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近两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贵港2021年各县市区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文件要求,扎实推进稳定粮食生产工作,现就我区粮食安全生产工作报告如下:
一、全力推进粮食生产各项工作
(一)突出抓好粮食生产
2020年全年完成全区粮食产量146285.1吨,同比增长2%,其中早稻产量5.5768万吨,同比增5.97%,晚稻产量5.2762万吨,同比去年持平,玉米产量 2.6572万吨,同比增4%,其他粮食作物产量11183.1吨。蔬菜产量 16.2076万吨,同比增长5.66%;水果产量21904吨,同比增长21.89%,(其中龙眼1616吨,荔枝4081吨)
2021年全区计划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7.7万亩,粮食总产目标任务14.80万吨。前三季度市里下达任务:早稻产量5.58万吨,水果产量1.4万吨,蔬菜产量11.43万吨。预测前三季度全区粮食产量7.06万吨,同比增长1.4%,其中早稻产量5.61万吨,同比增 0.6%,玉米产量1.39万吨,同比增10.32%,其他粮食作物产量0.06万吨。蔬菜产量11.37万吨,同比增长6.67%;水果产量17124吨,同比增长35.65%,(其中三季度水果产量7102吨,龙眼2156吨,增37%),中草药产量达0.21万吨,同比增长10%。预测种植业各项指标均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
(二)落实种粮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1.2021年耕地力保护补贴发放情况。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今年上级下达港北区2021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任务:原则上在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补贴资金的发放工作。根据《贵港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21年中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通知》(贵财预〔2021〕22号)文件,第一次下达我区补贴资金29120000元,第二次下达补贴资金13560000元,2020年结余337.86元,合计42680337.86元。今年共有83691个农户申报补贴,实际补贴81615户,2076户面积扣除为零,确权面积(包含未确权面积)共405084.9亩,扣减不符合补贴条件的面积共22362.81亩,应发放补贴的面积为382722.09亩。在农补软件上测算,补贴标准为111.517元/亩;应发放补贴资金42680018.84元(包含四舍五入测算),结余319.02元。经区人民政府同意,6月24日由区农业农村局、财政局联合行文《关于2021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和补贴资金的批复》文件,批复各乡镇(街道)、西江农场发放补贴资金。6月30日,上级实际下达补贴资金后,7月初各乡镇(街道)、西江农场及时发放补贴资金,已经完成该项工作。
2.2021年港北区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发放情况。
港北区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428万元;补助对象为2021年上半年实际种植水稻、玉米(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生产者为主,包括利用自有承包地和流转土地或代耕土地种植水稻、玉米的农户、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今年共有12183户农户申报补贴.港北区共补贴上报86368.91亩.其中港城街道7008.89亩,大圩镇16704.27亩,庆丰镇28274.62亩,根竹镇7592.92亩,武乐镇15970.05亩,中里乡10818.16亩,贵城街道和奇石乡无。经过测算,补贴标准为49.55元/亩。截止7月30日已完成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发放。
3. 2021年稻谷补贴工作推进情况。
根据自治区财政厅等5部门《关于印发2021年稻谷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桂财建〔2021〕50号)文件精神,下达港北区稻谷补贴经费362万元,2021年 7月经区人民政府同意,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港北区2021年稻谷生产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目前各乡镇(街道)正在按照《港北区2021年稻谷生产补贴实施方案》要求开展相关工作,下一步各乡镇上报申报材料之后,港北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将组织开展区级抽查核验工作,核验合格后将资金发放。
(三)大力培育创建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以龙头企业、种养大户为培育主体,大力培育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有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47家,家庭农场发展到266家,涉农龙头企业37家,从事农业生产托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58个,全区累计建成143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其中瑶山鸡产业核心示范区、港北区富硒优质稻产业核心示范区被评为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福林龙宝生态种养示范区、港北区润农火龙果产业示范区等7个示范区被评为县级示范区。
(四)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为抓手,促进农机农技融合发展。近两年以获得“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称号为契机,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项目,大力推广水稻无人机直播、测土配肥、喷药智能播撒和水稻无纺布育秧等可复制、可推广新技术,切实提升全区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有效促进农机农技融合发展。2020年9月17日,自治区第二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管理人员现场培训班在我区举行,我区作经验交流发言。
(五)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有保障。近年来按照上级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的各项工作部署,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相关的专项整治,加大监管力度,全区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含农业投入品监管)、农资市场监管、禁限用农药专项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药质量追溯管理、农作物种子、种苗质量监管、农业投入品生产及经营企业监管等。2020年至今监测样本数量达1.2万多个,均未发现有售卖假冒伪劣的农资和使用违禁药物的情况,有效确保了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六)强化措施,加强田间管理,狠抓防灾减灾工作。一是加强防汛抗旱为中心的农作物田间管理。加强分类指导,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落实防汛抗旱技术措施,及时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查苗情、查墒情、查病情、查灾情活动,做到深井水、地表水合用,将多种多样浇灌对策有机融合,同时加强指导汛期期间的排灌管理工作,每年指导乡镇(街道)、种植户等防汛抗旱工作累计超千次;二是切实抓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控工作,有效减轻病虫危害。加强病虫测报工作,全力做好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的应急防控准备。全区建立了20个草地贪夜蛾监测点,合理布设于各乡镇玉米种植重点村,采购了60套监测设备工具(性诱捕器),并安装到点,进入周年性虫情监测。同时,在监测点的村共聘请了14名农民技术员,协助开展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监测调查工作。
二、存在问题
水源保障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根据近日了解到的情况,大圩镇、庆丰镇等地已经无法满足水稻生产的正常灌溉,西干渠跟东干渠已经启动应急,轮流放水灌溉农田,如不能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将直接导致粮食减产。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农田灌溉用水。协调达开水库管理局、水利局等部门确保农田灌溉用水满足稻谷生长。
(二)稳定粮食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在珍惜保护耕地的基础上,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发展粮食生产,必须突出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兴水改土培肥。各地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安排,把兴水、改土、培肥三项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四)切实抓好下半年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科学做好防灾减灾,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协调配合,强化灾害预警预报、实施分类指导,组织乡镇有效抓好洪涝、干旱等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尤其是确保调查队测产的7个样本框粮食稳产工作,在防止丢荒同时做好施肥、防御病虫害等工作,确保样本框的晚稻等粮食作物稳产增收,确保完成晚稻5.24万吨以上的粮食产量任务,为完成今年37.7万亩粮食面积和14.8万吨粮食产量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