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年终总结]资溪县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资溪县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工作总结


资溪县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市有关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有关要求和部署,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精心组织,高位推动,积极稳妥地做好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工作,至9月22日我县如期完成了造纸厂、化工原料厂两厂的改制任务,共有279名企业职工得到妥善安置,从根本上解决了职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未出现一起非正常上访事件,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改制企业基本情况

(一)、造纸厂始建于1970年,现有在册职工154人,退休职工52人,遗属10人,企业占地面积43956平方米,企业生产期间由于污染严重影响泸溪河下游道教圣地上清宫和国家风景区龙虎山水域,并引起了国家、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注,企业从1994年起连年亏损,资不抵债,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于1996928依法宣告破产。

(二)、化工原料厂始建于1978年,现有在册职工45人,退休职工12人,遗属6人,企业占地面积18516平方米,由于体制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投入不足,管理水平滞后,生产规模小等诸多原因,于1996年底全面停产关闭,停产时已负债274万,资不抵债。

经过核资清算,两企业均资不抵债,需改制首批直接资金 1221.2 万元,但可变现资产为零。

二、讲政治、促和谐,如期完成企业改制任务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及时下达企改任务

6月17日市召开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座谈会议之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行动,先后召开县长办公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县委常委会传达贯彻了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座谈会议精神,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企改工作作为讲政治、促和谐、保稳定的头等大事来抓,列入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并及时对我县2户尚未改制的企业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决定从7月份开始正式启动国有工业企业造纸厂、化工原料厂的改制准备工作,确保两厂9月底全面结束。

(二)、成立机构,明确责任,确保改制工作顺利推进

为确保企业改制工作顺利完成,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常务副县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为副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县国有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经贸委,具体负责组织开展各项具体工作。随即县经贸委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的安排,分别成立了二个(造纸厂、化工原料厂各一个)改制工作小组,各小组按照各自分工,履行各自职责,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开展改制各项清查核实工作,为县委、县政府正确决策,顺利推进企改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三)、以人为本,精心实施,企改政策从优落实

两改制企业由于地处偏远乡镇,停产多年,土地等资产变现难度大,严重资不抵债,加上县财政极为困难,改制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两企业改制如期完成,我们排出了改制时间表,按照先易后难、因厂制宜的改制思路,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听取汇报,亲自调度。工作小组冒着酷暑加班加点,通过经常上门做职工思想工作和多次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就国企现况和改革有关政策,尤其是职工所关心的社保、医保问题向职工作了政策宣传和政策解答,在充分听取职工意见或建议的基础上,几易其稿,几上几下,拟定企业改制方案后,再次召开职工大会通过人人签字认同(签字率达95%),最后把经职工认可的拟定《方案》报政府批转执行。通过两个半月紧张有序的工作,至9月22日如期完成了市下达我县的改制任务。期间没有发生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等现象,整个改制工作顺利、快速、圆满、和谐。

三、工作体会

(一)、领导重视,高位推动是做好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重要前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高规格的国有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布置企业改革工作,定期听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具体负责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县领导经常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并建立了企业改革工作每周一调度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了企业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为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时间安排表,明确企业改制进度,并由分管副县长对每个时间段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落实。

(二)、实行市场运作,财政兜底的改革模式是做好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关键环节。由县投资公司聘请专业评估机构对改制企业资产进行全面评估,将企业资产向县投资公司归集,并进行市场运作,县投资公司负责统一打包偿还改制企业所欠债务。为解决改制所需经费,破解经费难题,我县由县投资公司统一收储造纸厂和化工原料厂土地,并按县政府批复的国有企业改制方案,先垫支企业改制所需的全部费用(两厂首期改制费用合计1221.1万元),确保改制政策落实到位。

(三)、强化机关效能,精心操作是做好企改工作的重要基础。改制工作小组开展了“一摸底、二核实、三调查、四宣传、五测算、六公开”的六步走的改制准备工作。“一摸底”即:对改制企业资产、负债、职工人员及档案等进行全面摸底;“二核实”即:对职工身份、年龄、参加工作时间、及企业资产状况认真同有关部门一一核实;“三调查”即: 认真调查企业职工在停产期间个人社保缴费等方面情况;“四宣传”即:一是组织人员对企业每位职工进行走访。二是召开职工会议进行宣传发动,在宣传发动过程中,通过召开职工会议的形式,及时将企业现状、负债情况、企业资产评估以及改制政策等向职工进行宣传,对职工提出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解释、答复,努力使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三是利用媒体进行宣传发动;“五测算”即:对职工安置所需社保费及医保费进行测算;“六公开”即:一方面,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公布企业改革的相关政策,实行阳光操作。另一方面,召开职工大会修订、通过企业改制方案。通过“六步走”的操作,使整个改制工作让领导放心、让职工安心。

(四)、完善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是做好企业改革工作的重要保障。在整个改制工作过程中,县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将企业改革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每个企业安排2个部门挂点负责,每个部门抽调2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跟踪服务工作。同时,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即由县人事劳动部门具体负责人员核实工作,县社保局、医保局负责改制相关经费测算工作,县投资公司负责资产评估及资金拨付工作,县经贸委、信访局负责做好政策解释和来信、来访工作。为切实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及时解决改制过程中的问题,我县建立了改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县经贸委为联席会议召集人,视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并将会议结果及时报县委、县政府,为领导科学决策作参谋。

(五)、妥善置换职工身份、解除职工后顾之忧是做好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核心问题。我县本着“以人为本、共创和谐”的原则,以财政兜底的形式,对造纸厂和化工原料厂职工安置实行“二条保障线”的政策:一是解决职工老有所养问题。为在册职工和退休职工一次性补交2009年7月30日之前拖欠的养老保险费,再由县政府帮助在册职工按现行的缴费基数继续缴纳平均10年养老保险费(从2009年8月1日算起),并通过发放养老保险手册予以确认,县社保局按年度为职工记入其个人社保账户,待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按规定办理退休;所需资金由县财政拨付至县社保局。同时,停产以后至改制时拖欠的遗属费及自己垫交的社保费给予补偿到位。二是解决职工病有所医问题。对现已退休人员及改制时距退休差5年的职工,全部按政策安排进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其他在册人员进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其医保费每年由县财政按规定统一安排直至终生。由于政策到位、工作到位,整个改制工作顺利推进,圆满和谐。

四、认真查找遗留问题,进一步做好企改后续工作

我县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工作已基本结束,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并拍手称快。由于企业改制工作面广,涉及人员多,职工素质良莠不齐,难免存在一些遗留问题:如极少数退休职工要求要与地处县城资产较多的企业退休职工一样享受年工龄160元医疗补助;造纸厂、化工原料厂现厂区土地房屋由投资公司收储,暂时不会腾用,不必着急搬迁;但个别职工要求政府也象县城“一河两岸”整治涉及的一样给予折旧建新安置新住房;由于化工原料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采取承包经营方式,并自1997年至今停产十多年,职工档案管理欠当,极个别职工档案遗失无法确认身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会努力做好职工思想工作并及时处理好改制后的遗留问题,让职工得到满意的答复。坚决杜绝上访现象发生,为资溪的科学发展,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新局面。

 

 

 

 

资溪县企改领导小组办公室

                         〇〇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来源: 资溪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文章代写:13258028938(同微信)


上一篇: [国有企业年终总结]国有企业员工工作总结(11篇) >[国有企业年终总结]资溪县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资溪县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工作总结< 下一篇: [国有企业年终总结]财务年度工作汇报总结 >

最新动态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