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①——“三下沉”里炼“真功”
“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作为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更要深刻领悟全会精神,俯下身子、迈出步子,把干事创业的热情暖在群众心坎上,涵养“向下”定力,炼就为民“真功”。
重心下沉,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聚真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国家每一个五年规划的落地实施,都少不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基层干部工作在一线,服务在一线,更要深刻领悟本次全会中“人民至上”的执政信念,认真体会“十四五”规划中与国计民生的相关精神。只有把脚跟牢牢站在大地上,踏在泥土中,不断经历风吹雨打,与群众真正打成一片,才能将“十四五”规划之路走得扎实、走出温度。
脚步下沉,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决心促实绩。“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十四五”规划的实现离不开扎实实施,绘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张宏伟蓝图,更需要每一名基层干部加油添彩。我们要将脚步下沉,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基层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拿出“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闯劲,使出“勇攀高峰、敢涉险滩”的干劲,奋勇投身到祖国建设的洪流之中。
耳力下沉,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理念开新局。在本次十四五规划起草过程中,我国首次在网络上“公开问策”,各行各业的网民积极参与其中,为十四五规划献言献策的话题也多次登上热搜榜,这种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统一的方式正是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也在无形中让他们的心一起热起来、行动起来。众人划桨开大船,群策群力促发展,基层干部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始终坚持人民当家做主,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将耳力下沉,打开群众的“话匣子”,掌握最真实的社情民意,炼就为民服务的“真功夫”,找到实现“十四五”规划的“金钥匙”。
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②——新时代组工人的“心”使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判断、重大决策、重大部署,赋予了组织工作新任务、新要求、新使命。作为新时代组工人,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从“心”出发,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践行新时代组工人的使命。
以平常心扎根基层,做理想坚定的“追梦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组织工作头绪多、事情杂,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有的放矢、弹好钢琴,是对一名组工人能力和素质的大考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组工人,唯有保持一颗平常心,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升能力素质,树立好自身的大局观,把握好工作的全局观,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淡泊名利、扎根基层,踏实做好每一件事,在不断的实践和成长中积蓄理想的光芒。
以进取心对待工作,做本领过硬的“实力派”。“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组织工作要做精做细,处理事情要从细小处着手,一百名群众,就有一百种诉求,这就要求基层组织工作业务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力求最好。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组工人,既要勤于学习、钻研业务,让学习成为常态、让专业成为标准,也要积极参与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在基层一线锻炼能力、砥砺品质、增长才干,成为吃透政策的“百事通”、精于业务的“内行人”、熟悉基层的“多面手”。
以责任心深入群众,做服务周到的“勤务员”。组织工作要有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办好群众的每一件事,尤其是在维护群众利益面前,敢于担当,敢为人先,把群众的事业做好。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组工人,要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多深入群众,多了解民声,要会说群众语言,会做群众工作,在敢于担当中历练提高,把岗位当做服务群众的舞台,牢记群众事无小事,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③——不忘初心使命 践行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指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需高度重视,可在“诚、勇、深、实”上下功夫,不忘初心使命,深入践行全会精神。
“诚”守初心,纤毫物欲不相侵。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从来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工作的点点滴滴和对人民群众的热爱中。不受曰廉,不污曰洁。要想在社会中的种种诱惑面前守住初心,就必须严格律己,每日三省吾身,要牢记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认真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议,从群众中获取答案。不可不管不问,将问题束之高阁,否则大量前期努力将付之东流,纠错改错也变得遥遥无期。
“勇”担使命,筚路蓝缕启山林。勇担使命,是现实呼唤,更是事业发展的需要。首先在政治立场上要有严格、更具体的要求,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到始终对党的核心坚决拥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古人云:民之所需,政之所向。满足“民之所需”,即我辈之“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心中理想信念,扛起这份担当,明确好自己的定位,做好每一件细事,不断地向下扎根,踏实作为,力争做一名“狗不叫”干部。
“深”讲学习,一诗千改心始安。不断的深入学习研究,是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障。习总书记在上大学前,就已经三遍通读《资本论》,写了厚厚的18本读书笔记!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的学习精神,把学习放在首要位置,舍得花时间和精力深入系统学习,不可囫囵吞枣、挑挑拣拣。同时要将学习与实践联系起来,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各项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对待具体工作,也要不断“反刍”,启迪更多的工作智慧,获得更多的灵感。
“实”干工作,绝知此事要躬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时刻向“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赵亚夫老同志学习,懂得干字当头、实干拖底的道理。大力弘扬实干精神,锤炼实干本领,只有努力实干,才能在工作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当工作遇到困难,更要鼓足干劲,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对棘手问题动真碰硬。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际,不仅要发奋立志想干事,更得要埋头苦干做成事。工作中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组织部署的任务,要竭尽所能奉献自己,利用所学所能干出实绩。
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要把红色基因刻入骨髓、融进血脉,一心一意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要学会做好群众工作、提升服务能力,在疫情防控等紧要关头不断激发奋勇搏击的精气神,不断锤炼干事创业的真本领,用青春智慧为初心使命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④——深化文体旅融合发展 全面提升区域发展软实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对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作出新的谋划和部署。具体到我县来讲,就是要把准方向,找准优势,精准发力,努力开创我县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一、追根溯源,坚定文化自信。以“汉韵海西 水秀惠泽”为文化指引,实施“文化溯源工程”,每年立项1个以上子课题,开展文物考古勘探、发掘,尽快梳理形成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发挥博物馆馆藏文物和省市非遗项目的作用,开展各类展示活动,让更多的灌南人了解灌南历史和文化。运用县级文化发展扶持资金,加快推动文艺繁荣,依托我县淮海戏、魔术、剪纸、书画等特色文艺项目,每年都推出有影响力和含金量的精品力作,参与全省展演活动,持续提升我县的文化软实力和省内美誉度。同时,建立政府文化顾问制度,推进地方特色文化的系统研究,从红色文化、水文化、盐文化、酒文化与农耕文化等方面深入挖掘,精心提炼,不断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文化元素,加快建设文化之城。
二、多措并举,建设体育强县。以城区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硕项湖环湖健身步道为点,以镇级体育公园和村级“四个一”多功能运动场为面,建成一批惠及城乡群众的体育运动设施场地。通过提质扩量、规范运行、法人治理等方式,大力发展各类体育协会和俱乐部,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群体需求,开展与之匹配的各类体育比赛。以“一镇一品”项目建设为抓手,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要求,积极推广健身气功、广场舞、太极拳等体育项目,为广大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体育技能培训。发挥我县自行车传统竞技项目优势,利用围棋运动健将李思璇的影响力,结合“中国围棋之乡”创建活动,每年各举办一场省级以上的赛事,全力打造具有区域性的体育特色文化品牌。
三、加快融合,建设文旅强县。立足灌南自然禀赋,利用地域文化特质,加快全县“三位一体”旅游业布局规划。以盐河、硕项湖、五龙口为重点,突出“水中游、岸上景、千古情”的理念,加速规划建设县级核心景区游览线;以江苏汤沟两相和酒业省级工业旅游区、徐香如400亩精品牡丹园、胡长荣农耕博物园、老机械厂特色街区、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等为节点,努力构建特色景点群;以新民村特色田园风光、白皂村人民公社文化、潘老庄村龙王庙文化、刘园村西游文化、浦二庄村千亩桃园等为基础,全面形成乡村旅游特色点。同时,加快节庆品牌策划,依托硕项湖的樱花资源和二郎故里的神话传说,举办硕项湖樱花节和二郎神文化节,全面激活高铁时代的灌南文旅产业,为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宣传推介灌南作出文体旅人的奉献与担当!
上一篇:
​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下一篇: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的报告
>