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202l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深圳市宝安区科技创新局(科协)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1年上半年,区科技创新局按照区委区政府总体工作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力推进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抓住重点环节,从政策、载体、平台、服务等多种创新要素上全面发力,推动宝安区科技创新取得扎实成效。

  (一)工作成效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1-5月,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2402亿元,同比增长40%,创新百强实现产值687.9亿,同比增长29%;评定2021年宝安区创新百强,建立“宝中宝”企业挖掘、服务机制。

  区域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区333家企业申报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占全市1147家总申报量的29%;新增市级科技创新平台6个,总数达441个;企业自报研发经费合计325.7亿元,同比增长11%;实施工业互联网科技攻关;电子材料院与区内外产业链重要企业开展多项产学研合作,打造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已面向社会投入使用;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进入报批设立为市级二类事业单位阶段。

  创新空间质量持续提升。研究出台《宝安区关于促进科技桃花源升级发展的实施办法》,新增7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载体,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市级孵化器2家,市级众创空间3家;在全区科技园新增“党建引领1+6”科技创新服务站9家。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湾区展示中心举办展会4场、“宝安发布”12场、配套活动8场,湾区大讲堂9场,为39家企业提供发布平台,为129家企业提供展示平台,线上线下参与人次累计达189.4万;新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128人;认定13家区科普教育基地;以全省最高分成为2021-2025年度广东省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在2016-2020 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总结评估中获评优秀。

  (二)工作举措

  1.全面突出作风建设,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一是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抓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开展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29次,局党总支及下属单位共召开各支部召开党员大会62次,支委会15次,党员干部及普通党员讲党课8次,集中学习106次。二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成立局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议部署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共开展91次专题学习,参加学习党员累计970人次,并精心策划多项党史主题党日活动。三是推进作风建设,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文件,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建立问题台账,扎实整改落实。加强工作作风监督检查,每周局长办公会通报各部门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有效促进宝安区科技创新局作风建设常抓不懈。

  2.全面完善创新驱动顶层设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发挥规划和政策的引领作用。完成《深圳市宝安区科技创新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初稿)》;完成《宝安区关于创新引领发展的实施办法(修订版)》操作规程修订;探索出台支持国家高新区发展以及生物医药等产业集聚的政策措施,形成《宝安区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办法(初稿)》等。二是推进国家自创区、高新区建设。完成《深圳市国家高新区宝安园区综合发展规划(初稿)》,探索出台专项扶持政策;编制《深圳国家高新区宝安园区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推进宝安高新区绿色协调发展;启动《深圳国家自主示范区宝安片区产业规划》课题研究并形成初稿。三是完善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实施《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办法(试行)》。

  3.全面抓住产业链核心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开展国高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培育工作,宣传发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业“上云”。建立国高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制定《宝安区2021年度国高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培育暨科技成果转化、工业互联网政策宣讲会工作方案》,已在湾区展示中心和各街道组织召开25场宣讲活动和重点企业辅导会,累计3000余家企业参会。二是启动宝安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申报工作,做好项目申报、受理、资金发放等工作,资金奖励惠及企业1855家。三是开展创新百强评定工作。制定《2020年度宝安区创新百强企业认定工作方案》,评选出2021年宝安区创新百强名单。四是建立“宝中宝”企业挖掘、服务机制,谋划构建“数智科创”系统,拓展和延伸精准服务企业功能。开展“宝中宝”企业走访调研,对接企业政策与融资需求,通过数据分析精准锁定高质量企业及匹配的银行机构服务产品,真正做到“上门即服务”的企业服务效率,已有29家企业初步与银行达成意向,意向授信额度达3.74亿元。

  4.全面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制定《关于协助企业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走访服务方案》,确定303家创新平台走访A类企业名单;启动企业研发投入补贴项目,受理276项;开展企业研发投入填报辅导工作,企业自报研发经费初步合计325.7亿元,同比增长11%。二是推动高端研发机构落地。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建设工作顺利推进,与区内外产业链重要企业开展研发服务、成果转化等产学研合作;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筹建工作进入报批设立为市级二类事业单位阶段;欣旺达热声智慧研究院积极推进中。三是开展科技攻关成果产业化资助项目补贴工作。制定《工业互联网科技攻关成果产业化资助项目实施方案》,将对评定的企业给予项目实际投入50%、最高200万元的资助。四是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制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考核奖励项目工作方案》,以考核形式掌握联盟情况,激励联盟联合各领域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5.全面统筹规划创新发展空间,推动产业空间提质增效

  一是研究出台《宝安区关于促进科技桃花源升级发展的实施办法》,从园区空间品质等六个方面,全面提高园区培育认定门槛;二是推动科技桃花源品牌化发展,推进科技孵化育成体系建设,指导园区提升科技服务软实力,吸引优质科技资源集聚。一季度新增7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载体,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市级孵化器2家,市级众创空间3家。三是启动科技创新载体房租补贴项目、科技园区考核奖励项目。四是举办孵化器认定申报辅导班,制订科技企业孵化器从业人员培训班、管理人员中级班以及科技桃花源载体提升项目工作方案,科技企业孵化器从业人员培训班已培训74人。五是升级优化“桃空间”,实现企业、园区和政府需求的互融共通。

  6.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1)全方位做好企业服务,蓄积宝安高质量建设新动能。一是高效运营湾区展示中心。上半年举办展会4场、“宝安发布”12场、配套活动8场,湾区大讲堂9场,为39家企业提供发布平台,为129家企业提供展示平台,线上线下参与人次累计达189.4万。二是强化与市监、法院等单位的联动协作,搭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新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1个,累计共建4个。三是开展科技创新服务活动。举办“创新宝安”之企业知识产权(专利)质量提升活动;开展“助力企业发展(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送服务上门”项目,帮助59家企业梳理规划近三年可以申报的政府资助金额近2亿元;开展供需对接会2场,为10家区内企业累计发布近40亿采购需求,意向成交金额累计近1.2亿元。四是稳步推进宝创赛工作。5月19日启动第八届宝创赛,已完成276个项目招募。五是做好人才工作。引进培育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128人,累计达1273人,并办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发动40多家优质企业参与中高级人才招聘。六是做好政务服务工作。维护政务服务及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录入系统各标准化要素,并开展自查,持续进行系统整改完善。

  (2)多层次做好科普服务,营造尊重科学的良好氛围。一是推进全国科普示范城区规范化申报。经广东省科协组织专家评审,以全省最高分成为2021-2025年度广东省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经中国科协组织专家评审,在2016-2020 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总结评估中获评优秀。二是壮大科普基层组织。5家单位申请成立企业科协,认定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深圳)有限公司等13家区科普教育基地,累计达66家。三是推进“科创中国”平台建设,企业注册数量226家,全市第一;发动注册“科普中国”信息员2.8万多人,全市第一。四是多样化开展科普活动,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共15场,科学魔法课堂28节,馆内科普秀演出共100场,校园科普秀巡演24场。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区科技创新局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高标准、高要求全面推动落实各项重点工作任务,促进科技创新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一)全力提升行政工作效能。一是抓好党的建设,深化“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推进工作作风转变。二是加快完善内部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运行。三是统筹政务服务工作,做好政务服务及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维护。四是做好科技项目受理、审核、社会公示及资金发放等工作,并做好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和项目跟踪。

  (二)全面完善政策引导体系。一是高标准完成区科技创新“十四五”等规划编制;二是推动《宝安区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办法(初稿)》、《宝安区关于促进宝安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实施办法(初稿)》等政策出台。

  (三)加快提升科技企业质量。一是绘制“宝中宝”企业精准画像,并精准服务。研究分析宝安国高企业及行业情况,预计8月首次出台《宝安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白皮书》。二是搭建“数智科创”系统平台。预计8月实现科技金融的功能,10月进行在线测试。三是推动企业申报国高认定。联同街道积极发动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申报国高认定项目,并邀请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对申报资料进行初审,评分,针对性给出修改意见。四是做好20大产业集群重点企业走访工作,以科技金融作为亮点,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五是跟进未来产业相关工作进展,结合宝安区具体情况,着手研究《宝安区未来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初探》。

  (四)全力提升科技研发水平。一是积极引进和建设高端研发机构,推动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实体化运作。二是发展电子材料院的产业属性,打造好中试线等重要创新资源,确保年底建成全省首个集成电路封装关键材料验证平台,帮助上下游企业研发成果进入量产。三是开展重点企业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走访,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四是全面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产业化项目,鼓励企业针对5G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

  (五)强力推进创新载体建设。一是推进宝安国家高新区建设。二是完成科技桃花源培育认定和年度考核工作,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载体10个以上。三是开展孵化器中级管理人员培训班和创业导师培训班,推动园区申报国家级孵化器。四是落实科技优惠政策,启动科技创新载体房租补贴项目,实施国家、省、市科技创新载体配套奖励项目。五是开展“创新供应链,汇聚新动能”之供需对接会服务项目,举办15场供需对接会活动。

  (六)稳步落实创新服务保障。一是做好“宝安发布”、展会及供需对接工作。开展24场“宝安发布”,办好特色活动;结合“两清单两目录”帮助企业拓展供需对接渠道;打造湾区展示中心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二是做好技术转移转化工作。三是高水平办好各种赛事。做好第八届宝安创新创业大赛、高交会、双创周相关工作。四是做好检验检测认证费用补贴审核与发放工作。五是做好人才相关工作。初审认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启动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等项目,完成区科技人才政策修订,继续做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相关工作。六是协助区内知名协会、产业技术联盟举办2021年世界激光大会、2021先进涂层与薄膜技术博览会等重要活动。

  (七)扎实开展科普服务工作。一是组织科普基层组织,在全国科普活动日、深圳科普月期间,开展全区性科普活动。二是指导开展科普(学术交流)经费资助项目,完成科普下基层民生实事项目200场,跟进科普样板工程。三是筹备区科普教育基地培训交流会议,发动和组织企业科协开展科普活动。四是探索科技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校园科普活动开展,培育宝安区科普研学产业,发展青少年校外科学实践基地。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抖音账号:文章写作知识屋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