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2021年上半年度工作总结]2021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生态环境分局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闯字当头、争先创优,全力打好生态牌,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全市PM2.5平均浓度25μg/m3AQI优良率98.3%,仅有3天轻度污染,好于预期目标;地表水县控及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100%7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在类水及以上,八都水库获评省级优秀水源地,义乌江出境水优于入境水。争取到省厅试点2项、生态环境部试点1项;连续四年获评美丽浙江建设工作优秀市,连续两年捧得五水共治大禹鼎银鼎。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统筹协同,新时代美丽义乌建设开启新征程。一是美丽战略谋划不断完善。全面梳理分析绿色发展指数6大方面55项评价指标,编制实施《义乌市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引领高质量绿色发展两年行动计划》,聚力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编制《义乌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义乌规划纲要(2020-2035)》,谋深做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启动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二是减污降碳控温有序推进。积极开展碳达峰课题研究,推进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碳达峰碳中和方案编制。成功举办金华首场实现碳中和会议活动。入选全省首批整体清洁生产审核试点。三是生态文明宣教氛围浓厚。圆满承办金华市纪念六五环境日主场活动。精心组织生物多样性日等环保主题活动,常态化开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持续加大环境新闻宣传力度,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二)深化污染防治,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战取得新成效。一是打好清新空气巩固提升战。制定环境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统筹推进三大结构调整、三大专项行动和三大治理攻坚,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攻坚任务。开展PM2.5O3双控双减,精准实施夏季O3削峰行动,上半年PM2.5O3仅各超标1天。开展VOCsNOx协同减排,完成VOCs深度治理项目9个、源头替代项目30个,OBD在线监控终端安装联网96辆、非道上牌联网1429辆、工程机械卫星定位510台。二是打好五水共治碧水提升战。编制水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加强精准治水,完成义乌江、南江国控断面污染源走航分析,编制实施一河一策水质提升方案。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完成8千吨万人以上水源地污染源走航分析,协同推动岩口水库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开展藻类预警监测,上半年岩口水库未发生季节性水华。开展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质量提升行动,建立问题动态清单,推动316个问题整改到位,顺利通过全省交叉检查。三是打好地绿净土安全保卫战。制定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年度计划,完成28个疑似污染地块、163个用途变更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未发现污染地块。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推进新增企业开展土壤污染自行监测。开展危废排查见底专项整治,建立重点监管单位清单,织密危废运输转移监管网络,对危废产废单位和经营单位实施全过程监管。四是打好无废城市全域创建战。完成无废城市创建中期评估,35项创建指标33项已达标,在全省土壤与固废监管工作会议上做典型发言。健全“1+13+X”工业垃圾统收统管体系和小微产废企业危废集中统一收运体系,全市9635家工业企业纳入工业垃圾信息化管理平台管理,886家小微产废企业实现危废应收尽收、动态清零。在广播电台、商报开设专栏,定制公交车身广告,大力宣传无废城市理念。

(三)全面深化改革,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一是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完成生态文明核心业务梳理,构建数字政府生态文明微门户。在全省率先完成清新空气提升应用场景开发和建设,推进大气微站、秸秆处置、涉气在线监控等12项子业务场景开发,现已建成5项;清新空气提升应用场景得到了省厅充分认可,并作为改革案例向省大数据局推荐试点。完善生态环境要素态势感知网络,推进污水管网镇街交接断面水质监测监控系统、国控断面氟化物监测系统等自动监测点位建设。启动水环境治理智慧管理平台建设。二是持续拓展环保重点领域改革。深化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衔接融合改革,实现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一体化办理全覆盖,入选生态环境部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建设三线一单数字化应用管理平台,主要做法入选全国三线一单落地应用典型案例,并作为唯一县级市在全国性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全面推广实施环评报告表标准化改革。开展环境信用、信息公开与排污许可有机衔接改革,创新制作环境信息公开牌,推动全市排污许可持证企业挂牌全覆盖,实现事中事后精准管理。率先推进高排放非道路机动机械区域限行和实施尾气码制度,工程机械卫星定位信息化管理改革入选省生态环境厅试点。三是全力助推环保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自贸试验区辐射安全许可和排污许可承诺即入,助力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大排污权精准配置力度,为华灿光电等9家企业第一时间配置排污权指标;与税务部门建立排污权出让收入信息互联互通机制,规范非税收入划转工作。深化企业环保服务日制度,开展生态环保三服务”2.0活动,建立企业问题快速响应、协同解难、结对服务和“1+1+N”揭榜挂帅四大机制,创新推出一科室一服务、环保服务四张牌、企业环保微讲坛、环保管理员脱产培训等系列举措,累计走访服务企业1960,组织培训13场次3300余人次。完成洗衣行业春节正常营业及复工复产指导帮扶,对227家洗衣门店发放补助45.4万元。成功争取到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3382.4万元,总额在全省各县市区排名第3

(四)护航建党百年,生态环境安全稳定度得到新加强。一是不折不扣推动督察整改落实。统筹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36件信访件全部完成整改销号。迅速衔接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认领共性问题4个、上报自查问题4个,编制《义乌市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反馈问题整改方案》。组织开展整改回头看,推进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级环保督察整改长效管理。举一反三开展生态环境十大提升行动,推进源头治理和系统治理。二是多措并举提升执法监管效能。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压实属地镇街环境污染问题发现责任。开展双随机执法14次、跨部门联合检查12次、专项执法行动10次,累计检查企业2980余家,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155起,其中实施查封扣押23起、移送公安2起(行政拘留、刑事案件各1起)、入选全省典型案件2起。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分析实施非现场监管,通过在线监控、大气治理数字化等平台发现在线数据超标211次、VOCs在线预警99次,及时督促企业落实整改。三是全力以赴抓好环境风险防控。会同卫健、建设部门开展医疗废物和废水、污水厂检查113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33个,切实抓好疫情防控环境管理工作。更新应急专家库,充实应急物资储备,设立8个应急联络点,进一步夯实环境应急管理基础。持续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风险企业、废气治理设施、特殊时段的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扎实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排查见底百日攻坚行动,成立专班积极稳控和化解正康猪业臭气异味扰民信访,上半年未发生突发环境事件。

(五)突出党建引领,清廉环保和铁军建设展现新形象。一是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成立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的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多层次组织专题学习培训,开展党史红引领生态绿理论学习、宣传教育、先锋实践等系列活动,营造守好红色根脉,奋力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二是抓紧抓实清廉环保建设。深入推进双建工作,制定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责任分工方案,持续推进党风廉政风险排查和防范化解,常态化开展党风廉政形势分析评估和警示教育,自觉接受派驻监督。狠抓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情况报告反馈意见整改,高质量完成方面12项整改任务。每月开展正风肃纪检查,发布检查通报4期。三是打造担当作为环保铁军。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强支部战斗堡垒。完善干部考评制度,修订考绩办法、档案管理制度、保密制度,制定考勤管理办法、重点工作任务交办单制度,提升干部队伍管理精细度。坚持实干实绩选好用好干部,选派3名优秀骨干赴生态环境部等地上挂锻炼,完成3批次13人次职级晋升。创新开展业务培训、实战练兵,引导干部以的精神状态、劲头作风干好工作,努力打造与重要窗口模范生相匹配的生态环保铁军。

二、存在困难和挑战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压力依然较大,生态环保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主要表现在:

一是空气质量仍处于气象影响型阶段,持续高位改善难度加大;PM10平均浓度偏高,相距年度考核目标较大;部分镇街空气质量排名在金华靠后。二是受上游来水影响,义乌江、南江水质改善成效尚不稳固,波动较为明显;小流域生态流量补给不足,个别断面水质出现反弹;污水零直排建设防反弹压力大。三是个别镇街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意识不强,辖区内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进度滞后。四是臭气异味扰民等环境问题尚未彻底清零,与群众期待还有不小差距;生态环境风险依然存在,部分镇街环境信访问题较为突出,全市环境信访总同比增加53.3%五是集中供热、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部分区块污水处理扩容等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提升。六是能源、产业、交通结构调整力度有待加大,碳达峰任务艰巨。七是一些部门、镇街对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长效管理不够,个别问题容易反弹回潮;废弃矿山修复、制砂行业整治等重点关注问题整治进度不快。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聚焦走在前列,谋深做实新时代美丽义乌建设。加强各层面规划衔接,发布实施新时代美丽义乌规划纲要和十四五生态环保规划,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绘好生态美丽蓝图。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协调机制,抓实抓细绿色发展两年行动计划实施,进一步构建大生态工作体系。持续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编制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方案,积极培育绿色细胞”“无废细胞”“零碳细胞,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省级试点项目建设,力争高分通过试点中期评估。深入推进三线一单应用落地,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不断加大生态保护监管力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持续推动环保公共设施向公众开放,努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完成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落实热电行业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工作,推进行业整体清洁生产审核省级试点和近零碳示范点建设,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减排降碳任务。

(二)聚焦巩固提升,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高位改善。(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持续推进清新空气提升行动。加强PM2.5O3协同控制、VOCsNOx协同减排,推动年排放1吨以上VOCs企业废气治理设施工况在线(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监控全覆盖;加强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治理和执法监管力度,完成工程机械卫星定位信息化管理省级试点建设;强化工地道路扬尘和秸秆焚烧巡查督查;重点打好夏秋季O3阻击战和秋冬季大气综合治理攻坚战,确保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30μg/m3(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以下,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以上。持续深化碧水提质行动。加快推进全域污水零直排区”2.0和省级水生态治理示范试点建设,开展国控断面、饮用水源地的水质提升一点一策治理,推动岩口水库流域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推动苏溪二期、武德净水厂、双江湖净水厂建设。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和风险管控,推进用途变更地块的土壤污染强制调查;加强源头防控,从严管理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全面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各项创建指标高质量达标,确保成功创建首批省级无废城市;推动建筑垃圾、含氟污泥等固废处置利用项目建设;持续开展危废治理专项行动,着力防范涉废环境风险。

(三)聚焦攻坚争先,全面深化生态环境整体智治改革。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进一步完善清新空气提升应用场景和数字政府生态文明微门户,推进深化碧水行动”“创建无废城市应用场景开发。推进水环境综合智慧管理系统建设,完成污水管网镇街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监控点建设。加快推进全域区域环评改革落地实施。深化排污许可制改革,完善环评与排污许可信息管理平台,开发环评报告表自动生成系统,推进排污许可与环评审批有机衔接国家试点建设;深化环境信用、信息公开与排污许可有机衔接改革,创新实施一证一码一指数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建立完善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工作推进机制,探索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模式路径。

(四)聚焦服务发展,高质量推进环保三服务”2.0活动。深化审批代办、就近办、重大项目一对一跟踪服务、环评报告表标准化等机制,进一步优化环评审批服务。加大排污权精准高效配置力度,确保新批项目总量配置动态清零;完成十四五企业排污权核定。深化环保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健全企业问题快速响应机制、协同解难机制、政企结对服务机制和“1+1+N”揭榜挂帅机制,积极开展环评审批、环保培训、监测监控等一科室一服务活动,全力打好环保体检安心复工服务牌、绿色顾问环保无忧服务牌、乌生态环保企业微讲坛服务牌和一码一指数精管监管服务牌,高效服务企业发展。积极开展污染防治项目包装入库和专项补助资金向上争取,推动持续扩大生态环保投资。

(五)聚焦风险防控,坚决守住环境良好生态安全底线。聚焦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信访件和反馈问题,实施表格化、清单式管理,强化滚动排查、跟踪问效和长效管理,压茬推进各项整改任务;举一反三,统筹推进七张清单整改和生态环境十大提升行动,狠抓点上问题拔钉销号,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提升。全面落实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加强在线监测、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手段应用,加快形成全流程、闭环式、智能化环境问题发现查处体系。完善环境执法正面清单制度,深化双随机、环境信用、联合执法等机制,精准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环境管理工作。持续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加强环境应急演练,完善环境信访预警、研判和处理机制,全力稳控和化解疑难环境信访问题。

(六)聚焦强根铸魂,纵深推进生态环保机构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党史红引领生态绿系列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抓实生态环保党建,推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争创五星支部。坚持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建设,持续开展党员整治立规创优行动,推动基层站所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抓出实效。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常态长效开展警示教育,确保正风肃纪不松劲。坚持强化历练和严管厚爱,营造实干担当、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努力展现生态环保铁军的窗口作为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抖音账号:文章写作知识屋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