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5日下午一点,我镇在市政府疫情防控会议上接到伊拉哈镇居民全员核酸检测任务后,镇政府领导及卫生院相关人员立即回到镇政府,于下午3时召开伊拉哈镇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部署会议。会议主要内容包括:
1、制定伊拉哈镇居民全员检测工作方案;
2、成立伊拉哈镇居民全员核酸检测领导组织:
3、确定各工作小组工作职责分工:
4、对所有参与现场工作的人员进行穿脱防护物品培训;
5、向各村发放核酸采集信息卡,对信息卡填写人员和核酸混采登记表录入人员培训;
6、确定采集点位置,准备采样工作所需物品;
在镇卫生院人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镇政府及卫生院与嫩江市卫健局沟通,申请支援专业技术人员。在卫健局的协调下,鹤山农场医院、海江镇中心卫生院和前进镇卫生院共计派出21名精干技术人员支援我镇核酸检测工作。全镇共设置采样点15个,投入采样医务人员共30人。镇政府抽调伊拉哈镇小学和中学教师15名,作为信息录入人员。派出所出动警员4人。包村领导带领各村工作人员及志愿者178人负责采样现场维持秩序、引导村民和信息卡填写等工作。此项工作参与人员共计228人。出动车辆50 台。
1月16日早七点整,伊拉哈镇村民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正式启动,15个采集点同时开展采样工作,现场利用有限条件设置了进、出双通道,村民在现场工作人员带领下,按照采样工作程序配合采样工作,避免了人员聚集,各个采集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每个采集点工作完成后,又对行动不便人员进行入户采样。
到1月16日15时,伊拉哈镇居民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顺利结束。卫生院收集整理所有采集点的医疗废物,按规定进行处理。采集点所属单位对场所进行全面的消杀。
卫生院对全镇7409份采集样本、采集信息卡存根及采集登记表进行核对后,按规定流程送到九三农垦医院检验室,在当日18时,完成全部样本送检工作。
本次伊拉哈镇居民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共计消耗防护服178套、防护面屏220个、手消毒液20瓶、一次性乳胶手套450付,医用外科口罩600个、医用防护口罩(N95)360个,一次性靴套256个。
1月17日下午,卫生院接到九三农垦医院检验室通知,伊拉哈镇居民全员核酸检测样本7409份,结果全部为阴性。至此,伊拉哈镇居民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圆满完成。
关键词:检验科 血液生化检验 报告时间 临床调查
Inspection department to blood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 time of report clinical diagnosis
Duan Yunzhi
Abstract:Objective:Understood the basic unit hospital blood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 report sends out time. Methods:Designs a repayment time (TAT) data sheet,uses a working week to spot-check my courtyard outpatient service and in-patients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 from draws blood the time which the report sends out needs. Results:Total TAT most is short is 70min,the most length is 220min.The conventional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 may in front of 12:00 complete and send out the report generally in the morning. Conclusion:Compares with the large-scale hospital,basic unit hospital blood biochemistry TAT quite is quick.
Keywords:Inspection department Blood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 Time of report Clinical investigation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19-01
在临床工作中,笔者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某些就诊病人甚至临床医生在病人抽血后10~30min左右就来检验科询问生化结果。这种情况既干扰了我们的正常工作,又使病人因此时拿不到检验报告而对我们产生意见。为了解基层医院生化检验结果的回报时间(TAT)及影响TAT的环节和原因,我们在这方面作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标本来源于2006年6月我院就诊的遵医嘱做生化检查的门诊和住院病人,共260例,其中门诊118例、病房142例,均空腹在我院门诊抽血室或病房抽取静脉血。
1.2 调查方法。设计一张TAT时间记录表,其中包括抽血时间、接收标本时间、血液水浴凝固时间、离心分离时间、上机时间、审核打印报告时间、校对时间、报告发出时间。要求在该项调研工作中的当班人员按此表记录各工作点时间,共调查5天(选择常规工作周的周一~周五作为该项调查的时间段)。
1.3 检测仪器。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仪。
1.4 检验项目。我科所开展的生化全套共40多项,这些项目根据病情的需要或病人的要求,大致可分为下列组合:生化常规10项[钾(K)、钠(Na)、氯(Cl)、钙(Ca)、磷(P)、二氧化碳(CO2)、尿酸(UA)、尿素(Urea)、肌酐(Cr)、葡萄糖(Glu)];肝功能13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r-谷氨酰基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A/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汁酸(TBA)];血脂4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心肌酶5项[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AST、乳酸脱氢酶(LDH)、a-羟丁酸脱氢酶(HBDH)];风湿5项[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UA、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6项[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 3 (C 3)、补体C 4 (C 4)、CRP];肾功能2项(Urea、Cr)。除这40项常规生化外,还开展了淀粉酶(AMS)、胆碱酯酶CHE)、镁(Mg)等的检测。
1.5 工作流程。从标本收集到结果报告的工作流程大致为:①收集标本。门诊病人一般于上午7:30~10:30在门诊抽血室抽血,我科大约每小时派人拿回标本一次。10:30后尚有个别病人抽血,则由护士负责送至我科,但不纳入本次调查。住院病人一般于上午8:00前由该科护士将大部分检验标本送到我科,小部分标本在10:30前送到我科的也纳入本次调查。②预备阶段(检验单分类与标本预处理)。生化室人员在收到标本后,一边按处方的组合进行分类、编号,一边离心分离血清并对号入座将血清吸入检测杯。③血清标本上机分析。一般于每日上午8:30开机,开机后先用省临检中心提供的质控物做室内质控,再行病人标本的检测,单个项目和小组合先安排,大组合和生化全套后安排,如有急查项目则于急诊程序优先检测。④结果报告与审核校对。生化仪每完成一个组合的测定即给出结果,其结果实时传送到南方医学检验信息系统,通过在电脑屏幕上审核后打印出检验报告,再将此报告单与原检验单进行校对,确认无误后方可发出生化室。
2 结果
生化检验TAT调查结果,这260例标本的生化组合分布情况为:生化全套64例,占24.62%;生化常规加肝功能48例,占18.46%;生化常规44例,占16.92%;肝功能38例,占14.62%;血脂(或加Glu)29例,占11.15%;其他组合共37例,占14.23%。
3 讨论
一些农村和山区的病人、生意人或其他较忙的人,常抽时间来医院门诊部看病和检查,迫切希望尽快拿到检验结果,减少就诊时间。大多数医生也为病人着想,常督促我们尽快发出检验报告。因此,检验结果的TAT是病人和医生常常询问和关心的问题。
一、制定依据
《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肺炎聚集性疫情处置指南(试行)》《不同场景不同情形肺炎疫情防控应对实操指南(实行)》《核酸复查稀释混样检测技术指引》《市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市应对秋冬季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市肺炎常态化监测预警工作方案》《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方案》等。
二、工作目标
按照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开展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总要求,迅速研判疫情可能来源、播散程度,科学划定高、中、低风险等级区域,实施差异化核酸检测。村、社区为单位实现5天内完成区内全员核酸检测,进而以镇为单位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全镇常住人口4157人。
三、启动情形
区域内发生散发病例或局部聚集性疫情,经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组织卫健部门和专家进行疫情形势分析研判,划定高、中、低风险等级区域后实施,低风险区人员10:1混样检测、中风险区人员5:1混样检测、高风险区人员1:1检测。
四、工作内容
(一)科学设置核酸采样点。
各村、社区以划定的单元设置临时采样点,可选择在居(村)委会、村卫生室、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通风、空旷场所,采样人员在室内,被采样人员在室外排队等候,保持间距,逐一进行采样。对失能、半失能等残疾人采取集中入户采样。每个采样点配备联络员、登记员、消杀员,辖区公安派出所配备现场维持秩序人员。采样点应室外悬挂相关标识,入口处设置登记区。
(二)做好组织动员工作。
各社区(村)要周密安排辖区居民有序进行核酸采样,明确调查登记、宣传动员、人员通知、志愿者招募、工作人员培训、秩序维持等发动工作。为每个临时采样点配备3-5名人员,包括登记员、召集员、联络员、消毒员等工作人员。
(三)组建核酸采样队伍。
各类核酸采样队伍以被采样人员所在风险等级区、居住小区(村)为单位,实行分区、分类开展人员采样,明确被采样人员类别、地点,分类收集装箱。
1.镇级医疗机构采样队伍。组织辖区医疗单位建立核酸采样队伍,承担区域内采样任务。签约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为每支采样队伍配备身份证读卡器、条形码扫描枪、笔记本电脑。每支采样队伍3人(采样1人,登记1人,辅助1人),镇6支,每支队伍每天采集样本300人份,全镇3天内完成全员核酸采样。
2、疾控机构采样队伍。镇卫生部门分别建立2支核酸采样队伍,承担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人员采样,按照防控要求及时完成密切接触者、次密接触者、一般接触者的采样频次。
(四)核酸样本收集储运。
1、区疾控承担密切接触者、次密接触者、一般接触者等重点人员核酸检测样本的收集、储运。其他需复核的核酸样本由采样单位收集、运送至辖区疾控机构实验室。
2、医疗机构承担发热门诊发热人员核酸样本的收集、储运。高风险区等人员的核酸检测样本由采样单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送医疗机构实验室。
3、第三方检测机构承担低风险区与中风险区人员核酸检测样本的收集、储运。由采样单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送至区域内指定地点,第三方负责接样,自行运送至本检测机构实验室。所需样本运送箱由第三方提供。
五、保障措施
(一)制定方案,明确工作任务。镇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按照区级《方案》总体要求,制定辖区全员核酸检测实施方案,细化工作内容,明确部门职责和任务,确保各村、社区能够同步开展核酸检测,同步完成全镇全员核酸检测目标。
(二)做好物资储备,保障供应充足。镇财政所负责制定全员核酸检测物资储备方案,与物资供应方建立物资采购快捷通道,确保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后,物资供应及时、充足。在做好辖区检测物资储备计划的同时,要统筹做好采样人员、志愿者等工作人员的车辆、就餐、保暖及支援人员住宿事宜,切实做好生活保障服务。
(三)维持检测秩序,严厉打击虚假疫情信息传播。派出所要为每个采样点配备1名公安干警,维持全员核酸检测现场秩序,保障现场采样有序开展;同时加大各类网络媒体的舆情监管,严厉打击虚假疫情信息传播。
(四)加大宣传,正确引导舆情。宣传部门要及时全员核酸检测公告,加大全员核酸检测的正面宣传、报到,引导广大群众积极配合检测工作,避免出现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做好舆情监测,及时纠正社会负面影响。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xx年卫生局上半年妇幼卫生工作总结
为了解我市xx年妇幼卫生工作执行情况,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和不足,为xx年妇幼卫生工作决策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更好地推进我市妇幼卫生工作稳步深入开展,我局于xx年xx月18-xx日依据《市xx年妇幼保健工作考核标准》(三卫〔xx〕xx号)及《市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方案》等工作考核指标的要求,对全市各级妇幼卫生工作项目责任单位xx年度妇幼卫生工作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现将考核结果通报如下:
一、考核依据
(一)《市xx年妇幼保健工作考核标准》(三卫〔xx〕xx号)。
(二)《市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方案》。
二、考核方法
(一)现场考核:采取听取汇报、访谈、查阅资料、电话询问等方式进行。
(二)反馈:现场考核完成后,考核组对各单位完成任务情况进行汇报,对存在问题进行反馈。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工作达到年度目标要求xx年,孕产妇死亡率为13.69/10万,控制在指标要求范围内;
新生儿死亡率为4.38‰,比xx年下降26.14%;婴儿死亡率为5.47‰,同比下降27.2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25‰,同比下降了21.79%,无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发生,各项指标均达到年度工作目标要求。
(二)孕产妇免费保健服务项顺利实施。
截止至xx年xx月xx日,全市共为孕产妇14115人提供保健服务,其中本市户籍7188名,早孕建册6509人,系统管理6347人;提供免费产检42187人次、血常规检查39175人次、尿常规检查39689人次、肝功能检查10418人次、乙肝两对半检查12571人次、肾功能检查10361人次、B超检查2833人次和产后随访8648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孕产妇产前检查率达98.37%;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为86.86%;孕产妇早孕建册率为86.15%;孕产妇健康管理率为87.02%;产后入户访视率为88.71%,各项工作指标达到工作目标要求。
项目工作执行较好的单位有:马岭卫生院、林旺卫生院、崖城卫生院、育才卫生院和荔枝沟卫生院。
(三)0-6岁儿童免费保健管理项目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截止至xx年xx月xx日,全市共对53352名0-6岁儿童免费服务,免费体检101617人次,免费血常规检查33473人次;为8553名新生儿进行访视;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达97.73%;3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为86.01%;新生儿访视率为87.35%,各项工作指标达到工作目标要求。
项目工作执行较好的单位有:河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崖城卫生院、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林旺卫生院和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重大公共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一是xx年,全市累计完成农村妇女增补叶酸4951人,共发放叶酸17418盒,完成省下达任务指标的137.53%;全年累计为符合条件住院分娩的农村孕产妇补助3931人,补助金额117.93万元,完成省下达年度工作任务。二是xx年全年共进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14163人,筛查覆盖率达91.21%;新生儿听力筛查14403人,筛查覆盖率达92.76%,达到省的项目工作目标要求。三是xx年分别为15379名、15271名和15399名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服务,检测率分别达到99.77%、99.07%和99.90%;共发现3例艾滋病和22例梅毒阳性病人及xx例乙肝感染的孕产妇,并提供免费母婴阻断服务;艾滋病感染阻断率为100%;为xx名新生儿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阻断率达100%。四是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工作按时完成省级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累计完成宫颈癌筛查8394人,完成工作任务的111.92%,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病人4人,未发现宫颈癌病人;乳腺癌筛查2162人,完成工作任务的108.10%,未发现乳腺癌病人。
(五)顺利完成各项妇幼卫生监测工作任务。
一是xx年,共对41330名5岁以下儿童和9184名孕产妇进行死亡监测,并对死亡的病例及时召开专家评审会,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二是分别对12226例和1346例围产儿进行医院和人群出生缺陷监测,发现出生缺陷儿213例,并及时提出治疗建议,及时完成个案上报工作。三是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8417人次,妊娠合并症监测4488人次,符合危重孕产妇30人,并及时进行病案讨论和上报工作。四是累计对2121名儿童进行营养与健康监测,完成监测任务的106.05%,完成体检3072人次,问卷调查3072人次,发现营养不良儿童169名,及时给予科学喂养指导和转诊治疗。
四、考核评分结果
五、主要存在问题
(一)基本公共妇幼卫生项目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一是“孕管手册”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仍然存在给未携带孕产妇保健手册的孕妇提供保健服务的现象,问题较突出的单位有南新农场医院、农垦医院和解放军425医院。
二是部分市级医疗卫生单位未按要求给符合条件的孕妇免费提供肝、肾功能和血型检查,问题较为突出的单位是市人民医院、农垦医院和市中医院。三是“孕管手册”和有关妇保工作台帐登记不规范、保健服务信息收集不完善、建册不及时、错项、漏项的情况依然突出,问题较为突出的单位有南岛农场医院、凤凰卫生院和金鸡岭社区卫生服务站。四是部分单位孕产妇保健服务信息录入不及时和电话失访率高的情况依然突出,产检信息录入不及时等,问题突出单位有425医院、农垦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失访率高的单位有南岛农场医院、荔枝沟卫生院、育才卫生院和凤凰卫生院。五是儿保有关工作台帐登记不规范、建册不及时、漏项和失访率高的现象依然突出,这个问题各项目执行单位均不同程度存在。六是个别单位儿童保健专业设备不符合要求,如南田和南岛农场医院用的是电子儿童体重称,要求用杠杆秤。七是个别单位对辖区托幼机构在园儿童的健康管理工作不重视,未开展在园儿童体检工作,如天涯区的马岭卫生院和崖州区的保港卫生院。八是对体弱儿的跟踪管理不到位,不利于体弱儿康复工作的深入开展,这个问题各项目执行单位普遍存在。
(二)部分重大公共妇幼卫生项目服务质量有待于提高。
一是服用叶酸项目。
主要是增补叶酸依从率低,达不到项目规定要求,各项目执行单位均不同程度存在;项目资料管理较乱、不分类进行归档,问题突出的单位有田独卫生院和南田农场医院;叶酸出入库登记不规范,填写不完善、数据不准确,问题突出的单位有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才农场医院和林旺卫生院、田独卫生院、凤凰卫生院;对服药对象随访工作不到位,如田独卫生院、崖城卫生院、育才卫生院、高峰卫生院、保港卫生院和南田农场医院、南岛农场医院。二是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主要是新生儿疾病筛查知情告知达不到100%,如市妇幼保健院;个别医疗卫生单位无专门听力筛查室,影响听力筛查质量,如南新农场医院和市人民医院;项目工作台帐填写漏项、错项和筛查信息录入不准确的情况比较突出,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三是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主要是孕妇孕期免费检测覆盖率低,达不到项目要求,如农垦医院;项目有关工作台帐登记不完善、漏项较多,问题突出的单位有南新农场医院、农垦医院和市人民医院;个别单位存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针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如市中医院。
(三)部分妇幼卫生监测项目管理不到位。
一是市人民医院危重孕产妇监测个案和有并发症病例漏报情况依然存在;
市妇幼保健院危重孕产妇监测个案录入不及时,部分个案录入存在重复、错误的情况常有发生。二是医院出生缺陷病例报告卡填写质量较差,漏项、错项、缺陷病例诊断描述不详细的情况普遍存在,问题较突出的单位有市人民医院和农垦医院。三是人群出生缺陷监测随访工作不到位,部分死亡的新生儿不及时上报,各人群监测点均存在。四是个别单位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工作系统管理率低,达不到要求,问题较突出的单位有马岭卫生院和保港卫生院。
(四)产儿科质量和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农场医院的产科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突出,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产科急救救药品过期未及时更换的情况常有发生,问题突出单位有南岛和南新农场医院。二是爱婴医院巩固工作未真正纳入医院产儿科质量管理议程。主要体现在医护人员不掌握母乳喂养知识、技巧,宣教工作不到位,人工喂养儿童缺少相关支持依据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比较典型的单位有425医院、农垦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三是高危孕产妇筛查、管理和转诊工作落实不到位,问题比较突出的单位有425医院和农垦医院。四是产儿科医护人员不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情况比较严重,儿科医生不到产房参与新生儿窒息复苏的问题比较普遍。
六、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和管理,确保各项妇幼卫生工作健康稳步推进。
一是各区卫计局要切实加强对妇幼卫生工作的管理和领导,保证辖区妇幼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大对妇幼卫生工作的执行力度,对存在问题要认真及时整改,推进工作顺利实施。三是要加强对妇幼卫生工作服务规范的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四是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妇幼保健人员工作积极性。
(二)继续推进重大和基本妇幼卫生项目工作规范性服务。
一是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切实提高对妇幼卫生项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管理。
二是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管理,切保问题得到及时和有效解决。三是加强对孕产妇和0-6岁儿童系统保健手册的管理,确保孕产妇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有效开展。四是继续加强对农村待孕和孕早期妇女服用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农村妇女“两癌”筛查、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项目管理,推进项目工作顺利开展。五是继续抓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积极开展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工作,提高检测率,加强对阳性病例随访和干预工作,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三)加强对产儿科服务能力建设,规范产儿科服务流程,切实提高产儿科服务质量。
一是继续加大对全市医疗卫生单位产儿科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产儿科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二是继续加大对产儿科医护人员培训力度,尤其要重点解决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掌握不好的问题。三是严格执行《产科安全管理十项规定》,并将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许可及人员资格管理工作常态化。四是做好《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的交接工作,加强对《出生医学证明》发放使用和管理工作。五是继续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有效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六是争取1-2家市级及以上医疗卫生单位设立儿科急诊门诊,解决小孩急夜诊难的现实问题。
(四)继续加强工作督导管理,提高服务能力。
一是强化对妇幼卫生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对在监督和指导中发现存在问题的,及时跟踪整改情况,确保问题的解决。二是各区卫计局要尽快完善人员的配置,切实承担辖区妇幼卫生工作监管的责任。三是市妇幼保健院要切实加强对督导工作的管理,提高妇幼保健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水平。四是要加强培训,市妇幼保健院要根据工作实际加强对各级妇幼卫生人员的培训,举办各种业务培训班,提高妇幼人员的整体技术服务水平。
3月26日,卫生部正式发文,北京市血液中心、上海市血液中心、广州市血液中心、武汉市血液中心、成都市血液中心、深圳市血液中心、常州市中心血站等12个省市15所采供血机构,被列为首批核酸检测试点采供血机构。4月,核酸试点工作在首批试点血站纷纷开展。
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大陆输血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已不言而喻。
目前,中国医疗输血存在着严重的短缺现象,输血需求量远大于实际采血量。但由于血液的特殊性,使其无法进行市场化的尝试。在整个血液输送的链条上,血站和医院是两个节点,这两个节点是决定输血安全的重要因素。 2009年12月1日,北京“世界艾滋病日”,人们戴着写有“血制品感染艾滋病”的口罩表达不满。
稀缺的血液
《献血法》出台前,义务献血无法保证临床用血的需要,临床用血基本上来源于卖血者,致使商业卖血行为甚为普遍。上世纪90年代,由于管理严重缺失,河南、河北、安徽、湖北、四川、山西等地都出现卖血人群中艾滋病等病毒感染流行的事件,甚至出现多个“艾滋村”。
以河南上蔡的文楼村为例,全村3170人,在1995年之前,参与地下非法卖血的就有1310人。1999年11月,河南省卫生厅对当地卖血人员进行调查时发现,卖血人群中,有近一半的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血液管理极度缺失造成了众多灾难的发生。在这一背景下,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出台,提出“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安全的献血者是安全血液的最强保证。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安全性最高,有偿献血者则往往受到利益诱惑而隐瞒真实的健康状况。
从1998年《献血法》实施到2005年,中国无偿献血率从22%上升至95.6%,自愿无偿献血率从5.5%上升至84.8%。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目前临床用血在很多城市已经是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个别地方这一比例是99%以上,且血液采集主要由采供血机构来完成。
虽然无偿献血已基本保障临床用血,但就全国而言,血液短缺是常态的。对此,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高东英副主任认为,全球都面临血液短缺状态,原因首先在于人口老龄化,献血队伍后续力量跟不上;此外,尤其对于中国来讲,医疗保险覆盖比例增高,医疗资源需求加大,用血量自然就上升了;第三,医疗技术的发展致使以前不能做的手术可以做了,这也加大了用血量;而对于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由于医疗资源丰富,随着快速交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病人也会分享大城市的血液资源。
高东英举例,北京去年用血量是136吨,采血量却刚过百吨,这已是建站以来采血量首次过百吨。虽然采血量已极大提高,但仍会出现阶段性、季节性的用血短缺。目前,全国无偿献血工作的形式主要体现在街头的采血车。天气状况不好、气温寒冷、60周年庆典等大型活动、交通管制等都可能造成阶段性的采血量下降。
解决阶段性、季节性缺血的状况,关键在于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应急保障能力。高东英介绍,这种长效机制境外经验可供借鉴。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会建立与各团体、单位和公司的联系,其采血量的50%~60%都来源于这些组织的献血。
以新加坡为例,每个区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该区各个单位的献血招募工作。例如,有的单位或学校会安排在纪念日或成人礼的时候组织献血。这样,即使遇到恶劣的天气情况,这些单位、组织也能够保障稳定的血源供应。
然而,这种模式在国内的推广却遭遇了困惑。由于过去计划献血模式在上世纪90年代末造成的消极影响,一些单位往往对此心有余悸,将这种单位自愿献血模式等同于计划献血,产生排斥心理。 中国输血困局的关键在于整个输血体系半市场半行政的古怪格局。
血液检测的软肋
根据卫生部要求,采供血机构须对采集的每一份血液进行7个项目的检测,包括谷丙转氨酶(反映肝功能最灵敏的指标之一)、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以及血型和血色素。基于疾病流行率的考虑,有些病毒没有列入到检测范围内,这也成为输血的未知风险。
其中,快速检测的部分在献血车上完成,对献血者进行初步筛查,以防止不健康的人群献血。献血者将被要求填写健康问卷进行自我排查。该项自我排查取决于献血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自我健康的了解程度。高东英认为,这一部分的公共教育有待加强,这是从源头控制血液安全的根本,而这一点也正是目前国内与国外先进地区的差距所在,仍有极大改进空间。
表格填写完毕,工作人员将对表格填写情况进行核查,并对献血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咨询,排除掉不符合健康检查标准的献血者。之后,将对献血者进行体检,包括血压、血色素、血型,有些地方,如北京还会测查转氨酶、乙肝等项目。快速检测一般来讲十几分钟便能完成。
血液拿回采供血机构本部后,将根据国家规定的项目进行初检和复检。初复检须2组人员用两种不同方法、试剂进行2遍检验。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血液病毒检测方法是酶联免疫法。
尽管长期以来,中国为减少输血风险的残余度对血液筛查和检测项目进行了逐步改进,如1992年开始了HCV抗体的检测,1993年开始7HIV抗体的检测,1995年规定血液初检和复检制度,但限于试剂、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以及检测“窗口期”、免疫隐匿性感染、病毒变异等原因造成HJV、HCV、HBV漏检,致使输血仍具有一定风险。
据研究证实,90%以上输血后病毒感染是由“窗口期”造成的,所谓“窗口期”是指自病毒感染起至可以检出该病毒标志物前的时期。处于“窗口期”的献血者,血检结果病毒标志物可为阴性,但血中已含有病毒。目前而言,虽然任何一种检测手段都没有零风险,但检测手段的不同时间,试剂的灵敏度,都会影响“窗口期”缩短的时间。
据报道,采用血清学试验方法,美国输血传播HBV、HCV、HIV病毒感染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63000、1/103000、1/493000。目前我国尚未有系统的输血传染病风险的调查统计数据。据高东英介绍,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早在2001、2002年左右就开始评估现有技术手段的残余风险,各地也都纷纷在做,综合数据卫生部仍在了解当中。但因试验设计、留样方法等均不尽相同,数据综合分析的价值值得商榷。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和美国一家机构关于核酸检测方面的联合实验得出的结论,如果不采取核酸检测的方法,HCV残留风险约为两万分之一,HIV没有检测出来,这说明HIV残留风险度很低,HBV由于在我国人群中比例较高,因此残留风险也较高,约为几千分之一。
目前国际先进的检测方法是NAT检测技术(病毒核酸检测技术)。NAT检测技术可有效减少“窗口期”血液经血传播,有文章报道,可将“窗口期”缩短到乙肝33天、丙肝22天、艾滋11天。目前已被2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于献血者的常规血液筛查。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李武平主任介绍,如采用核酸检测,国际上的数据显示,风险残余率在百万分之一以下。
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协同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早在2001年、2002年就开始做NAT检测的研究工作。据悉,2008年奥运会的备血都是经过NAT检测的。然而,这一技术并未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李武平认为,从技术层面讲,相应耗材需要进口;从经济的考量上,检测费用较为昂贵,都是没有全面开展的原因。
4月,15个核酸检测试点,在卫生部的统一部署下,使用统一的实验方案,例如样本如何采集、运输、存储,实验室建筑标准、检测标准、鉴定标准等,对不同的核酸检测试剂的效果,以及与现有检测手段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试点工作今年年底结束之后,卫生部将会进行汇总、评价和分析,并作下一步是否全面推广核酸检测的决策。
高东英认为,核酸检测不是一个简单的检测问题,是否推广需要考虑卫生经济学问题。她举例表示,美国2001年左右时,对艾滋病表面抗原做P24检测,据说这种检测方法能有效缩短“窗口期”,但这种检测手段仅仅试用一年就停止了。原因在于,一年时间美国投入十几亿美元,但只筛查出了一例。因此要从残余风险、疾病流行情况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如果将这十几亿美元投在最前端,用于教育民众,令民众进行健康的管理,让高危人群不去献血,可能将起到比用检测手段“堵”的方式更好的效果。
血筛核酸检测在中国推行,将为试剂厂商提供广大的市场。据某投资公司评估报告显示,全国每年用血量约为2000-2400万袋,假设每袋核酸试剂费为40~50元,临床用血的血筛市场规模将达8~12亿元。此外,血浆站的血筛市场规模预计可达1.4-2.1亿元。
据悉,目前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了核酸血筛试剂的厂商约为6家,包括国内的科华、达安、浩元和匹基,以及国外的罗氏和凯龙等。常州中心血站工作人员介绍,该站核酸检测需增设备300万元,这部分由厂商赞助,即血站只付购买试剂的钱款。
成分血和人情血
临床用血是保证安全输血的最后一环。据了解,医疗机构从血站拿到血后,就不再对血液进行传染病检测,而多是依靠临床输血指征。
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常务理事林园介绍,由于输血存在感染性疾病和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等风险,因此临床科学合理输血,减少患者冒不必要的输血风险,是医疗机构在临床中要把握的。
而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曾公开表示,虽然这些年围绕输血安全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很多亟需改进的地方。临床输血相当于同种异体移植,可能造成免疫方面的问题,此外,输血相关病原体种类有20多种。而除了专业医生,很多临床医生都并不了解。
目前临床中“营养血”、“人情血”、“保险血”的现象仍十分普遍,无形中增加了病人感染疾病和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根据重庆市卫生局、输血协会2004年及2006年对该市市属二三级医院和县级医院输血科临床用血的调查,约20%~30%的输血病人输血适应症过宽,约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属于不必要的输血。
目前,成分输血渐成主流。―方面这是为了节约稀缺的血液资源,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病毒感染的风险。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试用成分血输注,当时这一比例不到30%,而同期国外的成分血比例已达100%。1990年代后期,卫生部曾发文件要求三甲医院以上成分输血比例不低于75%,并作为三甲医院评审条件之一。
林园介绍,过去医院血库缺血,是可以向临近医院挪借的,但现在明令禁止,医院临床用血必须来自血液中心。每袋血上都有条形码,该条形码上包含了献血员所有的资料。血液采自何处、发向哪家医院,包括输到哪个病人身上,都有完整的追溯系统。
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开始推广一些省市陆续建立了血液的追溯系统,但这一过程在各个省市的推广速度不尽相同,有较大地区差异。如上海早在该规范前就已经对血液的标识采用条形码技术,而据《成都商报》今年5月初的报道,成都市血液中心将建立血液动态监控系统,开展血液从采集到医院使用过程的全面动态监控跟踪。而对于基层血站,该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可能很艰难。
尴尬的血站管理
2005年颁布的《血站管理办法》规定,血站管理分为三级: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和中心血库。在采供血机构设置规范方面,实行政府为主导的工作模式,由政府设置,不允许私人设立。其中血液中心设在省会城市,中心血站设在社区的市,中心血库则设置在中心血站服务覆盖不到的县级综合医院内。各级血站各自独立,归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管理。
近年爆发的输血感染艾滋病、丙肝等事件多发生于基层的中心血库。“医院里一个科做这个事情(采供血),好像很多地方都是属于检测问题,没做或者没全做。”高东英表示。据悉,2001年至2005年,全国对300余个基层血站和中心血库进行了撤并,但出于实际困难和需要考虑,仍保留了少数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地区的中心血库。
根据《献血法》,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高东英介绍,我国血站的机制不同于境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血站属于公务员系统,其经费由政府全额补助。而在内地的情况是,部分单位属于差额事业单位,如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常州市中心血站等;部分单位属于全额事业单位,如苏州市中心血站;而一些偏远省份则属于完全自收自支。
据悉,60%的血站不能完全由财政供给经费,血站经费短缺为先进检测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提出了难题。据常州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介绍,市财政局每年只拨款人头经费的百分之五十,约100万元,其他经费则需自筹。
血液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包括血站采集、储存、分离、检测的费用,每200毫升约220元。据常州献血网介绍,按照物价部门规定的检测费用来看,开展7项检验项目一次成本约为249元,两次检测成本高达498元。
虽然血站进行检验,批量比较大,成本可以降低,但怎么也降不到平均血价的水平。此外,无偿献血宣传组织发动招募工作、血液采集、成分分离、包装、储存、运输等工作均需相应费用。作为基层血站,一方面要完成采供血计划,另一方面要维持血站日常开支和材料、试剂的消耗,又要为血站的发展积累资金,以保证检测技术和设备的更新。而经费的短缺无疑为其正常的工作和质量的保证提出了巨大的难题。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雨篷”为你整理了这篇2021年上半年卫健系统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今年以来,全市卫健系统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要争先”的劲头,铆足干劲,主动作为,实现了2021年乃至“十四五”的良好开局。简要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特色亮点工作
一是疫情防控继续交出满意答卷。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于年初成功处置多起物品阳性事件,“五一”期间平稳处置“非洲豹”轮、“大卫”轮检出船员核酸阳性事件,5月底快速闭环处置1例复阳病例。规范入境人员健康管理和闭环管理,加强重点人群定期核酸检测和抽检,累计检测423.90万人。创新开发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信息化系统,被“健康报”推广。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全市136家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发热诊室全覆盖。安全稳妥推进疫苗接种,至6月25日提前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已累计接种545.53万剂次。二是数字化改革初战告捷。全市卫健系统共申报省级数字化改革项目30项,其中,列入省数字社会“揭榜挂帅”项目1项,纳入省卫生健康委试点项目7项,数量居全省第二。数据归集方面,共整理数据项3008项,归集数据3159万条。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再获佳绩。在全省2020年度公立医院绩效评估中再次居全省第二,获优秀等次,**市在全省县市区中排名第一,**、黄岩获优秀等次。**市中心医院顺利通过三甲复审。首次编制《**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三是医共体建设深化推进。从省对市医共体建设评估反馈情况来看,我市医共体建设总体处于全省中上水平。玉环市被省政府列为3个医共体建设激励县市区之一。四是健康浙江建设表现优异。继2018、2019连续两年取得优秀后,今年4月,我市在2020年健康浙江考核中再次表现优异,有望在全省第一批取得健康浙江铜牌。五是医学高峰计划稳步实施。绘好三张人才地图(藏亲图、认亲图、攀亲图),培育市级区域医疗中心,谋划市级医院差异化发展路径,改革卫生职称评聘等工作,遴选**医院为我市首家全科医生轮训基地。六是民生实事项目提前超额完成。于4月份提前超额完成全年托育服务任务,全市新增托育机构41家、托位1970个,完成率分别为205%和492.5%。政府办村卫生室建设项目任务数90家,已上报103家,预计10月底前可全部建成。七是党建工作实现更强作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千名名医下基层”大型义诊活动,服务群众1.5万人次。全力推进清廉医院建设,出台实施意见,抓好“一统领双驱动四推进”行动计划,实行清廉医院建设星级管理和医务人员全职业生涯清廉档案制度。
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持续深入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
黔东南州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 黄祥友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州卫生健康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州委决策部署,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疫情防控工作全过程,坚持“四强化”、落实“四早”、推动“四集中”,科学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州发现首例确诊病例时间晚,发现最后一例确诊病例和治愈出院病例时间早,确诊和疑似病例“双清零”时间全省第三,启动县级实验室参与核酸检测在全省率先开展。
强化政治站位,坚持“四强化”推动疫情防控工作高效运行
局党组始终站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疫情防控工作全过程。一是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疫情发生后,及时成立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疫情防控快速反应9个工作专班,全面加强对疫情监测管控救治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为疫情监测管控救治各项工作落细、落实、落地持续高效运行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全州疫情防控工作总体形势持续向好,步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二是强化“一盘棋”工作意识到位。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州委决策部署,先后组织召开各类工作部署会、工作调度会50余次,做到第一时间跟进学习、第一时间抓好贯彻落实、第一时间统一思想,全面树立“一盘棋”工作意识,坚决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如,州卫生健康局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反应迅速,落实全国“一盘棋”责任意识强,医疗物资支援工作突出,在全省九个市(州)中率先得到省卫生健康委通报表扬。再如,州人民医院政治站位高,医疗资源筹备迅速到位,受到州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通报表扬。三是强化督查指导问题整改到位。局党组严格战时工作纪律作风,深入州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及16个县(市)定点医疗机构开展指导督导,强化问题整改。截至目前,对州、县、乡、村4级医疗卫生机构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复工复产企业、学校等开展20轮督导指导,发现问题420余项,对存在问题下发整改通知跟踪督促整改落实到位。四是强化健康教育宣传引导到位。局党组始终坚持党管宣传原则,聚焦疫情发展特点,全面系统开展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正确引导群众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牢牢把握舆情管控主动权。截至目前,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共刊播全州疫情防控相关稿件4762篇;各县市疫情报道累计72735条;累计处置疫情敏感和不实信息302条,依法打击52人,批评教育168人。当前,疫情、舆情态势总体平稳可控。
强化责任担当,落实“四早”推动疫情实现常态化监测管控
局党组始终把疫情监测管控救治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和任务放在第一位置,切实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原则,及时科学有效开展防控救治。一是强化落实五类人员核酸检测任务,做到早发现。全州卫生健康系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在落实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前哨”作用的基础上,从1月28日开始,超前谋划7个核酸检测点,率先在全省启动县级实验室参与核酸检测,对“五类重点人员”全面开展核酸检测,有效解决“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问题,做到了早发现。截至目前,累计核酸检测88233例,其中:境外人员检测606例,湖北等省外来黔返黔人员14582例,复学复课人员2638例,其他重点人群70407例。二是强化落实疫情监测管控措施,做到早报告。规范设置定点医院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及发热病人诊疗流程,指定26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立24小时发热门诊负责收治发热病人,引导有流行病学史的病例和无流行病学史的病例分开就诊,全面落实疫情监测管控措施,做到了早报告。截止当前,全州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例,阳性无症状感染者6例。三是强化落实切断疫情传播路径,做到早隔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县(市)做好留观人员的集中管理服务工作,多渠道阻击切断疫情传播路径,做到了早隔离。截至目前,全州设35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备用留观房间1876间,配有医护人员330人;累计观察9977人,解除医学观察9881人,转入定点医院88人,现有留观8人。四是强化落实科学救治能力提升,做到早治疗。印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方案》《中医药苗侗医药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方案》等9个指导性文件;先后12次组织全州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人员参加国家和省级业务培训;先后8次组织州级专家对州、县、乡三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院感防控、诊疗方案、放射诊断、核酸采样送检、医务人员防护、重点人群心理危机干预等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全州医疗技术人员对新冠肺炎早期识别和鉴别能力,做到了早治疗。
强化服务意识,落实“四集中”推动科学有序开展救治
【关键词】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胸腹水;有核细胞计数
胸腹水有核细胞计数是实验室常规检验的重要部分,对临床医生鉴别诊断渗出液和漏出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院使用XE-5000计数胸腹水有核细胞1524例,现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1年5月――2013年2月我院住院患者胸腹水标本1524例,采集于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专用试管内。
1.2 仪器和试剂 XE-5000配套试剂及质控品;日本Olympus显微镜;改良牛鲍细胞计数板;冰醋酸溶液。
1.3 方法
1.3.1 精密度 XE-5000(仪器法)和镜检法计数胸腹水有核细胞,标本采集在2 h内完成。仪器计数法,在每次检测标本前,先运行空白检测,确保DIFF 通道中白细胞计数为零,才开始测定,方法与测定血液标本相同,结果在工作屏中读取。镜检法计数胸腹水有核细胞,用附着少许冰醋酸的微量吸管吸取混匀的标本,待红细胞完全溶解后,滴入改良牛鲍细胞计数板中,按白细胞计数有核细胞数。手工镜检法与仪器法的一致性,选取3个浓度区间内经回归分析评判:低浓度(0-100)x106/L;中浓度(0-5000)x106/L,高浓度(101-5000)x106/L。
1.3.2 准确度 选取3个浓度区间,用XE-5000仪器法和手工显微镜法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
1.3.3 应用SPSS forWindow s 11.0进行配对 t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仪器法和手工镜检法计数有核细胞胸腹水的 见表1。
2.2 仪器法和手工镜检法计数胸腹水有核细胞的准确度 见表2。
3 讨 论
传统有核细胞计数法是应用改良牛鲍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经红细胞溶解后计数的白细胞数。该方法繁锁,易受操作人员水平限制,重复性较差等缺点,很大程度上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的实用性,但仍不失为金标准[1]随着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应用核酸荧光染色技术和激光流式细胞技术双方法检测白细胞总数的XE-5000应用,满足于临床医师鉴别诊断漏出液及渗出液[2]。对早期白血病筛选,病毒或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仪器法与手工镜检法计数胸腹水有核细胞的比较见表1,批内精密度结果良好,在整个胸腹水有核细胞的高、中、低浓度区间内,仪器法检测结果与手工镜检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仪器XE-5000 DIFF通道对胸腹水有核细胞计数与手工镜检法较一致。
由于胸腹水通常有核细胞数量常低于普通血液标本,在检测时常会受到各种干扰,以往单纯应用电阻抗法类型的血液细胞分析仪,要精确计数胸腹水有核细胞和分类还不够理想。本实验室采用XE-5000 DIFF通道来计数胸腹水有核细胞,因为DIFF通道是采用含大分子有机酸的特殊溶血素和聚次甲基荧光染料,根据细胞内容物复杂程度,酸碱特性和荧光强度的差异对白细胞进行分类.应用光学法直接计数经荧光染料着色的有核细胞,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干扰因素,使最终的细胞计数和分类准确,结果可信度高[3]。
综上分析,XE-5000 DIFF通道用于胸腹水有核细胞计数,特别适宜胸腹水中有核细胞浓度范围(101-5000)x106 /L准确率达98.6%,范围>5000 x106 /L次之,准确率98.1%,而范围(0-100)x106 /L临床上是少见的非炎症性漏出液标本,准确率96.1%,故此使用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胸腹水有核细胞,具有准确性较高,精密度好,操作简单方便,快速高效等优点,值得实验室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Nationa l Comm ittee for C lin ica l Laboratory Standards.Re ference leukocy te(WBC)d ifferentia l count(proportiona l)and evalua tion of instrum ental m ethods[S].H 20-A,NCCLS,1992.
【关键词】 结核患者;Version3.0软件;基因分析;检验;分型
目前, 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就诊于各级综合性的医院, 怎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这些医院对诊治肺结核发现水平, 这已经成为我国医院所面临的一个非常迫切的事项, 只有提高了医院的肺结核的发现率,才能够有效地达到该病早期的治疗, 早康复, 减少该病的传染[1, 2]。对此, 本文立足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和分型理论, 结核相关前沿性信息, 来探讨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检验和分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结核病防治部门从2010年11月-2012年11月间所接诊结核患者的200株结核分枝杆菌, 透过临床上对分离株实施有效的分析。
1. 2 方法 实验室应用的试剂。在对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检验和分型时要应用GoldViewTMDNA染料、TaqDNA聚合酶以及dNTP, 准备PCR材料 [3]。
实验室所应用的仪器。这些实验仪器包括DNA的自动扩增仪、菌体培养箱、生物型的安全柜、恒压恒流的电泳仪以及凝胶成像的系统 [4]。
1. 3 统计学方法 在本文中, 笔者所采用的相关数据均用(x-±s) 表示, 同时使用SPSS10.0软件实施统计学处理, 同时为加强可信度, 本文中每组之间的数据的比较也使用t来进行检验, 文中的实验数据都为平均值。P
2 结果
2. 1 在对这200株结核分枝杆菌实施监测的结果。运用TCH与PNB对这些200株进行实验, 同时通过在菌体培养基中出现的问题对这些非结核性的分枝杆菌、结核的分枝杆菌进行详细的分析, 获得最终结果为:这200株临床分离株全部被鉴定为结核的分枝杆菌。
2. 2 在对这200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VNTR的结果。在本院权威专家实施研究后, 作者进一步选择了10个基因点进行研究, 对这些结核杆菌实施相关性的检测, 同时用H37RV作了进一步的数据对照。在此实验中可知在同一位点的扩增片段中的大小是不一样的的, 结核杆菌株在不同的位点中具有多种形式的DNA指纹图谱。
2. 3 药敏性的结果。在药敏性的检测中, 发现如下结果:完全敏感的结核分枝杆菌有160株, 占到总数的80%;产生耐药性的结核分枝杆菌有40株, 占到总数的20%。
3 讨论
随着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各种疾病也开始侵蚀国民的身体, 结核病已成为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 它是一种慢性的呼吸道的传染病, 也是当前一个非常突出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现今在我国, 有结核菌感染者有4亿人左右, 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有600万左右, 结核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种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传染病。
如今, 生物工程发展迅速, 带动了相关医疗技术的进步, 临床上我们运用可变数目的串联重新分型技术可以有效的对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支杆菌进行检验和分型, 相比常规性方法, 它具有全信息化、可以重复以及操作简单等优点。由于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分析, 可以大量的输入样本数据信息, 这样得到的数据比较可靠。
临床上, 除了应用分子技术进行检验外, 还有涂片法、分离培养法、快速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等。
涂片法。涂片法一般让涂抹的面积保持均匀的涂膜厚度, 应用萋尼的染色抗酸进行染色,同时要求每一个涂片最小检测200个油镜视野。金胺石炭酸的染色法中的荧光染色最少要有检测的20个视野, 这种检测方法相比前一种方法的阳性的检出率高, 但在特异性上没有抗酸染色法优。
分离培养法。结核杆菌在培养基的培养方式常用的有几种:一是利用鸡蛋作为原料的培养基, 一般是运用罗氏的培养基。二是运用琼脂作为原料的培养基。三是选择性的培养基, 它可以与一些非选择性的培养基一起应用, 选择性的培养基的L-JGrugt 含有奈丁酸、青霉素, 同时培养基中包括林可霉素、放线酮及綦啶酸。四是液体培养基。
快速结核的分枝杆菌药敏性试验。操作方法一般在选用的结核杆菌的培养基中加进一些利福平药物、荧光指示剂以及异烟肼药物。培养基中的荧光一般在有氧的情形下会淬灭, 一旦细菌存活下来实施代谢活动, 就会消耗培养基中的氧气, 荧光又会复发。应用365的紫外线灯下有没有荧光来判断耐药或者敏感。这是由于荧虫酶的基因进入培养基中的结核杆菌的嗜菌体, 嗜菌体在侵染存活的结核杆菌就会发出荧光。这些菌体在于一定浓度的药物相互作用后, 如果这些菌体存活下来就会侵染嗜菌体, 观测到有荧光的就是耐药, 没有荧光的就是敏感菌。
在一般分型中, 用RFLP技术实施结核菌的分型。临床上, 运用结核的分支杆菌序列IS6100的片段作为探针, 这样就能够运用结核杆菌DNA实施鉴定、分型, IS6100的片段一般仅存在结核分支杆菌中的复合基因组, 利用PVU-Ⅱ进行切割, 并用245BP的探针实施杂交, 这样就能够出现9~24条带,能够用在流行病学的分析, 例如在菌株, 结核分枝杆菌的标准菌株是H37RV和减毒性的结核分枝杆菌是H37RA。测定菌株经改良锣氏培养基培养, 并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
对于结核病的管理工作也是一项非常重大环节, 在以上的预防措施的基础上, 建立有效完善的可疑的肺结核者相关处理指引和报告制度。医护人员一旦发现可疑的肺结核者后, 就需要进行正确有效地进行现场隔离可疑的肺结核者的这些紧急的操作措施, 在依据可疑的肺结核者的具体情况决定采取何种药物、治疗干预措施。在此基础上, 做好相关报告、登记程序, 并对肺结核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追踪工作。
参考文献
[1] 蒋毅,张丽水,赵秀芹, 等. MLVA技术用于福建105株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的初步研究. 中国共患病学报. 2007, 17(03):173-175.
[2] 吴长东,米利古,龚天美, 等. RD105缺失基因检测法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新疆“北京家族”临床分离株的鉴定.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0,15(03):183-184.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zyz1119”为你整理了这篇卫生健康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20年10月,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293间,较去年底增加12间,约占全市26%,数量在全市排名1。其中公立医院10间,民营医院16间,社康中心146间,卫生监督及疾控机构7间,慢病院1间,血站1间、诊所937间、门诊部中医馆141间、医务室33间、医疗服务站1间。
医护人员总数15043人(执业医师7354人,同比增加765人;护士7689人,同比增加765人),其中千人口医师2.20,全市3.01,在全市排名第9;千人口护士2.30,全市3.30,在全市排名第9。新冠肺炎发生以来,全系统累计组织专业医护人员超过1000人次派驻隔离酒店,近6000人次参与机场防疫,2000余人次参与深圳湾口岸防疫。
全区病床总数9493张,较去年底增加589张,千人床位2.77(常住人口按照342万计),全市3.83,在全市排名9。
市级以上重点学科方面,全区有1个国家级、10个省级、3个市级和1个市重点建设单位等中、西医类重点学科。
预计2020年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1836万人次,同比下降18.8%,占全市18.5%。
全区社康全科服务662.16万人次,同比下降17.8%;家庭医生签约服务86.9万人,同比上升5.0%;基本公卫服务703.8万人次,同比上升2.0%;在管健康档案390.6万份,同比上升33.0%。
全区报告法定传染病40650例,同比下降30.0%,占全市21.8%。全区建档有效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分别为129919人、48319人,任务完成率分别为91.7%、81.4%,同比分别增长65.9%、67.5%;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7329人,占全市21.9%,同比上升0.5%,规范管理率96.2%,服药率87.5%。
全区分娩量为45162人,同比下降9.7%,占全市分娩量的24.3%。
确诊新冠肺炎病例64例、无症状感染者8例,全部康复出院,无死亡、危重及重症病例。
二、2020年工作总结
(一)新冠疫情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区卫生健康系统主动担当、提前部署,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并成立局疫情防控指挥部,出台防控方案,储备防疫物资,加大监测预警,强化发热门诊管理和预检分诊制度落实,按一线二线三线统筹医疗、公卫、社康医务力量,构建起排查、检测、救治、流调、消杀队伍全员投入。用时12天完成新冠应急处置中心建设,紧急采购/改造14辆负压救护车,新改建48间负压病房、358间隔离病房;加快8家区属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负压病房规范化改造;统筹全区18家核酸检测机构,投入4646万元加强14间区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单管单份日最大检测量可达3.1万份。2019年12月7日率先推出“罩你出行”活动,在全区安装口罩箱300个,发放口罩50万只,号召患呼吸道疾病市民戴口罩文明出行;省一级响应期间累计发现96.9%的确诊病例;离鄂通道开放后,在全市率先发现湖北来深无症状感染者;境外疫情暴发后,持续做好涉外航班疫情处置工作。疫情发生以来,全区全面落实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区内人口占全市1/4,确诊病例64例,不到全市1/7,实现社区“零传播、零扩散”。
(二)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提升。明确2大临时议事机构规则,编修2大专项预案,组建12支卫生应急专家队伍和10支专业队伍,联合多部门构建“制度+科技”的区、街道、社区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处置网络。联合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进一步加大严重创伤救治基地建设,全区公立医院实现急救设备统一采购,基础实施建设统一标准,急救专业人员统一调配。新增负压救护车14辆,新申请院区急救站点4个,加大院前急救能力建设力度。启动区内创伤相关专业专家联合值班制度,建立ECMO快速反应小组、血管小组、脑外伤小组、胸腹联合小组等专业技术组,配备急救必须小型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实现紧急救援资源共享高效应对。成功举办“院士高峰论坛”系列活动,陈薇等5位院士齐聚宝安,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建言献策。举办应急救护培训班337期,培训学员24056人,安装AED469台。在全省率先建立社区红十字工作站,成立社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
(三)医院建设进一步提速增效。科学谋划“十四五”期间全区“9+4+3+1”医院项目规划。发挥区医院规划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作用,重点新改扩建项目建设加快,完成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第二阶段建设,启动二期前期工作;年底可完成区人民医院原计生中心业务用房、区人民医院过渡业务用房、中医院(集团)西院区和石岩人民医院(二期)等装修改造工程,以及航城、福海、新桥、燕罗4个街道社区医院的建设,新增病床1000张。完成空海救援医院、儿童医院基坑与基础工程前期工作以及区人民医院整体改造工程(二期)上部主体工程、区中心医院整体改造(二期)、沙井人民医院扩建(二期)前期工作,并将在年底开工。推进松岗人民医院扩建(二期)、区中医院扩建工程(二期)前期工作。推进国际会展城综合医院产业遴选。
(四)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持续得到提高。加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建立医院目标合约考核机制。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区中医院在全国中医类医院排名第42位、广东省第6位;2019年度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荣获市级表彰的区内单位3家,优秀率占全市21%。设立478个专业技术岗位到高校招聘医疗应届人才。宝安人民医院(集团)急诊医学科和区妇幼保健院产科评为新一轮市医学重点学科,入选数全市各区第二。对接树兰医疗管理集团,筹建由院士团队运营的社会办高水平医院。
(五)中医药事业进一步传承创新发展。以区深改委名义在全市率先出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建立中医药事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推动纯中医治疗医院“5+5+3”学科发展,促市卫生健康部门初步形成了纯中医院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年度医疗质量评审标准,争创国家级纯中医传承创新示范医院。宝安中医院(集团)成立全省首家针灸医院;打造全市首家中医医养融合医院燕罗社区医院,获央视《新闻联播》点赞;推进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基地建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积极创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成功举办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云集1名院士(国医大师)、10余名博导授课,近400名中医药从业者参会。加快筹备成立区中医药协会。
(六)公共卫生管理与服务进一步夯实。推动区政府成立健康宝安推进委员会,印发推进健康宝安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公共卫生现状调研,摸清“家底”,研究制订公共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全区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例数同比下降30.0%。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同比提高65.9%、67.5%。在全市率先开通7*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上线“宝心爱聆”心理服务微信小程序,推行线上复诊、配药到家和服务补贴“指尖”办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规律服药率分别达96.2%、87.5%。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宣传,组织冬春爱国卫生、爱国卫生月暨清洁宝安月、全区大清洁大扫除大消杀、秋冬爱国卫生等活动。加强省卫生村巩固创建,全区创建通过率100%,启动国家卫生城市迎复审。在“宝安第一课”开通“健康第一课”,开展健康公益讲座300场。新申报创建市级健康促进场所60个、健康家庭24420户。在50个社区、50个学校开展健康素养知识及烟草危害大巡展。
(七)社区健康网络进一步筑牢。完善社康网络,社康中心新建14家,升级改造12家。在所有社康中心推广“全人照顾”服务模式,推行预约就诊,实现计免门诊全预约。在2个医院开展双向转诊信息化建设市级试点,打通医院和社康中心之间的信息壁垒。推进全科医生培养,在市第十届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暨2020年深圳技能大赛—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及技能竞赛市级决赛中,宝安区选手夺得全部4项竞赛中的3个冠军和1个亚军,包揽全科医生组前4名、社区中医组前8名、社区护理组前2名。
(八)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建设深业U中心托育园、区妇幼保健院婴幼儿照护中心2间普惠性托育机构示范点。承办市首届产科危重症救治技能竞赛,个人奖前8名中宝安区斩获4名,区妇幼保健院、宝安中医院(集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分别荣获团体第3、5、6名。区妇幼保健院被列入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母婴安全优质服务通报表扬单位。优化优生优育服务,做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推进医养结合,社康中心与48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签约合作,签约覆盖率达100%。发挥卫生健康兼职副园长、副校长作用,提高学校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工作能力,视力筛查学校153所、覆盖355603人。完成企业职业卫生监督检测3231间次,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职业病防治知识,订阅者近4万人,日均学习3000人次。
(九)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和党员应急突击队,成立10个临时党支部,为抗击疫情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结合防控工作开展党建培训,印制《宝安卫生健康党建疫情防控特刊》,拍摄《防控一线发展党员》《党旗下成长》党建宣传片。疫情期间收到入党申请书600余份,确定积极分子40人,发展对象20人,一线发展党员4人。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并督促落实整改,配合区委开展巡察整改回头看,调研纪检监察派驻机构。严格执纪问责,强化纪检信访查办,落实廉政审核190人次,办结信访件9件,开展谈话提醒26人次,小额工程招标现场监督45次。履行审计监督与服务职能,内部审计7项,配合区级审计13项。
(十)全年中心工作扎实推进。初步完成“十三五”评估和“十四五”规划编制。选派58名医疗技术人员赴广西开展对口帮扶。接收广西都安29名、大化30名进修人员跟岗学习。对创文工作进行网格化、表格化管理,建立三级管理制度和闭环整改机制,顺利通过国检考核。推进“厕所革命”,抓好公厕卫生。年底可顺利完成青少年脊柱侧弯与近视筛查、中小学校直饮水质检测、育龄夫妇孕前优生检查、健康公益讲座等民生实事任务。
三、2021年工作计划
(一)毫不松懈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强化新冠核酸采样队伍建设,形成疫情分级分类新冠核酸(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采样机制。做好实验室核酸检测相关物资与技术储备。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流行病学技术培训。发挥哨点监测预警机制,严格执行医院、社康预检分诊制度,落实发热人员跟踪闭环管理。提升医疗救治和集中医学观察服务能力,继续落实发热人员、涉疫人员等重点人员健康管理。优化及时发现、精准管控机制,严守医院、社区、机场、酒店、学校、市场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防线。加强应急演练,提升紧急处置战备能力。
(二)全力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对标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细化责任分工,推动街道辖区责任落实,抓好行业指导监管。健全工作动态反馈机制,建立问题清单,强化检查督办,全面抓好问题整改。多形式广泛开展主题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居民对国家卫生城市迎复审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确保高标准通过复审。
(三)推进健康社区建设。建立和组织实施社区健康设施清单、健康活动清单、健康环境清单和健康执法清单。围绕健康素养66条、传染病预防、健康生活方式等重点内容,引领群众自我教育,开展居民健康素养大赛、健康素养水平监测。完善“健康社区”评估标准。至2021年底,全区健康社区覆盖率达40%以上。
(四)加快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宝安纯中(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医治疗医院(二期)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配合区建筑工务署推进深圳宝安空海救援医院、儿童医院、宝安区人民医院整体改造工程(二期)、区中心医院整体改造(二期)、沙井人民医院扩建(二期)建设工作。推进松岗人民医院扩建(二期)、区中医院扩建工程(二期)前期工作。完成国际会展城综合医院产业遴选,协助遴选单位推进前期工作。加快社区医院建设。
(五)推进中医药发展高地建设。抓好《宝安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贯彻落实,推动中医药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大力支持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传承创新发展,推动医院服务模式创新,加大人才引进、建成深圳岐黄师承学院,建设全国纯中医治疗医院典范。推动宝安中医院(集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医疗服务打包收费全市试点,加快中医传统诊疗项目药物打包收费模式、中医住院综合诊疗服务打包收费模式创新。发挥中医药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中医药文化交流,打造粤港澳中医药文化传播基地。
(六)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水平。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期间诊疗工作规范,落实院感防控措施,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推进区妇保院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级医院评审。加强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挂钩。实施“凤凰涅槃”计划,探索建立现有医疗卫生专业人才激励政策。以建设市级以上重点学科为导向,研究开展重点学科培育工作。探索医疗卫生机构与辖区优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合作新模式。开展“智慧健康一体化”项目,完成“三协同”、“公卫一体化”、“应急管控指挥中心”和“互联网医院”建设。
(七)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开展新建区疾控中心、组建区公共卫生医院研究论证,推进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建设。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改革卫生监督体制机制。规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全程化服务管理。加快“以医为主,医防融合”新型慢病管理服务模式建设。加强数字化建设,适应疾控系统管理和疫情应急管理新要求。完成400场健康公益讲座,申报健康家庭20000户以上,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3%以上。
(八)持续织密社区健康服务网络。制订宝安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2020-2030年设置规划,新改扩建社康机构10家,根据全区社区区划调整社康机构服务责任区域,全面加强社康人员招聘和培训,完善医院-社康双向转诊机制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分配体系,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抖音账号:文章写作知识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