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如何成为办文高手

如何成为办文高手


如何成为办文高手

 
 

 

 
 
 

 

 

所谓办文,是指机关干部用撰写公文的方式,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领导的指示命令,部署任务,反映情况,确保领导机关行使职权的能力。我觉得,办文能力,是机关干部的核心能力、看家本领,没有这个能力和本领,在机关工作是没有发展余地的。所以,要想在工作中有所建树、有所作为,就要下苦功钻研办文之道, 使自己尽快成为办文的高手,也就是成为单位的大笔杆子。如果你成了办文高手,你的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阔。当然,成为办文高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需要长期磨炼并掌握办文的特点和规律。那么,成为办文高手,有哪些参考和借鉴呢?这里介绍以下几点。
 
第一、发扬“四不怕”精神

 

在近40年的各级机关生涯中,我基本上是与文字材料打交道,深切体会到,办文当然要有较好的文字基础,也就是说需要有才气,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力气,更需要有好脾气。具体来说,要发扬“四不怕”精神。
 
一是不怕吃苦。文字工作确实是一个苦差事、累差事。业内戏称“四水干部”:喝墨水、费脑水、流汗水、尿黄水(上火)。记得我刚到机关工作的时候,流行着一首“好了歌”:人人都说秀才好,笔尖走马任逍遥。怎奈头上紧箍带,吃苦受累谁见了。
 
机关干部写材料行话叫“爬格子”。一个“爬”字形象地道出了其中的艰辛。最近又看到这样一段顺口溜:
 
一叠稿纸桌上摆,弯腰曲背爬呀爬!
爬呀爬——
字是脚印密密摆,句似长路步步跨,
句句字字皆心血,好比上坡爬山崖;
爬呀爬——
咬碎笔帽捻断须,尝遍酸甜又苦辣,
顾不得眼角起皱纹,顾不得青丝变白发;
爬呀爬!爬呀爬!
抽了多少烟,喝了多少茶,
流了多少汗,熬了多少夜,
顾了公家忘“小家”,怎不气坏了孩子妈!
 
这些看似有点调侃的话,道出的都是真情实感。说爬格子苦,首先它是艰苦的脑力劳动。我在宣传部门和组织部门都干过,无论是宣传部门的新闻报道,还是组织部门的内部材料,都是创造性的劳动。要步入笔下生花的境界,有文字功底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有思想。笔杆子的“思想”,不是凭空就有的,需要平时多调研、常积累、勤思考。所以爬格子人的大脑,一天到晚都没有闲着的时候。每当任务下达,犹如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了心上,走路的时候在想,吃饭的时候在想,连睡觉的时候也在想。半夜时分突然有了灵感,再困再累也得爬起来记在纸上,生怕一觉醒来忘了。
 
爬格子之苦在八小时之外,没有吃苦耐劳、加班加点、连续作战的精神,是很难坚持的。时下对于加班加点写材料、推材料,似乎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个人认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磨砺不成熟,不加班不成才。真正有作为的“笔杆子”都要经历吃苦过程,从接受任务那一刻起,就会感到沉重的压力,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有时因为一个问题,因为一句话甚至一个字,要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痛苦地琢磨好半天,还可能没有结果;有时感到脑力不足,身心疲惫,心理和生理承受到了极限;有时时间紧,往往夜以继日,连续加班,打通宵甚至连续几个通宵都不鲜见。时常被累得眼睛红红的,眼圈黑黑的,脑袋懵懵的,身子飘飘的,两腿软软的,身心疲惫不堪,心理和生理的承受都到了极限。所以,吃不了苦,受不了累,熬不了夜,是很难做好这项工作的。要把文办好,就要自觉做到,不怕吃苦,甘愿吃苦,以苦为荣,以苦为乐,这是办文必备的精神之一。
 
二是不怕返工。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在实际工作中,写一遍就成功的情况比较少见,反复修改,甚至多次返工的事经常发生。有一次,我同国务院办公厅的局处级干部交流体会,他们都是给国务院领导和部委领导起草讲话的大手笔,他们起草文件和讲话,也不是一遍就成功了的,从起草前到成稿后,从内容到形式,反复研究,反复修改,千锤百炼。经常搞文字工作的人,对“返工”现象司空见惯,让变路子就痛痛快快地变路子,让改句子就痛痛快地改句子,让换例子就痛痛快快地换例子,改多少遍也不能发牢骚、发脾气。
 
三是不怕批评。机关干部辛辛苦苦、加班加点精心搞出来的文字材料,不被领导认可,受到批评甚至严厉批评的事时有发生。我所在的单位有一位领导,自己文字水平非常高,对部属要求以文字刻薄而著称。他看到机关干部送来的草拟文件不满意,经常不客气地说,真想不到你在机关工作这么多年了,竟写出这样烂的材料,还有脸呈送给领导,如果我是你,干脆从楼上跳下去算了。有时候,他看完送来的稿子不满意,就自己动手修改。改完后把起草的机关干部叫来,指着稿子说,你写的东西我改过了,只用了一个标点,还是换了地方用的。宝剑锋从磨砺出。不批评不进步。如果你能经受得住批评的考验,就不愁成不了办文高手。
 
四是不怕无名。1995年,我参与总参谋部《战略参谋的人生观》一书的起草,提出了一个观点:“机关工作是无名的事业,无名的事业需要无名英雄”,受到总参机关的普遍认同。同样是“爬格子”,作家、理论家、教授和其他爱好写作的自由撰稿人,文章发表后可以拿到稿酬,可谓“名利双收”,承办机关公文,不是为自己写作,做的是幕后英雄,干得是默默无闻的工作,不能到处张扬,不能自吹自擂。这一点,连崇尚个性自由的外国人都知道。大家还记得,在小布什任美国总统期间,大谈“邪恶轴心”、“流氓国家”等,一时震惊世界。他身边的一个“笔杆子”到处说这是他的发明,结果很快被炒了鱿鱼。所以,要成为办文高手,必须冲破名利思想的羁绊。
 
第二、 贵在积累资料

 

有人问我,怎样才能尽快成为办文高手,有没有捷径可走?我想,平时注重积累资料,可能就是一条最佳捷径。
 
所谓积累资料,就是进行知识储备、信息储备。就是把平时学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有价值的各种资料、信息用一定的方式和形式集中起来并使之日渐增多。
 
我的体会,积累材料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不仅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更是成为办文高手的重要手段。现在的人学历都高了,初进机关时文字基础都差不了多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就慢慢显露出来。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差就差在有的人善于积累资料,有的人不善于积累资料。比如同样是读书看报,有的人就作为一种消遣,漫不经心,看过就丢,毫无收获,而有的人就注意处处留心,认真阅读,借机积累,发现有价值的东西,或记在本上,或剪贴起来。
 
积累资料有什么好处?一是需要时查找方便;二是写作时引用方便;三是能帮助你思考,从中受到启发;四是利于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大自己的信息储量。凡是积累的东西,今天用不上,明天就会用上,明天用不上,后天就会用上;写这篇材料用不上,写那篇材料也会用得上;即使永远用不上的那些资料,但是由于整理归档,印象加深,实际上对你的知识功底也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
 
机关干部需要积累的资料包括很多方面,可以说多多益善。就办文的需要来讲,我认为可按“飞机型”来积累。飞机有机头、机身和机翼,有了它们就可以鹏程万里、翱翔蓝天。
 
(一 )“机头”类资料。
“机头”是管方向的,这类资料主要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党、政、军等领导机关制定的一个时期的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目标,马列经典著作中的某些重要论述,领导人的重要言论,报刊杂志上的重要言论片段,有关工作中的规范性提法,等等。这方面的积累在起草机关文稿中经常用到,或原文引用,或用于启发思路,或用于结合实际提出问题,而且有利于办文中少犯或不犯政治方向上、观点和提法的错误。
 
大凡在机关工作都知道,起草机关公文,不是个人随心所欲,文中的思想观点、倾向性意见包括对策措施,都是要有依据的,这类资料就是保证你正确行文的依据。具体来说,“机头”类资料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大政方针类。包括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决策部署、重要文件和上级领导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它们决定着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基本原则,关乎国计民生、民族前途,是各级组织行动的指南、决策依据,必须搜集整理,掌握手中,最好熟记心中。
 
二是政策法规类。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现在又提倡依法行政,政策法规类的资料必须认真积累。它们是国家大政方针的具体化,层次上涉及到宏观、中观、微观,内容上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外交、民生、宗教等各个方面,而且都是带有刚性、强制性,在实践中只能遵循不能违反。任何人无论多聪明,不可能都记在脑子里,但是只要你留心把它们积累起来,用起来就查阅方便多了。当然这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涉密的资料要进行脱密处理或妥善保管,不能违反保密规定,更不能发生失泄密问题。
 
三是时事政策类。大凡是办文高手,大都对国际国内总体形势、重大变化、发展趋势等方面有个总体的了解和把握,政治方面的如意识形态、军事、外交、人权,经济方面如主要理论和流派、发展模式和经验教训、重要政策和机制创新,社会发展方面如重大事件、舆情动向、关注热点等,虽然积累这些资料在公文起草时未必能全部用的上,但是对于开阔视野、拓展思路、科学研判形势,在总体格局中找准工作前进的方向,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机身”类资料。
“机身”是基本载体,这类资料实际上指的是支撑公文主体的基本资料。常言讲,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这类资料,“巧媳妇”就会成为有“米”之炊。
 
机关各类公文虽然写法各不相同,但都跳不出“说理、说事、说人”的基本功能。说理,就是阐述理论依据、思想认识、基本观点等;说事,就是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等;说人,就是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方法与作风、素质与能力要求等。我们积累资料,就要围绕着满足公文这些功能去积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派上用场。
 
关于“说理”的资料,已在“机头”类的积累中涉及到。这里主要是积累“说事、说人”类的资料。
 
一是大事、要事资料。这包括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外的、本地和外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成果和重要经验教训等等。占有大事、要事资料,有利于起草公文时站在全局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二是基本情况和发展动态。基本情况是一个地方的人口、土地面积、行政区划、风土人情、决策部署、重大成就、存在问题、发展方向等,都需要积累起来,牢牢记在脑子里。相对来说,基本情况是“死”的,还容易掌握一些;发展动态则是“活”的、是千变万化的,必须通过经常性的观察、分析、研判、综合才能把握得住。如果这类资料积累不够,写起东西来要么腹中空空、无从下手,要么不得要领、乱写一气,要么拾人牙慧、缺乏特色。
 
三是典型事例、典型经验。运用典型指导和推动工作,是领导机关一贯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领导讲话、调研报告、工作总结和汇报材料中,都离不开典型事例和典型经验,通过引用典型经验激励先进、阐释观点、启发思路,提出任务和要求。因此,平时要通过读书看报、浏览网页、调查研究等各种形式和机会,发现和了解典型,包括地点、人物、事件、成果、主要经验以及有关数据等,都要记下来,以备在起草文字材料时运用。积累典型资料力求全方位,个人的、集体的,本地的、外地的,正面的、反面的,等等,都要多积累一些。这样就能做到“手中有典型,下笔时不慌”。
 
四是社情民意。社情民意是社会的“晴雨表”,是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因而也是机关干部起草文字材料不可或缺的“信息源”。获取这类资料的渠道很多,包括专题调研、座谈交流、问卷调查、个别了解、登门走访、网络搜索等等,只有把社会上和单位里或行业中带倾向性、苗头性、规律性的东西都掌握住,才能使起草的文字材料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三)“机翼”类资料。
 
机翼是腾飞的翅膀。这类资料实际上为公文增色、美容的资料。现在,机关文字材料有三个比较明显的弱点:一是空泛论述不实在,二是抽象呆板不生动,三是干干巴巴不丰满。大话、套话、空话、废话太多。正如毛泽东批评的:“看这种文件是一场大灾难,耗费精力又少有所得。”“机翼”类资料积累多了,就会较好地克服这个弊端。那么,这类资料包括哪些呢?
 
一是历史典故。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古今中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这类资料看来与机关公文写作关系不是很大,但有时又确实用得上。比如有时引用某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可增加文稿的厚度和可读性、生动性。例如李瑞环同志在会见香港各界知名人士时的讲话中,运用了这样一个典故:古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朝时,京城田氏三兄弟田真、田庆和田广,一直和睦相处,庭院中有棵紫荆树,也长得花繁叶茂,但后来他们闹别扭,要分家,紫荆一夜之间就枯萎了,兄弟三人大为震惊,大受感动,于是兄弟不再分家,和好如初,紫荆花又盛开如故。晋代陆机作诗说“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唐代李白感慨道,“田氏仓猝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实践证明,历史典故运用得当,可使公文增辉、增色。
 
二是名言警句。这主要是指经典著作、文学作品、史籍和报刊上的某些精辟的语言,句子不长,但字字珠玑,意蕴深刻,闪耀着哲理和智慧的光芒。引用到机关公文中,往往会成为“亮点”、闪光点,引人注目,发人深思。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上梁不正下梁歪”“屋漏在下,止漏在上”,等等,即通俗易懂,又一语中的,引用的好,画龙点睛,往往使文稿增色不少。
 
三是群众语言。群众语言是非常丰富的,既生动活泼,又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如“打铁先得自身硬”“群雁高飞头雁领”“领导带了头,群众有劲头”“单位好不好,关键在领导;班子行不行,先看前两名”,等等,所以,积累和学习群众语言,是办文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四是例文范文。起草公文经常提出一些带战略性、纲领性的东西,包括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重点等,有些机关干部为寻找合适的句子而煞费心机,而类似的句子在报刊文章和文件、信息上俯拾皆是,只要平时注意积累那些质量较高的公文例文范文,看看人家是怎么写的,思路就会豁然开朗。
 
五是流行新名词。当前,我们处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加速进行,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催生了大量的新名词,同样需要积累熟记,并把握其内涵。如,中国梦、正能量、改革红利、量化宽松、安倍经济学、3D打印、大数据、微时代、光盘族、低头族、土豪、流动性、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4G、吐槽、点赞等等。流行语的积累和运用,能使公文语言跟上时代步伐。
 
值得积累的资料远不止是这些,还可以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和个人兴趣爱好,积累其他有关资料。知识无疆界,积累无止境。要通过学习和积累,使自己成为“知本家”。
 
第三、把公文写成美文

 

什么是美文?《辞源》的解释是:美好的文辞。我觉得,美文是个与时俱进的概念。通俗地讲,凡是写得好的文章,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实用文章,就是美文。那么,文章怎么叫好,怎么叫不好,怎么才能写好,这里面的道理很多,可以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不然就不会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之说。毛泽东曾经提出一个要求:“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我认为,具有这“三性”的公文,就称得上是美文。具体说来,把公文写成美文,起码要具备“通俗、深刻、简洁、生动”等方面的特征。
 
一是通俗——深入浅出,言近旨远。文章的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四种:深入深出,深入浅出,浅入浅出,浅入深出。这四种以深入浅出为最好,以深入深出为最差。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我们写文章、写文件是给人家看的,不是给自己看的,所以只有你自己能看懂不行,最主要的是让人家看懂才好。人家看不懂或不完全懂,就看不下去,即使硬着头皮看下去了,似是而非,也难以收到好的成效。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文章、文件“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写文件要通俗,要有口语,要有目的性。所以,起草公文要进行通俗化、浅显化、大众化处理。
 
二是深刻——触及问题,观点鲜明。机关公文总的要求,就是一切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所谓深刻,就是要有鲜明的立场和观点,敢于触及问题,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旗帜鲜明。因而,中央在一个《通知》中指出:“一个领导者,起草一个文件,或者讲一篇带有指导性的讲话,总应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是公文的灵魂。触及的问题越尖锐、越突出,引起的影响就越大;触及的问题涉及范围越广泛,引起的反响就越强烈;触及的问题越难解决,在历史上反复的次数越多,影响就越长远。有一首耳熟能详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流传已经两千年了,到现在还在传颂,为什么它有那么强的生命力?这首诗针对的问题——也就是有些人不珍惜劳动人民汗水的现象还广泛存在,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正因为“舌尖上的浪费”现象触目惊心,所以人们还经常举出这首诗来教育大家,什么时候浪费问题不存在了,这首诗就没有生命力了。再如,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宣传了焦裕禄这个典型,在当时引起反响很大,很强烈。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在把焦裕禄搬上电影、电视,反响还是很大,不少人感动得流泪。为什么,焦裕禄是针对有些干部的事业心不强、作风不廉洁的问题写的,这个问题在当时干部队伍中很突出,在现在的干部队伍中也很突出,所以能够在群众中引起强烈的思想共鸣。古今这两个典型事例充分说明,无论是采取哪种方式写文字材料,只要针对的问题越难解决,在人类历史上反复的时间越长,影响就越深远。反之,生命力就短。
 
三是简洁——反复推敲,删繁就简。简洁就是行文简明扼,没有多余的话。我觉得,简洁不仅文字作品是一种形式,更是文章的一种美的素质。写出简洁的作品,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和锻炼的过程。一般地说,人的经历阅历越丰富,他的行文就越趋向简洁,这不只是与文字修养有关,也与把握现实、洞察世情有关。当然,要把公文写得简练,把比较复杂的意思用最短的话语表达出来,就如同矿石提纯、元素浓缩一样,是要经过千锤百炼的。所以公文写好后,要不厌其烦,反复修改,反复推敲,把可有可无字句段删去,力求用最经济的语言,阐释最丰富的内容。
 
四是生动——能说服人,能打动人。胡乔木同志在《怎样写文件》中曾提出公文生动的三条标准,一要引人看,要有好的介绍方法,要有吸引人的力量;二要看得懂;三要能说服人,打动人。实践证明,写文件就是要用道理说服人,不但说服人,还要能打动人,说服人着重在理智方面,打动人除了理智方面还带有一点感情,使看的人真正被你动员起来。切实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机关公文就会达到新的境界。
 
第四、做到精心起草

 

现在有个观点叫“深度工作”,也就是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把工作干到极致。精心起草,是深度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成为办文高手的必然路径。何为精心起草?有人把它概括成写前“四问”,写中“四求”,写后“四看”。
 
写前“四问”。一要问写的是什么?文体不同,写法也各有不同。讲话、指示、谈话、报告各有自己特定的写作要求,如果不加区分,就可能写出来的东西不对路。比如首长讲话中的论述性内容与理论文章的论述性内容,请示中的部署性内容与指示中的部署性内容,计划方案中的政策性内容与指示中的要求性内容,是不一样的,如果混淆了,写出来的东西很可能就不伦不类。二要问给谁写的?就是说,写东西首先要搞清楚稿子的主体身份是谁。不同的身份,在思维层次、考虑问题的角度、内容重心、详略取舍、说话口气等方面,都应当有所不同。三要问写给谁看的。要搞清楚,我们写的材料,是向上级领导汇报,还是对部属讲话;是给机关干部讲课,还是给基层官兵搞教育。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口气。四要问起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目的。要搞清楚,你写这个材料的目的,是对重要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总结、指导,还是对重大问题进行报告、说明、解答;是对重要理论决策进行宣传、阐述、辅导、讲解,还是一般场合的称赞、祝贺、希望;是新话题还是老话题,是例行的讲话还是敏感的话题,是一般的表态性内容还是重大实质性问题。目的不同,需求也不同,这是机关写作最重要的关节。
 
写中“四求”。一是求“高”——要做到思维层次上得去,把得准。要站在领导机关的高度上去思考问题、谋篇布局,写出恢宏大气,写出理论高度、指导力度和思想深度。二是求“新”——要做到视角新、思路新、概括新、语言新、事例新。大家都知道的、都懂的东西要少写或不写,大家不知道的、不懂的要多写。就是司空见惯、非写不可的东西,要尽量选择新的角度和表述方式。三是求“实”——机关公文面对的是做实际工作的人,其基本功能是回答、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必须紧贴实际,实实在在,不写或少写那些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违心的假话。要做到情况分析归纳实在,紧密联系实际,指导性意见切实可行。四是求“顺”——要做到基本思路顺,框架结构顺,逻辑关系顺,没有“硬伤”。机关公文必须通顺、准确、全面、妥帖,不能硬掰、硬扯、硬挂、硬拔,一定要防止片面性、模糊性。公文是用来指导工作的,如果写得不顺,就会产生歧义,甚至导致偏差,造成不良影响甚者严重后果。
 
写后“四看”。材料写完之后,不要头脑发热,忙着出手,要“跳”出来,凉下来,回头看,自己当听众和读者再验收一遍。一看到位不到位——层次、态度、思想、语言是否符合要求。二看得体不得体——是否做到了符合发文机关的层次,维护发文机关的形象,顾及各方面的影响,把握好火候分寸,照应到相应关系。三看严谨不严谨——是否经得起检验、推敲,有没有立不住的说法和提法,有没有引用不实不当的数据、事例和情况。四看细致不细致——关键处有无文字错漏,有没有明显的病句,格式、排版、打印、装订、页码等是否恰当。重要环节必须准确无误。


上一篇: 谈谈领导讲话稿的风格 >如何成为办文高手< 下一篇: 典型发言材料这样写更有“料”! >

最新动态推荐内容

  • 2024年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 2024年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根据通知要求,我坚持以新思想为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上级精神,通过同事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等方式,认真查摆了个人存在的...
  • 如何成为办文高手

    [阅读全文]
  • ​在纪检监察机关党支部党纪学习教育集体学习会上的发言

  • 在纪检监察机关党支部党纪学习教育集体学习会上的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标本兼治,加大治本的工作力度,严格按照纪律和法律的尺度,把执纪...
  • 如何成为办文高手

    [阅读全文]
  • 2022护士节优秀演讲稿范文800字

  • 2022护士节优秀演讲稿范文800字国际护士节旨在激励广大护士继承和发扬护理事业的光荣传统,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做好护理工作。今天小编...
  • 如何成为办文高手

    [阅读全文]
  • 五分钟竞聘管理岗位演讲稿800字

  • 五分钟竞聘管理岗位演讲稿800字公开竞聘的岗位的时,应该考虑是否符合企业文化习惯和要求,必须考虑拿出来做公开竞聘的岗位、相应的人力资源配套政策是员工可以接受的。...
  • 如何成为办文高手

    [阅读全文]
  • 新护士培训心得

  • 新护士培训心得作为一名新护士,我们应该认识到护理工作的不易,并积极接受护士的个人培训,相信我们会有许多的成长。来写一篇新护士培训心得和我们分享。你是否在找正准备...
  • 如何成为办文高手

    [阅读全文]
  • 高质量原创文章代写价格

  • 高质量原创文章有什么用?网站要想做优化,大家都知道这么一句俗话,内容为王,而我们做的高质量原创文章代写就是内容为王而现在比较流行的伪原创技巧早以在百度等搜索引擎...
  • 如何成为办文高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