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上半年工作回顾·
今年上半年,镇政府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促进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真抓实干、勇毅向前,各项工作稳中有进。
上半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5.56亿元,同比增长31.1%。完成区级地方收入19.39亿元,同比增长76.3%。实现集体收益8.9亿元,同比增长3.5%。
01
抓产业,扩投资,发展动能加快积蓄
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上半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2.39亿元,同比增长28.6%;规上商销534.08亿元,同比增长1.5%;规上服务业营收(1-5月)251.77亿元,同比增长3.8%。
全面梳理重点税源、新增税源、重点项目,完成纳统32家、跟踪储备149家。
共有172家企业纳入区重点企业名单,其中商业和服务业170家。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
上半年,新增有效内资企业390户,有效外资企业27户;新增企业税收总额2686万元,新增实际到位外资2957万美元。
新增市民营企业总部1家,专精特新企业达50家,其中国家级4家,高新技术企业131家(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8个项目入库区级重大项目。
完成(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6幢亿元楼创建。
02
促创新,优服务,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创新发展持续深化
成立科创服务工作专班,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加强科创企业培育扶持。
积极对接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临港实验室漕河泾转化中心等重要平台,提升地区创新策源动力。
启动合川路产城融合示范街调研,探索打造协同创新、绿色交通、人文烟火、生态水岸“四链共生”的现代产业新廊道。
深入推进易初莲花、莫泰地块转型发展方案研究。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完善企业服务政策包,拟定《关于鼓励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办法》和《加快推进科创集聚区建设的政策意见》等新政策,助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举办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等科创为主的招商推介活动20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完成五经普工作并通过国家、市两级验收,同步不断强化数据分析和应用。
03
强建管,促协调,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建设管理协同推进
西郊公寓小区美丽家园、金虹桥公园改造提升、外环吴中路口袋公园基本完工。
吴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万源新城三四期外立面修缮工程过半。
虹梅路2806弄美丽家园、示范性口腔防治中心等启动招投标。
中康公寓、振宏小区等4个老旧社区微更新、紫秀路道路中修、公厕大修及适老适幼化改造、部分路段人行道品质提升等完成前期工作。
加梯项目新增签约23台,开工39台,完工26台,综合排名保持全区第一。
合川路、田林路架空线入地等配套区级项目协同推进。
强化城运平台案件办理,共受理“12345”热线案件6550件,先行联系率93.2%,按时办结率100%,实际解决率90.3%,群众满意率85.2%,各项指标均位于全区前列,红灯案件实现动态清零。
以分类管理为抓手,加强33个长租公寓综合监管,开展定期巡查,落实“二检测一报告”备案。
完成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500张床位建设。
城市环境协调发展
切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对28个历次督查及专项检查问题开展回头看,严格规范处置本轮督查15个信访交办件及32个涉环保城运工单。
持续推进污染源监测,开展重点企业日常监管、危废固废规范化巡查、土壤防治专项检查等行动1608家次。
不断加强水生态养护,8个考核断面均达到IV类水以上标准,5条镇管河道达到优III类,高门泾和西上澳塘申报创建健康幸福河湖。
有序开展雨污混接、排水清管等行动,持续推进超10年龄雨水管线修复、市政排水提标改造、万源路(蒲汇塘-吴美路)积水改善等项目,源头强化水环境管理。
有效规范城市秩序,累计检查沿街经营单位3312家次,拆除违建55处1.25万㎡,整治群租房742套。
04
保民生,增福祉,生活品质有效提高
民生事业统筹推进
华师大附属幼儿园全面完工、上虹中学综合楼完成验收,7个暑期校舍维修项目即将启动。
上虹中学荣获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虹鹿幼儿园、龙柏二幼等4所幼儿园荣获市级家庭教育示范园。
为110户特殊困难老人提供智能水表监测服务、为481名独居及纯老家庭安装关爱话机、为1532名重点人群优化体检套餐、完成60户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社区食堂日均供餐达2200余份。
社区卫生中心引进六院、新华、龙华、闵中心等专家资源,并全市首家开设社区结核病预防治疗门诊。
有序推进巩固国家卫生镇复审迎检及市级市民满意食品安全街镇建设。
镇文体中心、镇图书馆分别获评市级示范中心、示范馆,全区首家健身苑点全部达到国体标准,顺利承办市第四届市民运动会门球锦标赛等2项高规格赛事。
优化布局12个“家门口服务站”,新建虹欣园区“楼门口服务站”,受理中心半年受理量达59237件。
依托“心缘虹桥”乐业调解工作室,举办面试会、职业指导、创业讲座等活动103场,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141.41万元,惠及15581人次。
基层治理不断完善
开展社工赋能培训2.0版,制定《居委会工作指南》,不断提升基层管理能力。
进一步做实“虹石榴先锋队”和“虹柿子会客厅”,组建“美好社区合伙人”队伍,揭牌龙柏六村社区合伙人实训基地,不断激发基层共治活力。
聚焦社区文化品牌建设,开展“心悦虹桥,与邻有约”邻里嘉年华系列活动。
开展物业服务规范“双月行动”,完成2023年度物业服务考核工作,推动物业企业提升服务水平。
加大业委会建设和指导力度,推进24个小区业委会成立或换届,实现4个小区物业费调价。
完成49个小区地下车库通讯信号覆盖。
05
守底线,防风险,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检查厂房仓库、危险化学品等各类重点场所8151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3159项,开具整改意见书480份,行政处罚4家。
开展电动自行车领域专项治理,登记电动自行车48561辆,全覆盖检查221处(半)地下停放点位,新增充电端口160个。
排摸35处架空层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清退18处,整改17处。
推进“拆窗破网”专项行动,拆除防盗窗162处。
开展社会消防安全大演练89场,为社区高龄老人配发灭火器、灭火毯1450份。
守牢稳定发展局面
加强风险隐患排查预警,提升社会面管控水平,报警类110、刑事案件立案数分别同比下降12%、33.1%。
完成镇反诈中心及各居民区反诈宣传室建设,处置反诈预警1939起。
完成“平安客厅”多元纠纷化解工作室建设和调解员招录,调解案件682件,成功率98%。
推进非警务类“110”分流处置,处置非警务类警情738件。
发挥法律顾问作用,接待法律咨询651件。
加大欠薪隐患排查化解,跟踪欠薪线索151件,办结率100%。
收到信访件201件,同比下降33%,信访办理效能不断提升。
·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镇政府将继续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工作部署,根据既定目标,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以产业提质为核心
切实筑牢经济发展基础
加强财税工作力度
坚持目标导向,精准把握财税结构变化趋势,紧抓重点税源,稳住经济基本盘;积极拓展新增税源,推动非房产税收稳步增长,确保总体经济指标稳中向好。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项目征集、对接洽谈、落地保障等各环节工作,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
瞄准前沿科技和产业链高端,引入一批头部企业,争取更多核心业务落地。
进一步细化服务流程,强化全程跟踪,积极支持拓纳集团、汇朗化学、新迪数字、慧程生物、铠铂云信息等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产出一批重大成果。
提升统计工作质量
发挥专班作用,贯彻旬监测、月调度、季盘点机制,建立部门、村公司、重点企业三级联系机制,进一步夯实稳增长工作格局。
加强企业排摸梳理,强化入库入统、迁进迁出等要件准备,提前布局年底年度纳统和企业迁移等工作,确保科学纳统、应统尽统。
持续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效果。
(二)以创新发展为方向
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打造创新驱动引擎
加强与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华为昇思创新中心、临港实验室转化中心等机构、平台对接,积极推荐本地企业科创项目申报,引导平台孵化的科创项目落地,双向提升地区科技创新能力。
以“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闵行区选拔赛)路演为契机,成立虹桥科创俱乐部、设立虹桥科创周、举办科技沙龙等系列主题活动。
梳理科创企业名录库,整合市、区、镇三级资源,推动项目、资金、平台、人才等要素聚集,完成科创2个库100家入库目标,实现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超150家、专精特新企业超60家。
加快合川路产城融合示范街区打造,完成示范街区规划,分期分批推进建设。
启动易初莲花和莫泰地块规划调整工作。
营造创新发展环境
继续以科创为主体举办营商环境相关活动,发布投资环境评估报告,发放科创虹桥服务包,深入推进“五大功能集聚区”建设。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围绕虹桥科创等集聚区建设,研究出台《关于鼓励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办法》、《加快推进科创集聚区建设的政策意见》,助推未来产业布局发展。
完成集体楼宇调研,探索制定到期楼宇改造及产能提升计划,去化空置楼宇,推动企业迁入,促进楼宇经济提质增效。
加强重点企业走访联系,因企施策,帮助企业纾困提效。
启动“十五五”规划相关工作并形成基本思路研究报告。
(三)以强化功能为目的
继续厚植城市建管优势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持续跟踪在建重点项目,加强协调督促,保障工程进度,兼顾质量安全。
金虹桥公园和外环吴中路口袋公园正式建成开放。
推进虹梅路2806弄美丽家园、万源新城三四期外立面修缮、紫秀路道路中修、4个小区微更新、姚虹路和伊犁南路约8900㎡人行道品质提升、6个规范化党群服务站、17个公厕维修改造、吴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等年度项目。
持续保持加装电梯工作力度,推动“零建、整建”再提速,确保年度指标任务完成。
有序推进诸陈家宅地块、29B地块动迁房项目交房及进户工作,完成配套蓝蒲路建设。
不断提升管理效果
依托城运大脑和网格微脑,进一步整合资源,压实各层级管理责任,激活数字化治理优势,促进问题发现和处置前端化、快速化,有效破解城市管理难点;持续提升平台案件办理质量,确保年度“四个率”考核保持在全区前列。
继续加强水质维护,做好雨污混接排查整治,确保优III类水质断面占比62.5%以上,积极争创健康幸福河湖称号。
针对违建、群租、三合一等城市治理顽疾,持续保持整治的高压态势,确保存量逐步减少不回潮,增量严格管控不新增。
进一步深化垃圾分类工作,加强督导检查,完成6个精品小区创建及185个投放点微更新,确保年度考核成绩有明显提升。
(四)以为民惠民为根本
努力创造更高品质生活
加快民生事业发展
构建“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建成紫藤、振宏、虹欣15分钟就业服务站。
深化“心缘虹桥”品牌和“救助顾问”制度,提升劳动关系调处和救助保障水平。
华师大附属幼儿园确保9月开学,华师大附属虹桥学校项目力争年内取得立项批复。
以示范化学区建设为引领,整合各校优势资源,开展学科研讨活动,带动学区整体发展。
打造智慧医养服务平台,新增1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处家门口养老服务站、1个社区食堂,持续推进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等关爱项目。
完成市级示范性口腔防治中心、区级社区护理中心、红春标准化中医特色服务站及区名医工作室建设。
以社区卫生中心挂牌上海交大国研智库健康研究院儿童健康研究院为契机,加快社区儿科优质资源扩容和特色品牌建设。
结合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旅游节等活动,依托吴中商圈文商旅体协同发展联盟,持续开展夜虹桥潮流街区“四季八夜”等各类特色主题活动,助力商圈文化经济蓬勃发展。
建成1个市级儿童友好阅读新空间。
积极创建上海市都市运动中心,承办闵行区职工游泳赛。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继续推进39个“一小区一愿景”项目落地,推动社区环境改善和功能优化。
依托社工赋能培训等平台,开展“善治虹桥”专题活动,助力基层治理难点问题破解。
深入发挥“虹石榴先锋队”和“社区合伙人”作用,提升社区自治共治综合能力。
批量推进第三方机构物业费评估工作,促进物业服务质量与收费标准相匹配,推动符合条件小区物业费调整。
进一步加强物业企业责任落实,针对电动自行车停放、违建、雨污混接等工作,强化责任制的建立和执行。
(五)以安全稳定为保障
全力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
针对“九小场所”、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开展“回头看”专项检查,持续加大排查整治力度,形成隐患整改闭环。
聚焦架空层、地下车库等重点区域开展电动自行车集中整治,同步推进既有居住区充电设施建设。
持续推进“拆窗破网”行动,加大居民动员工作,打通生命通道。
完成100栋高层住宅楼消防应急装置安装项目、建成吴美路虹中路应急避难场所,广泛开展安全大培训、大演练活动,夯实安全基础。
有效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完善包保监管体系,争创市级市民满意食品安全街镇。
严格落实应急值班值守制度,全力做好夏季防汛防台、冬季防寒防冻等工作,规范突发事件上报和快速处置流程,全力守护人民安全。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严格落实重大风险隐患监测预警、排查化解和应急处置等机制,紧盯重点领域,全力维护社会面安全有序。
加快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运作,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
依托“1+X”基层治理模式,深化以“平安家园、平安客厅、平安联盟、平安联动”为主体的“平安矩阵”建设,完善非警务类110分流处置,加大治安防控力度,努力实现报警类110、刑事案件立案数、电诈案件立案数等指标的万人率不断下降。
深入推进“八五”普法,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开展送法进园区、进楼宇、进企业等活动,不断提升法治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