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
第一,半年干了那么多工作,写哪个,不写哪个,千头万绪,不知道从哪儿开始下笔。 第二,夸自己,不夸自己,这中间的分寸是什么?没干好的怎么写?会不会自曝其短? 第三,你甚至可能还在犹豫:写这东西到底有没有意义?我活干得好就行了,为什么非得写出来呢?走过场,没意义? 这些问题,你之所以会纠结,是因为搞错了写作方向:写半年总结,最不重要的就是工作本身。 那什么重要?反而是工作之外的东西:第一,目标;第二,经验;第三,印象管理。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目标。首先,目标很重要。平时埋头拉车,这时候得抬头看看路了,看一看: 这是第一个重点。第二个重要的是什么呢?第二个比工作更重要的是:你上半年总结出了什么经验,下半年怎么能用上。 第三个重要的,是印象管理。你可能会觉得“我天天跟我领导在一块,我干得怎么样?他还不清楚吗?”其实啊,工作基本分,平时已经定了,但是还有提升空间。 平时,你们的交流肯定更多聚焦于具体工作,很少有机会交流“个人发展”“思考”“总结”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写好了,大概率就能让领导对你刮目相看。所以,我们有同学问“千头万绪,怎么下笔”的问题,要我说,这些千头万绪的工作,其实都不重要。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怎么写好这个半年总结。 很多公司都会给员工制定半年总结框架,这个框架一般就是三个部分: 有了框架,写总结一般有三个难点: 别担心,以上几个问题,我们一个个解决。 1 怎么总结才能出彩? 先来看看你的总结是不是这么写的: 干销售的,就写我完成了多少业绩。 干财务的,就写我完成了上半年每个月的月报分析。 ![]() 这张图是什么意思呢?通常,我们写一项工作容易写成一句话的描述“我干了什么”“我完成了什么业绩”,就显得很单薄。 向前,加复盘目标。不光是干了什么,而是“目标是什么”“上半年完成得怎么样了?” 往后,加成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往下,加具体事例。“过程中有没有发生什么典型故事?” 往上,加经验。“这件事我们总结了什么抽象的经验可以复用?” 往前,加目标:年初定的目标是 200 万,到了年终的时候,我们完成了 230 万目标,超出了 30 万。 往后,加成效:我们不光是业绩达成了,还进入三家大公司的供应商名单,被列为“优先合作对象”,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往下,加事例:某银行的采购负责人评价我们的方案是“从业十年来见过最完备的方案”,细节考虑很周全。 往上,加经验:我总结了跟大客户对接的全流程清单,可以在全团队推广应用。 2 你的评价是不是通常都是这么写的?
那应该怎么做自我评价呢?命门是得有标准。什么是标准?我给你提供了三种写自我评价时找标准的思路。 第一种思路,是从目标出发。 你的工作有没有完成好,就看实际成果跟目标之间的距离。达成了目标,超出了目标,工作自然就完成得好,不需要你给自己额外的解释;如果跟目标有差距,我们也得客观复盘,找自己身上的原因。 第二类思路,是岗位要求。 你可能说,“我们年初没有给我定很具体的目标,现在该怎么写呢?”你可以用第二类标准:岗位要求。 特别是一些支持性的岗位,比如数据分析部门、行政、财务、法务,这些部门可能年初没有定具体的目标,那你可以对标岗位对你的要求来写评价。 比如,数据分析师可能就“有编写数据分析报告,为业务提供决策支持”这样的岗位要求,那你就看看:上半年你产出了多少报告?对业务的决策产生了什么实际的影响? 这种标准,不管是问你的上级,问 HR 部门,或者是在你们公司的岗位招聘启事上,都能够找到。 第三类思路,自定义标准。 上面两种标准能解决绝大多数的情况,但有的同学还是会问:我去了一个新岗位,这个岗位没有明确评价标准,我该怎么写呢? 我给你出个奇招,叫“自己定义标准”。别害怕,这事也没那么难,你可以用三个台阶的方式把自己对标到一个坐标系当中。 我举一个常见的例子,你大概率上能用上: 第一个台阶,是生手,刚刚能够胜任这个工作。 第二个台阶,是熟手,可以辅导别人完成这个工作。 第三个台阶,是专家,能够带来突破性贡献,比如制定了新的岗位流程标准。 如果你处于一个全新的岗位,你可以用这三个台阶去试试。 这三个标准一列出来,就等于划定了一个职业成长阶梯。你就可以帮助领导去明确:我这个岗位的成长方向在哪?我处于哪个阶段?接下来往哪去发展? 这里有个小技巧:我建议你把现在的自己定位到第二个阶段,这样既显得你有所成长,也很明确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3 怎么突出总结的重点? 我们在很多公文里就会看到这样的小标题:
假设你的团队步入规范期,那你上半年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制定团队规范,你的小标题可以这么写:
你看,“规范”就是关键词。 拿我自己举例子,我在上半年就总结了一套新人培养的经验,用了重复数字的方法:
新同学就能够记住:他自己现在处在哪儿,要往哪儿走,目标是什么。 如果你也能在自己的总结里捶打这样的关键词,那对领导来说肯定是眼前一亮,重点清晰的,他也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去看你到底想传达的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