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20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市中医院获评“安徽省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单位”,胸痛中心通过国家网审。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创建提案年初提交全国两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函复支持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金寨、霍山全国基

 

 

 

 

 

关于印发《六安市卫健委2022年度上半年

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的通知

 

 

各县区卫健委,市直卫生健康单位:

现将《六安市卫健委2022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7月25日

 

 

 

 

 

 

 

 

 

六安市卫健委2022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

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2022以来,全市卫健系统真抓实干、奋力赶超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取得积极成效。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疫情防控从严从实

稳妥处置0404突发疫情。44日凌晨2时接到裕安区报告首例阳性感染者后,在市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快速有效处置突发疫情。4月20日,六安市区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4月22日,六安市所有区域为低风险地区4月23日,行程码成功摘“星”。

优化升级防控措施。全面复盘分析0404突发疫情,及时吸纳9版防控方案,刷新“一方案一预案”,分类制定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守则,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严格交通卡点管理,设立电子围栏,通过大数据排查、信息化报备做到风险地区返来人员预先知、落地知;对重点地区返来人员实行闭环管理,落实相应管控措施。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组建35支流调队伍、94支小分队;建设储备集中隔离点181个、隔离房间29100间;统筹资源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全市日最大单管核酸检测能力达20.9万管,其中移动核酸检测1.4万管,固定核酸检测19.5万管;17家发热门诊全面完成达标改造。精准研判疫情形势,适时组织开展三批10轮次区域核酸检测,累计检测1830.2万人次;对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快递外卖等重点人群坚持“应检尽检”。疫苗接种有序推进截至6月30日,全市累计新冠疫苗全程免疫368.7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95.65%,完成率109.5%,排名全省第三。

全力做好抗疫支援紧急驰援“大上海保卫战”,组建80人援沪医疗队,连续奋战52天,治愈出院2077名患者,涉及33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出舱零回头”;抽调500人核酸采样人员,采用机动往返方式,9次驰援上海市黄浦区,累计采样94万余人次。全力支援宿州(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蚌埠等市抗疫工作,累计派出检测车11(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采样人员400人次、检测人员84人次;(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妥善做好泗县、怀远等地转来4997风险人员隔离安置、医疗救治等工作。

(二)卫生健康事业稳步发展

行业党建持续加强。调整充实市卫生健康行业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市卫健工委组建方案已报市委组织部审批。建立市行指委成员党建联系点制度,3次下发提示函,对党委书记和院长分设、公立医院领导班子建设等情况进行调度,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书记、院长全部完成分设,成立党组织民营医院占比达100%。“智慧党建”云平台高效运行,全市卫生健康系统323个党组织、4951名党员通过平台灵活开展组织生活。隆重召开全市卫健系统庆祝建党101周年表彰大会,对1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30名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表彰,为7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其中2名党员、1名党务工作者和1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获得市直机关工委表彰。火车站核酸采样点和援沪医疗队成立临时党支部

医疗服务能力提标。加快等级医院创建,推动医疗服务能力提质提标。全市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2.9人、注册护士数2.9人。我市三级公立医院在2020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综合排名较前两年有大幅提升,市人民医院全国排名第254名,较上一年提升200个名次,位居安徽省第8名;市中医院在全国585家中医医院中,以第90名位次首次进入全国百强行列,在全省市级中医医院中位列第1名;市二院全国排名较上一年提升129个名次,位居安徽省第17名。金寨县人民医院、金寨县中医院、霍山县医院、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通过三级医院执业许可现场审核。基层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完成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455个,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497人;成立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1931个,实现全覆盖。

综合医改深化显效。制定《2022年全市综合医改工作要点》,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工作纳入季度监测评价金寨县获得2021年度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激励。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巩固提升,县域内就诊率达84%,跨省就医比例4.03%;“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81医务人员下沉基层开展帮扶190名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进修充电。紧密型城市医联体调整优化布局,市级三家三级公立医院牵头组建8个社区医联体,加强信息互通,开展医防融合,城市医联体新增街道社区覆盖率达100%。市医投集团组建方案已报市政府审批。

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提升。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深化,创建省级卫生乡镇7家、卫生村(社区)64家,市级卫生乡镇8家、卫生村(社区)49家,创建无烟党政机关51家、无烟学校423家,金寨县、裕安区成功创建全国健康县(区),霍山县获批创建省级健康县。全力做好传染病报告、免疫规划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免疫规划疫苗实种304847剂次,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50672人、完成率103.51%,乳腺癌筛查19871人、完成率110.39%,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88.06%。强化医疗卫生综合监督,检查集中供水单位80家、职业卫生单位34家,开展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行为记分96条,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45件。

“一老一小”服务不断优化。推深做实医养结合试点建设,发展医养结合机构44家,778家医疗卫生机构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设置老年人绿色通道率100%;积极推进老年医学科建设行动计划,建设老年医学科13个,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比例达84%。有效落实优化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积极推进“安心托幼”暖民心行动,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3157个,完成年度任务113%。及时兑现奖励扶助政策,新增奖扶对象16981人,特扶新增515人。

“双招双引”有力推进。聚力做好生命健康产业“双招双引”,在省“双招双引”平台累计录入生命健康产业项目87个,登记金额160.17亿元其中签约项目13登记金额34.35亿元;开工项目60登记金额110.96亿元;投产项目14登记金额14.86亿元纳统项目35个,纳统登记金额85亿元。市人民医院门急诊改扩建及DSA中心、市中医院医疗综合楼、市传染病医院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市人民医院健康保健门诊和健康管理中心、市疾控中心新建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上半年,虽然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虽然取得积极成效,但对标全省、先进地市,全市人民群众健康期盼,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不足,核酸检测能力对照常住人口10%的标准缺口仍然较大;集中隔离房间虽达66/万人,距100/万人仍有差距;医疗资源短板依然突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婴幼儿托位数等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综合医改进展不平衡,生命健康产业“双招双招”力度有待加强等。下半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正视问题聚焦短板,采取有力举措,奋力冲刺,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执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落实国家、全省疫情防控工作相关会议要求,继续优化更加科学精准的应急预案和防控措施。动态常态做好中高风险地区来()人员报备排查管控,守好把严高速路口、车站等关键卡口,筑牢疫情防控屏障。严格对照标准要求,挖掘潜力、统筹资源,力争集中隔离房间、核酸检测能力早日达标。抓好应急实战演练,提高突发疫情处置效率。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围绕重点领域、重区域,科学精准开展督查,及时堵塞防控漏洞。

(二)巩固深化综合医改成果。不断巩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推进医共体中心药房和县域医防融合工作,加快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确保跨省就医比例降至8.7%以下。成立市卫健工委,以党建引领“三医”联动改革。加快组建六安市医投集团,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三)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出台《六安市公立医院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打造一批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创新项目,力争获得表彰激励和财政支持。主动对接“长三角”,推进城市公立医院与省级医院及沪苏浙医院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专科联盟,力争全市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6.5张左右。实施好“健康口腔”行动,支持皖卫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建设。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稳定壮强基层队伍持续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四)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市中医院建设省级医疗中心,推进呼吸危重科建设。提升县级中医院能力,推进县级中医院设立治未病科和康复科。推深做实中医日间病房改革试点,开展“三医”联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点建设。支持大别山中医药研究院建设,积极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

)统筹抓好“一老一小”健康服务。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健康养老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推进“智慧助老”。完善三孩生育配套政策,积极推进公办托育机构建设,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落实好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增强计生家庭发展能力。继续实施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方位保障妇女儿童健康。

(六)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生命健康产业。紧盯时间节点,加强督促调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快医疗卫生健康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按计划序时推进、如期完工;加快专债资金支出进度,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高效。加大生命健康产业推进力度,加快引进优势企业,做好意向、签约、开工和投产等落地产业项目信息收集和录入等工作。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抖音账号:文章写作知识屋 抖音账号:文章写作知识屋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