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今年以来,全市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决策部署和中央、自治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优势产业政策,围绕优势产业精准发力,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农业农村经济总体情况
初步统计,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1.51亿元,同比增长10.9%,比一季度加快3.7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23.79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一季度加快2.8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7%,拉动地区生产总值0.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上半年,农业产值16.29亿元,同比增长13.2%;林业产值0.65亿元,同比增长17.8%;牧业产值30.06亿元,同比增长9.7%;渔业产值2.04亿元,同比增长29.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7亿元,同比增长4.2%。各行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31.6%、1.3%、58.3%、4.0%和4.8% 。分区域看,上半年,兴庆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4.65亿元,同比下降0.9%;金凤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和灵武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分别为1.20亿元、2.40亿元、4.58亿元、6.05亿元和4.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2%、3.1%、9.5%、10.5%和13.8%;占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9.5%、5.1%、10.1%、19.3%、25.4%和20.6%。
二、农林牧渔业经济运行特点
今年以来,全市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不断务实工作举措,蔬菜、瓜果、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品种丰富,供给充足,确保了全市城乡居民“舌尖上的安全”。
(一)“菜篮子”农产品供应充足。上半年,全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9.20万吨,瓜果类产量2.36万吨。全市猪牛羊禽肉总产量3.12万吨,同比增长7.0%。其中,猪肉产量8270吨,同比增长3.2%;牛肉产量9493吨,同比下降2.2%;羊肉产量9816吨,同比增长14.4%;禽肉产量3653吨,同比增长26.4%。禽蛋产量1.28万吨,同比下降19.0%;牛奶产量39.73万吨,同比增长31.5%。
(二)农业产业发展稳定。为确保全市居民吃得绿色健康无公害,适时调整蔬菜种植结构,叶菜类播种面积占比超过50%。蔬菜价格季节性回落明显。上半年,随着气候转暖,本地蔬菜大量上市,西葫芦、西红柿、辣椒等蔬菜价格季节性回落明显,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1.8%、29.2%和32.3%,降幅较去年同期分别扩大18.5、21.9和25个百分点。园林水果较快增长。上半年园林水果播种面积42.50万亩,同比增长18.84,产量1.63万吨,同比增长89.6%。花卉种植有所提升。结合城市化发展和花卉消费市场需求,花卉品质和播种面积同步提升。上半年,花卉种植面积3115亩,同比增长9.5%。
(三)林业经济较快增长。全市累计完成育苗面积2.6万亩;造林面积3.34万亩;森林抚育面积0.42万亩。
(四)畜牧产业发展强劲。上半年,全市猪牛羊禽分别实现产值2.50亿元、5.18亿元、5.06亿元和2.04亿元。能繁母猪存栏保持增长。上半年全市能繁殖母猪1.97万头,同比增长11.0%。家禽存栏下降出栏增长。上半年全市家禽存栏226.43万只,同比下降10.2%,其中,蛋鸡存栏161.92万只,同比下降10.2%。家禽出栏182.66万只,同比增长27.6%。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稳增长。全市扎实推进百万移民致富提升工程,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稳定和扩大农民就业,持续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兜底政策。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3865.4元,同比增长12.0%;经营净收入2717.5元,同比增长12.8%;财产净收入273.5元,同比下降3.9%;转移净收入525.5元,同比下降3.8%。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三、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供港蔬菜产量下降明显。受大风天气、市场价格、季节变化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全市供港蔬菜实现产量11.67万吨,同比下降10.2%。银川市供港蔬菜集中分布在西夏区、贺兰县和永宁县,其中产量占全市比重分别为永宁县(57.4%)、贺兰县(41.4%)和西夏区(1.2%),永宁县供港蔬菜产量减少下拉全市17.8个百分点,是全市供港蔬菜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二)农产品价格上涨明显。受同期基数、气温因素及产量少等叠加因素影响,上半年,鲜果价格同比上涨8.6%,延续了去年下半年的价格上涨态势。受去年旱灾、养殖成本上升、供应量减少及政策等因素影响,淡水鱼价格涨势明显,同比上涨26.9%。
(三)禽蛋类下降趋势明显。上半年全市家禽存栏同比下降11.4%,降幅比一季度扩大7.2个百分点。其中,蛋鸡存栏同比下降10.2%,蛋产量同比下降19.0%。家禽存栏逐季下降,后续禽肉产量和蛋产量产能不足。
(四)存栏惜售现象显现。今年以来,非洲猪瘟、新冠疫情还未完全消除,猪肉价格又连续下跌,养殖户存在压栏惜售现象,但是饲料、人工等养殖成本加大,挫伤了养殖户的信心。从近几年生猪存栏数据看,2018-2020年上半年生猪存栏增速分别下降15.8%、8.4%和15.4%,而2021年上半年生猪存栏同比增长38.1%,在近几年涨幅最大。存栏大幅增长虽然确保了后期生猪稳产保供,但是生猪价格连续下跌,不懂技术、对市场缺乏理性和长远判断的养殖户就会盲目跟风,容易引发生猪市场混乱。
四、几点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的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包含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等五大方面,摆在首位的就是产业兴旺。下阶段全市上下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的工作思路,继续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治本之策,紧扣银川自然环境条件,围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方面精准施策,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群众参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实现产业富民,走出一条符合银川实际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
(一)聚焦重点产业,突出龙头引领
“农与地”是绕不过的关系。谁来种地,怎么种?怎样让有限的土地上最大限度生金长银是我们要重点探索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课题。围绕葡萄酒产业、奶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等全区九大重点产业定位,让种植能手、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舞动“农”头、示范引领,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有效提高特色农业产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步伐,解决好“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
(二)提升农民素养,引进职业农民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人才资源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决定着农业的发展与振兴。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在新时代要求下,需要不断加强农业职业素养提升,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群体素质,转型一批传统农民。同时,引进一批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人员思想开放、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他们具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先进理念,有专业农学学历和技术,他们能将所学知识和专业技术快速应用于农业生产,进而实质性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与技术。
(三)调整种植结构,适应市场需求。适度调整优化产业种植结构,理顺农产品供求关系,提升“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增加露地瓜菜类、茄果类、根茎类等品种种植面积,有效提高蔬菜产量;加强生产能力,确保全市蔬菜、水果、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产能和供给充足;做好价格监测预警,保障本地市场供应,在确保全市城乡居民“舌尖上的安全”的前提下,稳定我市农产品市场价格,提高市民对蔬菜瓜果等农产品价格的满意度。
(四)加强监督预警,提振养殖信心。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牲畜养殖户普遍存在压栏惜售现象, 相关部门要加大调研力度,认真研判畜牧业生产形势,畅通畜禽销售渠道,提振养殖户信心,确保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