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2021年上半年工作报告]2021年上半年漳州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报告
  二、全市市场主体发展特点

(一)随着疫苗的大面积接种疫情的稳定控制,2021年上半年市场主体发展势头良好。从新登记户数看,2021年一季度,新增市场主体21226户,同比去年增长41.04%;二季度随着全市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的“抓大工业、大抓工业”的文件精神,着力加强政策指导与服务,新增市场主体稳定增长,二季度新增市场主体达28587户,比一季度增长34.68%;截至6月底,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8(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92%。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中,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比重分别为20.2%、79.4%、0.4%,其中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22.9%,在我市新增市场主体中占据明显主导地位,显示随着我市继续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围绕优化登记程序、推进监管创新、促进个体转型升级等工作任务,积极创新服务举措,大力推行个体工商户多证合一、微信年报和简易注销,并继续实施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县域通办”,为个体经济增量提质提供了良好政策支持和发展动力,个体经济在促进我市经济振兴、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居民收入等方面逐渐发挥巨大作用。个体经济稳固复苏,逐渐进入发展成熟期。从产业布局看,全市新增市场主体中,一、二、三产业(不含农专)比重为7.31%∶6.83%∶85.86%,从实有市场主体数量来看,一、二、三产业期末(不含农专)比重分别为7.1%∶ 8.86%∶84.04%,与去年同期相比,产业结构有了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市场主体主导作用进一步凸显。近年来,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我市蓬勃兴起且发展迅猛,特别是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等领域,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速远高于其他行业,形成新的增长点。从注销户数来看,今年上半年累计注销市场主体16302户,其中私营企业3160户、个体工商户12784户。受疫情的影响个体工商户亏损后,很大一部分实体零售业及住宿和餐饮业市场主体选择进行注销登记;加上今年以来进行无证无照清理整治行动,清理了一批无实际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导致注销户数陡增。

(二)国有企业新登记户数稳定增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底线意识、风险意识、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按照三年行动方案部署,紧盯(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重点问题攻坚克难,力争年底完成三年改革任务的70%以上,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今年以来,我市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具体部署要求,加大对市属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的改制和培育力度,突出搞活国企经营机制,切实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抵抗风险能力,股权多元化改革助推国有企业快速发展,国有资本进一步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集中。从发展方向看,市属国有企业普遍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前景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集中,经济效益持续好转。从行业类别看,今年以来,我市国有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形势变化,积极引入各行业投资者,逐步调整国有控股比例,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发展。上半年全市新设289户内资(非私营)企业(不含分支机构)中,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数量稳步增长,三者之和占新设企业的41.87%,切实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抵抗风险能力。从业务范围看,我市国有企业大多集中在投资大、负债高或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如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部分企业面临经营困难、效益下降甚至亏损。在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倒逼下,我市国有企业正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国有资本日益向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前景的行业和领域集中,如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等,这些行业中国有企业增速高于传统行业。

(三)私营企业主对市场逐渐增强信心,产业化、规模化成为发展新趋势。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全力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部署,全市私营企业总量稳步增长,资本规模持续扩大。上半年,全市新登记私营企业9696户,同比增长4.86%,新登记个体工商户39552户,同比(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增长22.89%,两者合计占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数的98.87%,可以说民营经济已成为当前我市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从行业类别看,上半年我市私营企业前三行业分别为: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些行业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占登记总数的52.4%;个体工商户上半年前三行业分别为: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三者之和占上半年个体工商户数量的82.32%。但随着国家取消行政前置许可、前置改后置等审批制度改革和产业政策调整,金融、教育、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以往国家限制或管控的行业对个人资本逐步放开,正成为我市私营企业的新热点。从发展速度看,传统行业特别是与群众生活关系紧密的行业依托“互联网+”获得快速发展,为我市经济结构调整注入了新活力,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传统批发零售模式转变为在线销售的新型业态,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民营批发零售业市场主体26619户,同比增长25.92%;

(四)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资源进一步整合,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市现代农业建设的中坚力量。截止目前,全市共依法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5766户,出资总额195.8亿元。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200户,同比增长11.11%。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有显著的增长。今年上半年共注销农民专业合作社96户,与新设数量之比接近2:1,一些管理不民主、财务制度不健全的合作社,特别是为套取国家相关补贴的“空壳社”、“挂牌社”,由于适应不了社会化市场要求,经营面临诸多困难。有的合作社甚至已多年未开展经营活动,在市场竞争中被逐渐淘汰出局。存续经营的合作社大多能够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开始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我市也鼓励发展农村民间工艺及制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行业,逐步拓展到产前的农资采购和产后的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方向发展,其运营也由传统型发展到充满活力的“合作社+企业”、“合作社+电商+基地”等模式,实现农户增收与企业发展互利双赢。同时也希望根据地方特色优势,整合资源,抓住一两个优质产品,重点开发,重点发展,并集中现有的资源,投身到后续的农产品深加工上面。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整体价值,也能促进地区的形象和农产品的品牌,对于长期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五)外资企业新增数量高速增长,关键领域相对集中。近年来,随着我市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政府招商引资力度的持续加大,再加上我市着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大力落实各项惠台政策。越来越多的外商看好我市投资环境,纷纷选择到我市落户兴业,全市外资企业呈现数量稳步发展、结构趋于优化、整体素质提高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外资企业76户,同比增长31.03%;注册资本1.89亿美元,同比增长45.38%;投资总额3.32亿美元,同比增长58.1%。从利用外资方式看,随着我国外资并购政策的逐步完善,外商除直接投资设立新企业外,对我市内资企业的并购也日益活跃,其中以直接购买股权的方式并购企业数量增长较快。从企业类型看,新登记外资企业分支机构占比下降明显,上半年全市新登记的76户外资企业中,分支机构为16户,占比21.05%,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53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审批改备案制后,新设立外资企业从程序上大为简化,所需要的时间也得以缩短,外来投资者更愿意选择登记为经营自主性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以便享受优惠政策和开展业务活动。从投资来源地看,今年新登记外资企业仍沿袭台湾、香港投资主导的传统格局,上述地区投资新设外资企业51户,占比67.11%,涉及机械电子、餐饮食品、生态农业等港台传统优势产业。从投资结构看,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外资企业中,三大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3.16%:21.05%:65.79%。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业新设外资企业最多,占比72.37%。随着国家取消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我市引入外资正加快向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环保能源、金融服务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高附加值领域倾斜,并继续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初步形成多领域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全市市场主体发展趋势预测及建议

(一)持续推进新兴行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的“抓大工业、大抓工业”的文件精神,要着力加强政策指导与服务,严格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更多地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进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进入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保险、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进入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领域,进一步支持我市新兴行业的发展。

(二)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认真做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市场准入的便利政策,营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准入环境,落实各项优惠措施,引导更多群众自主创业和就业,努力营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持续推进新兴行业发展,助市场主体更好成长。

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从“快增长”向“优增长”转变的重要推动力。加大政策引导和兑现力度,放大政策红利效应,引导企业向新产业进军,向新业态聚集,实现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我市创业孵化机构的产业孵育功能,围绕物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专业孵化器建设,加强中小微企业培育,发挥中小微企业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的生力军作用,推动全市面广量大的中小微企业向高成长、新模式与新业态转型,继续培育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企业。进入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领域,进一步支持我市新兴行业的发展。  

(四)持续推进新兴产业和互联网发展。政府可以加大政策引导和兑现力度,放大政策红利效应,引导企业向新产业进军,向新业态聚集,实现高质量发展。抓住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互相结合带来产业升级转型的机会,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提高产品、企业、产业附加值,推动生产力快速恢复、发展。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从“快增长”向“优增长”转变的重要推动力。      

(五)多渠道开展帮扶引导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助市场主体解难题。以树品牌为主线,提供一站式质量、标准、认证、检测等内容的综合服务,支持企业立标准、提质量、树品牌,支持企业建立从抓产品、控品质至促消费、稳增长的品质培育体系,以品牌品质提实力、稳增长。加强对签约项目的全程指导服务,为招商引资企业提供零距离、保姆式服务,“一站式”办结,推动我市重点项目早日落地。进一步挖掘企业发展潜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创业者素质教育培训,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不断激发发展新动力,推动结构转型升级、质量提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上半年,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到位,全市新增市场主体49813户,现有市场主体588914户,同比增长15.16%,发展势头良好。            

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与审核审批科

2021年7月7日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抖音账号:文章写作知识屋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