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县科技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宜丰县科技局坚持实施创新首位战略,以壮大科技企业集群为重点,强化主体培育、人才引育等举措,扎实推进抓落实活动年“三比三争”活动,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现将今年以来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企业服务,推进创新氛围浓厚。依托年“三比三争”活动,浓厚全局比学赶超氛围,切实改变干部工作作风,找准工作着力点。科技局领导班子带队多次深入园区企业开展“让企业得实惠 让政策更普惠”科技入企服务活动,深入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发放、宣传《科技创新重点优惠政策宣传手册》,并通过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等活动,扎实服务企业创新发展。
(二)落实奖补政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科技政策,优化全县创新环境。从研发投入、创新平台和载体、新纳入高新产业统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等五个方面予以全县企业科技创新奖励补助,预计兑现科技奖补资金140余万元。深化落实“科贷通”科技金融优惠政策,上半年,备选入库企业10家,放贷企业6家,放贷金额1600万元,累计8500万元。大力宣传金融政策,鼓励科技型企业贷款,充分发挥了科技融资对企业创新创业的支撑作用。
(三)搭建科创平台,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因企施策,整合优化现有科技创新平台,指导大宇、万国等2家公司找准技术研发切入点,申报市省级平台培育计划,争取申报5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开展技术合作,解决技术难题,借助企业现存的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已指导国泰化工、华太药业进行科技成果登记,并帮助峰竺、华太药业将其技术需求在江西省网上常设技术市场中发布。
(四)强化主体培育,巩固科技创新主阵地。围绕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板块,实施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行动。目前有73家企业取得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编号,另有14家企业完成入库,等待市局推荐至省厅,此项工作全市排名第3。并于5月组织13家企业申报第一批高企,后续7月组织华太、思睿、吉鹏等6家企业申报第二批高企。组织峰竺、易必居、双双机械、联峰熔模、大宇医药、国泰化工等6家企业报名参加(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江西赛区)。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7.5亿元,高新技术(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1.6%,此项指标稳步推进。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五)引育科技人才,凝聚创新发展动力。宜丰县科技局积极发挥科技部门的职能作用,努力推进人才创新发展战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用活本县科技人才,全面摸排各高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储备情况及人才需求,积极协助企业开展产业扶持、技术培训以及项目申报等。指导纬宏锂业申报“赣鄱人才”领军人才项目,并实施省、市科技特派员联动,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专项服务工作。征集企业科技特派员需求19个,争取柔性引进需求对口的科技特派员协助企业做好产业转型升级,解决企业当前技术难题。
(六)申报科技项目,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行动,多举措扎实开展2023年度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力争各类项目的立项数和争取资金额度取得“双提升”。多次向企业征集技术需求,通过实地走访,现场研判等程序,最终征集到高质量技术需求10余条。并组织永兴特钢申报省级揭榜挂帅项目,且已入围专家评审,有望获得立项;组织联峰熔模申报市级揭榜挂帅项目;大宇和国泰申报市级平台培育项目;国泰化工申报市级重大研发专项1个;伟康、峰竺、海德竹、双双机械、源喆、国轩等6家企业申报市级重点研发计划。积极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广泛开展科技合作活动,通过协调源喆与哈工大对接,为企业牵线搭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争取达成合作。
(七)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研发费用归集质量。结合2022年研发费填报工作,实施规上企业研发费用提质增量行动。联合税务多方配合组织研发费用归集核算、加计扣除、税收政策等业务培训,并积极组织县内企业参加省市联合举办的相关业务培训。同时聘请两家科技服务咨询公司(第三方机构)开展“面对面”“点对点”服务,服务企业研发费用归集核算、建立辅助账,强化研发费用归集填报质量。1-5我县规上工业企业平台直报研发费用1.33亿元;规上有研发活动的企业达47家。
二、存在问题
从全县科技创新发展情况上看,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政策,做出了一些积极地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后,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创新基础薄弱。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我县支撑科技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较为薄弱,本土企业基本是铅酸蓄电池、陶瓷、加工等传统产业企业,生产方式传统,产品基本属于产业链末端,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企业自主创新基础薄弱。
二是企业创新投入不足。宜丰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与能力不强,大部分为中小微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产品,且一些企业处于微利甚至是维持的边缘,既不愿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人才和研发新产品,更不愿增加研发投入,企业创新投入不足。
三是企业研发机构层级不高。县内科技型企业以产业链下游的制造业企业居多,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企业习惯与利用成熟技术和工艺生产。近年来,也仅有几个省级创新联盟和载体申报成功,优势产业新能源材料仅有永兴特钢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家入选市级平台培育计划,研发平台与创新载体能级低。
四是科技人才缺乏。我县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大的企业数量较少,生产经营能力有限,科技创新人才的待遇不高,人才吸引力不足,本土人才返乡发展意愿不高,引进高层次紧缺型人才难度大。
二、2023年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围绕全年实现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9%,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4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通过17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5%等重要指标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力争全年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狠抓科技重点指标。分析研究市对县考核实施细则,做好乡镇考核任务的分解,以考核为导向督促乡镇抓好各项科技指标提升。开展科技新政宣传解读工作,帮助企业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政策精神,吃透政策内容,用好用足政策,促进各项考核指标的提升。
(二)全力进行研发投入攻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各类科技研发投入,做好研发投入统计,加强重点创新主体(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与监测,规上企业R&D投入和R&D活动企业数量,同时注意研发投入的关联指标新产品销售收入、研发活动企业占比、研发人员数量的填报情况,做到应统尽统,不错报、不漏报。
(三)加快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用足用活科技型企业奖补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持续引导企业走“小升科、科升高、高引领”的培育路径,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通过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四)加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创建锂电新能源电池产业技术创新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鼓励支持规模以上企业自建或共建企业技术中心,推动企业研发机构上水平、上规模、提能力。围绕省科技创新平台在重点行业的布局,推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全力申报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筑巢引凤打造科技人才强磁场,为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条件、提供舞台,打造科技人才聚集载体。
(五)强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在强化校企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引导企业加强企业研发平台建设、立项实施一批市级以上科技项目,通过平台建设、项目实施,充分发挥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技术引领作用。要加强本土人才培养,统筹开发本土人才资源,盘活本土人才存量,促进优秀本土人才脱颖而出,充分调动“土专家”“田秀才”的作用。并在对企业帮办服务过程中明确服务专员,更好地宣传科技创新政策,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供优质服务。
宜丰县科技局
2023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