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洞头区交通运输局
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202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响应上级部门重要决策,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影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交通运输行业保安全、保通畅、强服务工作,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我区加快建设“海上花园”提供良好的交通运输服务保障。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截至10月底,完成全区交通投资8.86亿元,同比增长33%,;交通重点项目投资1.2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7.77%。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27572.3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0.96%;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21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3.63%;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777.2万吨,同比增长25.6%;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9.7万标箱,同比增长46.7%。
二、2020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深入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完成《状元岙港区港口发展研究》、《构建浙南海上游客运中心初步方案》等课题研究,为“十四五”规划编制提供理论支撑;全面梳理十四五期间交通建设项目,结合“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深化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研究编制。二是深化研究对外大通道。完成211省道洞头段施工图编制,深化瓯江口段方案研究。完成浙南水运中心(水桶檑码头工程)工可、S325大门集镇段方案研究,深化环岛西公路、苔岙隧道方案,提交区政府决策。三是改善提升对内交通网络。公路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持续提速大门岙底至沙岙隧道及接线工程、美岙至沙岙隧道及接线工程建设;有(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序推进破堤通海、大门镇环岛公路提升、330国道延伸线疏港公路建设和鸽尾礁至大王殿连接公路等新建工程,建成(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二期)。岛际交通设施加快改善,建成鹿西综合交通码头;沙岙综合交通码头及接线工程开展桩基施工。客运交通站场不断完善,拆除重建城关车站原候车楼,已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
(二)强化统筹协调,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一是全面落实疫情防控。结合交通职能,在全系统第一时间开展防疫部署,干部职工主动放弃休假,坚守防疫一线,在霓屿卡口、大门桥头、渡口、车站开展值班值守,严防外来输入。部署8辆客运车辆、3辆货运应急运力,保障疫情高风险人群和防控物资转运。及时调整公共交通客运班次班线,控制公共交通人群集聚数情况,织密疫情防控安全网。二是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成立工作专班,落实每日会商、问题协调、定期监测三机制,坚持“一难一策”“一事一策”“一企一策”三原则,深入企业开展复工复产项目相关支持性政策宣传,帮助企业解决防疫物资、员工返岗、物资原料运输等环节面临的具体问题,完成全区49家交通行业企业复工审查备案,指导企业通过申请白名单返洞职工200人,接回企业职工180人,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复工复产,港区物流企业进入正常化运营,运输能力基本达到去年同期水平,获得陈建明常务副市长的批示肯定及集装箱运输协会锦旗致谢。三是做好常态化管控。在车站、渡口等人员密集场所严格落实扫码、测温、戴口罩等防疫措施,执行车辆及船舶每日消杀制度,联合疾控中心组织开展快递员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开展净海行动,制定《洞头区防范打击非法入境“净海”专项行动》,与企业签订疫情防控承诺书,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加强靠岸船舶管理和属地岸线巡察,累计出动人力847人次,出动船只30艘次,开展港口、岙口、码头等各类巡查395次。
(三)突出民生导向,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
一是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330国道灵昆坝头至机场路段大中修工程及洞头大桥、口筐隧道维修加固工程;完成2020年洞头区主干公路绿化彩化工程,提升公路美观性。健全完善桥隧安全管养工作制度,积极推行预防性养护,完成330国道状元大桥、灵昆大桥限高门架改造和活水潭增设入口防护设施项目,确保桥隧安全运行。二是公交服务全面优化提升。完成鹿西岛道路客运国有化改革,投入12辆新能源农村版公交车,率先实现全电岛公交运营模式,打通我区公交全域化、国有化“最后一公里”。建成7个港湾站,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1辆、出租车14辆,推进绿色出行。制定《洞头区城乡公交客运线路调整优化方案》,有效解决了公交线网布局短板、部分公交线路效益低下、财政补亏快速增长等问题,节省成本开支80万余。加强对水陆公交企业服务质量考核,定期通报考核结果,下发限时整改通知书,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三是水上客运服务逐步改善。投入75万元改造提升四大渡口,完成鹿西渡口护弦隔栏维护维修,改善候船室、售票大厅环境,增设母婴室、公共饮水设备、应急药箱、爱心轮椅等便民设备,实现渡口无线网络全覆盖,科学调整优化航班,进一步提升群众出行体验。
(四)着力转型升级,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港口业务稳步增长。持续对接温甬外贸内支线业务,成功拓展外贸钢坯、生铁、外贸水泥、直航进口水果等业务,成立了温州(鹿城)市场采购贸易组货拼箱中心。新开辟“温州—印尼”航线,积极对接韩国新航线和欧洲中东干线,近洋航线进一步拓展,有效拉动港口业务增长。二是水运工程有序推进。全年预计完成投资额5.5亿元,1-10月累计完成投资4.5亿,占年度计划的81.8%。浙能LNG、状元岙二期回填陆域工程、华港LNG进港深水航道整治等工程有序推进。三是海运经济持续攀升。辖区现有水运企业19家,新招引企业1家,总运力78.05万载重吨,较去年年底新增13.37万载重吨,运力规模持续10年稳居全市第一,占全市总运力61%;在册船舶154艘,船舶呈现大型化、专业化发展趋势,船舶平均吨位5068载重吨,同比增长15.6%。
(五)力促行业改革,提升交通行业治理能力。
一是持续推进审批改革。推行全流程代办员制,一对一“线下+互联网”全流程沟通,上门服务与通过qq、微信、钉钉等通讯软件相结合,进行事项申报指导,基本实现网上办理,全年累计办理审批(备案)事项1506件次,进一步优化我区交通营商环境。二是层层压实安全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与局属各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危化品运输大排查及“雷霆整治”行动,全面检查建立危货企业隐患清单,共排查治理隐患72个;清理5辆挂靠经营的危险品运输车辆,成为全省首批无挂靠县(市区);针对性开展安全生产“5+6”整治、防灾减灾月系列活动、双月攻坚、水上安全检查、航道渡口等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摸治理安全生产隐患,守牢平安交通底线。三是全面提升执法效能。开展超限超载“百日攻坚”行动,严厉打击全区范围内超限超载运输行为,查处超限超载车辆148辆,罚没款166.4万元;实施非法营运车辆专项执法行动和出租汽车市场服务规范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客运市场运营秩序,助力文明城市建设。四是强化行业污染防治。开展运载砂石车辆滴漏沙污染公路整治;成立水运、港口、渔检专班检查小组,对全区所有港口企业、渡口码头进行全面大排查,加强辖区港口、渡口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提高防污染整治水平。
(六)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干事创业合力。
一是做好机构改革后续文章。开展全员竞聘并顺利完成人员转隶,全面梳理机构改革后的职能交叉事项,确保了机构改革后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过渡。二是深化作风建设。制定了交通系统“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方案,精心谋划“六大行动”,细化明晰任务清单。借助海霞学院阵地,开展两期综合素质提升培训,深入开展“明纪律 正作风 铸铁军”警示教育活动,加大对庸懒散慢问题的督查力度,共开展督查11次,发布督查通报11次,提醒谈话8人次、警示谈话5人次,通报批评4人次,诫勉谈话1人次,诫勉处理1人次,记过处分1人次,起到了震慑作用。三是完善制度建设。制订交通系统编外用工管理办法,修订完善了系统全员绩效考核办法,加大工作绩效考核,充分调动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主动性。重新修订完善资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及内控制度,强化财务及单位内部薄弱环节的管控。四是夯实党建基础。以“最强支部”、“四化”党支部建设为主抓手,打造“五心”党建品牌。建成投用集党建、廉政等多元素为一体的展示厅。建强基层党支部,吸收8名先进分子提交入党申请,10名转入党积极分子,3名拟发展预备党员。充分利用主题党日等活动,深入开展激扬新时代温州人精神大讨论,为交通发展建言献策,疫情防控期间、三强两促和三服务等各项工作中,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冲在前线,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交通运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受多重因素制约,重点工程建设推进难度激增;二是行业管理风险与日俱增,管理方法与现代化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三是交通运输网络化水平不高,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还有待进一步融合;四是交通运输系统现有人员队伍数量、素质、知识结构等与日益精细化的管理任务还不相适应等,对于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将在下步加强研究,努力克服,切实在增强动力、提升品质、补齐短板上再下功夫。
三、2021工作思路
2021年是交通“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局将紧扣省市交通部门的各项部署及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保持定力,提振信心,牢牢把握新时代交通发展的“重要窗口”机遇期,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不断提升交通运输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一)强化规划引领,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一是高标准编制交通“十四五”规划。谋深综合交通目标体系、项目清单和任务清单,积极向上争取支持,更多项目纳入省市规划盘子。二是高水平建设对外大通道。深入谋划对外交通路网,完成211规划省道洞头及瓯江口段的方案研究,开工建设洞头霓屿至北岙段;加快推进浙南水运中心项目、温州绕城北高速东延线洞头联络线、市域铁路S1线洞头延伸线及大小门港区疏港铁路项目前期研究。三是高效率完善对内交通网。深化完善内部水陆交通网,开工建设浙南水运中心水桶擂码头综合体、霓屿南北公路改造工程、大门马观线美岙至仁前途段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沙岙综合交通码头及接线工程、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三期)、大门岙底至沙岙隧道及接线工程,建成330国道延伸线疏港公路建设工程(一期)、鸽尾礁至大王殿连接线公路。四是高质量提升路域环境。不断完善公路市场化管养机制,全面完成国省县道养护计划,进一步推进公路精细化管养。实施主干公路栽花彩化工程、通景隧道美化提升工程,深化交通美丽经济走廊建设,确保公路安全畅通整洁有序。
(二)做足惠民文章,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一是推进水陆公交一体化。结合甬台温北叉口大桥投用,启用大门交通综合体,实施大门至本岛出行公交化;全面运用水陆智能调度系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水陆公共交通无缝衔接,便捷群众出行。二是加快绿色交通建设。逐步提高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的占比,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绿色出行,推动我区公共交通绿色发展,营造舒适的出行环境。三是提升公交服务质量。不断完善渡口、场站服务设施,细化考核内容,严格落实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考核工作,切实提升公交服务质量。
(三)做优港航产业,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一是强化核心港区建设。加快状元岙港区陆域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展集装箱业务,持续扩大东南亚外贸市场,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900万吨,集装箱实现40万标箱;启动小门岛液化天然气(LNG)项目配套码头、华港(LNG)项目码头技改及库区建设,跟踪招引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绿色石化项目,打造浙南区域性石化产业基地。二是做强做优海运业。充分发挥航运物流优惠政策作用,招引万吨级、特种化优质运力,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运力力争突破80万吨。三是优化港产城发展格局。优化整合现有空间布局,缓解港城发展矛盾,着重谋划C、D区后方腹地工程方案,进一步拓展港区配套产业腹地,有力支撑临港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游艇、海钓码头,开发海上游精品线路和产品。
(四)提升监管水平,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一是提升监管及执法效能。建立、完善行业网格化监管长效机制,强化公路超载超限治理、区内水上交通监管力度,持续开展航道整治及渡口专项执法行动,努力营造良好交通秩序。二是筑牢安全基础。强力推进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立危化品运输企业、客货运企业安全监管机制、公路抗台抢险应急联动机制,强化水上运输、两客一危、港口危化、交通工程等重点领域监管,确保行业安全稳定。三是推进环保专项整治。开展生态环保专项整改,针对部分存在问题的企业要求立行立改,加强排查力度,确保整改后不反弹,保证全区船舶修造企业、港口及码头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