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巡视整改落实方案范文]巡察整改评估方案范文


加强水上安全生产监管,既要严格执法,又要加强督查,及早发现安全隐患,做到防范于未然。针对辖区水域安全,今年4月,广东海事局制定了一个历时八个月的水上安全大巡察行动,并作为年度重点工作落实,希望能让平安两字在广东这片湛蓝之海远扬。

水上安全大巡察要如何查,怎么查,查到安全隐患又会怎么办?

对此,《广东海事局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大巡察工作方案》作出明确指示,广东海事局将组织局机关通航、船舶、危防、船员、船检、应急、法规、海事公安等处室业务骨干联合组成巡察组,采取自查、巡察、回头看“三步曲”,对汕头局、湛江局、各分支局(下称“各局”) 及所有海事处进行安全大摸底,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翻箱倒柜”式的巡查。同时,在水上安全巡察中发现的问题,有关单位要严格落实跟踪整改措施,若有失职将会进行追责。

全面筑牢水上交通安全防线

为贯彻落实2017年广东海事工作会议关于开展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大巡察的工作部署,全面履行海事部门监管职责,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解决水上交通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的问题。广东海事局各相关业务处室联合开展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大巡察,聚焦主业、发奋图强,对辖区实行“翻箱倒柜”式的蹲点检查,唱好自查、巡察、回头看“三步曲”,推动事先预防、事中事后监管无缝对接,通过检视海事部门的履职情况,全面掌握辖区安全工作情况,不断提高安全监管水平,全面筑牢水上交通安全防线,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辖区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推动海事“三化”建设,打造人民满意的广东海事。

本次水上安全大巡察中,广东海事局将以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为中心,确保全面履行法律法规赋予和《广东海事局有关机构主要职责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规定》明确的安全监管职责,做到不缺位、不越位,筑牢安全监管责任链条,有效监督辖区船舶适航、船员适任、船载适当、环境适宜。

同时,在各单位开展自查的基础上,通过蹲点巡察的方式,对汕头局、湛江局、各分支局及所有海事处全覆盖巡察、对辖区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全覆盖巡察。通过安全巡察,着力发现辖区安全突出问题,着力查找突出问题解决不力的原因和破解办法,积极完善辖区安全督查工作机制。针对安全巡察反馈的问题,将会逐一制订有效整改措施,按照时限要求落实整改,对安全巡察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实行闭环管理。

历时八月安全大摸底

据了解,本次水上大巡察将历时八个月,通过自查排查、访谈交流、查阅台账、验证评估、蹲点检查和随机抽查六个方式开展。4月份为各局自查阶段,各局对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情况、内部安全情况进行自查,对辖区重点部位安全状况进行排查。同时,由广东海事局机关通航、船舶、危防、船员、船检、应急、法规、海事公安等处室业务骨干组成的五个巡察组,将会在4月份至10月份期间,对已经开展了自查的各局实施2-3周的巡察,并向领导小组报送巡察工作报告,巡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将会反馈到被巡察单位,被巡察单位根据问题制定整改措施。11月份,各巡察组对被巡察单位开展为期一周的“回头看”巡察,检查巡察工作报告中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置若罔闻、不落实整改的单位,由领导小组进行问责。

五方面下大工夫监管

据悉,本次水上安全大巡察将以“健全安全监管体系情况、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情况、查摆重点部位安全情况、深化安全专项行动情况和强化内部安全管理情况”五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开展工作。每个方面的内容又进一步细化,其中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情况、查摆重点部位安全情况、深化安全专项行动三个方面是重点中的重点,巡察的细项均达七项或以上。

针对“健全安全监管体系”方面的检查,巡察组将综合采用访谈交流、查阅台账等方式开展,结合整个巡察的情况作出对各海事局“健全安全监管体系”情况的评判,而不是仅根据对各海事局机关的检查情况来作出评判。评判要点包括:各单位领导对辖区的情况是否熟悉;重点难点部位的监管措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成效如何;贯彻安全监管工作部署是否及时、有效,相关岗位人员是否知晓相关工作部署,是否有连续完整的工作记录;涉及安全监管的职责是否明确,是否有严重的缺位情况;推进智慧海事监管的机制是否健全;海事处执法人员是否具备应知应会的执法知识;各地海事局、海事处每月至少对辖区安全形势进行一次全面分析并制订针对性监管措施。

针对“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方面的检查,巡察组将综合采用访谈交流、查阅台账、验证评估、蹲点检查和随机抽查等方式开展,主要检查各海事局与安全监管有关的业务管理情况,围绕船舶适航、船员适任、船载适当、环境适宜,检查海事部门是否全面履行安全监管职责。

评判要点包括通航环境和秩序管理、船舶监督、船员管理、危管防污、船舶检验及险情应急处置等方面。该方面的检查将采用两人一组,其中至少有一人精通相应业务的形式,在检查时,对照法规、规范性文件和上级部署,并根据专业判断和管理经验,评估业务管理开展的情况,不仅要检查海事局机关层面的工作,还应检查海事局组织强化本业务线条的工作开展情况,并与对海事处的检查结果相互验证。

针对“查摆重点部位安全”方面的检查,巡察组将综合采用访谈交流、查阅台账、验证评估、蹲点检查和随机抽查等方式开展,主要根据辖区重点监管对象,以及辖区曾经发生过重大事故或者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选取了相关重点部位,实际操作中可根据需要进一步拓展和细化。在检查过程中,既要检查各海事局对这些重点部位实施强化监管的情况,判喔鞯ノ欢哉庑氐悴课坏募觳槭欠衤涫盗思忧考喙艿囊求,又要实际检查这些重点部位的安全情况,判断这些重点部位是否存在发生重大事故的隐患和风险。在安全大巡察过程中,应对这些重点部位进行全覆盖的抽查。

针对“深化安全专项行动”方面的检查,巡察组将综合采用访谈交流、查阅台账、验证评估、蹲点检查和随机抽查等方式开展,该方面的检查与开展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检查一起进行。

针对“强化内部安全管理”方面的检查,巡察组主要采用访谈交流、查阅台账、随机抽查等方式开展,将会安排专人对照检查内容开展内部安全检查。

把安全巡查落到实处

一、脱贫攻坚履职情况

(一)以身作则,夯实责任。街道办事处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牢牢的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一是带头开展脱贫攻坚专题学习。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脱贫攻坚的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二是带头履职尽责。对照县委《脱贫攻坚责任书》年度目标,层层分解任务,压实责任,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与14个社区党总支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形成街道、社区、村级三级联动抓落实的扶贫攻坚组织体系。三是带头规范管理。研究制定《街道关于产业扶贫项目及资产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全面规范扶贫档案项目管理、资金使用。2015年以来,共争取上级专项扶贫资金1563余万元,建设11个扶贫项目,11个项目今年收益189.48万元,带动贫困人口4612人次,按照差异化分配原则分配至贫困户164.98万元,24.5万元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项目收益覆盖率达到 100%,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带动1449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二)综合施策,讲求实效。一是抓精准施策。2020年以来,先后召开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及帮包责任人会议17次,组织制定项目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和兜底扶贫等4大类600项到村到户精准扶贫措施。其中,2020年争取428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建设电商产业园扶贫项目,与乐村淘、供销e家、朝耕社区团购等多家电商平台签订电商扶贫合作书;落实贫困人口商业补充保险报销912人次、危房改造233户、旱厕改造623户、办理慢性病1271人次,办理残疾证54人,落实残疾人政策186项,安装自来水27户。二是抓问题整改。根据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安排,成立了“街道自查评估”小组,制定了街道自查评估实施方案,抽调33人成立入户自查评估工作组和4个工作专班,截止4月3日,769户享受政策贫困户,414户不享受政策贫困户已经自查评估完成;有序开展“双到、双提升”“遍访核查”工作,发现问题1217个,已经全部整改完成。创新开展街道贫困户家居环境提升工作激励机制,以社区为单位建立以帮扶责任人、社区两委、党员服务队为轴心的“三位一体”家居环境责任体系,定期集中清理辖区内所有贫困户的家居环境卫生,使贫困户居住环境做到“两净一美”。各村街每月开展家居环境卫生评比,对于活动开展好的贫困户发放家居环境洁净奖励并挂家居环境洁净流动红旗。三是抓工作创新。精准施策,打造脱贫攻坚“3+”新模式。突出党建引领,坚持产业带动,加大行业扶贫,积极探索“党建+扶贫、项目+扶贫、行业+扶贫”的工作机制,全力攻坚。四是抓机制建设。探索开展“5+5+N”扶贫长效机制,健全督导考核机制、社会行业服务机制、返贫预警机制、问题落实领导调度机制等5项机制;建立法律援助服务队、教育辅导及心理咨询服务队、医疗健康服务队、农业技术指导服务队和党员志愿服务队等5支行业扶贫服务队,完善扶贫机制,充实扶贫力量。目前,已有20余家企业和社会团体加入扶贫工作队伍,企业签约用工100余人次,5支行业扶贫服务队为贫困群众服务500余人次。

(三)以上率下,示范带头。一是带头开展遍访。开展“三级书记”遍访活动,将遍访贫困对象与“遍访核查”紧密结合,截止目前,已经完成731户享受政策户的核查,发现各类问题367件,全部建立问题台账并整改完成。二抓实作风建设。把2020年继续作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深化年,进一步完善《街道帮包责任人管理制度》,充实督查考核办工作力量,建立纪工委、督查考核办、扶贫办联动联办机制,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从严治理突出问题。三是抓实整改落实。针对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发现的相关问题,亲自进行部署研究,逐户逐村进行分析,建立问题台账,细化整改措施,明确完成时限,落实责任到人,逐一销号解决。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项目、收益管理及建立长效机制建设,突出项目带动。进一步提高2021年扶贫产业项目的质量、规模和效益,加强2015年以来扶贫项目管护,确保所有项目收益率达到6%以上,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扶贫资金支持,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建立扶贫资金资产循环利用机制,完善扶贫项目收益分配管理办法,确保贫困户项目收益覆盖率达到100%,严格履行项目运营和管护制度。突出项目扶贫带动效应,利用项目建设运营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能力。

(二)突出行业和社会扶贫政策落实,构筑政策保障。强化政策保障落实力度,实现行业部门信息共享,每季度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对全街道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政策落实情况全面核查检查,全面落实教育、健康、危房改造、社会保障等各类扶贫政策。

(三)强化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继续完善多维度贫困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对现行享受政策贫困人口、因灾、因意外、因病等突发致贫家庭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建立及时帮扶台账并进行管理。对脱贫质量不稳定的贫困户采取企业帮扶、项目收益倾斜、政策兜底保障等措施,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实现脱贫稳定。

关键词:基层行;岗位风险;案件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1-0060-02

岗位风险分级防范是以《中国人民银行岗位风险防范指南》为依据,参照所列县支行的风险岗位,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明确岗位风险点,并综合评定风险等级,采取差异化防范对策,进行分级管理和防范,形成严密、有效的岗位风险分级防控机制。其工作核心是主动预防,超前防范,重点突出,推动监督关口前移,实现防范风险的差异化和精确性。岗位风险分级防范工作的推行,有利于促进干部职工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促使各项工作运行更加科学、规范,风险防控能力大力加强,有效避免各类风险隐患和事故案件的发生,带动县支行整体工作上水平。

一、构建岗位风险分级防范的防线

(一)组织筹划阶段,实现前期预防,筑起第一道防线

1.建立工作组织,明确工作任务。成立岗位风险分级防范领导组织,负责整体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指导和检查考核。以县支行案件防范工作领导小组为依托,增加岗位风险分级防范工作的职责。具体包括,制定岗位风险分级防范工作实施方案、细则;研究解决岗位风险分级防范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总结岗位风险分级防范工作经验,查找纠正不足,不断完善岗位风险分级防范工作机制;根据岗位职责和业务发展变化,及时组织评估岗位风险点,调整完善防范措施;负责岗位风险防范工作的考核奖惩、总结评比、责任追究等工作。

2.开展宣传培训。开展宣传培训工作主要为岗位风险分级防范的顺利推进提供思想支持和行为保障。一方面,采取警示教育、先进典型示范教育和优良革命传统教育,以及聘请专家、学者授课、宣讲法律知识等形式,有效开展党纪国法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干部职工岗位风险意识,积极主动投入到岗位风险分级防范工作中;另一方面,采取专题培训、重点辅导、交流研讨等形式,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自身的培训指导,熟悉工作内容,重点掌握划分岗位风险等级的原则和方法,便于岗位风险分级防范工作顺利开展。

3.确定岗位风险等级和明确防范措施,形成前期预防的第一道防线。确立岗位风险等级时,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岗位风险防范指南》的评估内容、标准和等级,参考巡察、执法监察、举报、内审和业务部门的检查结果,综合评定风险等级。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运用自己找、相互帮、领导提、组织审的工作方法,将风险岗位确定为低、中、高三个风险等级,经组织审核后,将风险点及等级登记汇总,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公开征求意见后确定。根据岗位风险等级的不同,从思想道德、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风险防控措施,做到防控措施具体和可操作,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体现防范措施的差异性。

(二)推进落实阶段,形成中期监控,建立第二道防线

推进落实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事先确定的岗位风险等级和防范措施,采取检查和评价等手段推动落实。县支行根据本单位实际,确定时间周期和频率,采取抽查或全面检查的形式,通过例会分析、听取汇报、检查工作记录、问卷调查等方式,检查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形成检查记录,提出督导意见。通过对落实情况的质量评价,敦促各项防控措施的充分落实。采取定期自查评估、上级检查和交叉检查等方式对岗位风险分级防范落实情况进行质量评价。质量评价注重体现岗位风险分级防范的全程性,全面客观反映出整体工作情况,为保障整体工作效果及开展下一阶段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这一阶段形成中期监控网络。通过设立举报箱、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开设网上投诉专栏等方式,及时收集各种信息。定期汇总分析业务检查、审计、巡视、举报、执法监察等相关情况和收集的信息,对落实防范措施不到位的部门和岗位,实行跟踪调查,防止落实防范措施出现空白点。

(三)完善提升阶段,建立风险处置程序,筑牢第三道防线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前两个阶段的工作运行情况,对岗位风险分级防范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定期召开分析会,汇总阶段检查和风险监控情况,研究讨论反映集中的风险表现,确定风险处置任务,对部门和岗位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对个人存在的问题进行警示提醒、诫勉纠错。

在本阶段建立风险处置程序,控制和化解风险,筑牢第三道防线。控制风险最关键:一是对风险等级较低的风险点,采用发出警示提醒通知书、进行警示提醒谈话等形式,要求预警对象时刻注意风险防范,防患于未然;二是对风险等级为中等的风险点,通过采取发出询问函、诫勉督导通知书和进行诫勉督导谈话等形式,要求相应预警对象出现的苗头问题作出书面解释和说明,制定整改措施,扼住苗头;三是对风险等级较高的风险点,采取责令纠错通知书(谈话)、行政监察建议书和案件通报会等手段,责令相关部门限期整改,查遗补漏,强化措施、健全制度,遏制蔓延。

风险处置着眼长效“化”风险:一是建立岗位风险教育制度。根据岗位风险等级,按照梳理教育内容、设计岗位教案、落实教育措施要求,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编写岗位风险教育案例、开展岗位履职反思等多种形式,提升风险教育的针对性;二是规范岗位工作流程。围绕岗位工作运行制定风险流程控制图表,明确岗位风险分级防范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对风险等级较高的岗位,以制度予以规范,确保运行有序;三是推进工作创新。在科学设置岗位、确定职责、明晰程序、统一标准、简化操作、有效监控上下功夫,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

二、发挥岗位风险分级预防防线作用的建议

(一)增强岗位风险分级防范意识,营造案件防控氛围

县支行党组必须高度重视,认识到位。班子成员必须正确认识岗位风险分级防范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形成制度至上和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在不断提高防控机制建设、质量效果上下功夫,切实担负起相应的工作职责。结合实际,经常开展例会分析,认真客观总结判断岗位风险分级防范工作形势,充分利用“大宣教”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示范教育、警示教育、爱岗敬业教育和履职尽责教育活动,真正形成不让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在自己手中延误,不让规章制度在自己岗位虚设,不让人民银行形象在自己这里受影响的浓厚氛围。

(二)围绕中心,紧贴业务,增强岗位风险分级防范的持久性

岗位风险分级防范作为案件防控工作的重要抓手,必须围绕县支行的中心工作来开展,立足岗位职责,渗透到业务工作中。防范措施的制定,从岗位职责和业务工作出发,规范业务工作各环节的职责配置和职责行使。并通过评价和检查工作流程和规范,规范减少不必要的程序,改进和完善有制约性的流程、便利操作、减少风险。把分级防范融入岗位工作运转的全过程,保持岗位风险分级防范工作的持久性。

关键词:新形势下;电力系统;安全监察;重点探讨

Abstract: Guangdong power grid is the largest provincial power grid, as the receiving power system distance, large capacity, high pressure, make operation of DC hybrid power grid, one of the most complex is the end of the world.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power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other fields, has become the lifelin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use of people's material and cultural production more and more dependent on electricity. So, realize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is to improve the safety produ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work.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key electric power safety supervision work, for your reference.Keyword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power system; safety supervision; focus on中图分类号: 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广东作为祖国的南大门,经济总量的比重高,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显著,电力与现代社会的生活贴得最近, 电力安全问题是最重要的能源安全问题。为了使电力监察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起来,电力行业应自上而下建立完整的安全监察体系并对电力生产全过程的人身和设备安全进行监察。近年来,我国电力监管工作以强化电力安全监管为主线,以维护市场公平秩序和培育电力市场为亮点,以创新监督机制和提高监管能力为抓手,多项监管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本文就电力安全监察工作的重点进行深入分析。

一 电力安全监察的含义

安全监察是一种运用国家权力,对生产企业和生产管理部门履行安全职责,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法规、政策的情况,依法进行监察、纠正和惩罚的工作。电力安全监察是指电力安全监察部门和安全监察人员,依据国家法律和行业有关规定,对行业内部各企业或企业内部各生产管理和有关部门,贯彻国家、行业安全生产规定和生产安全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电力行业和企业内部自上而下、各个层次的安全监察部门和人员,构成了电力行业和企业的安全监察体系。它具有双重职能:一方面是运用行政和上级赋予的职权,对电力生产和建设全过程的人身与设备的安全进行监察,这种监察职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公正性和带有强制性的特征;另一方面,又作为安全管理的综合部门,协助领导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各项安全活动,具有安全管理的职能。安全监察是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力安全监察体系的建立,经历了一个由初步认识发展到深刻认识、由不完善发展到完善的过程。必须认识到电力系统设置安全监察机构、建立安全监察体系、实行安全监察制度,绝不是一项任意的政策,而是被电力安全生产的历史经验教训所证明了的,也是数十年来在安全生产中积累的一条重要经验。实践表明,它有利于促进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健全电力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通过与安全保证体系共同发挥作用和协同配合能够有效地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二 电力安全监察工作的重点

2.1 深化安全监察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安全监察队伍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安监人员素质,完善三级安监网络,确保安监体系有效运转;充分发挥安全监察体系的作用,统筹谋划和协调安全生产工作;推进安全监察规范化建设,贯彻“四全”安全监察原则,完善安全监察机制,落实安全监察责任,规范安全监察人员工作行为,提升安全监察效能和质量。深入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认真开展原因分析和风险评估,明确掌握危险因素及危害程度,按照问题的严重程度分类排队,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稳步推进安全风险辨识防范与评估工作,制定工作方案,督促落实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完善安全风险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推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持续改进。

2.2 加大安全监察力度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绩效考核;严格执行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监察,强化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确保把安全责任、安全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员工;加强供用电、基建、农电、网络与信息、辅业、作业现场等安全监察以及安全技能、作业技能、岗位教育培训等的监察。

2.3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适合公司实际的应急管理体系,实现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完善公司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加快省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与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开展各类应急预案演练和培训,开展城市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联合演练,提高协同应对能力。

2.4 开展三项安全生产活动

围绕以“三项行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和“三项建设”(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安全生产能力、

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年”活动,深入开

展安全生产反违章活动,严肃查处行为性违章,从重处罚管理性违

章,分轻重缓急治理装置性违章,着力根治典型违章;开展“安全生

产月”活动,大力营造安全氛围,,着力培育爱心理念、责任理念、诚信理念,切实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认真总结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经验,完善安全专项整治的手段,充分发挥公司系统各级安全纠察队、安全监察队伍和安全专家的作用,联合安全保证体系、安全保障体系的力量,针对公司存在的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大力开展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2.5 积极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安全监察人员到施工工地、操作现场、作业场所进行巡察、检查,是发现工作现场安全措施不到位或人员存在违章行为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安全监察人员的人力、物力所限,特别是对于一些自动化程度高、专业技术强的现代企业,光靠人还不能完成有效的监督,必须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借助先进的科学手段,如能量管理系统、企业生产信息系统等为安全监察人员提供监督管理界面。使安全监察人员能够查询到具体的工作计划,也能检查其工作流程执行情况;既有实时数据,也可以查询历史数据;既有操作文字记录又有录音文件记录等,从而能够掌握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及时纠正人员工作中的不良行为。提高安全监察管理信息化水平。认真做好“安全监督与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不断完善并充分应用“电力公司在线安全培训与考试管理系统”,促进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规程的深入学习,不断提高安全素质。

2.6 构建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把提倡和崇尚的思想意识、员工该做与不该做的行动准则,通过规范和引导,逐渐形成共同信守的安全基本准则、信念和安全价值观以及安全行为规范、安全意识、安全态度、职业道德。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用于规范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行为。从而使企业安全生产的思想、安全管理哲学、工作作风和安全意识等,通过生产场所和设备的选用、设备的维护,以及员工工作态度等呈现出来。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将使得员工对安全生产每个环节以及生产环境的每个角落都会更加关注,如大楼的消防门是否保持关闭、消防器材设施是否被遮挡等等,都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在思想上、行动上真正做到警钟长鸣,企业的安全生产就多一重保障。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复苏将为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新机遇,也为电力监管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电力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进一步推动电力节能减排,加快电力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动电力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强化电力市场监管,促进电力行业规范有序

参考文献

[1]王亚飞.对电力安全文化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1,21.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抖音账号:文章写作知识屋 抖音账号:文章写作知识屋


上一篇: [事业单位巡视整改落实方案范文]巡查整改方案范文 >[事业单位巡视整改落实方案范文]巡察整改评估方案范文< 下一篇: [事业单位巡视整改落实方案范文]最新巡察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5篇) >

最新动态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