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省交通运输厅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奋力当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先行官,为全市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提供良好的交通运输服务保障。现将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0年工作情况
(一)以加快项目建设为中心,不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1.投资完成平稳有序。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顺市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六网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府办发〔2019〕10号),我局负责推进“路网”建设任务的公路、水运及客运站场建设目标,2020年完成投资计划56亿元,截至目前,各类项目完成投资56.1亿元,顺利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任务。
2.重大公路项目成效显著。按今年省交通运输厅与我局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全市需完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14公里,投资1.05亿元。现已完成公路建设14公里目标任务。
今年市委、市人民政府“十件实事”中,涉及我局的工作是“实施县乡道路面提升改造工程200公里”,该项工作进展顺利,实际争取实施项目里程337公里,比原计划多争取137公里,截至目前,已经完成近300公里的建设任务,年内超额完成该项工作任务。
3.全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目前,我市境内沪昆国高扩容工程贵阳至安顺(普定)段扩容工程、沪昆国高安顺至盘州(黔滇界)段扩容工程、乌当(羊昌)至长顺高速公路、六枝经关岭至安龙高速公路项目各项前期工作按时序推进。4条高速公路项目正在办理规划选址及用地预审手续,工可均及基本编制完成,待前置要件审批后开展工可报批。
4.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建成“组组通”农村公路2684公里,完成投资16.2亿元,覆盖30户以上村民组1582个,辐射区域人口73.7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1.9万人),全市30户以上村民组实现100%通硬化路。
(三)以助推脱贫攻坚为目标,扎实推进“交通+扶贫”模式
一是交通建设+扶贫取得实效。在通村水泥路和“组组通”公路建设中,将优先采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写入施工合同文件中,通过承接通村水泥路、“组组通”公路建设的劳务服务获取利润.二是交通养护+扶贫成效明显。在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方面,建立“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农村公路养护模式,大力推进政府向贫困户购买养护服务.三是深入推进驻村轮战和驻村帮扶工作。召开市交通运输局2020年脱贫攻坚专题会议,建立安顺市交通运输局脱贫攻坚驻村轮战和驻村帮扶工作调度制度,强化对轮战领导驻村队员的管理调度,完成“组组通”公路建设。安排春节慰问资金5万元慰问党建扶贫点困难群众。
(四)以完善行业管理为重点,不断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一是加快“通村村”平台建设。持续完善车辆数据、线路信息等动态数据接入,完成全市交通运输部门、调度中心人员、驾驶员等培训工作。二是公共交通日趋完善。目前,全市共有公交企业19家,公交车726辆,出租汽车企业24家,1904辆,公交车万人标台为11.2/万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为35.2%。三是推进智能化道路运输。全市等级以上客运站建设基本完成(一级及以上客运站2个,二级客运站5个),乡镇客运站(69个)建设稳步推进。四是驾驶培训不断规范。全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由29家增加至38家,增长31%,培训能力得到稳步提高,具备8万/年驾驶人员培训能力。五是“双创”建设成效明显。开展重要节假日监督检查及“情满旅途”活动,组织“多彩贵州·最美高速”暨“平安高速”创建工作检查3次。
(五)以补短板调结构为着力点,不断深化交通运输行业改革
一是运价改革情况。安顺市中心城区公交车、出租车运行票价是按照《安顺市物价局 安顺市交通局关于安顺市城区公共交通汽车、出租汽车运价的批复》(安市价字〔2005〕52号)文件执行,我局将结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道路运输价格改革的意见》(交运规〔2019〕17号)文件精神,积极与发改委价格部门继续对接,将公交车、出租车运价调整工作纳入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快中心城区公交车、出租车运价调整工作。二是积极推广绿色交通。中心城区公交体制改革工作,中心城区155台老旧燃油公交车全部下线报废,取而代之的161台纯电动公交车于10月份全部上线投入运营,投入新能源车比重达100%,彻底解决了中心城区公交车冒车黑烟满街跑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加强把控出租汽车更新及新增关,杜绝燃油车辆进入城市公共客运行业。目前,安顺市本级及各县区共有公交车726台,其中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车536台占总数73.82%;中心城区426台公交车全部为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车。出租汽车(含网约车)全市1948台,双燃料车型1236台及纯电动车型50台(网约车),占总数的66%。目前,我市涉及到防污染改造的船舶有37艘,原船舶设置厕所并直排库区,现已对37艘船舶厕所全部封闭设置简易打包厕所,提至岸上排放至生活污水收集池中,占改造进度计划100%。三是网约车等新兴行业发展。按照市交通运输局的部署,结合我市出租车行业现状,草拟了《安顺市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安顺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两个规范性文件,在征求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部门(单位)的意见后又几经修改,开展了风险评估、听证会等必要程序,进一步完善细化《网约车》的相关内容,截至2020年10月,全市共许可网约出租服务平台企业11家,发放《网约车从业人员资格证》2576个、《网约车道路运输证》97(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个。
(六)以促进交通提质增效为目标,不断强化交通行业监管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一是强化质量监督管理。严格落实重要工序交验工作,监督覆盖率达100%。认真落实“政府管理、质监监督、业主负责、监理控制、企业保证”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审查参建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及运行情况,切实履行了监督管理职责。依据各个建设项目的工程规模、技术标准、工程薄弱环节、工程进度情况等分别制定了项目监督工作计划,2020年在建项目质量安全均在受控状态,抽检合格率95%以上,项目整体质量良好。开展农村“组组通”公路抽检工作,完成季度质量分析报告。组织开展全市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抽检,并委托安顺市质诚交通运输试验检测中心开展检测服务。抽查检测农村“组组通”公路189个338.842公里,抽查366公里,抽检了砼厚度、强度,边坡、边沟、路面宽度、错车道等外观检查。二是强化道路运输管理。重点整治非法营运、出租汽车不打表、拒载、甩客及公交车不进站停靠等行为。联合西秀、开发区公安交、特警配合,不间断开展道路运输“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采取昼夜交替、定点查缉、机动巡游等方式重点针对主城区“三站一场”(客运东站、火车站、高铁西站及黄果树机场)周边从事非法经营的黑车进行整治。据统计,2016年以来共计出动执法车辆约8300余辆次,出动各类执法人员约39000余人次,共计暂扣涉嫌非法营运的黑车约1100余台,为广大群众的安全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强化超限治理。联合公安交警等部门组成的市治超工作督查组,截至目前,我市共公布源头企业53家,执法检查50家,查获非法改装车辆187辆,罚款55万,流动稽查查获418辆,卸载6591吨,路政罚款4万,交警罚款7.95万,记分1031分。高速公路入口治超劝返373辆,办理大件运输许可6227件。四是强化水路运输管理。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含各县区)共开展水上交通安全检查490次,联合检查56次,检查水运企业9家,漂流公司4家、小型水上游乐公司3家、船员培训机构1家,水运项目施工作业检查52余次,检查渡口码头401个(次),检查船舶649艘(次),巡航里程2720余公里、出动执法检查车辆428车(次)、出动海事执法人员1228人(次),行政处罚2起,罚款金额20100元。依法取缔非法造船厂1处,拆除销毁非法拦河网渔网77铺,现场强制解体非法竹筏31张,销毁三无船8艘,暂扣并拆除3艘塑料船动力装置,纠正各类船舶安全缺陷个数16个,排查安全隐患18起。五是建立高效投处机制。针对公交出租经营质量历年来饱受社会质疑、群众诟病的客观事实,充分得用12328、12345热线,及时核实调处各类投诉建议。特别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出租车驾驶员不正确使用计价器、拒载、违规拼客、恶意绕行、粗暴待客等行为实行“零容忍”,按照《贵州省城市公共交通条例》相关规定坚决做到查实一桩、处罚一件、教育一批、震慑一片。
(七)以强化隐患排查整治为基础,持续保持安全生产平稳态势
一是明确责任主体。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建立和完善交通运输行业“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建设。与各县(区)交通运输局、局属各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落实省、市安全生产目标任务,使安全生产工作做到职责明确、层层负责、齐抓共管、责任到人,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二是强化安排部署。为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有关安全生产会议、文件精神,我局制定印发了《安顺市交通运输局冬春安全风险防范大排查大整治大演练行动方案》《安顺市交通运输局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安顺市交通运输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计划》等文件,对各项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针对安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和季度安全例会3次,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各项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深入开展了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大检查、春运安全大检查、“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大检查、汛前安全大检查、地质灾害专项检查、汛期安全大检查、职业健康安全专项整治、水上交通及渔业船舶安全专项治理、“两客一危”重点车辆安全专项治理等行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共组织检查组669组次,组织检查人员2916人次,检查企业和场所1181家次,排查出安全隐患670项,完成整改654项,整改率98%,下达整改意见15条,罚款29.75万元,开展应急演练5次。四是加强应急值守。为了我市交通运输行业查找服务问题、群众咨询交通出行动态、监督投诉行业问题、寻求救援帮助提供了很好的服务平台。实行汛期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平安度汛。
(八)以开展“主题教育”常态化工作为抓手,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局党组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的落实。2020年9月23日组织召开市交通运输班子成员切实加强依法行政意识专题民主生活会,使依法行政建设责任落细落小落实。11月份,组织全局党员领导干部和县(区)交通局1名班子成员共46名到市纪委市监委接受警示教育,局党组书记作了廉政党课教育,全体干部党员撰写心得体会40余篇。二是强化教育引导。今年10月份以来,组织全局干部职工集中学习2次,邀请了安顺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副教授周丽江同志作《讲好制度故事、坚定制度自信》党课辅导,市委宣传部梁正志同志作意识形态工作授课,安顺学院李先龙教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辅导,市委保密办杨永江副主任作《保密工作》讲座,进一步增强了交通运输系统党员领导干部的“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维护”,自觉转化为推动交通强国建设、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三是强化作风建设。1.围绕元旦、春节、中秋、国庆节等节假日组织开展节日检查或自查自纠4次,对存在的问题一律通报曝光,达到了通报一批教育一批的目的,干部职工岗位廉政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开展专项资金督查,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和管理。2.开展作风大整治活动。10月23日,局党组召开党组中心学习组集中学习(扩大)会,原文传达训华书记在全市干部作风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局7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参加;10月24日,局党组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会议由局党组书记主持,局党组成员,局机关各科室和局属单位负责人共18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再次传达了训华书记在全市干部作风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对干部作风建设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研究制定《安顺市交通运输局关于深入开展作风大整治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成立安顺市交通运输局干部作风大整治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局领导亲自挂帅,重点整治在抓落实抓具体抓深入上存在的“慢落实、不落实、假落实、乱落实”等4个方面14类作风问题。五是加强谈心谈话日常工作警醒。局党组书记与班子成员及县处级干部谈心谈话,班子成与分管单位和科室主要负责人开展谈心谈话,真正做到拉拉袖子不出问题。
(九)做好疫情防控,确保运输安全
按照《安顺市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春节后复工复产和疫情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做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下的行业安全生产和复工复产工作,逐步恢复交通运输行业正常生产经营,2月中旬开始统筹推进交通建设项目目复工开工,2月18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组织劳务用工返岗,确保复工复产的要求,组织定制班线,开展农民工返岗长途运输。3月初全面恢复公共交通和客运站场正常运营,满足人民群众安全、便捷的出行需求,认真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种防控措施不取消,防控工作不松懈。一直以来,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制定了《安顺市交通运输局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安顺市交通运输局关于成立疫情防控消毒工作专班的通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设置检疫站点工作方案》《安顺市交通运输系统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方案》《安顺市交通运输局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安顺市交通运输系统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等方案,下发了《安顺市交通运输系统加强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十条措施》,认真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认真做好交通运输行业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认真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防控措施到位。
二、存在问题
(二)传统运输行业转型缓慢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工业技术水平和信息技术市场化运用,对道路运输行业影响较大。倒逼传统运输企业必须面对挑战,改革过程中造成的经营成本提升、效益下降等不利因素,直接影响积极性和活力,行业整体处于迷茫状态,加之部分政策操作性障碍,对运输行业转型升级带来诸多弊端。一是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因地处经济落后省份,以及受历史条件制约,我市道路运输发展相对缓慢,道路运输改革进程相应缓慢;管理队伍缺少专业人才,管理观念陈旧,接受新事物、新模式能力较低,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二是物流产业规模提升困难。由于我市多年来对货物运输市场没有实施集约化的刚性要求,导致辖区内目前没有规模以上货物企业,全市货物车辆个体化比例达到95%,大多数货物运输企业车辆保有量均在10辆以下,加之安顺与省城距离较近,规模以上物流项目的建设发展缺乏刚需,造成我市现代物流发展一直处于瓶颈状态。三是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经济发展带来了行业信息化的迫切需求,因专业人才技术缺乏、信息化水平与道路运输业发展态势不相匹配、规划欠缺、资金短缺等实际问题,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行业管理手段陈旧,对新兴业态管理取缺乏技术载体。
(三)质量安全监管和养护管理力量急需充实。质量监督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现有人员不能够满足监督工作需要。加上全市交通建设工程任务重、线路长、点较分散,专业监督人员较少,仅仅依靠目前的人员开展好质量监督工作感到很困难。全市专业监督人员较少造成监督力度不够,影响了质量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
?
?
?
2020年12月2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