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门户网站 计划/方案 2020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总结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复工复产,交通运输是‘先行官’,必须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等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凝心聚力谋发展,创新突破抓落实,全力将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努力推动交通强省建设的宏伟蓝图变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

(一)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高质量守好“第一道门户”。一是牵头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交通防控组工作,在全国率先停发武汉、湖北的客运班车和旅游包车,在高速公路出入口、省界入苏主通道等实施“逢车必查、逢人必测、逢公路出口必登记”路网全控,严格执行“两站一场一码头”和服务区等重点场所和交通工具通风消毒措施,严格落实运输全过程佩戴口罩、体温检测、“苏康码”查验等制度。严防境外输入,全力做好境外返回人员疏运保障和进京联防联控。二是全面加强复工复产运输保障,做到了应运尽运、应保尽保。拨付3739万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159家物流企业给予补助;首批227家交通运输企业通过“绿色通道”获得企业发展融资达8亿元。三是积极选派干部参加上海转运工作专班并组建交通转运组,积极周密组织开展接转工作,为全省、全国防疫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四是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了“大干一百天、努力实现双过半、夺取双胜利”攻坚行动,深入开展“五抓五促”提效能、全力夺取“双胜利”专项行动,努力营造了抗疫情、抓发展、重基层、保民生、促和谐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以我为主系统谋划,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规划体系。一是完成“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总结和实施效果评估,找准“十四五”发展定位,高质量编制《江苏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历时一个月向社会公众征求建议网络答卷4289份、来信来函10余份,召开宝武、中天钢铁等典型企业座谈会,在此基础上编制形成“十四五”规划文本及评估、需求预测、目标指标等专题研究报告中间成果。二是积极争取事关江苏交通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列入国家和省上位规划,全省44座过江通道纳入国家规划。密切跟踪《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50年)》进展,主动加强与交通运输部的沟通汇报,充分体现江苏诉求,积极争取新江海河、芒稻河等干线航道新增纳入国家高等级航道网布局方案,苏州-无锡-南通新增纳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淮安港纳入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三是编制完成《江苏省综合立体交通网(2021-2050年)规划》,形成“1+6+13+13”的规划研究成果,形成《江苏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50年)》内部征求意见稿。推动修编《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和《南京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并获得批复,形成了以南京为中心的8向15线“米”字型放射状路网布局,初步建成省内城市与省会南京1.5小时交通圈。四是印发指导市县综合交通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完成新一轮与设区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规划对接,完成全省74个县区综合立体网规划研究的初步成果,积极探索建立省、市、县规划融合新模式。

(三)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程建设“压舱石”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全省公铁水空完成投资1652.2亿元,同比增长18.3%,为全省“稳投资”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全省高铁主骨架基本建成。开工建设沪苏湖铁路。沪苏通铁路、连淮扬镇铁路、盐通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连徐铁路2021年春节前通车,全年新增高铁654公里,创历史新高。全省干线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4204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15公里,设区市全部通动车。南沿江城际铁路、宁淮城际铁路加快推进。二是跨江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建成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五峰山长江大桥、江心洲大桥3座过江通道,开工建设江阴第二过江通道,过江通道累计建成17座,在建6座,沿江两岸设区市之间均有过江通道直通。三是助力“长三角机场群”。南京禄口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建成投运,实现双航站楼联合运行。连云港新机场年内完成各单体主体结构。南通新机场选址已获批复。四是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溧高高速、常宜高速、宜长高速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924公里。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路基桥梁工程已完成,太湖隧道主体工程将于年底通车。建成普通国省道公路304公里,普通国省道里程达到12350公里,一级公路占比78%,全国第一;新改建农村公路5261公里、改造桥梁1555座,在全国率先实现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通达。五是水运优势得到更好发挥。建成港口项目8个,航道44公里,9个干线航道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四)全面提升客货运输服务品质,综合运输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一是货物运输结构不断优化。运输机构调整成效显著,在全国率先出台运输结构调整补助政策。坚持以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为主攻方向,不断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全省集装箱公铁联运量77.16万标箱,同比增长49.1%;集装箱铁水联运量62.8万标箱,同比增长55.2%。推动成立“江苏省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省市、路地多方协调新机制正加速形成,中欧(亚)班列开行1395列、同比增长24.7%,开行数量创历史新高。积极引导省内机场通过全货机、“客改货”等方式加快开通国际货运航线,全年国际货邮吞吐量完成近8.03万吨,同比逆势增长16%。二民生保障不断强化。设区市省级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实现全覆盖。积极推广空巴联运、高铁接驳等多种定制、联程运输服务,累计开行定制班线157条。所有设区市实现公交地铁手机NFC支付。南京、无锡已实现部分高铁枢纽换乘地铁免二次安检。在全国率先建成并推广内河船舶智能过闸系统。三是运输融合发展取得突破。推动城乡客货运输融合发展,全省镇村公交实现全覆盖,在此基础上,试点启动11个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县和3个农村物流示范县建设,印发“交邮融合”城乡物流服务一体化实施方案;培育完成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其中2个入选部品牌名单。鼓励镇村公交与农村物流、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太仓等5县(市、区)探索开展镇村公交代运邮件、快件服务。推动客货运输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开行运游结合线路159条,全省依托镇村公交运行乡村旅游直通车共计11条,依托农村客运设置乡村景点261个。

(五)深入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有序。通过全系统干部职工一年努力,安全生产形势取得了明显好转,全年运输事故和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59.81%、60.58%。一是开展专项整治落实行业责任。压实道路运输、水上交通、铁路专项整治方案行业责任,分解79项任务,明确70项工作要点。印发《安全责任考核评实施方案》,制订警示提示、约谈、督办三项制度,组织开展10项省级综合督查,每月编制简报,发布通报,全力组织推进、高质量完成整治任务。印发三年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任务分工》和《实施方案》,分解225项任务,做好小灶大灶的衔接。二是加强督导问题整改。加强问题督办,国务院督导组反馈的涉及交通运输部门的33项典型问题、重大风险已基本完成整改、落实管控措施。省委第九安全生产巡查组反馈97个问题、交通运输部检查反馈的116项问题,也已基本整改。三是创新安全管理方法,针对“两客一危”、港口危化品和长江客汽渡等领域,创新应用五步工作法;全面取消经营期限届满的800公里以上省际客运班线经营权;顺利完成“两客一危”挂靠车辆清零攻坚战;全面实施江苏境内长江全线零时至三时夜间禁渡举措;在全国率先禁止吸毒人员从事“两客一危”和公交车驾驶工作;实施“三把关一执法”打击超限超载,“百吨王”下降90%以上,普通公路超限率降至0.39%,高速公路超限率降至0.14%。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六)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绿色交通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加强长江生态问题整改。提请省政府召开全省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污染突出问题整治工作会议。牵头建立长江港口船舶污染防治省级联席机制,完成18项国家级、8项省级长江生态问题整改。117个沿江非法码头、214个港区规划范围内长江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全部完成。1133个内河码头环保整治工作全面完成。全面关停长江江苏段水上临时过驳区,建成5座长江干线洗舱站。二是推动交通领域大气、水污染防治。完成400总吨以上船舶生活污水防污设施改造,400总吨以下船舶生活污水防污设施改造1.73万余艘,占全国总数近60%。沿江及内河码头企业基本实现靠港船舶送交污染物“应收尽收”。新建码头粉尘综合防治率达100%,完成664家港口企业粉尘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三是大力推广使用绿色装备、设施。累计建成港口岸电设施2177套,覆盖泊位2624个,以五部门名义共同出台推动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的指导意见,13个设区市的沿江、沿海及内河主要港口基本具备了岸电供应能力。

(七)积极推动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以前沿科技为交通运输产业发展赋能。一是提升创新驱动效能。新认定“大跨索承桥长期性能野外观测基地”“自动化作业技术及装备”等3家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水下隧道智能建造”“智慧管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2个项目获批省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取得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智能商用车检测中心资质。建成沪宁高速无锡段45km精细化主动管控示范区,形成“感知、决策、控制”三维一体全景管控体系。二是推动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新基建机遇,在全国交通运输系统率先与三大运营商、铁塔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召开全省交通运输新基建工作推进会,制定了《智能交通建设实施方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聚焦“新网络、新设施、新集群、新平台、新应用”5大方向,明确了智慧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大数据应用等7大专项行动、27项具体任务事项,拟订2020-2025年第一批93项新基建项目清单,投资规模约33亿。三是推进政务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持续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管理系统、行业移动应用平台等政务信息系统。重点关注重要时期行业网络安全工作,编制信创工程2020年实施计划、做好“网安2020”专项行动,全省交通系统网络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八)努力推动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保障行业发展行稳致远。一是加强法治政府部门建设。《江苏省农村公路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正式施行。《江苏省公路条例(修正草案)》《江苏省普通国省道管理办法》等立法项目有序推进。修订出台《江苏省交通运输厅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二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自贸区 “证照分离”改革,41项交通运输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实施“证照分离”改革。组织全面梳理、修订全省各级交通运输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形成六类行政权力事项552项、公共服务事项21项事项实施清单及办理材料标准化成果。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提交了5项可取消事项。协同浙江省、上海市、安徽省有关部门开展了5类交通运输证照电子化及场景应用工作,顺利实现长三角区域共享互认。三是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机制。出台《江苏省交通运输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办法》。在行政审批、招投标、财政资金申请、科技专项资金申请等领域,推进信用承诺制应用。在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联合组织的“信用交通省”建设评估中得分全国第一,获评2020年“信用交通省建设典型省份”。

(九)持续擦亮党建品牌,在全系统营造浓厚干事创业氛围。一是深入开展专项行动。新冠疫情期间,在全行业组织开展了“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突击行动,交通运输部杨传堂书记亲自拟文批转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学习。组织开展“五抓五促提效能、全力夺取双胜利”专项行动和“大干一百天、努力实现双过半、夺取双胜利”攻坚行动,有力推动了各项任务按序时进度稳步推进。节假日及恶劣天气等时期,继续在全行业组织开展“两保一强”专项行动。二是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在省委省级机关工委的指导下,省交通运输厅与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签约组建“先锋绿源通”党建联盟,建立协调发展共商、工作经验共享等6项机制,为解决高质量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实现资源融合共享提供了重要平台。三是持之以恒抓基层打基础。印发《推进“三个表率”模范机关建设行动计划》和《忠诚核心、勇担使命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推动全厅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争当“三个表率”、争做“八个模范”。抗疫期间,省厅与省人社厅即时性联合表彰了8名优秀共产党员;系统内1名同志被省委宣传部选树为“最美防疫先锋”,被表彰为全国、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厅公路中心创建成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评选表彰十名江苏交通“最美交通人”,张家港“港城车大夫”公益服务团队上榜“2019年感动交通年度人物”;江苏新安物流有限公司货车司机时爱东荣膺“2019感动交通年度特别致敬人物”。四是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开通了厅在线学习平台,组织开展了处级干部轮训、新提任处级干部培训、中青年干部培训、县交通局长培训等4个主体班次以及14个专项培训,培训干部2000多人次。推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计划,遴选一层次人才8名、二层次人才50名、创新团队2个,并组建了全行业高层次人才库。大力实施厅机关和厅属单位、省厅和地方交通部门之间的双向挂职交流,突出在艰苦环境、吃劲岗位历练。五是从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出台《江苏省交通运输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约谈制度》,明确对落实“管行业就要管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突出的设区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主要负责人、以及对厅机关部门、厅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约谈的相关情形和整改要求。深化纪律检查建议整改。完成对厅规划中心、扬州汽车技师学院、京沪、盐锡执法支队的政治巡察。在全系统组织开展“违规收受礼品礼金”专项治理,深化“严防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专项整治。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代写文章微信:13258028938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