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2021年,在运城市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为建党百年献礼总目标,牢固树立党建统领、以安为先、依法监管、服务发展理念,立足本职,担当作为,高质量推进了各项工作圆满实施。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党建统领作用,锻造履职尽责队伍
1、突出政治引领。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组织集中学习42次、专题研讨11次,讲党课9次,开展活动24次,培养预备党员2人,接转党组织关系23人。通过开展“联建共建”和“双轮值”等工作,进一步优化“两个覆盖”,扎实推动非公党建工作。
2、强化能力建设。采取自主学习、集中培训、重点讲解和外聘专家授课等模式,将短训应急与长训升级有机结合,深入推进技能培训,促使人均每年学法达到40小时以上,显著提升了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
3、从严正风肃纪。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党组成员之间谈心谈话达到100%,党组成员同中层干部谈话100%,压实各项工作任务责任,确保了“三个年”活动协同推进;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红白喜事报备6人;牢固树立“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治理念,更新完善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保持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推进重点工作落实,完成专项考核任务
1、食品安全工作。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2020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研究部署2021年工作,建立食品安全工作信息报送制度,每月定期报送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对全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组织开展了永济市2021年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桌面演练。强化日常监管,开展专项整治,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600余家次,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163份;累计组织检测冷链食品530余家次、检测环境及样品27616份,组织冷链食品从业人员进行核酸检测4600余人次。排查冷藏冷冻库63家。监督抽样2210批次,不合格30批次,均已按时限要求完成核查处置工作。
2、标准化工作。与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永济市实施标准化战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帮助指导农业农村局通过运城市市场监管局立项审核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3个;委托第三方机构专业评估了15家企业公开的436项企业标准;组织2家企业申报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各职能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山西河东泽芦源最终被确定为山西省2021年度标准化试点项目之一。
3、质量工作。积极引导6家企业、1名个人申报第三届运城市市长质量奖,确定了2家企业和1名个人代表我市参加质量奖的评选活动;组织4家企业参加运城质量攻关项目验收认定汇报会,获得质量攻关工程优秀奖项目2个和鼓励奖项目7个;组织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代表永济参加山西省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交流会,参加发布的3项成果取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帮助35家企业进行各类体系认证,取得认证证书67张,新增获证企业和认证证书目前均已超过2020年度获证企业和证书总数的15%。
4、知识产权保护绩效工作。贯彻落实《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新增授权专利206件,累计发明专利349件,新增注册商标460余件,累计2128件,成功注册马德里商标1件;纳入运城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山西省优势企业培养梯队规模企业6家;2家企业获得奖励10万元;中车集团荣获山西省专利二等奖获得奖励5万元;指导帮扶申报的“永济葡萄”“永济芦笋”“永济柿子”“永济冬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通知书,正在受理审查中。
5、“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严格落实竞争执法各项工作,调整了永济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组成人员,印发了《永济市公平竞争审查投诉举报受理回应机制(试行)》、《永济市公平竞争审查抽查检查机制(试行)》和《永济市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商会审制度(试行)》,召开了永济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调研、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督促成员单位传达学习了2020年度公平竞争审查发现典型问题及整改情况的通报精神,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印发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督促各单位对三年来所涉及市场主体文件做到应审尽审,2017-2020年审查存量文件4952份,函1763份,涉及公平竞争审查文件9份,修改1份,废止文件1份,停止执行文件1份;2021年审查增量文件1135份,函110份,涉及公平竞争审查文件4份,废止文件1份;指导审查政府办确定的重点项目4个,工作协调会议纪要2份,修改会议议定2条。
6、“证照分离”改革(事中事后监管环节)工作。加强信息共享,定期督促相关单位及时认领“双告知”精准推送信息,认领率达100%。每月23号前按时报送涉企信息归集公示统计表,至今归集行政许可信息2309条,抽查检查信息81条,行政处罚信息12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照证照分离改革事项清单,逐项细化监管措施,按计划全面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做到全覆盖、常态化。
7、“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积极调整完善名录库,纳入监管对象34964户,执法人员610人; 按计划完成联合抽查41项、本部门抽查27项,涉及检查对象1100余家,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无事不扰。并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合作社77家,修复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用8家,完成企业年报率96.38%,农合年报率81.45%,个体户年报率43.86%,提升了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8、药品安全工作。加强疫(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情防控,对全市147家药店逐家上门检查指导,重点关注不活跃药店“一退两抗”药品销售情况,相继开展了药品经营行为、药品网络销售、特殊药品监管专项整治,全年共检查药品经营使用单位629家次,发现问题48个,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48份,整改到位48家。新冠病毒疫苗均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采购配送,经全覆盖检查未发现问题;开展了儿童(含婴幼儿)化妆品专项整治等,全覆盖检查了全市100余家化妆品经营使用单位。
(三)强化举措,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印发《中共永济市委办公室永济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开展全民创富行动加快市场主体培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以及《关于切实做好市场主体培育工作的通知》,动员全市力量,突出重点力量,不断推动市场主体培育见成效。一是细化任务,压实责任。与永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帮办工作的通知》,压实各方责任,充分发挥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各市场监管所、各审批股室的协同联动作用,加强联系、及时沟通、信息共享、主动帮办,切实提升市场主体办照便捷度和效率。二是加强创新,提升服务。围绕“项目建设年”,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经多次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沟通交流,在开发区审批服务大厅设置了“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窗口,制作了“永济市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工作职责”公示牌,印制了服务彩页及“一站式”服务申请表,为我市小微企业在计量、标准、质量、商标、专利、特种设备安装等方面需要得到帮扶和支持提供了畅通渠道,为项目建设落地生效保驾护航。三是综合施策,确保实效。结合日常监督检查,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的监管排查力度,在存量上找突破,强化对新开发小区、商业街门面的督促力度,在增量上抓突击,新增办理食品小经营店备案证、食品小摊点(一条龙)(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证1000余个,总体市场主体净增3759户,可完成预期15%增长率。
(四)强化综合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1、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强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深入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三年行动”和“零事故”创建,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145家,下达监察指令15份,发现问题42个,整改到位40个;组织应急救援演练2次;搭建纳入液化石油气信息化平台5家,气瓶充装单位建立气瓶档案25253只,聘请专家对已搭建平台的液化气站充装单位进行会诊,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通报,整改问题59条。全覆盖检查45家加油站、6家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及重点工业产品企业,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企业及时整改;抽检10大类42种民生用品324批次,已出具检验报告294批次;查处和后处理上级交办和本级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17起。
2、加大重点领域整治力度。一是规范网络交易,充分发挥网络监测平台作用,强化以网管网的执法效能,相继开展了整治线上线下销售侵权仿冒汾酒等工作,检查市场主体1844家次,监测信息856条;正常亮标46户,未申请37户,未贴标13户。二是规范价格行为,相继开展了转供电价格收费监督检查、旅游市场价格专项检查及房地产市场价格等重点工作,提醒告诫转供电主体74家,检查旅游景点11家,规范了政府定价、非学历教育幼儿园收费及水暖电气价格行为。三是强化广告导向监管,监测检查户外、互联网及电视广告2000余条次,责令改正并消除影响广告5条次,当场消除取缔广告5条。四是强化计量监督管理。通过制定方案、召开会议、加大宣传、公开承诺、开展监督检查等方式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市场计量行为。
3、加大执法办案力度。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的突出问题,围绕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特种设备、广告、知识产权、价格、网络交易等重点领域,严厉查办(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威胁群众健康安全、扰乱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今年已办理案件252起,其中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124起,简易程序行政处罚97起,共计罚没款53.8万余元。
(五)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有力维护消费者权益
1、抓好放心消费创建。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社会监督、规范管理”的原则,创建了“诚信经营 放心消费”承诺市场主体50户、九星级文明商户28户。
2、宣传营造放心环境。组织开展了3.15消费维权、5.20计量宣传、知识产权周等活动,在五大公园LED屏发布信息60余条目,《永济报》发布专栏信息40余期,永济电视台播放各种公告、提示11次,各类媒体发表宣传报道70余篇,短信平台发布各类提醒3.5万余条。
3、畅通维权渠道。制定了永济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投诉举报处理流程规范(试行),通过12315办理投诉举报400起,12345政务服务热线转办事项处理问题212起。
(六)持续发挥职能优势,打赢打好重点工作攻坚战
1、创建文明城市。成立创建工作领导组,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统一制作宣传标贴、宣传画4450张,动员150余户经营户发布宣传标语,在7个农(集)贸市场22个出入口设置公益广告及制度牌匾22块。
2、打好蓝天保卫战。制定《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市场监管工作方案》,加强油品管控,抽检车用汽柴油96批次,车用尿素11批次,合格率100%;加强煤质管控,抽检民用散煤30批次,正在由第三方检验机构检验。
3、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印制了《永济市打击黑加油站点(车)专项工作行动方案》,组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严厉打击取缔黑加油站点专项行动,捣毁黑加油站点(车)6个,现场查扣厢货车3辆、加油机4台、车载油罐3个,填埋地罐1个,油品4000余升,行政拘留3人,奖励举报群众2人次2000元,切实提升了共治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假冒伪劣商品在市场上依然存在。随着市场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仍有一些不良商家存在侥幸心理,存在制假售假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坑农害农事件还时有发生,需要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
(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当前15个部门承担着对市场主体的监管职责,虽然已形成联合检查的机制,但由于执法人员、执法体制等存在差异,在检查中还存在联系不紧密、配合不默契等问题,以及“双随机”出现的匹配检查人员与随机检查事项不对口、对相关法律法规运用不熟悉、细则把握不准,以至于影响检查质量等问题。
(三)基层执法能力与执法要求有差距。基层所承担着食品生产经营、药品流通、医疗器械、保化产品、商标广告、市场合同、特种设备、标准计量、举报投诉等职能,监管执法领域广,适用法规多,专业性强,工作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精力不足、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持续努力加以改善解决。
三、2022年工作计划
(一)守牢职责领域内的安全底线。将“四个最严”要求贯穿始终,持续加强日常监管,开展风险防控和专项整治,对不合格产品及时召回和撤柜下架,全面提高全市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及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力防控市场监管领域安全风险,不断夯实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保障好人民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
(二)深入推进质量强市战略。推进国家标准化改革,指导建立申报行业标准,引导企业树立“质量强企、品牌兴企”理念,加大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工作力度,促进专利申请量质齐升,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助推高质量发展。
(三)依法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进一步围绕依法治市要求,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和执法能力建设,科学制定抽查计划,合理确定随机抽查的比例和频次,企业抽查比例不低于6.5%,强化案件查处,完善信用监管机制,使得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维护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维护永济人民的消费质量。
(四)创造公平放心消费环境。不断加大竞争执法力度,围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继续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强化网络和广告执法,全面推动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工作,深入推进诚信消费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五)提升效能提高社会满意度。坚持围绕运城市委“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和永济市委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紧扣市场监管职责,聚焦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问题,以市场主体和群众满意度为导向,坚持服务与监管并重,提升服务效能,规范执法监管,不断维护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守法规范的经营环境、政商亲清的监管环境,以实实在在的努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