工主导型小龙虾制品)、六安龙翔畜禽产业联合体(加工主导型鹅肥肝及加工系列)、安徽牧翔禽业有限公司(生产型)被列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7家。截至11月份,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47.11亿元,同比增长20.5%,增幅位居全市第5位。整合涉农资金2.02亿元支持“6969”工程。主要围绕优质粮食、特色畜禽、生态稻虾、绿色蔬果,正在实施四大类41个项目,已竣工35个,在建6个,资金拨付率90%以上。
4.积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组织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开展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提升示范引领,262名农技人员培育科技示范户1310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6550户。围绕粮食产业、畜禽和水产,加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和推广,做到主导品种入户率和主推技术到位率分别达到95%以上。建设5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900人,培训合格率95%以上,达到预期目标。对262名农技指导员及部分管理人员分类分批开展能力提升培训
5.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扎实推进“师带徒”项目实施,公开遴选师傅20人,共培育各类农村实用人才400多人。成功申报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农业农村部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县及农业农村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示范县,家庭农场发展到8099家,其中今年新增107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361家,新增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个(永放芡实、小根生猪)。累计培育带头人1287名,其中今年新培育299名,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6.做好农村承包地的管理与改革工作
今年受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68件,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解仲裁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农业农村部安排农干院专家听取我县仲裁委员会意见与建议,制定全国农村土地仲裁员职业技能培训与评价体系标准。近期农业部政改司、农干院计划在我县举办农村土地仲裁专题培训班。完善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全年服务500多户。推进土地流转,充分调动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参与农业规模经营的积极性,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优势产业基地。宋店镇、户胡镇流转大户种植再生稻米,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安徽医科大学一次性向宋店镇订购再生稻米20000斤。做好宅基地审批管理与改革工作,截至目前,今年共颁发审批农户建房申请1649起,其中新建766起,翻建883起。
7.高质量完成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全面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成果,扎实推进年度清产核资工作,累计资产总额27.76亿、其中流动资产2.61亿、经营性固定资产3.74亿;未分配各类耕地、园地、林地、草地面积23.37万亩;四荒地1.35万亩。全县开展“三变”改革398个,参与三变改革的农户42万余户,核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60万人,实施“三变”改革项目660个,引进培育主体136个。村集体和农户共投入“三变”改革资金6.29亿元。2020年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6707.72万元,初步统计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增长8%,新增经济强村5个。孟集镇“智慧三资”试点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年内将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开展农村财务监督检查,切实减轻基层组织及农民负担。
8.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推进乡村治理清单式管理,明确了8个牵头单位和18个配合单位,梳理了县级19个方面任务清单、乡镇级18个方面任务清单、村级5个方面任务清单。开展了三次乡村治理督查,并将问题通报到乡镇,及时予以整改。注重加强宣传推广,编写乡村治理宣传“三字经”,通过悬挂横幅、广播等方式,提升群众知晓度。成功申报长集镇为安徽省第二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创建乡镇,孟集镇双岗村、邵岗乡坎山村、河口镇柏树林村、新店镇黄泊渡村、岔路镇元圩村为安徽省第二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创建村。
9.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全面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扎实开展2021年度改厕工作,严格按照工程化、项目化思维实施今年的改厕工作,目前,上报省市的7822个改厕任务已全部完成。全县户厕摸排工作基本完成,2013年以来,全县31个乡镇371个村实施了各级财政支持改造的农村改厕87167个。在摸排中,发现问题厕所558个,已全部整改。逐步推进农村户厕现状摸排调查工作,共摸排398个村,46.3万户,并建立一户一档。31个乡镇全覆盖建立了“一站两体系”改厕长效管护机制建设,确保“全面建成、能够运营”。
10.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加大“三品”申报认证力度,全面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安徽鑫溢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等34家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111个品种获得“绿色食品”认证;霍邱县亿万稻虾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0家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12个品种获“无公害食品认证”;安徽省浩宇牧业有限公司“霍寿黑猪”等10家企业21个品种获“有机食品”认证。“皖翠”牌猕猴桃为安徽绿色食品50强。安徽天隆饲料有限公司11个畜禽类产品成功申报“绿色生资”,其中鹅类绿色饲料填补国内空白,突破我县畜禽类产品申报绿色食品的饲料瓶颈,全省畜禽产品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现场推介会今在我县召开。霍邱县荣芳米业有限公司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为“中国最美的绿色食品企业”;安徽大艾药业科技有限公司、霍邱县保珍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霍邱县孟家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申报“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已通过现场检查;“霍邱麻黄鸡”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等待部级评审,“霍寿黑猪”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正在准备中。“龙翔”“庆发湖及图”“华安达及图”为中国驰名商标,“霍邱柳编”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柳编工艺。安徽省浩宇牧业有限公司被确定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国家淮猪保种场)。孟集镇被安徽省畜牧兽医协会授予“鹅肥肝之乡”。
11.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共督查检查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80余站次,组织站站交流2次,技术互帮互助2次。检测查辖区内农业生产经营单位70余家。重点检查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违规使用瘦肉精、孔雀石等行为,规范了生产经营秩序,提升了我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2021年快检任务数为15110个,至11月15日,已抽检样品19536个,完成率129.29%,超额完成快检任务。检测合格率99.9%,高于上级要求的98%合格率1.9个百分点。积极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1-11月份,共开具合格证5.3万余张,附带合格证上市农产品6.7万余吨。持续推进追溯体系建设,至11月15日,共有234家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在国家和省级追溯平台登记注册并使用,其中国家追溯平台81家(2021年新增26家),省追溯平台153家(2021年新增59家)。
12.实施“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
目前霍邱县到户项目总数39242个,项目户数38592户,到户项目覆盖率为95.1%;今年新建、完善园区数为54个,占园区总数比例为50%。2021年第一批自种自养发放产业奖补6911.45万元,涉及23828户,第二批4000.4万元,涉及14265户。预计对脱贫户在新型经营主体就业奖补32.36万元,对带动脱贫户就业的新型经营主体奖补22.15万元。
13.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2021年,省、市下达任务秸秆综合利用率91%、产业化利用率45%,秸秆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秸秆产业化利用民生工程:建设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5个,大型秸秆沼气1处,产业化利用7万吨。截至11月,5个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大型秸秆沼气全部完成工程建设,产业化利用量完成8.5万吨,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14.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
新建77个益农信息社,实现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全覆盖,通过益农信息社组织周边农户开展手机应用培训,有效提升农民群众数字技术应用技能。做好2021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2021年度申报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主体40余家,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数(28家),申请建设总库容20000多立方,实现中央财政补贴1200万元。对全县智慧农业进行摸排,组织企业申报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今年新增省级物联网示范企业2家。
15.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有序开展农村宅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渔业、畜牧业、农业机械领域执法工作。2021年度,累计出动农业综合执法人员3465人次,检查涉农企业、经营门店980户次,办理简易程序案件12起;一般程序案件81起,其中渔业案48起、动物检疫案9起、兽药案12起、种子案2起、农药案1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案2起、宅基地案3起、生猪屠宰案1起、农机案3起,已办结80起,累计罚款25.656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3万元,没收违法财物货值15万元。移送司法机关11件。捣毁私屠滥宰窝点8个。在保护农业发展环境、维护群众权益、提升执法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16.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1)耕地保护工作。对全县33个耕地质量监测点进行取土化验,跟踪监测耕地质量的变化。集成增施有机肥、秸秆深埋还田、测土精准施肥等措施,组装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治理修复技术模式,稳定提升耕地质量。在3个乡(镇)10个村建立2.0万亩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示范片。分别为长集镇小园村、钱店村2个村计0.4万亩,城西湖乡老滩村、双河村、碉楼村、陈嘴村4个村计0.8万亩,王截流乡长马村、茶西村、张岭村、王楼村4个村计0.8万亩。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化肥零增长行动。2021年示范推广水稻侧深施肥16.8万亩。
(2)农药减量化行动。实现了2021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目标,制定了《霍邱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1年农药减量化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霍农秘〔2021〕38号文件。主要从加强病虫监测预警,提高病虫害监测准确率、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开展科学用药指导培训、促进植保机械更新替代、加强农药市场监管等六大方面统一安排部署,实施农药减量化行动。据农业部门统计2021年农业上农药使用量138.95吨(折百数量),比2020年(141.69吨)减少1.94%(2.74吨)。
(二)强化大局意识,全面落实中心工作
1.推进信访维稳工作。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以来,局党组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对原马冲农场和种子公司历史遗留上访问题不推诿不回避,主动接触矛盾,真心真情化解,有效遏制了多次重复进京上访,确保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的稳定工作。
2.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认真完成安委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督查检查,对全县农业主体生产加工,高标准农田建设,农资市场等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排查安全隐患,杜绝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有效地保障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
3.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依法依规及时准确上传公开信息,按要求全部公开到位。认真开展行政审批工作,积极受理行政许可,经营许可等行政审批项目的政策咨询,业务受理等。认真做好因机构改革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工作。
(三)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完成党建工作任务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作风效能建设),贯彻执行上级决议、指示,安排部署、组织实施年度工作,带头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格按照“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制度,制定学习方案,集中、分组、自学有机结合,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党史学习教育,已组织开办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5期,党员同志交流发言30余人次。组织开展红色教育活动,通过瞻仰革命先烈、缅怀英雄事迹、重温入党誓词、参观党史图片展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认真开展意识形态管控工作,制定“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实施方案,集中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组织党员干部交流发言,就“三个以案”警示教育谈谈各自的心得体会。
二、存在问题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2021年,县农业农村局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还有一定的困难和不足。一是农业龙头企业不强,带能力弱,对基地的投入不足,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不好,缺少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二是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快、数量大,但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土地入股、合作经营、托管服务等经营模式覆盖范围小,经营性收入不高。三是集体“三资”管理不到位,部分乡镇村级三资管理混乱,开设多个账户,存在小金库风险,处置“三资”程序不规范。四是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执行制度不到位,基础设施不健全,活动开展较少,产业发展缺乏措施,宣传不深入,指导培训无材料无手段。五是农业执法人员能力不足,由专一执法转变成综合执法,存在能力不足、本领恐慌、底气不足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