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2021年上半年工作报告]西安市高陵区人民政府关于高陵区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西安市高陵区人民政府

关于高陵区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西安市高陵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杨 琦

(2021年8月)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我区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区人民政府全面对标新时代追赶超越定位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围绕“聚力一二三·建设主城区”目标,突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工作重心,全区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1—6月,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其中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6.8%,其中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5%,其中区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8%。

(一)产业发展质效提升。先进制造业强区建设步伐加快。制定“2021年支持工业企业发展扶持政策”,为工业稳增长提供政策保障。聚焦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新增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1家、企业研发机构2家、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16家,组织实施技术创新项目6个,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增长14.9%。共建区吉利汽车项目建成投产,潍柴动力项目进展顺利,围绕主导产业实施延链补链行动,丝路融豪规上工业园、现代食品产业园等区属工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南区“退二转三”步伐加快,盘活中化近代、中登实业等8家企业空置厂房。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金融业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区金融机构期末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完成415.8亿元、268亿元,增长12.5%、23.3%,贷存比较去年同期提高6.7个百分点,经济活跃度进一步增强。其他服务业增长较快,39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增长27.9%。文旅融合加快发展,打造精品旅游线路2条,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成功举办“我要上全运·百场马拉松”高陵半程马拉松赛等赛事活动,商机和人气进一步聚集。1—6月,服务业增加值完成77.5亿元,增长10.3%。农业生产基本平稳。小麦亩产增长11%,夏粮总产量达到6.4万吨。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申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家。1—6月,农业增加值增长2.4%。

(二)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重点项目推进有力。出台《2021年重点建设项目考核办法》,通过强化项目组织协调、健全领导包抓机制、完善项目推进措施,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1—6月,15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4.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73.2%,较去年同期新增投资52.5亿元。71个区级在建项目完成投资81.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61%。上半年,举行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新开工项目7个,总投资30.2亿元。招商引资成效颇丰。出台《2021年产业招商地图》、《2021年招商引资机会清单》,精心组织2021年高质量发展“双招双引”宣传推介会、2021年丝博会高陵区招商引资推介会和高陵区2021年(北京)“双招双引推介会等3场大型招商推介活动,成功签约福瑞德食品饮料生产基地等8个合同项目,总投资11.25亿元;同陕西原点矩阵增程实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签订协议合同,总投资逾百亿元。1—6月,实际引进内资35.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20万美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90%以上政府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受理,17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西安市城北城东八区“跨区通办”。组织开展“2021高陵金融服务直通车”系列活动,成功入选2021年度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名单,全力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服务。1—6月,新增市场主体3904家,新增注册资本44亿元。

(三)改革创新纵深发展。城乡融合步伐加快。出台《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完善乡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试验方案》等文件,源田梦工场“三块地推动改革村集体+市场资源配置”、杨官寨“集体产改+城市综合服务配套”成功入选西安市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十大案例,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正在形成。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信息化融合发展,快速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入选全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西安农产品物流城、沿渭河村庄更新等项目启动实施,一三产业融合载体建设快速推进。科技人才工作扎实推进。累计完成技术合同认定金额8.2亿元,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73家,开展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活动5场,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6个。制定出台特色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相关政策,成功举办“揭榜挂帅·智汇高陵”暨高陵区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发布活动,现场签约项目5个。挂牌成立全区首个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在12家企业、3家职业院校设立实习实训点。系统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审慎稳妥开展国有企业改革,组建西安市高陵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续推进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18宗闲置土地复耕复种,19个项目共4250亩土地纳入年度土地储备规划。

(四)城乡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形象持续提升。扎实推进“三改一通一落地”,完成27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架空线缆落地1.26公里,鹿岭路、东街、草市街3条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启动污水处理厂扩建、第二污水处理厂、湾子水厂高陵段输水管线工程等项目,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停车位409个,新发展天然气用户3043户,新增城市绿地3.53万平方米,完成绿道建设3.1公里,城市功能承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上半年,取缔“散乱污”企业17家,散煤管控实现“动态清零”,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去年同期提高0.3%,PM2.5浓度下降11.1%。整治“黑臭水体”37处,扎实做好渭河、泾河滩区整治和排污口巡查,泾河入渭断面地表水质稳定达到Ⅲ类以上,水质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属地监管责任,持续督促11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开展隐患排查和监测工作,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地铁10号线高陵段、西阎高速改扩建高陵段、210国道高陵过境公路改建工程等项目快速推进,西延高铁在高陵设站,辐射渭北的交通大枢纽正在加速形成。东方红西延(一期)建成投用,“三河一山”城市绿道全线贯通,渭阳一路东延伸段、仁马路、高泾路等道路启动建设,基础设施短板正在加快补齐。

(五)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扎实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执行“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回头看回头帮回头补”等专项行动,健全区街村三级联动防返贫预警监测工作体系,推动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各项社会民生事业稳步推动。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全面落实稳就业举措,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321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7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1%的较低水平,发放各类创业贷款3060万元。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体系,区养老公寓一期工程建成,3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7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顺利。不断提升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投用新建、改扩建学校18所,新增学位12240个;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高陵四中榆楚分校、古城小学等一批农村学校生源大量回流,改革案例被西安日报、陕西电视台等省市级媒体相继报道推广。扎实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定点医药机构异地结算、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改革等医保重点领域改革,高标准打造区域卫生健康中心,区中医院迁建、区医院120急救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改建完成并投入使用。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组织开展马拉松赛、端午节非遗民俗展等活动80余场次,开展各类庆祝建党100周年群众性文化活动20余场次。深入推进“平安高陵”建设,开展护航“十四运”涉稳风险“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百日攻坚行动,基层社会治理有效推进,完成第七次社区居委会、第十一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7个街道级综治网格中心全部按照“六化四有”要求建设达标。

二、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今年上半年,在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下,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趋稳,同时一些矛盾和困难依然存在,总体看来有以下3个方面。

(一)工业稳定增长基础不牢。一方面,重点企业陕汽重卡减产,进入二季度后,陕汽单月排产已降到6000辆左右,仅为高峰期的四成,陕汽集团重卡销售更是在二季度大幅回落,加之7月1日后国六新标落地施行,对以陕汽为核心的汽车产业增长降低两成以上,预计短期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难以扭负为正。另一方面,今年新增的24家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4家产值过亿元,新增企业订单少、产能小,短期内难以给工业高速增长贡献更多增量。1—6月,全口径、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分别增长-6.2%、-6.1%,整体看,我区工业生产能力仍未恢复到疫情之前水平。

(二)有效投资增长压力巨大。1—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4%,较一季度回落75.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7.6%。其中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67.2%、-63.1%,强动能、补短板的投资严重不足,反映出我区投资结构不优,经济转型的基础仍不牢固。另外,受土地规划影响,近几年招商引资的产业项目难以落地,目前实施的重点项目主要靠政府投资支撑,建设资金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的效率和质量,投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逐年降低。从表象上看,统计库在库项目减少、在库项目结构不优等问题是造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大幅下滑的原因,但从深层次看,这是我区剔除劣质项目、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质效的必经之路和短暂阵痛,经过近三年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基数将回归到比较理性的区间。

(三)重点项目支撑作用不足。在今年年度计划投资133.9亿元的71个区级在建项目中,产业类项目年度计(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划投资28.2亿元,占比21.1%,尤其是制造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仅4.1亿元,占比仅为3.1%。目前,我们主要推进的是城市更新及农村片区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缺乏大的产业项目支撑发展,当前策划包装的欧德橡塑产业园、雨中情总部研发中心等项目,均因前期手续未办理完结,在短时间内无法开工建设,产业项目个数少、投资小、层级低等问题仍是今后一段时期制约高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障碍。

三、完成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措施

综合研判经济形势,上半年,国家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得到了持续巩固和拓展,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趋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总量的贡献逐渐提高 ,从更长期的角度看,提高“三新”经济占比也是我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目标和方向。从全省看,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抓手推动创新驱动见效成势,数字陕西建设加速推进。从全市看,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生产需求保持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兴动能有力支撑。从全区看,尽管近两年我区在新冠疫情和产业转型的双重影响下,主要经济指标一直在低位运行,但随着地铁10号线、西禹高速改扩建、西安公共卫生中心综合医院、西安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项目在高陵的快速推进,我区已经进入了城市功能和价值的彰显期、兑现期。围绕共建区吉利汽车、潍柴动力、康明斯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的建成投产,我区聚焦大产业配套供应、聚焦园区化发展方向、聚焦新技术研发应用,相继开工建设了丝路融豪产业园三期、陕西秦食食品基地等一批区属工业项目,签约引进一批汽车零部件配套、先进制造业企业,不断做强配套链,做优供应链,布局创新链。同时,依托国家城乡融合试验区建设、农村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等新一轮“国字头”改革试点,规划启动了西安农产品物流城(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沿渭河村庄更新等项目,可以预见,我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将会越来越强,只要我们围绕主城区建设目标不动摇,精准发力、定向施策,一定能够扭转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局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全力以赴稳定工业增长。用足用好2000万元工业发展基金,尽快出台2021年工业发展奖励扶持政策,筹备召开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扶持区属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加大丝路融豪工业城三期、秦食食品生产基地等工业项目建设,力争早竣工、早投产。加大欧德橡塑产业园、雨中情总部研发等前期项目手续办理力度,力争三季度开工建设一批。加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培育力度,支持德富祥、利都仪表等4家企业新增研发机构项目,组织实施技术创新项目、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三季度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长20%以上。更深层次开展区属12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送政策、送服务活动,找出负增长企业停产、减产原因,最大限度帮助企业恢复生产。

(二)着眼全局加快三产发展。加快鹿苑大道、韩村—杨官寨等商贸、餐饮聚集区提档升级,以聚集区建设不断提升传统服务业品质。继续加大与金融、证券机构对接,确保金融机构期末存贷款余额保持中高速增长,全力支持长羽航空在科创板上市。加大电子商务产品的发掘力度,重点拓宽我区农特、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力争全年电商销售额突破2亿元。落实好《西安市高陵区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扶持市场主体扩规模、增效益,做实服务业“个转企”、“小升规”工作。加快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特色民宿建设,高标准策划包装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景点,以全域理念引领高陵文化旅游业发展,在更大程度上汇商机、聚人气。

(三)加快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定期梳理市级重点项目问题清单,严格执行领导包抓、挂牌督办、台账管理等制度,解决1个销号1个。对当前停工或仍未开工的项目逐一制定开工方案、明确开工时间,保障好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确保三季度全部开工。组织好市级重点项目观摩、三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等活动,71个区级在建项目三季度完成投资不低于100亿元。全力服务保障好地铁10号线高陵段、西阎高速改扩建高陵段、西安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西安公共卫生中心综合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按照时间节点推进。紧盯今年丝博会的签约项目,全力做好洽谈、跟进、服务和协调工作,做到一个重大项目、一个专班、一跟到底,定期通报“三率”进展情况,推动项目快落地、早见效。围绕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力度,积极争取中、省、市各类专项资金。

(四)深入释放创新改革动能。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效率,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少于80家。不断加大辖区企业“民参军”能力提升培训,保障好西北工业集团、北方光电集团调迁落地,加大产业化示范项目和示范服务平台培育力度,确保全年新增“民参军”企业3家。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步伐,推动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快西安农产品物流城项目规划筹备和沿渭河村庄更新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不断做实城乡融合发展载体。大力推进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激发发展活力。

(五)大力优化城乡发展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扎实推进“一网通办”上持续发力,不断做优营商环境。扎实抓好城市“强基增容”,抓紧兰池三路拓宽、高泾路改造等市政道路建设,加快张卜塬后水厂提标改造、湾子水厂供水管网建设进度,深入推进“三改一通一落地”,完成30个老旧小区、4条背街小巷改造收尾工作。服务保障好泾玄Ⅰ、Ⅱ号国网电力线路稳定运行,为“十四运”和城市建设运营提供强大电力保障。深化城市“微治理”,着力打造东方红大街、东环城路等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街区。坚持铁腕治霾,减少夏季臭氧污染,全力打好“夏防期”蓝天保卫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持续推进滩区整治,加大河道垃圾堆放、违章建筑、污水直排、黑臭水体等治理力度,系统做好治水大文章。

(六)强力推进重点工作攻坚。持之以恒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统筹做好全区新冠疫苗接种,尽早筑起防疫屏障。认真总结和汲取湖北十堰市张湾区艳湖社区集贸市场燃气爆炸事故的深刻教训和经验,对各领域安全隐患特别是燃气领域安全隐患开展排查整治,扎实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防范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扎实做好各项防灾减灾准备,特别是加大迎峰度夏、防汛抗旱等工作力度,切实加强夏季河道游泳安全监管,保障城市安全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统筹做好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获得感。


抖音账号:文章写作知识屋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抖音账号:文章写作知识屋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