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赓续红色血脉,强化作风建设


党课:赓续红色血脉,强化作风建设

同志们: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红色血脉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淬炼出的精神瑰宝。今天,我们围绕 “赓续红色血脉,强化作风建设” 展开交流,既是回望党的奋斗历程,从党史中汲取作风建设的智慧力量;也是立足当下,找准作风短板、明确改进方向,以过硬作风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体会。

一、回顾党史,从红色征程中汲取作风建设智慧

百年党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也是一部驰而不息抓作风、正党风的斗争史。老一辈共产党人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优良作风,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注重思想引领,筑牢作风建设根基

从延安整风运动破除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到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的历次思想教育活动,我们党始终把思想引领放在作风建设的首位。正是通过持续的理论武装和思想淬炼,让 “为人民服务” 的宗旨深植于心,让 “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贯穿始终,为作风建设打下了最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坚持以上率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跟我上”“看我的”,是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干部的响亮口号;“我是党员我先上”,是和平建设时期共产党人的行动自觉。从毛泽东同志带头勤俭节约、“一条被子分半条给群众”,到焦裕禄同志 “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再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正是这种 “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 的示范效应,形成了作风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强化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工作方法。无论是革命时期深入农村了解民情,制定符合实际的土地政策;还是改革开放后走遍大江南北,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亦或是新时代 “四下基层”“解剖麻雀” 式的调研,都体现了我们党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优良传统,让作风建设始终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展开,不搞形式、不走过场。

(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从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的明确规范,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不断完善,我们党始终注重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正是通过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制度体系,让优良作风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确保作风建设不是 “一阵风”,而是成为长期坚持的自觉行动。

二、直面问题,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找准作风建设短板

对照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时代新要求,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在作风建设上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需要我们深刻反思、坚决整改。

(一)思想认识层面

部分同志对作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 “一阵风”“过得去” 的侥幸心理,把作风建设当作 “软任务”,没有真正从讲政治的高度看待;有的理想信念有所淡化,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干事创业的激情减退,缺乏 “时时放心不下” 的责任感。

(二)工作作风层面

有的同志存在 “庸懒散拖” 现象,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 “做完” 而非 “做好”;有的习惯于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意识,面对新问题时 “等靠要”,不敢突破、不愿担当;还有的存在形式主义倾向,重痕迹轻实效,把 “开会发文” 等同于 “工作落实”。

(三)服务群众层面

少数同志宗旨意识不强,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关注不够,存在 “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 的情况;有的在服务群众时缺乏耐心,不能真正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办事情;还有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 “推诿扯皮”,没有做到 “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四)纪律执行层面

个别同志纪律观念淡薄,对党的纪律规矩认识模糊,存在 “小节无害” 的错误思想;有的在执行制度时打折扣、搞变通,对明令禁止的行为心存侥幸;还有的自我要求不严,在廉洁自律上标准不高,没有做到 “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五)团队协作层面

部分同志缺乏 “一盘棋” 思想,在工作中各自为政,协作意识不强;有的在跨部门、跨岗位协作时,存在 “踢皮球” 现象,不愿主动担责;还有的团队内部沟通不畅,信息共享不及时,影响了整体工作效率。

三、强化措施,以务实举措提升作风建设水平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以赓续红色血脉为动力,拿出硬招实招,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政治站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风是思想的外在体现。一是持续深化理论武装,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个人自学等方式,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二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聆听革命先辈事迹,从红色血脉中感悟初心使命,补足精神之 “钙”。三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结合岗位实际,开展 “立足岗位讲奉献” 主题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政绩观,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

(二)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制度执行

制度是作风建设的保障,只有扎紧制度的 “笼子”,才能让优良作风长效化。一是健全作风建设制度体系,结合实际修订完善考勤管理、工作考核、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制度,让每项工作都有明确规范。二是强化制度执行力度,坚持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严肃批评教育,坚决防止 “制度空转”。三是推进制度创新,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探索建立作风建设评价机制,引入群众评价、第三方评估等方式,让制度更贴合实际、更具操作性。

(三)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执纪问责

监督是作风建设的 “利剑”,只有强化监督问责,才能倒逼作风转变。一是加强日常监督,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谈心谈话等方式,及时发现作风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二是强化专项监督,围绕重点工作、关键岗位,开展作风建设专项督查,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整治、逐项销号。三是严肃执纪问责,对作风问题突出、整改不力的,依规依纪严肃处理,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形成 “不敢松、不能松、不想松” 的震慑效应。

(四)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上。一是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梳理服务事项,明确办理流程、时限和标准,让群众办事 “一目了然”。二是深化 “放管服” 改革,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办事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提交,切实为群众和企业减负。三是创新服务方式,推广 “线上办”“上门办”“预约办” 等便民举措,针对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让群众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实惠。

四、立足本职,以作风建设实效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风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最终要落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在发展成效上。我们要把作风建设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以优良作风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向前。

(一)围绕中心工作,积极担当作为

一是聚焦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主动对接、靠前服务,把各项任务分解到岗、落实到人,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二是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党员干部要冲锋在前、勇挑重担,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困难不退缩,以 “钉钉子” 精神把问题解决到位。三是积极投身改革创新,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围绕工作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主动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推动工作实现新突破。

(二)提升工作效能,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业务学习,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技能比武,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做到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二是优化工作流程,对现有工作环节进行梳理,砍掉冗余环节,建立 “快办、快结” 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强化服务意识,树立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 的理念,对企业和群众的诉求,做到 “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以优良作风营造一流发展环境。

(三)加强队伍建设,打造过硬机关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发挥 “头雁效应”,班子成员要带头转作风、树新风,带头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为全体干部职工作出表率。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树立 “重实干、重实绩” 的用人导向,激发干部队伍的干事热情。三是营造良好氛围,弘扬团结协作、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让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成为作风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共同打造政治过硬、作风过硬、能力过硬的机关队伍。

同志们,赓续红色血脉是我们的精神传承,强化作风建设是我们的永恒追求。让我们以此次党课为契机,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力量,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 教育局“七一”专题党课: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保障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新时代抓好教育系统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这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根本要求 (二)这是完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抓手 (三)这是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保障 (四)这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聚焦重点,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保障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政治机关建设质量不断提高 一是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 二是增 >党课:赓续红色血脉,强化作风建设< 下一篇: 没有了 >

最新动态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