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2021上半年年工作总结]济南市电化教育馆 课题研究 济南三中2021年上半年智慧校园专项工作总结

济南市首批智慧校园示范校

济南三中2021年上半年智慧校园专项工作总结

我校自入选济南市首批智慧校园示范校以来,学校信息化工作认真落实《济南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济南市电化教育馆2021年工作要点》、《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2021-2023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积极打造智慧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学校融合构建了基于济南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科大讯飞智慧课堂平台、校本资源平台、钉钉平台等应用平台,本地化应用已逐渐形成良性生态。

2021年4月,我校顺利通过“山东省智慧教育研究院”专家评审,入选山东省智慧教育研究院示范校。按照学校2020-2023年三年发展规划,我校将逐年以年级为单位全面普及智慧课堂教学模式,2021年秋季开始在新高一年级全面推广智慧课堂教学。

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一、 有效促进学校信息化应用落地,提高师生信息素养能力

1.学校着眼于“智慧教学”理念,聚焦破解“减负提质增效”难题

通过智慧课堂试点班级应用,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知识课堂”向“智慧课堂”的转变,具体表现在:教学决策的数据化,即从依赖于教师个人教学经验转向依赖于对海量教学数据的集成与共享,依据学生学习行为大数据挖掘分析与决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基于数据的课堂教学形态;评价反馈的即时化,即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学习诊断与评价,并可根据需求实时反馈评价结果,从而实现即时、动态的诊断分析和评价信息反馈,重构形成性教学评价体系;交流互动的立体化,即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互动方式立体化,无论是课前、课中或课后,通过端工具及其与云服务平台的对接,无障碍地进行全时空、立体化的交流互动;资源推送的智能化,即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富媒体资源,并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差异,智能化地选择与推送针对性的学习资料和辅导意见,满足学生富有个性的多样化学习需要。大数据支撑的精准教学使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由可能变为现实,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力,对比分析显示实验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优势。

2.强化智慧校园建设服务于教育管理、教学过程方面,重点开展信息化应用培训,侧重于师生信息化技能实操培训。

①结合各级各类信息化交流比赛活动,强化教师录播室使用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微课仪、微课通、微课室使用技能。通过一系列培训活动,提升全体教师信息化专业技能水平。目前两校区已培训教师400余人次,录制各类优质课、展示课120余节。

②结合学校智慧课堂发展目标,两校区已完成智慧课堂班教师培训、研讨活动20余次。

③结合学校发展需要,开展了班级电教委员、校园广播站、级部活动志愿者等培训活动,让学生参与学校信息化设备管理,规范班级多媒体管理能力、设备故障简易处置能力,促进各类活动志愿者服务保障辅助能力。以此活动发挥了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小主人作用,增强学生的信息化意识、爱校护校意识。

3.按照学校信息系统本地化应用情况,及时更新维护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钉钉OA平台、智慧校园平台、智慧课堂平台、学生一卡通系统师生信息,促学校信息化平台的平稳运行和管理。

4.积极组织老师们参加各类信息化大赛,如《第二十五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2021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举办第二十二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等。同时,结合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积极申报《2021年度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化专项选题》活动。

二、发挥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运维保障能力,强化网络安全支撑和信息化保障能力

目前,学校网络宽带已实现500M接入,千兆以上带宽到楼宇,百兆以上带宽到桌面,拥有功能完备的网络运维管理平台,学校网络出口配置固定教育网IP地址,并形成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相结合,教育教学网络、安防网络、教育城域网与办公网络、安防监控网络、IP数字广播系统、标准化考场监控系统相互融合的网络基础平台。

1.建设高效的信息化保障服务体系,加强服务外包人员管理,压实责任意识,强化制度建设,提升保障响应能力,加大日常设备巡查力度,畅通问题反馈路径、建立自查自纠措施,为师生提供伴随式的服务机制。

2.切实做好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确保学校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已多次协同上级部门完成网络安全联合演练,做好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准备和保障工作。同时,强化网络后台监控机制建设,以查促纠,以查促管。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网络安全意识,增强网络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发展需要,常态化开展通过校园电视台、高清录播教室、移动录播设备网络点播、直播活动。家长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收看现场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我校的发展活力。本学期已完成各类直播活动超过20余次,观看累积近2万人次。

4.加快推进IPv6规模部署,积极探索“5G+智慧教育”建设、物联网应用,逐步实现安防监控重点部位全覆盖,并按照学校发展需要制定终端更新换代计划,建立健全学校各类信息化应用保障监控体系。

三、开展信息化应用校园活动

1.组织一些宣传及学习活动,如配合诗词文约会、九月份网络安全宣传周、组织网络文明、安全知识竞赛、信息化技能大赛、网络安全大检查等。

2.组织一些信息化研讨活动,如智慧课堂、网络教研等信息化技术融合创新。

3.组织一些教师信息化比赛,如微课、课件、个人空间等,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信息化大赛活动。

4.开展班级电教委员培训,让学生参与学校信息化设备应用管理,增强学生自育教育、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小主人作用,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综合素养、个人品格修养。

四、学校信息化下一步推进方向

为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21〕40号)等文件精神,聚焦破解“减负提质增效”难题,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支撑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打造数据驱动的因材施教和高质量发展示范校。

(一)工作目标

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未来三年我校将坚持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内生变量,探索教育信息化的特色发展之路,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最大作用,服务学生全面而有质量的发展,探索推进学校特色教学模式创新实践,转变经验教学为精准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确定工作目标如下:

1.提升教师数据素养,打造信息化教学骨干教师团队

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主动意识,通过教师理念提升培训、专项培训、分学科培训,逐步提升教师数据素养和测评素养,打造一支教育理念新、教学能力强、数据素养高的信息化教学骨干教师团队;创新备课教研、交流磨课形式,鼓励教师校内展示树标,最大化发挥教师间的辐射和帮带作用,形成良好的教研生态。

2.创新校本资源建设与资源应用服务体系

以新高一为起点,用2-3年时间,逐步建成适应新教材、新课标与新高考,匹配智能技术,与教材和学程相配套的体系化教学资源,资源类型包括精品课程资源、精标题库资源和各类专题资源,可满足精准教学与学习个性化学习需要。创新资源应用,利用移动终端、数据采集分析、智能推送等技术手段,为师生提供资源的开放检索、分享评价等交互服务。

3.深入挖掘学业数据价值,实现教学从经验主义向数据实证转变

系统组织学生学业数据采集、分析与应用教研工作,让数据赋能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智能知识图谱等数字技术,为不同学生建立学情画像,规划个性化学习路径,匹配针对性学习资源,落实“因材施教”和减负增效;探索不同学科的教学评一致性模型和精准教学实施策略,总结形成学科应用范式,可校内外复制推广。

(二)实验方向

1.学情大数据分析驱动下的精准教学

⑴规范化、系统化的学情数据采集汇总。包括课堂互动数据、作业和考试数据(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学生自主学习数据,构建满足教学与评价需求,服务于教育决策的学情大数据。

⑵数据驱动精准教学的模式探索。从教学实效出发,探索备课、授课、互动、作业、

自主学习全场景的教学数据采集、分析和使用,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教学,积极变革课堂教学模式。

⑶精准教学模式的学科实践落地。结合学科教学的理论方法,归纳不同学科精准教学

实施的特色模式,形成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典型课例。

2.基于学习终端的个性化学习

⑴利用数字化平台和工具,优化资源供给。借助智慧微课等数字化工具,组织开发富

媒体资源,便捷采集教学生成性资源,形成校本资源沉淀;借助移动终端环境,分层分类推送资源,打破线性教学结构,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⑵利用智能技术,减少低效训练,开展个性化学习。通过评测技术、知识图谱技术,

自动诊断出学生个人的薄弱知识点,为学生自动推送相关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基于自主测和个性学的技术逻辑,开展章(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章清等相关学习活动,制定相关课时保证、评价激励措施。

(三)重点任务

1.智慧教育软硬件环境升级工程

⑴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教室投影设备逐步更换为一体机大屏;升级教师办公用机、学生用微机等设备配置,满足智慧课堂等教学软件运行要求;配置校园数据展示大屏,实施动态更新智慧校园运行数据,展示应用成效。

⑵升级教师教学终端,分三年逐步普及学生移动学习终端,为师生匹配“双端”智能工具,更好地开展基于学生终端的个性化教与学。

2.校本资源建设工程

⑴情境化、标签化的自主学习资源建设。围绕学生自主学习,整合第三方优质资源,开发体系化的学习资源包,包括精品微课资源、专题学习活动资源等。

⑵校本精标题库建设。建立符合本校学情,有完整知识点、难易度标签的校本精标题库,试题资源可以支持课堂教学、作业考试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等多场景。

3.数据驱动精准教学模式创新工程

⑴建立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管理相关机制办法,系统组织学生各教学场景的数据采集、分析、应用教研和实践应用工作,形成支持性良好的学业大数据;

⑵组织学科备课教研和课堂实践研究,重点探索备课、授课、互动、作业、自主学习全场景的教学数据价值,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教学,探索不同学科的教学评一致性模型和精准教学实施策略。

4.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工程

⑴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信息化政策解读、理念宣贯、专家讲座和读书分享活动,开展智慧课堂等产品技术培训,实现全体教师具备基于信息化产品开展教学的能力,骨干教师具备创新应用信息技术,打造融合应用课例能力。

⑵培养学校中层干部具备基于信息化的数据治理能力,具备基于教育信息化科学决策和诊断的能力,具备基于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教师学生评价的能力。

5.学生学习力提升工程

⑴利用智能终端和“AI学”创新应用服务,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资源检索、自主评测、数据分析等相关数据素养。

⑵基于深度学习理论,为学生提供分层分类的优质学习资源供给,科学组织学习过程,实施精准评测,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

6.教育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通过课堂大数据系统,对教学、学习、教研、评测、考试等场景的过程性数据进行全量汇聚展示。通过教学数据分析、评测数据分析、教师分析等,洞察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和提升的问题,反哺教育教学,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水平。

总之,我校智慧校园建设以信息化应用为中心,以提升老师信息化技能为重点,着力推动学校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教学应用融合创新发展,探索总结校本化的应用模式,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

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

2021.8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抖音账号:文章写作知识屋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