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202l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衢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今年来,衢州市经信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省经信厅工作要求,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回升。1-6月,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7.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排名全省第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6%,排名全省第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5%,排名全省第5。1-5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0.4%,增幅排名全省第2。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聚焦谋长远,抓工业规划编制。围绕“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绿色化”导向,编制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聚力做强新材料产业,全力做大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生命健康四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特种纸、绿色门业家居、新型建材、金属制品四大传统特色产业,着力构建“1+4+4”现代产业体系;到2025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600亿,力争突破4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力争1000亿元。

(二)聚焦产业链,抓重大项目招引。出台六大产业链提升工程行动方案,围绕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特种纸等六大标志性产业链,逐条制定产业链提升方案,画出产业链鱼骨图和招商地图。围绕产业链,加大延链补链强链,加速引进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上半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7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2个,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20亿元以上项目10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其中浙江锂电材料国际产业合作园项目,总投资476亿元,是衢州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制造业项目,得到了省里领导的高度重视,被列入省长工程和省重大产业项目。自(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今年5月17日双方签订投资协议,到7月18日项目落地开工,只用了60天时间,创造了新时代项目推进的“衢州速度”。

(三)聚焦竞争力,抓企业主体培育。深入实施“雄鹰”“雏鹰”“凤凰”等培育行动,支持大中小微企业梯度发展,形成“雁阵式”企业发展梯队。上半年,全市新增主板上市企业3家(现全市有主板上企业10家,拥有IPO排队企业3家,在辅导企业8家),推动6家企业列入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公示名单,完成3家“雄鹰企业”一企一策方案,推动9家企业进入省“单项冠军”培育库,20家企业进入省“放水养鱼”企业库,68家企业进入“小升规”培育库。进一步调整优化“大科创政策”,严格落实各级降本减负政策,上半年为企业减负24亿元。继续推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不断降低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6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5.14%,同比下降0.39个百分点,低于一般性贷款利率0.4个百分点,为历年最低。

(四)聚焦新动能,抓数字化改革。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架构,大力推进数字经济系统建设。围绕“三张清单”,谋划推进14项多跨场景应用,其中“绿能码”获省大赛一等奖,“实达实工业购”获优胜奖,两个项目均入选全省首批推广的多跨场景应用名录;推动智造新城化工平台与省化工产业大脑成功对接,氟硅与电子化学、常山轴承入选省第一批行业产业大脑揭榜挂帅试点名单;巨化集团、华海新能源列入创建全省未来工厂试点名单,智造新城电子化学材料、江山门业入选浙江省第一批新智造产业集群试点名单。持续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上半年,全市累计上云企业超8000家,新增机器人298台,完成全年任务的60%;建立市级“未来工厂”培育库。

(五)聚焦促转型,抓行业整治提升。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进一步完善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提高A、B两档企业标准,加大对亩均税收低于3万元的规上企业、低于1万元的规下企业的倒逼力度。制定低效企业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拟通过三年时间,完成对亩均税收3万元以下的规上企业的改造提升,进一步提高亩均效益。同时,组织实施化工行业安全整治攻坚行动,计划两年内推动全市化工企业减量25%,全面提升化工行业本质安全水平。目前,已初步完成化工企业“五个一批”摸排工作,共摸排化工企业376家;修订工业投资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制度和“禁限控”目录,把全市化工项目纳入市工业项目决策咨询服务范围,严把化工项目落地关口。

(六)聚焦优环境,抓企业服务升级。高规格召开主题为“共同富裕、产业担当”的产业创新大会,旗帜鲜明地喊响“产业为王、工业强市”。完善企业服务机制,构建“前中后”共同发力的企业社区化网格化服务体系,其中“前台”为挂联各企业(行业)社区、网格的单位与驻企服务员,“中台”由市营商专班承担,“后台”为各涉企部门提供专业力量支撑,自5月8日实施以来共解决问题592个。实施营商环境“清障”行动,梳理优化营商环境“负面清单”三十条,抓好排摸整改,坚决破除“中梗阻”“下梗阻”等问题。继续做好衢州巨化一体化融合发展工作,梳理出21项工作清单和15项项目清单,建立项目式、清单式闭环工作机制,抓好一体化任务落实。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衢州将继续围绕年初既定目标,坚持“产业为王、工业强市”不动摇,在稳企业稳增长的基础上,以工业强市十大专项行动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支撑。重点做好“七个围绕”:

(一)围绕专项行动聚合力。制定出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推进“招大引强”、“培大育强”、科技型企业培育、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开发区创强高新区进位、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业数字化改革、推进企业上市、外贸创强、衢州巨化一体化发展等10个专项行动方案,落实创新、人才、资金、土地、能源5方面保障,形成“1+10+5”体系系统推进,并按照“135”节点把目标细化到年度与区块。打好工业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二)围绕产业链抓提升。实施产业链“补强延”行动,通过培育“链主”企业、研究出台产业链扶持政策、打造特色产业园等举措,力争全年招引产业链“补强延”链亿元项目100个以上。到年末,全市六大产业链规上企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力争达到1500亿元。同时,贯彻落实袁家军书记来衢调研的有关指示精神,按照“一个区块聚焦两个产业”的原则,进一步梳理明确各县域主导产业,制订培育方案,加快推动县域产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三)围绕“培大育强”增实力。实施培大育强“148”计划,对“十四五”期间产值有望超50亿元的企业和投资超50亿元的项目,按照“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个方案、一个专班”“四个一”工作体系,制定细化实施计划和闭环工作流程,全力支持企业培大育强。今年拟培育产值百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其中300亿元1家,100亿元以上2家),50亿元以上1家,10亿元以上40家。同时,实施推进企业上市专项行动,助推企业全面对接资本市场、提升直接融资能力,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四)围绕“招大引强”夯基础。凝聚“发展靠投入”的共识,实施“招大引强”专项行动,聚焦六大标志产业链,瞄准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深入开展精准合作“一局长一项目”专项行动,谋划、引进一批“链主”企业和补链延链强链项目,推动产业链做长做宽、做优做强。全年计划引进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2个,2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制造业项目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180亿元。同时,继续紧盯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推进浙江时代锂电材料国际产业合作园等34个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23个省“十百千”重大制造业项目、241个省千亿技术改造投资工程项目和357个市级重点工业投资项目的实施,力争今年全市新增投产达产项目150个以上,全力扩大工业有效投资。

(五)围绕转型升级提效益。实施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专项行动,通过加快低效企业改造提升、严把新增项目准入关、优化综合评价机制、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开展亩均效益“领跑者”行动、迭代升级亩均效益综合平台等举措,加大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力度,进一步树立“以亩均论英雄”的良好导向。全年计划完成500家以上低效企业改造提升,基本完成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的规上企业改造提升。继续推进化工行业整治提升,实施“控煤减碳”专项行动,编制碳达峰工作方案,落实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战行动。

(六)围绕产业数字化赋动能。实施工业数字化改革专项行动,全力推进氟硅及电子化学品、常山轴承等第一批试点建设,谋划特种纸等第二批试点,加快推进绿能码、巨化零手动等应用场景落地。加大“未来工厂”培育力度,开展智能化问诊和新智造培训,推进电子化学品、江山门业等产业集群新智造试点建设。全年全市打造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5家以上,形成以“未来工厂”为引领,以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为主体的新智造体系。同时,围绕企业需求,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政府效能提升等目标,继续谋划一批跨领域、跨层级、跨部门的高频多跨场景应用,将数字化改革的成果落深落实。

(七)围绕产业生态强保障。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平台环境、金融环境、服务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政策方面,突出集聚集成、精准滴灌,完善“大科创”政策,推动政策资源向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倾斜。平台方面,实施高新区进位和开发区创强行动,推动衢州高新区、开发区在国家、省考核评价中争先进位,争取智慧新城、常山县今年纳入省高新区创建名单。金融方面,继续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绿色金融“桥头堡”。服务方面,继续推进营商环境“清障”行动,落实全市企业服务机制2.0版,从“需求侧”出发解决问题,为企业提供常态化精准服务。同时,继续深化衢州巨化一体化发展工作,发挥巨化龙头带动作用,为衢州新材料产业发展赋能助力。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抖音账号:文章写作知识屋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